《我踩不到我的脚印》的作者落樱,坦露自己心灵的真实殊为可贵。她写的是“平日里的小感触,小情调,小念想”。她写:“流年似水春去了,若能掬一口清凉,留一个照影,拾一片花香,不算贪心吧?”这一切正是“心灵的日常生活。”她的文笔真真切切,细细密密,有的写出诗情画意,有的写出人生至理。
她是一位目标感很强的作家。目标在前,脚印总在自己的身后。我们读到、感受到的是她留下的盛着半边阳光月色的深深的心灵脚印。三年她出版第二本书,书在,心灵的脚印不会被时间的浮土沙尘淹没。她写:“日子留下我,站在每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中。”这本书。也是一个开始和一个结束。
落樱著的《我踩不到我的脚印》是一本散文集,选择了作者近些年发表的文章。既有个人的感悟,对个人记忆、家族的回忆,也有在行走路上对风景、人物的描写,还有作者近年阅读的一些记录,体现了作者和古往今来的人物“对话”的成果。叙述中有沉思,沉思中有反省。
思心如织
一树繁花相遇
昨日重现
雨中漫步
香云纱情结
无声的呐喊
风起时
侧面人生
走,看风车去
步入夜的深处
执着无谓
梅花桃花桃花酒
爱(两则)
阳台上的花花草草
写给四十岁
初夏是一个女孩
彼黍离离
缤纷七剑下南塘
孤独是一面墙
旧梦迢遥
老宅子
余韵
味蕾中的故乡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月色撩人
从无心到有心的历程
灰姑娘的小房子
幸运星
捣年糕
外婆家的春节
阅色无尽
小暴牙
白发三千丈
眼观鼻,鼻观心
藏肉记
男色时代
喜欢丑女的帅哥
脸型决定命运
男人的细节
人比红花胖
话说“妙龄”
哦,My Lady GaGa
取悦人的事业
谈隐色变
一个人的圆舞曲
他们老了,我们去哪里了?
一个人的江湖
我就是我
小眼正当季
素手杂弹
老婆与秘书
也说女人与车
妻子这东西
隐私
宅男宅女宅小孩
贞操是什么东东
爱情长跑的终点
夺命Call的背后
花叫春
话说相亲这种方式
拷问天地生死
认真
谁人都不能小看
多少次与危险擦肩而过
有一天,我们都成了机器人
母亲是条干涸的河流
恋影深深
生命的体验——看《都灵之马》
欲望的舞蹈——《浮城谜事》观后感
爱是一剂毒药——《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
童年不能承受之轻——《危情密码》观后感
人性的原罪——记《罪恶之家》
生命的献祭——《大卫戈尔的一生》观后感
浓缩的世相
小颠覆小快感——《志明与春娇》观后感
童话照不进现实
亲爱的,我们还能重逢吗?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波普先生的企鹅》观后感
闺蜜——世间好物也坚牢
孤胆狼人和他的特技鞋
神枪手的魅力
寒意四起——《寒战》观后感
亲情才是无价宝
老瓶装新酒一定要够味——也谈国产片的翻拍
缤纷蜡笔七彩梦
让梦想点亮童话
那些年,我的青春也曾如斯绽放过——《青春派》观后感
最毒莫过人心
有时,我们也需要有信仰的人生——温都品读会有感
世上再无宁采臣
恋影深深深几许
墨痕浅浅
为文三境
谁念西风独自凉
“离骚”无韵也撩人——读《女性与盛唐气象》
有福消受
读史感怀之叔夜
浅谈小说《阿甘正传》
爱上图书馆
抄袭的底线
报纸的用途
皮相、情感与灵魂
任谁评说
逃课一天对人生有什么影响吗?
一树繁花相遇
备课,史铁生的《合欢树》,上百度查看合欢的图片。蓦地惊觉,我家楼下这棵丈把高的,现在正沐着一身细雨披着满头豆荚的树,原来有个如此旖旎的名字。
这样不期然地知晓合欢的名字,就好像此前,不期然地撞见它的盛装模样。原来,天天路遇,此刻才是重逢。
若干年前,从初婚的小房搬到新居,生活似乎一步步向上登着,那向上的过程中有小期待,有小阶段的达成。好像一棵树耐过寒冬于初春开始酝酿,枝条一径往上舒展,自信地向高处探望,希望的花苞渐吐芬芳……
只是当初入住之际,正是夏末繁花开到荼蘼时,而合欢已悄然结子。它的高挑疏朗便成了金桂们和木芙蓉们的背景,被我轻易忽略。直到第二年初夏,有一天,我提着东西从社区车路折回家来。就这样,一抬头,毫无预兆地,撞见了满树繁花。近十米高的,旁斜侧出好几方圆的树枝,都密密地开满了花。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于不为人注意处,铆足了劲儿,仿佛是一夜之间,突然进发,华丽亮相。那合欢花如丝如绒如缨,好似铺成扇状的蒲公英,半白半粉红,在锯齿状的叶片间,俏意十足,美似轻梦。这样一树弱花,不纷杂不艳俗不沉重,整棵花树也犹似入梦,正在某个童话的境里,作王子公主忠贞不渝的见证。有一两朵被悄无声息地挤落,好似美人轻叹……
我跑去问树那边扫花的清洁工,可知道这树叫什么名。清洁工摇头,对他而言,容易掉落的叶和花都是恼人的,是他工作的额外负担。他踏在生活的泥地里,何曾抬头看看满树吃不饱穿不暖的美色,他的脑中盘桓最多的是几块钱一小时的收入可以买多少柴米油盐吃几顿饭的问题。
这不是他的无趣,而是,他的当下,容不得他有趣。
我妹妹也曾怨我父亲无趣。读大学那年父亲节,她花了两块钱买了张带音乐的贺卡送给父亲,祝他父亲节快乐!父亲拿到贺卡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卡片甩到桌上,生气地指责她:“你很有钱是不是?”父亲那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钱一个钢镚儿一个钢镚儿地节省下来,供两个女儿上完大学。以至于他看不到贺卡上的心意,看到的是买贺卡的那两个掉到别人口袋里的钢镚儿。
