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世界最美的家(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中村好文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村好文编著的《走进世界最美的家(精)》介绍了,无论在日本还是海外,追求建筑上的独创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式住宅一直在源源不断地问世。但是,那些房子大多只是“名为住宅的展览馆”,不是能让人称心的“家”。

这类“住宅展览馆”中,体现建筑师的思路、观点及美感的建筑一往往喧宾夺主,住户只能在房屋一角察言观色,备感拘束地住在里面。

一栋伟大的建筑,应该像一匹能被人的智慧和包容驯服的烈马,经历长年累月的居住后,成长为心目中理想的家。

内容推荐

《走进世界最美的家(精)》是作家兼建筑家中村好文的随笔集。中村好文曾获多项建筑大奖,并为村上春树设计住宅。感受伟大建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那里醒来,所以中村好文带领我们走遍大师设计的充满温情的家: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之家”……这是8栋20世纪建筑史上的住宅杰作,我们在那里倾听海浪,沐浴月光,沉入梦乡。一栋伟大的建筑,就像一匹能被人的智慧和包容驯服的烈马,经历长年累月的居住后,才成长为理想的家。这样的家,绝非住宅展览馆,而是温暖的人生归宿。

目录

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

查尔斯·伊姆斯与蕾·伊姆斯的伊姆斯夫妇的家

汉娜·克耶霍尔姆与保罗·克耶霍尔姆的克耶霍尔姆的家

皮埃尔·夏洛的达尔萨斯宅邸

路易斯·巴拉干的巴拉干自宅

查尔斯·穆尔和朋友们的西兰奇共管公寓

安杰洛·曼贾罗蒂与布鲁诺·莫拉苏蒂的卡萨格兰德

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之家

写给读者的住宅巡礼导览书

后记

试读章节

“佐二郎,这房子……”

佐二郎夫妇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而且他们的意见和感受都表达得十分直率,因此听起来非常真实,充满说服力。再小的一件事,仔细琢磨一番,也能体会出他们对这个家的钟爱之情。对设计师安藤忠雄的信任和敬意,就像通奏低音一样流淌在话语之间。

佐二郎先生说话时,纯子夫人会时不时补充。他们所讲的内容和流畅的大阪方言,都让我联想到相声老搭档一唱一和的样子。这一个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又让我深深体会到,对住在里面的人来说,住吉的长屋既有无上的愉悦,又有难以想象的困难。这让我数度陷入沉思。

既然有出版的机会,我就按照自己的回忆,写下当时听到的内容吧。

比如……这个家到了冬天就像冰窖一样冷入骨髓,可是夏天又比冬天更难熬。有次到了晚上,实在酷热难耐,佐二郎夫妇想“或许房顶有风,能稍微好过一点”,便上了房顶。没想到房顶铺的楼板晒了一天,晚上正像地暖一样散发着热气,根本不是能睡觉的地方。夫妇二人当时就像“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一样狼狈地下了房顶,但实在不想回到桑拿房一样的室内,最后便在中庭的架空走廊上,像两节手电筒里的电池一样前后躺着睡了一觉。提到架空走廊,佐二郎先生又回忆说,阪神大地震的时候,这栋看似非常坚固的水泥房子晃动得也十分剧烈。睡在二楼卧室的他以为架空走廊一定掉下去了,不禁紧张地想:“怎么才能下到中庭逃生呢?”接着他又说起,遇上天气好的休息日,他真的会从早到晚待在中庭里,沐浴清风阳光,仰望蓝天白云,把阳光在水泥墙上留下的影子当作日晷,就这样度过一整天。那是一种简约而无比奢侈的体验,令我羡慕不已。

佐二郎先生还讲了有趣的经历。有次车站附近的警察领着一位外国建筑师来找这栋房子。那位外国人一路都对警察说“长屋、长屋”,警察便先入为主地认为那是一处传统长屋连成一排的街区。他们按照地址找到了佐二郎先生的家,但警察对这栋混凝土上开了个长方形入口的房屋非常不解,小声嘟囔着:“难道这里面还有一排长屋?”满脸想进去看看的神情。

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象这宽仅三点三米、长约十四米的混凝土围墙里排上一排老城情调的长屋的情形。长屋中间有条小路,小路上有口水井。水井旁洒满阳光,女人们围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在一旁拍洋画。这些想象让我十分愉快。

最后,再讲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

这栋房子竣工后,佐二郎先生一家搬进来,当年曾住在长屋的母亲有一天来新家看儿子。母亲一定很想看看让儿子自豪的新家是什么样,也想看看当年那昏暗的长屋怎么摇身一变为崭新的家。但这所谓的新家,内外都裸露着水泥墙,一般人怎么看都觉得房子还在施工。就算建成了,那格局和环境也不像能让人舒适居住,简单来说,就像个“水泥箱子”。据佐二郎先生回忆,当时有位日本建筑界的大腕,为了日本建筑学会奖的审查工作来看这栋房子,连他也不觉得这里像是住宅。有人问他作为专家怎么看待这个“家”,他一时语塞,最后说了句“这家的茶很好喝啊”,搪塞过去。因此,我想佐二郎先生年迈的老母亲也一定困惑不解,说不定还会想:“我儿子儿媳凭什么要住在这种地方……”

