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倾情作序,一本难得的可以静静的一气呵成品读的佳作,解读亲密、孤独与自由的爱情真谛。
我们都在跳着人际关系的探戈、如何踩着一进一退的完美舞步,敞开心胸拥抱别人,却又不失去自我,享受自我?让我们一同来勇敢地体验爱、自由与孤独的真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亲密孤独与自由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会计 |
作者 | 杨蓓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圣严法师倾情作序,一本难得的可以静静的一气呵成品读的佳作,解读亲密、孤独与自由的爱情真谛。 我们都在跳着人际关系的探戈、如何踩着一进一退的完美舞步,敞开心胸拥抱别人,却又不失去自我,享受自我?让我们一同来勇敢地体验爱、自由与孤独的真谛! 内容推荐 第一次亲见杨蓓老师,是在一次吵闹的会议之中,而杨老师的发言,独得了全场安静之后的满堂喝彩。她,是能够使你第一眼看见就会立刻安静下来的人,有着一股神奇的修为的力量。 相由心生,文如其人。当我手捧着杨蓓老师的卷语翻开第一页,涓涓细流般温润的文字便一下子流淌至心田,仿佛时间停止,思绪只倾注于当下的宁静。这一刻,是多年久违的与自我相守的孤独时刻,我懵然重回原始的自由之态,探寻归宿,一气呵成。于是发现,对自我的无间,乃是一切亲密的源头。“当心安于己上,有满足之感”这是与自我的亲密之味,更是你侬我依、享受于人际、大爱于天下的心灵所依。 目录 推荐序 大陆版自序 台湾版自序 01 亲密与孤独 懂得孤独,才懂得亲密 在孤独中发现自我 面对自己的孤单寂寞 学习跟自己亲密 亲密一定要两个人? 爱等于亲密? 拥抱孤独,拥抱亲密 02 亲密与操控 操控,为了满足需求 操控,让亲密远离 亲密一定要两个人? 诚实,超越操控的法宝 反省,开启亲密的契机 03 亲密与自由 亲密与自由的平衡点 身不由己的不自由 无条件的爱,崇高的梦想 完美的关系等于完美的人? 得到最终的自由 04 逃避与放下 我们到底在逃避什么? 人从小就在学习逃避 亲密产生的迷雾 转化,从逃避到放下 05 在关系中成长 逃不掉的关系 从虚假中看见自己 不再与自己玩游戏 走出受害者的角色 试读章节 不要逃避孤单寂寞 我曾让学生做一个实验,要他们试试看一天之中什么事都不要做,看看会是怎么样的情况!结果大概半天不到,他们就放弃了,因为觉得很无聊、无所事事。 在这时候,如果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在,你将晓得什么是寂寞的感觉。此时,如果你面对寂寞,并开始往内在寻找,寻找如何处理寂寞,寻找什么才能真正满足内心,将会得到不一样的体会。所以寂寞其实是一个机缘,让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常常是攀缘其外的,常常是无法回到自己身上的。 这样的寂寞状态与亲密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唯有经历寂寞,面对它并接受它,如此一来,到自己拥有寂寞的时候,才会发现此刻不再寂寞,因为寂寞已经转化成孤独。孤独又寸人而言是非常正面的,能够单独自己一个人,把心放在自己身上,没有慌张恐惧,相对地就会有满足感。 我曾经有一次经验,在路上散步时,心里就是无法安住。一个人的心要安住,必须要安住在某处,当时我就想我的心要放在哪里?首先,我想将心放在家,但还是不安;放在学校,仍是没有用;我再把心放在农禅寺大殿,但还是不行;最后,我把心放在我打坐最多、度过最愉快时光的地方——纽约象冈,却依然不行。 我发现和我关系密切的地方,都不能让我把心安住,心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时从路灯下走过的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与灯光重叠,我突然得到一个灵感,应该将心放在此时此刻。走着走着,我渐渐将注意力放在走路的感觉,体验当下的感觉,发现心真的安住下来了。 