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专业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书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系统介绍了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引领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与目标、材料类专业建设的实操与效果等内容。旨在结合实践,为材料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指导,促进高等学校主动适应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建设学科专业的新布局、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开创分类发展的新体系,从而加速我国新工科建设和发展,满足我国“人才强国”战略需求。
本书可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工程教育体系建设和系统改革提供参考,也可为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行动指南。
目录
前言
绪论
0.1 教与学双主体融合的人才培养
0.1.1 确立人才培养环节阶段性目标,提高学习能动性
0.1.2 培植创新发展理念,适应教学改革新机制
0.1.3 加强教师综合培育,实现人才培养新突破
0.2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
0.2.1 顺应行业发展前景,设置新兴专业模块
0.2.2 增强实践实训功能,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0.3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
0.3.1 依托企业合作互融,加强工程技术教育
0.3.2 促进学生实践教学升级,培养创新思维
0.4 社会资源广泛融合的人才培养
0.4.1 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交流合作
0.4.2 推进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拓宽创新视野
0.5 知识与能力评价融合的人才培养
0.5.1 评价由考试手段到目标导向转变
0.5.2 评价由单一手段到多维视角转向
0.5.3 评价由静态到动态转化
第1章 中国高等教育成就与发展
1.1 中国高等教育取得辉煌的成就
1.1.1 成为综合国力提升的智力之源
1.1.2 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
1.1.3 管理体制逐步趋于完善
1.1.4 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加
1.2 高等教育的发展引领
1.2.1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1.2.2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2.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1.3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3.1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1.3.2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1.3.3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1.4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4.1 提升内涵式发展的历程
1.4.2 内涵式发展的推进
1.4.3 内涵式发展的模式
1.4.4 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
1.5 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5.1 立德树人理念不牢
1.5.2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1.5.3 “双主体”内生动力不够
1.5.4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好
1.6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6.1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
1.6.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1.6.3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
1.7 人才培养发展措施
1.7.1 修订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
1.7.2 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
1.7.3 构建健全的教育模式体系
1.7.4 构建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
1.7.5 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1.7.6 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时期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2.1 新工科建设的背景
2.1.1 新工科的认识
2.1.2 新工科的内涵
2.1.3 新工科的引领作用
2.2 “双一流”建设与作用
2.2.1 本科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2.2.2 “双一流”建设有利于促进结构布局优化
2.2.3 “双一流”建设有利于促进培养模式创新
2.2.4 “双一流”建设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
2.3 专业建设目标宗旨
2.3.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2.3.2 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指南
2.4 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2.4.1 以深化改革为手段,突破人才培养瓶颈
2.4.2 以提升专业素养为抓手,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2.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5.1 传统专业改造发展,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
2.5.2 建立“双导师制”教学组织的人才培养模式
2.5.3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第3章 工程教育与改革方向
3.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3.2 工程教育存在问题
3.3 工程教育变革必然
3.3.1 变革的内在驱动力
3.3.2 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
3.3.3 产业发展带动工程教育
3.4 工程教育发展方向
3.4.1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
3.4.2 在创新创业中提升大学生的工程能力素养
3.5 材料类专业教育与发展
3.5.1 材料的发展
3.5.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
3.5.3 材料类专业的内涵
3.5.4 材料类专业的特点
3.5.5 材料的发展趋势及热点
参考文献
第4章 专业认证的要求与目标
4.1 专业认证的标准
4.1.1 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
4.1.2 材料类专业补充标准
4.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
4.2 培养目标的制定
4.2.1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制度和措施
4.2.2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3 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
4.3.1 评价原则
4.3.2 评价方案
4.4 课程体系的设置
4.5 师资队伍的建设
4.5.1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能力要求
4.5.2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4.6 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机制
参考文献
第5章 材料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效果
5.1 材料专业的基本要求
5.1.1 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
5.1.2 毕业要求指标点与通用标准的关系
5.1.3 毕业要求的宣传
5.2 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
5.2.1 材料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
5.2.2 材料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
5.2.3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5.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
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
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智力
资源,并逐渐成为国家科
技创新策源地。2016年
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
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
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
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
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我国高等教育容量和能力
的大幅提升,经济增长方
式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
整,以及经济全球化、高
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自主
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严峻挑战,加快了高等教
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
2017年9月,“双一流”
建设隆重启航,推动我国
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挺进
,是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的新起点。新工科已
经从理论探讨阶段开始进
入制度设计和人才培养实
践阶段,实现从理论到实
践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促
进高校培养出符合新形势
、新业态需要的工程技术
人才,这是新工科提出和
设计的初衷,也是新工科
建设的根本意义。高校的
人才培养实践,不仅需要
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
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还
需要体制机制创新。体制
机制是贯穿在人才培养过
程中的一条主线,贯穿着
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甚
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效
。新工科是“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的升级版
,其本质是以立德树人为
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
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
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
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
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
越工程人才的新的教育革
命。通过新工科建设,努
力实现工程教育的新理念
、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
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
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
新体系。其中,专业认证
是检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
养的“晴雨表”,有着“以
评促进,以评促管,评建
结合”的作用,为向国家
应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
命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
争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
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
当四梁八柱重任。
作者深刻体会“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
,明确“双一流”和新工科
的建设目标,努力推进人
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
学改革。合肥工业大学金
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得国家
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也是国内同
类型专业第一个通过工程
教育专业认证的(一次通
过6年认证,评为“优秀”
),在人才培养模式、教
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丰硕
成果,创新创业教育方面
效果显著。本书是基于对
高等教育发展和内涵式建
设需求的认识,梳理了新
时期人才培养素养和专业
建设体系内容,解析了工
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标准
条款,再结合金属材料工
程专业认证的亲身体验,
以及在专业建设与教改中
取得的教改教研成果撰写
而成的,以期为广大同仁
在专业认证、新工科和“
双万计划”专业建设等方
面提供参考。
本书由合肥工业大学
吴玉程教授总体策划、著
述,王岩副教授直接负责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认证的
全过程,著述专业认证相
关章节,崔接武副教授、
徐光青教授、秦永强副教
授、刘家琴研究员和余翠
平博士参与一流本科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双万计
划”建设,完成部分章节
的著述。由于作者的学识
和理解有限,文中难免存
在谬误,敬请批评指正,
不吝赐教!
作者
2021年仲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