母亲参观完房子,从餐厅经中庭回到起居室时,不知是不是有些魂不守合(也可能只是因为逆光没看到),咚的一声,脑袋撞上了眼前巨大的落地窗。

待母亲喘过一口气来,她忧心忡忡地反复看了看儿子和“水泥箱子”,忍不住问了一句:

“佐二郎,这房子……什么时候盖好啊?”

养育一个家

关于佐二郎先生,不知不觉写了很多。我明知写来话长,但还是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因为住吉的长屋的参观记和评论已经数不胜数,凡是见到的,我都仔细研读过,但不知为什么,这些评论里很少详细提及住在房子里的佐二郎夫妇。造访住吉的长屋,与他们交谈一番之后,我渐渐觉得这种现象非常奇怪。

我产生了一个简单的疑问:“正是这两位居民,才使住吉的长屋有血有肉,有了温暖的人情,他们才是让这栋房子成为名作的功臣,为什么谁都不写一写他们呢?”

在M先生、0先生与佐二郎夫妇聊天时,我暂时离开,起身拍了拍照,还画了一些素描。做这些事情时,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佐二郎夫妇那平静的生活才是住吉的长屋的主角。当我在楼梯上、在架空走廊上,或是在隔着中庭的厨房及中庭探访的时候,起居室里四人高谈阔论的声音,以及纯子女士那开朗的笑声,都会由水泥墙反射过来。那声音里透出的愉悦让我也面露微笑,心中舒畅。或许正是从这些声音里,我深深感到“这里有深爱这栋房子的人们的生活”。正是那开心的笑声,把住宅作品升华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知道这世上有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思别墅这样充满魅惑的名作。翻一下每个月寄到手里的建筑杂志,我也知道无论在日本还是海外,追求建筑上的独创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式住宅一直在源源不断地问世。但是,那些房子大多只是“名为住宅的展览馆”,不是能让我称心的“家”。P10-12

后记

一个人旅行的时候,某些瞬间几乎要被一种深入骨髓的感伤与慨叹淹没。

即将结束一段旅程,整装回国的前夜,将乱糟糟的行李箱中的衣物全都掏出来,逐件进行整理的时候,这样的感触就会从心底渐渐弥漫开来。(我想读者朋友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行李箱中,十天的时光也好,一个月的光景也罢,仿佛成了堆积的岩层,让我每一次挖掘时都不禁感慨万分。

比如,从箱底翻出来旅行第一天住过的酒店的信封与便笺,或者发现原本在旅途中买来馈赠亲友的小礼物,被裹进了旅行时从未派上用场的围巾里;看到餐厅的名片,便想起那个大大咧咧的阳光男孩的脸庞,还有美味的食物;翻出那张几乎被遗忘的亲手挑的明信片,它静静地夹在美术馆的图录里面……此时此刻,我总会万分怀念地感叹:“说起来还真买过这么件东西。”“好像是遇到过这么个人。”

哕唆这许多,其实是因为我即将写下这篇后记。提笔之际,我回想着几年游历中的种种,仿佛有种旅行回国前夜收拾行装的心情。

“住宅巡礼”系列始于一九九五年夏天,历时七年。藏在我行李箱中的时间与回忆的岩层自然积累得非常厚重,让人感慨万千。

最终,我参观了世界各地现存的三十余座名宅,将其中的十七座分别收录于《住宅巡礼》和这本书之中。

我时常想起那些爽快地答应我唐突造访的住户与建筑师,还有深爱着老房子并悉心管理方方面面的人士,以及他们温暖的笑容、沉稳的语气。首先必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谢意。

此外,拙作有幸付梓,还得感谢提供杂志连载机会的山田公江小姐,责任编辑内田美惠小姐及丰永郁代小姐。在此,请允许我表达一下迟到的谢意。

还有设计师山口信博先生和佐久间年春先生,这次他们也为我的书做了超出预期的设计。尽管我曾任性地苛求“一定要做到不着痕迹,但其实得让人百读不厌”。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最后,我必须特别感谢那些热爱建筑、热爱住宅,与我“臭味相投”的读者们。正是用和你们促膝长谈的写作方式,这本书才得以问世。

中村好文

二○○二年十月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不能以“设计师的视角”和“居住者的视角”对等地观察,就无法衡量一栋住宅真正的价值。我们容易睁开建筑之眼,却闭上或者只微微睁开我们的生活之眼。

——中村好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