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精)/西方百年学术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法)让-雅克·卢梭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孤独的、清闲的并且时常会遇到危险的原始人,必定喜欢睡觉——如同其他不大用思想的动物一样——可以说,在不思想的时候,总在睡眠,而且容易惊醒,因为自我保存几乎是他唯一关心的事情。他必须经常锻炼攻击和防卫的能力,要么用于捕获猎物,要么防止自己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相反地,原始人那些享受安逸和情欲的器官必然极度不发达,与任何精致的东西都不相容。因此,他的各种感官就分化为两种迥然不同的情况:触觉和味觉极端迟钝,视觉、听觉和嗅觉则最敏锐不过。这是动物的一般状态。据旅行家们的记载,这也是大部分原始人的状态。所以我们丝毫不必感到惊讶:为什么好望角的霍屯督人能用肉眼发现海上的船只,而荷兰人用望远镜才能看得一般远;为什么美洲的野蛮人像最好的猎狗一样,能够由足迹嗅出西班牙人的行迹;为什么所有这些原始人,不因裸体而感到痛苦,能吃下大量的辣椒,并且像喝水一样饮下欧洲人的烈酒。

直到这里为止,我只从生理方面对原始人进行了研究。下面我将谈论原始人的精神和智力。

在我看来,任何一只动物都是一部精巧的机器,自然给这部机器一些感官,使它自己活动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对一切企图毁灭它或干扰它的东西实行自卫。人也是这样的机器,但不同的是:在运作动物这部机器时,自然支配一切,而人作为一个自由主动者,在运作机器和形成性格上享有一部分权利。动物根据本能决定取舍,而人则通过自由行为决定取舍。因此,动物不能违背自然给它规定的规则,即使那样做对它有利。而人则往往虽对自己有害也常违背这种规则。正因为这样,一只鸽子会饿死在盛满美味的肉食的大盆旁边,一只猫会饿死在水果或谷物堆上,其实这两种动物,如果想到去尝试一下,并不是不能以它们所不喜欢的食物为生的。也正因为这样,一些生活放荡的人,才会沉溺于招致疾病或死亡的种种淫乐,因为精神能使感官遭受损害,当自然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时候,意志却还提出要求。

一切动物,既然都有感官,也就都有观念,甚至还会把这些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联结起来。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不过是程度之差。某些哲学家甚至进一步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因此,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悟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动物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却认为自己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物理学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感觉的机制和观念的形成,然而在这种意志能力或者说选择能力,以及对这种能力的认识方面,我们只能发现一些纯精神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不能用力学的规律来解释。

但是,尽管围绕着所有这些问题的种种疑难之点,使我们在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上还有争论的余地,然而另外有一种区分二者的差别,并且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争议的,这就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所共有的、与生俱来,借助于环境的影响,人类通过这种能力不断地促进所有其他能力的发展。动物却与之相反,它们在最初几月就会长成它终身不变的那个样子,即使再过一千年也仍然和这一千年开始的时候完全一样。为什么只有人类会衰老糊涂呢?是不是人类因此又返还到他的原始状态呢?是不是动物之所以永远保持着它的本能,是因为它既毫无所得,也就毫无所失。而人类一旦年老或发生事故就会失去曾使他们成长的优良品质,从而堕人比动物还不如的状态呢?如果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特殊而几乎无限的能力,正是人类一切不幸的源泉;正是这种能力,借助于时间的作用使人类脱离了他曾在其中度过的安宁而淳朴的岁月的原始状态;正是这种能力,在各个时代中,使人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谬误、邪恶和美德,终于使他成为人类自己的和自然界的暴君,这对我们说来,就未免太可悲了。奥里诺科河沿岸的居民,用木片贴在他们小孩的太阳穴上,认为这样至少可以保持小孩一部分的纯朴无知和本来的幸福。如果我们不得不把这种办法的创始者歌颂为造福人群的人物,这就未免太可怕了。