那次经验给我很大的体悟,心是安住在每个当下,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一件事情上或是一个外在的环境里。于是我回头再看看以前的经验和打坐的过程,慢慢发现人们对于孤独这件事,有着很大的误解。 孤独让人没有防卫 孤立、孤独和亲密有什么关系? 孤独和亲密其实是同一件事,孤独能使自己与自己更亲密,一个孤独的人要学着和别人更亲密,在生命的深刻处,与人相遇,与人分享,当自己有能力和自己亲密,才有能力和别人亲密。其实,愈能孤独的人,愈能融入人群,一个带着孤独和别人建立关系的人,那个“我”像大海一样无边际,一个人心里自足没有防卫,自然能轻松进入别人的世界,别人也可以自然的进入你的世界,不会停留在表面上的角色寒喧或是点头之交。 我曾经陷在孤寂里,甚至有厌离之感,但我运气很好,女儿帮了我一个忙。那段日子,她送我一张书签,上面有几句话,我经常带在身上,看看上面的字,时时提醒自己。书签上是这么写的:“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女儿那时才上小学,这张书签是她自己做的,平时个性很粗线条的她,居然做出这么细腻的书签给我。 从亲密的需求,到认识真正的孤独,之后自己能怡然自得,与别人接触时能深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到别人也能深入我们的世界,这是一连串的学习历程,也是修行必经的路。 P4-7 序言 因此,这是一本写得非常高明的心理学书籍,书中采用了许多著名心理学家的名言和论点,但却又能不落于现代一般心理学家的知见障。例如:心理治疗师告诉病人,如何舒解心理问题,但却无法帮助病人从自我的价值判断中抽身出来,最多可以跨越、转化问题,却无法超越、解脱问题。 这本《亲密、孤独与自由》中,采用的佛学或禅学的名词极少,讨论的主题,也都是一般青年男女,乃至中老年人所关心的身边事。采用的焦点,则是集中在“亲密”与“孤独”、“孤单”、“寂寞”;“亲密”与“操控”、“反省”;“亲密”与“自由”、“控制”;“亲密”与“逃避”、“放下”。这些名词,原本都是属于形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也都是一般人经常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心理现象。其中除了“自由”及“放下”似乎不必带有矛盾情绪的挣扎和)中突之外,亲密遇到孤独、孤单、寂寞、被操控、反操控、被控制或抗拒控制,以及逃避心理感受,在佛教而言,无一不是烦恼心的异名,但也正是世间众生心相的常态。所以杨教授就很巧妙地驾御着它们,跟读者们娓娓而谈,谈出大家的重重心事。 杨教授将“亲密”一词的意含,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深化转化为每个人跟自己内在自我的关系,唯有放下虚假而显露真实,不论对人对已,才会感受到没有距离的亲密。唯有享受到对于自我的亲密感,才会享受个人的孤单与寂寞,因为那正是一种宁静清明的心理经验。 一般人希望操控他人,更习惯于以“装可怜”及“装可爱”来操控自己,目的是盼望有所利于自己,这之间既是虚伪,也没有亲密感;如果不想被人操控,也无法操控他人,就想办法逃避,不仅逃避他人,也逃避自己,这之间既不面对事实,也没有亲密感。 由于杨教授曾有十多年的学佛修养以及极为精进的禅修体验,所以她把那些人人都熟悉的名词,化成人人都希望解决问题的锁匙。表面是谈心理学,功能则是透过心理学的层面,以佛学禅学的内涵,来为读者排难解纷。她鼓励读者,要“放下”,不要“放弃”;不要“逃避”,要“亲密”;不“孤独”,要“拥抱寂寞”,发现了自己有逃避、孤独的心态,只要承认了,就可将之转化为亲密了。 这就是杨教授在书中所说的:“在我接触佛法、禅修以后,会开始尝试在心理学的领域里,将佛法的概念,跟心理治疗连结起来。”她说:“《心经》的‘颠倒梦想’,用来诠释我们所处的世界最贴切。”若把世人的“颠倒梦想”,看做是常态,自己就可以是不受操控、不必逃避的人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