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
内容推荐 《论语注》是康有为为儒家哲学著作《论语》所作的注解, 共二十卷。它以鲁《论》的经文为正, 其引证以今文家的观点为主, 并取正于石经等, 以“正伪古之谬, 发大同之渐”。书稿的主体, 是逐卷对《论语》进行注疏。在注疏体例上, 《论语注》每一卷先在开头解题, 然后注明《论语》原文中共几章, 再对每一章抄录原文后进行详细注解。注解时往往先解释个别字词的意思, 然后引证前代儒学诸家如郑玄、朱熹的注疏阐释句义, 然后再以大量笔力由此阐发开去, 发表自己的议论, 这些议论往往结合时事, 有的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康有为的《论语注》, 与此前的所有《论语》注疏相比, 最突出的是引借西方近代的思想观念阐释《论语》, 给《论语注》增加了近代化的色彩。这种解经倾向主要表现在以进化论的哲学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思想、议院两党的政治思想和重商的经济思想来解释《论语》。康有为这种借用西学创造性解释《论语》的注经形式, 在《论语》注释史上开创了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