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熙编著的《汉武帝刘彻传》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经常把秦始皇和汉武帝并称,这不无道理。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7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汉武帝对于汉朝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东征西讨,开拓了中华帝国的历史疆域,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也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本书讲述了汉武帝光辉灿烂的一生。
王书熙编著的《汉武帝刘彻传》讲述了,“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始皇与汉武帝并称,这是很有道理的。实事求是地说,在秦始皇缔造中华帝国100多年后,汉武帝把中华帝国第一次带到了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闰,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中华帝国是当时世界文驯无可争议的中心。汉武帝的时代,也毫无疑问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汉武帝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开创一个辉煌时代的伟大帝王。
第一节文景遗产
武帝接手汉政权时,整个社会是一个“中外皆安,公私富溢”的盛世之局。作为这笔遗产的继承者,他可比高祖刘邦幸运多了。因为他所继承的不单单是物质遗产,而且还有因约法省禁、休养生息、学术开明等优良的传统政策所产生的精神遗产。有了这两种资产的资助,他的统治一定会走向更大的胜利。即使作出的政策选择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人心也是不易离散的,所以才会得以维系不亡,生生不息。
自汉高祖刘邦起,汉初几代皇帝都把秦朝的灭亡教训作为前车之鉴,引以为戒。
统一天下的秦始皇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统治,独揽大权,严格控制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思想、文化等领域,“专任刑罚”,同时还制定了“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世袭系统,以维护自己家族的统治。
秦始皇死后,二世继位,仍以辅佐始皇的李斯为丞相。李斯与韩非同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他在给秦二世的上疏《行督责书》中鼓吹“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实行“明君独断”“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独操主术”“独擅天下之利”的“帝道”,实施轻罪重罚的刑政,极力维护天子的专权统治。
秦二世以《行督责书》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仍然继续着秦始皇的“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这样怎么能不把国家搞垮?
刘邦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国家不是一个空架子,不能没有人民的支持。有土地,更要有人,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国家。况且,这么大的政府机构,没有人民的赋税怎么能维持下去呢?汉朝要想站稳脚跟,必须恢复经济;而要恢复经济,保证赋税来源,那首先就得收揽人心,招抚流民,发展生产。
如果施行秦朝的强征暴敛,那必将同二世一样,使自己的统治如昙花一现,迅速灭亡。看来,只有“因民之疾秦法,顺流而与(之)更始”,即顺应人民的愿望与要求,摒弃与改革秦的严刑苛法,实行新的统治政策。但是,说是这么说,要真做起来,又该如何呢?这真叫刘邦等人头痛。
汉初的君臣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起于草莽,他们大多深受秦朝政治之害,不得已才铤而走险、取而代之。因此,他们在感情上是厌恶和排斥秦朝政治的。可是这些人大多又是秦王朝的中下层官吏,刘邦是亭长,萧何是县主吏掾,曹参是县狱掾,叔孙通是博士,周昌是卒史,任敖是狱吏。可以说,他们在执行秦法的同时,又深受秦法的迫害,最后忍无可忍才造反。刘邦等人揭竿而起,占领了长安城之后,刘邦做了皇帝。但是,他们的脑子里仍有许多秦时留下的东西,如秦朝的制度、秦朝的律法。因此,这些复杂的经历决定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政治特征,即在思想上抵制秦制,在行为上延续秦制。后来,叔孙通在秦制的基础上增减删除,制定出汉朝的宫廷礼仪制度。制度虽然不完善,但是对这群草莽英雄来说,已经十分不错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刘邦,对此也极为赞赏。这帮“草莽英雄”实在提不出更好的国家政权结构。
经过长年的秦末战乱后,汉高祖刘邦接手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社会局面,稀稀落落的民户,民不聊生的景象:“天下苦秦久矣,民无益藏,民失作业,米石五千,以人相食,死者过半”,当然还有不少流亡山泽者。田地大片大片地荒芜,经济萧条,就连“富有四海”的天子都没有四匹同一种颜色的马可驾乘。
劫后余生的老百姓对秦朝的暴政恨之入骨,可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拯救国家。因此,新政权建立的时候,他们翘首以待,期待新的君主能制定出利国利民的新政策、新法规,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
由于汉初君臣中多为楚人,从小就接受楚文化的熏陶。而楚文化的典范之作就是黄老之学,这无形之中便对他们的思想形成了一种影响。
黄老之学纵有流变,但其思想本质还是一致的,那就是主张君主应无为而治。因此,汉初的君臣实行无为而治的新政策也是可想而知的。
君臣都想休息无为,从民之欲,不滋事扰民,这种貌似无为而治的政治政策的高超之处,就在于无为而无所不为。高后称制,政不出户,惠帝垂拱而已,委政萧、曹二相。他们仍是蠲削烦苛,约法省禁。P3-5
秦皇汉武,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始皇与汉武帝并称,这是很有道理的。实事求是地说,在秦始皇缔造中华帝国一百多年后,汉武帝把中华帝国第一次带到了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中华帝国是当时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汉武帝时代,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汉武帝成为人类历史上开创一个辉煌时代的伟大帝王。
汉武帝即位之初颁布的求贤诏,开篇就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贤士大夫有肯从吾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如此大气、活泼,没有框架,伟大帝王的自信跃然纸上。
“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汉朝的辉煌,表现在对外方面,就是汉武帝一改汉朝初年的求和政策,开始主动出击。他派卫青、霍去病数次征伐匈奴,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他彻底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郡,并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汉武帝的东争西讨,大大开拓了中华帝国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汉朝已经勾勒出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的影响力也是前所未有之庞大,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全部扩展成为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对内,汉武帝将封建的专制统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初七十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央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的历史。在经济繁荣与政治巩固的基础上,汉武帝推动西汉进入全盛时期。
难能可贵的是,汉武帝能够用诏书的形式向全国民众承认自己的错误。汉武帝执政晚期,由于政府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且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之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汉武帝意识到这点之后,在轮台颁下《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轮台罪己诏》的颁布,彰显了一个伟大帝王的政治策略和战略眼光,所以,汉武帝毫无疑问地是人生的胜利者和一个盛世的创造者。
在汉武帝时期,“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自称,这是汉武帝将秦始皇开创的中华帝国推向一统盛世的不朽功业,是汉武帝留给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 历史伟人无法描画,也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千载之后,我们也只能通过回忆汉武帝时期的帝国雄威、辽阔版图,来想象汉武帝的包容四海的坦荡胸怀与傲视天下的凛凛霸气。
王书熙
2015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