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建筑的伦理功能/城市建筑文化系列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美)卡斯腾·哈里斯著//申嘉等译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建筑不能降格为只是具有美学价值或技术价值,就是对我们时代而言是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应帮助表达出某种共同的精神风貌。全书充满了哲学意味,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时时可见,尤以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为甚。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卡斯腾·哈里斯是耶鲁大学的哲学教授,作者长期以来对现代艺术、尤其是绘画一直都有浓厚兴趣。本书的思想是在授课过程中、在与学生及朋友的多次讨论中逐渐形成的。在书中,作者探讨了建筑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建筑美学、建筑语言、建筑空间和建筑风貌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所有对建筑有兴趣、并关注建筑未来的人一读。

由于作者本人是哲学教授,所以全书充满了哲学意味,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时时可见,尤以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为甚。

目录

前言 

第l章 绪论:后现代的前奏 l

第1编 装饰化棚屋

第2章 美学态度 14

第3章 装饰的问题 26

第4章 装饰的承诺 48

第5章 装饰化棚屋 68

第2编 表现和再现

第6章 语言问题 82

第7章 象征和符号 96

第8章 表现和再现 115

第3编 空间·时间·住宅

第9章 房子起源的传说 134

第10章 建筑和安居 149

第ll章 空间和位置 163

第12章 空间的声音 173

第13章 从两所看不见的房子所学到的 194

第14章 房屋·住宅·时间 206

第15章 对时间的恐惧和对几何的热爱 221

第16章 霉斑和废墟 233

第17章 死亡、爱和房屋 246

第4编 建筑和社会

第18章 建筑和房屋 262

第19章 建筑的公共性 276

第20章 坟墓和纪念碑 285

第2l章 生活的再现 306

第22章 乌托邦之梦 321

第23章 迷宫的教训 335

第24章 结论:现代的状况和建筑的未来 347

注释 364

译后记 39l

试读章节

女性服装太过于迎合这种基本欲望,使我们更好地暴露出自我:“女士的时尚!你这文明史上可耻的一页!你道出了人类隐秘的欲望。每当我们细心翻阅这些章节,我们的灵魂因可怕的迷乱和可耻的堕落而战栗。我们听到了受虐待的孩子们的抽泣,听到了受折磨的妇人们的尖叫声,听到了受煎熬的男人们的呐喊及死于火刑柱下的人们的哀号。鞭子声噼叭作响,空气中弥漫烧焦的尸体散发的恶臭。”噢,快乐的英格兰!它准备表明男人和女人可通过“精神恋爱”得到结合,女人可能只是男人的一个朋友而已;它也准备表明一种在中性服装中,在男装裁缝制作的装束、服饰中找到其视觉表达的可能性。对“允许20世纪骑自行车的妇女穿戴能使脚部自由的裤子和衣服”所做的让步被歌颂为“通向对妇女参加工作的社会认同的第一步。”不应允许性爱搅乱我们定位于工作的现代文化。

特别有趣的是宣称最初的装饰也是最早的艺术品。这使人想起了加尔涅将装饰既等同于人们穿衣打扮也等同于高雅艺术的想法。加尔涅欣然接受了装饰的自由放纵的特性,而鲁斯觉得这种特性相当危险:“对装饰本身及秩序和风格所采用的东西来说,除了灵感和建造的人的意愿外不存在任何指导。装饰艺术有着独立和自由使它不可能服从固定的法则。”鲁斯把这种自由理解为退回到同自身和世界有关的孩童里比多(Libido),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空闲的表面都诱使我们用自发的装饰去覆盖。但是文化的进步要求儿童式多样性行为集中化、私人化、内向化。它需要抑制:性属于卧室。我们文化的状况使鲁斯把对孩子、对被现代世界的进程所抛弃的人来说是允许的行为指责为一种堕落的信号和犯罪。

我们已经知道鲁斯对装饰曾有的和对许多人仍将继续有的意义毫无觉察。他认识到这种显著的耗费如此紧密地联系着装饰的用途:希望表明身分或者让一些人表达一种受到威胁的自尊心。从这些人那里其他人希望保持住一种刚刚获得的权利”。鲁斯知道我们对装饰的欣赏同我们对它作为无节制、表面上的奢侈品的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尽管这里谈论奢侈品容易令人误解。装饰的创造还响应了一种深切的需要;它回应了对一种经常使我们最深层的渴望遭到否定的现实的不满,也回应了对一个笼罩在疾病、贫困、饥饿和死亡阴影下的世界的不满。装饰有助于使被装饰的事物对我们的需求更为敏感;这种转化使我们能较为容易地忍受生活的重负。因而鲁斯所举的卑微的人才会喜爱他的公寓的矫饰立面。

P40

序言

本书出自二十多年前我与肯特·布鲁默(Keht Bloomer)的一些谈话,我们谈到了建筑,谈到了耶鲁大学的建筑学本科主修科目以及建筑学教育。在谈话中,他邀我向他正在客串编辑的一期《建筑教育》杂志投稿。于是我写了一篇简要的、提纲挈领式的短文,标题已然是“建筑的伦理功能”(《建筑教育》杂志,合订本29,1975年第l期第14页)。十年后我扩充了该文的内容,但它仍然简短,我冠之以同一标题(发表在Pescr&tions上,编辑为Don Ihde和Hugh J.Silverman[奥尔巴尼:SUNY出版社。1985年],第129~140页)。现在我是第三次选用这个标题,因为本书表明,该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对我而言一直是个挑战,其中“伦理的(ethical)”一词据我理解与希腊语6th9s(精神特质)更相关,而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ethics(伦理、道德)”,如我们谈到“商业道德”或“医德”时的那种意思:本书中所称的architectual ethics完全不是“建筑道德”的意思。