前年与父母在老家过年,有一天早上起来,与父亲在过道上打了个照面,父亲突然说:“园子里的梅花开得很好看,去看看吧。”我愣了一下,疑心听错了。近七十的父亲站在梅花树下,抬头看花的样子有些陌生。就好像,我们总不能相信他年轻时也曾上台演过样板戏的主角。母亲打趣他:“你一定在想可以结多少梅子吧?”“不,没,没有。”父亲被猝不及防地一问,讷讷地,微微愕然又不自在。他踮着脚在树的高处去剪一条梅枝来送给我的孩子……
突然想起有位作者写的《我也是偶然成为你的父亲》。这种偶然,好比是不经意问知道的名字,没来缘撞见的一树繁花。这冥冥中的父女关系,决定了谁成为根谁成为花,谁甘愿将双腿深深地陷在泥淖里,埋头扎根,努力站住,默默支撑;谁又不管受不受人注意,有没有人欢喜,都要于一生中,进发全力,狠狠地盛放一次。
我从不曾好好阅读一棵树,所以错过了许多不知名的岁月……P3-4
不要让心灵消失在时间里
书名是她的一句诗。她的诗在每辑的开篇,似是附加,似不经意。其实,她的诗轻灵且厚重。这首诗《我已不是过去的我》第一节:“疾风掠过荒野/剩下的全部握在手中/漏沙不停止,来路坍塌/我踩不到我的脚印……”因为,“我已无法也无意成为过去/我循着我的欢喜,光芒只有一束。”
我想不到她有这样阔大和深刻的情愫。
我们是博友。我在她的博文中感觉她的婉约和从容。什么场合见过了,加深了这个印象。后来发觉她有点执着,不管不顾的执着,便自嘲我的知人不深了。但依旧读她,一篇一篇,及至写下“可以谈心的人”的点评。她文中的坦诚出我意料。我阅读的是她的心灵。
我不相信“文如其人”。人的自身与文的表述隔着技巧。技巧是外在的,可以学到因此也可作伪。掩其丑,圆其谎,补偿心理的满足和虚荣;动动笔,文过饰非,是最为省力的利益获得。不过,“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能把读者当真人吗?这是为文者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品格。
我也不相信世界上有百分之百的真实故事。真实发生在瞬间,随后被眼睛、思绪、趋利避害的记忆以及时间过滤了。人是领会存在的存在者。我们探求和追寻心灵的真实。例如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笔下:“她们的生活细节,世上的女人天天都在经历,细节背后的心理,无数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
要的就是写出这样的心灵真实。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她是100多年来第4位纪实文学获奖者。她自称“耳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品在记录亲历者的口述。她说:“人的内心包含一切。我感兴趣的是小人物的心灵历史,心灵的日常生活,是大历史通常所忽略的、不屑一顾的东西。”这正是你、我、他。然而,她说:“事实和虚构之间已无界线,两者相互融汇。人们边叙述边创作,他们在和时间角力,一如雕塑家在和大理石博斗。”那么心灵的真实呢?她不乐观:“要想抵达人们的内心很难。人们的内心充斥着垃圾,即本世纪的各种迷信和偏见,迷恋和欺骗,以及电视和报纸。”
落樱作为女作家,坦露自己心灵的真实殊为可贵。她写的是“平日里的小感触,小情调,小念想”。她写:“流年似水春去了,若能掬一口清凉,留一个照影,拾一片花香,不算贪心吧?”这一切正是“心灵的日常生活。”她的文笔真真切切,细细密密,有的写出诗情画意,有的写出人生至理。
她是一位目标感很强的作家。目标在前,脚印总在自己的身后。我们读到、感受到的是她留下的盛着半边阳光月色的深深的心灵脚印。三年她出版第二本书,书在,心灵的脚印不会被时间的浮土沙尘淹没。她写:“日子留下我,站在每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中。”这本书。也是一个开始和一个结束。
人生的诡谲在于,你感觉到它时为时已晚。人生是在时间里消失的。无法抗拒,我们只能赋予时间以意义。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给人生注入意义的欲望是心灵的本源。我觉得她正处在心灵飞扬的最好时刻,才思澎湃,状态昂扬。令人羡慕和为之祝福。
爱我所做,做我所爱。人生又是这样简单。
她的目光注视伸向远山的道路。我想说,这本书脚印较浅的部分,是有点教化味道的文字。站在黑白分明的位置上,往往写不出对边缘化生活的感悟。今天,多少人站在迷茫的临界点上。落樱长期执教,不自觉会有讲台上的感觉,教科书未必可诠释现实生活的真谛。处身异质生活,方能审视生活;拉开距离,才能洞察生活的整体性和瞬间情绪消失后的持续性,发现不可捉摸的命运和隐藏的必然性。她正在写小说,尤为如此。
“光芒只有一束。”相信她的坚守。期待看见她一往无前留下的新脚印。
2016年5月5日
(戈悟觉:国家一级作家、教授、文化学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