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迷你自我
对于满脑子只考虑技术的人而言,作为有人来访的提示的门铃将会消失。有了类似“找朋友”(Friendfinder)网站这样的服务,我们将随时能够知道朋友和家人在哪里,而且我们将能够把那些不认识的人以及不了解的人筛选出去。这无疑将使我们更安全,但也会使我们的生活缺少惊喜。
亚马逊网站的推荐软件已将偶然遇到不相关书籍的机会排除了出去。将来,其他类型的软件可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人。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个坏消息,尤其不利于产生新思想——它依赖于社会互动、相互交流和意外发现。未来,我们将因而更多遇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陌生或不熟悉的人和思想。这对于全球和谐与相互理解来说不是一个好现象。
将来,我们洗澡的时间也会更长,并将其作为缓解现代社会的压力、焦虑和变化的一个手段。然而,我们也会自相矛盾。我们许多人将乐意使用表面上像天然的材料和浴室香水,而不是真正的天然材料,因为我们对真实东西的体验太少。美国味感研究基金会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总体上更喜欢人工合成的气味而不是真实的气味,部分原因是他们因怀旧而喜欢自己童年时期接触到的人造气味。将来,假的将变得比真的更真实。我们想要的任何“冒牌”体验也将通过智能药品、纳米医学以及基于屏幕的产品来获得,使得真实的东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变得陌生而不熟悉。
完全联网的智能住宅将受到某些人的欢迎,但我们中的许多人会拒绝接受它。大卫·鲍伊(David Bowie,欧美摇滚乐坛著名歌手,被誉为“摇滚变色龙”或“千面歌星”——译者注)曾经说过:“我在四周都是技术装备的录音棚里待了一整天,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泡上一杯茶,摸一摸木制的东西。”甚至那些全身心拥抱技术的人(一般是年轻一代)也将会利用技术来逃避现实。这将意味着与虚幻有关的从电子游戏到虚拟性爱的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后者将变得越来越逼真,并被社会广为接受。人们将虚拟度假,与自己从未亲眼见过的真实的人发生真正的关系。
真实的东西也将变得难以与虚幻的东西区分开来。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据估计,网络游戏《无尽的任务》已成为地球上第七十七大经济体,尽管实际上它并不存在。玩家们甚至用现实世界的货币购买虚拟世界里的货币和房产。我们逃离现实的另一个例子是,2005年全球五大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全是幻想遁世类的电影,即《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星球大战3》、《纳尼亚传奇》、《世界大战》和《金刚》。为什么?我认为其原因是,如果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太多,应付的一个办法便是逃进虚幻世界。如果我们再一次面临经济大萧条,我完全相信娱乐产业——例如电影——会大显身手。
到2050年,好莱坞、计算机产业、神经科学和医药行业将会融合在一起。这将使得人们能够整天完全(按人类的五大感觉来说)沉浸在——不论合法还是非法——另一个世界里,就像电影《黑客帝国》和《二十世纪大逃亡》那样的世界,但却是为了体验真实的感觉。
这暗示着什么呢?首先,我们将变成社会和情感方面的低能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源于数字、止于数字,依靠数字维系。最近,马来西亚的一家法院支持丈夫只需向妻子发送短信告知便可以与其离婚。尽管我不认为这种做法会流行开来,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将会变得更肤浅、更短暂。人们将仍然会走到一起,但不会那么普遍了,而且他们将通过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可以更新的10年期合同来相互做出承诺。离婚将变得更加普遍(2006年,美国的离婚率高达60%),但当人们最终确实安顿下来时,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将会更长,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对孤独的恐惧,而不是因为爱。虚拟的婚外通奸将成为离婚的一个合理的理由,尽管每个人都会这么做。
其次,我们将更早地体验更多的经历,所以,童年期将会缩短,而成年人无限期地保持“孩童”状态也将更加容易。确实,在将来,童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界限会变得不再那么分明。所有10岁的孩子将希望得到同样的生日礼物,而40岁和60岁的人的穿着将与18岁的毫无二致。这至少使得购买生日礼物会更容易一些。
制造新的恐惧
人们在将来要竭力逃避的是什么呢?我们在2050年会害怕什么呢?答案是:现实。人们将会由于变化之大及变化之快而迷失方向、惶惶不安,因此将在其他方面(度假、书籍、游戏、电影等等)寻求慰籍。娱乐业将因而成为城市里最大的产业。再加上人类喜欢展望未来,你将会生活在一个拒绝解决诸如债务、教育、健康以及交通等现实问题的社会里,而同时这个社会却在担忧过去发生的事情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行星撞地球)。
我们将害怕未知,害怕事情超出我们的控制,害怕不确定性。最糟糕的是,或许我们将害怕“他们”——那些来自其他地方的人,我指的并不是火星人。这些恐惧将驱使我们积累信息。我们将渴望关于一切事物的统计概率的“科学”数据,同时又寻求对人、产品和组织进行个性描述,以作为某种安慰。
到2020年,个人、产品和组织都将被进行可靠性评价,这种评价将由每个人对其他人、产品和组织作出,并且每个人都能得到评价的结果。你将能依据其以往的主张、行动和表现对从政治家到个人电脑的一切事物排出等级,就像买卖双方目前在eBay上所作的那样。声誉因而将被动态管理,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成为交易对象或被盗取。
然而,一个有趣的对比是,要保持一个完美无瑕的记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所说所做的一切以及你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处在监视之下并被记录在案。未来,秘密将不复存在。因此,在接受调查之前,个人、产品和企业都将被假设成是有罪的。这最终将会使人们产生道德破产的感觉,不再相信任何声誉记录。
如果你对这一切都不喜欢,我们还将会看到人间蒸发的出现。未来,人们会花钱请专业人士帮助自己消失。由于电子监视极为严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熟悉如何在互联网上使用多种身份的年轻人或从来不上网的老年人。对于那些为信用卡、GPS移动电话和生物测定门禁卡所累的人来说,这只能又是一个梦想了。
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许多机构都已经消失或其声誉已经损害到了人们不再完全相信他们的地步。家庭、教堂、政府、企业、科学机构甚至当地银行的经理已经丧失或正在丧失其凝聚力或可信度。这种怀疑和厌恶态度将继续存在下去。人们会更加关注自我,而且一种自力更生的文化——“自己动手”的社会——将会出现。人们将好像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世界中,不相信医生、医院或医药公司,因此,自己给自己诊断和治疗将变成寻常之事。在2050年,将出现让你能够自己检查疾病的智能软件包,而且像“基因重组”(Genes Reunited)之类的网站将提供基因历史,帮助人们预测遗传性疾病和缺陷。你还可以租用或购买机器人医生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动手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刚刚读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主观臆测,与其说是科学事实不如说是科学幻想。对此,我的回答很简单。请你在纸上列出那些50年前不存在但现在存在的以及50年前你不能做但现在能做的事情。然后,根据技术呈指数发展的事实乘以某个乘数,你就开始明白未来确实就在“那儿”了。 前面说过,现在存在的许多事情明天仍将存在。基本的东西变化不会太大。我们基本的希望和恐惧将是一样的。我们仍将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仍将希望自己在地球上的生活有所不同。我们仍将希望获得成功,并渴望尊重。我们仍然想知道人类在宇宙间的存在是否是一个偶然。
就像独自一人待在伦敦公寓里的乔伊斯·文森特一样,我们仍然希望爱和被爱。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P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