由于这些早期的讨论,我开了一门建筑哲学方面的课。虽然这门课最初是针对本科生的,但它也填补了耶鲁建筑学院所设课程中的一个空白:该学院的许多学生(可能是大多数)都被吸引来听这门课,这对我很有好处。

正如我的《现代艺术的意义》(《现代艺术的意义:一种哲学解释》,【埃文思顿,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68年】)所显示的,长期以来我一直对现代艺术感兴趣,尤其是绘画。现代艺术所具有的某种窘迫使得我对它的某些主要预想进行了仔细研究:我的那本书提倡一种新现实主义,在该节中我已经想要质疑那种美学态度,正是它长期以来支配了艺术的进展。建筑引起我的关注,正因为虽然它是建立在那种美学态度上的本质不纯粹的、折衷的艺术(折衷是由于它需要在一个由其他事所支配的世界里取得自己的位置),但它仍对那种态度提出异议,要求另一种不同的态度——并且最终不仅是对建筑的、而且是对所有艺术的态度。我的那本有关巴伐利亚洛可可式教堂的书(《巴伐利亚的洛可可式教堂:在宗教信仰与唯美主义之间》,[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83年])让我第一次有机会怀着对建筑作品的密切关注去更加清晰地形成我的某些思想。然而,真正让我产生出自己的思想的,是那门课,它让我能在与无数学生的交谈中检验这些思想,后来在这个国家和在欧洲的公开讲演中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检验。许多讲演内容随后就发表了。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想应该把它们归集起来,出版成一本书(到现在大约有二十年了)。但其中有太多的重复、太多的缺陷,这些演讲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融入了本书,但它们是经过重新考虑和思索的,并且在我毫不犹豫地采用这些早期成果的同时,它们也变成了新作品的一部分。

有些读者可能会希望我更多地尝试克服视角的局限,那种视角明显受制于我自己考虑建筑的思路——从遭战争重创的德国到美国,从童年对建筑的喜爱到哲学,然后回到建筑。仅从插图即可明显看出某种片面性。假如我是拉美人或是华人,无疑就会有很大不同。但是对我而言,造成这种片面显然更像是一种妄为而非一种不能令人信服的必然:本书欢迎读者按自己的不同思路来重新安排或替换我所选的插图。这样的改变往往能更接近本质。

此外,本书的写作也与我的哲学思路密切相关,它一直围绕着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尤其是海德格尔等哲学家。我并不认为这些人一定是无可替代的,但他们的工作为我提供了我认为有用的模式或视角——假如本书对于某些读者来说也能成为这样一种模式或视角的话,我会感到很高兴。

我发现,要记住所有那些多年来帮助过我的人是困难的,更不用说向他们一一表示感谢。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肯特·布鲁默,正是他的邀请才使我第一次用许多时间去思考关于建筑的问题。此外还要感谢耶鲁建筑学院的院长西泽·派利(Cesal·Pelli)、托马斯·毕比(Thomas Beebe)和弗雷德·科特(Frecl Koetter)的支持和理解;感谢耶鲁大学任命我为梅隆(Mellon)的教授,这鼓励我去逾越常常过于明确的学术界限,感谢许多同事和建筑师,是他们帮助我在思想上得以提高,特别是迈克尔-本尼迪克特(Michael Benedikt)、威廉·巴特勒(william Batler)、居恩特·迪特马(Giinther Dittmar)、芭芭拉·恩德利斯(Barbara Endres)、斯图尔特·格雷(Steuart Grey)、史蒂文·霍尔(Steven Hall)、戴维·考伯(David Kolb)、戴维·莱瑟巴多(David Leatherbarrow)、伯特·奥利弗(Bert Olivier)、阿尔贝托·佩勒兹·戈麦斯(Alberto P6rez—Gomez)、尤哈尼·帕拉斯马(Juhani Pullasmaa)、乔尔乔·拉纳利(Giorgio Ranalli)、约瑟夫·利克沃特(Joseph Rykwert)、达利伯·维塞利(Dalibor Vesely)以及海因里希·维尔特(Heinrich Wirth);同样要感谢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建筑学院的学生们,他们多年来和我一起细心工作,其中包括肯·艾伯特(Ken Abbott)(特别感谢他提供了照片,这些照片成功地捕捉住了我竭力想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卡雷·伯恩斯坦(Garey Bernstein)、张艾非(音译)、恩里克·拉朗尼阿加(Enrique Larrafiaga)、斯图尔特·拉瑟斯(Stuart Lathers)、杰夫·蒙特洛伊(Jeff Montroy)、兰迪·奥特(Rande Ott)。

卡斯腾·哈里斯

后记

本书作者卡斯腾·哈里斯是耶鲁大学的哲学教授,作者长期以来对现代艺术、尤其是绘画一直都有浓厚兴趣。本书的思想是在授课过程中、在与学生及朋友的多次讨论中逐渐形成的。

作者认为建筑不能降格为只是具有美学价值或技术价值,而应是“对我们时代而言是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应“帮助表达出某种共同的精神风貌”。他认为建筑对社会应负有责任。作者用一系列中肯的、有说服力的观点,质疑了建筑师及理论家长期以来所依赖的那些前提——正是这些前提导致了建筑目前的身份危机和边缘化。

在书中,作者探讨了建筑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建筑美学、建筑语言、建筑空间和建筑风貌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所有对建筑有兴趣、并关注建筑未来的人一读。

由于作者本人是哲学教授,所以全书充满了哲学意味,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时时可见,尤以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为甚。

本人才学疏浅,虽已尽心尽力,仍不免多有纰缪,欢迎读者指正。需要说明的是,本书l—4章由河南安阳市规划设计院申远翻译,宣正元先生也参加了本书的审校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译者陈朝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