在自然的支配下,原始人仅服从于他的本能,或者更确切地说,自然为了补偿原始人在本能方面可能有的缺陷,赋予他一些能力,这些能力首先可以弥补他的缺陷,而后还可以把其提高到远远超过本能状态之上。因此,原始人最初所具有的只是一些纯动物性的能力。视觉和感觉也许是原始人最基本的能力,这与其他动物一样。直到新环境激发他的能力之前,愿意和不愿意、希望和畏惧可能是他最初的和几乎仅有的精神活动。

P36-39

书评(媒体评论)

卢梭的一切都能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找到。

——埃米尔·法盖

目录

致日内瓦共和国

引言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附录

卢梭年表

序言

在我看来,在所有的人文学科之中,最有用却最不完整的便是有关于“人”的知识:我敢不揣冒昧地说,德尔菲神庙(Temple of Delphi)石碑上格言的意义,要比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伦理学家写就的所有繁书浩卷都更加深奥而且更加重要。我以为下文论述的主题是哲学学科所提出的最有意思的问题之一,但不幸的是,这也是哲学家不得不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不了解人类本身,又如何能够了解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呢?而且人类又如何能够期望:在源于自然、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和长期嬗变之后,却不对此加以探究即可了解人的原始形态?他的本性在经历改变和增减的过程中,他所处的环境和他所取得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他的原始形态,而他又怎么能分辨这些改变中最根本的是什么呢?就像格劳库斯(Glaucus)的雕像,在经历了时间、潮水和暴风雨的洗刷之后,其原本的模样已经无可分辨了,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只野兽,而非一位天神。经历了种种社会变迁、见识了大量真相和谬论、经历了社会结构的改变之后,人类的灵魂可以说已然是面目全非了,原貌几乎无可识辨。我们在人类史里面找不到一个一直遵照确定不移的本性做事的人,找不到那些由它的神圣造物主要赋予他的崇高且庄重的朴素,所见的只是一些自以为合理的情欲与自以为是的理智之间的可怕对立。

更残酷的是,人类所获得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其越来越远地带离其原始状态。我们获得了越多的知识,便失去了越多获得最重要的知识的手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随着我们对人类自身的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力量也在不断地走向枯竭。

不难理解,我们应当在人体构造的一系列变化中,去寻找区分人与人的各种差异的根源。我们可以设想,人与人之间最初的平等是与所有其他同类动物之间的平等毫无二致的。

其实,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已经发生的原始变化,会以某种方式突然改变种群当中的每一个个体。不难想象的是,当其中一些人的状态在变好或者变坏之时以及他们在获得一些并非与生俱来的美德或者恶习之时,另一些人却依然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他们的原始状态。毫无疑问,这就是人类不平等的第一个源头;不过,笼统地概括是颇为便宜的,但要比准确地阐述其每一个实际原因难很多。

……

如果我用冷静公正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社会,它首先展示给我们的似乎只是弱肉强食而已。我们的心灵对于其中一方的残酷感到震惊,而对另一方的盲目无知感到怜悯。然而,由于生命中再也没有什么比强弱(或贫富)一类的外在联系更不恒久和稳固的了,这种联系更多的只是机缘而非智慧的产物,由此之故,所有的人类制度,一眼看去似乎无不是立基于流沙之上的建筑。只有除去建筑周围的灰尘和沙土,仔细观察之后,我们才能看到建筑底下的坚实基础,并学会尊重它。但是,如果不对人类、人类的天生能力及其持续发展进行认真研究,我们就永远不能辨出建筑与沙土之间的区别,也不能在万物的实际构成中将神之意志的产物与人类艺术的产物区分开来。因此,我们面临的这个重大问题所指向的政治和伦理研究,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同时,我们所推定的人类社会的政体历史也是一个很可借鉴的参照。倘若人类、人性的发展放任自流,其后果之惨不难设想。我们应该祝福这样的一个“他”:“他”善良地纠正我们的制度,赋予这些制度一个不可动摇的根基,并阻止那些制度可能引发的混乱,然后通过一些看似会让我们陷入无边苦海的方法为我们造就幸福。

上帝想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在现实中居于何种位置?

请细细思量。

内容推荐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让-雅克·卢梭1755年应征第戎学院征文。文中把原始社会当作黄金时代加以描绘,歌颂人类的自然状态,指出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

编辑推荐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让-雅克·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像,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指出: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本书可谓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