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生们(他们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气脉)/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发行量破50万,《环球人物》10周年纪念重磅力作!

张颐武、杨天石、孟宪实、蒙曼、学诚大和尚、梁小民、吴晓波、潘石屹、库恩(《江泽民传》作者)等,诸多名家力荐!

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先生们(他们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气脉)/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把握历史演进的脉络,解读时代大气象,重温人文理性的光辉与魅力,见证改变世界的力量。

内容推荐

他们年高德劭,才华惊世,风骨铮铮,他们被我们尊称为“先生”。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先生们(他们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气脉)/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记录了活跃于当代中国人文与科技领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羡林、饶宗颐、任继愈、汪曾祺、杨绛、周有光、黄永玉,科技泰斗钱学森、袁隆平、欧阳自远、屠呦呦、丁肇中等。

作者们通过深度采访和资料搜集,用真诚且充满善意的文笔,生动地记录先生们或艰难坎坷,或幽情壮志,或披荆斩棘,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勾画出一个个被褐怀玉的文明巨星形象。先生们的形象,聚集于本书,发出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听到历史惊涛拍岸之音,让读者感受到人类文明丰富的滋养。

目录

季羡林:为学为人皆楷模

饶宗颐:一代通儒

任继愈:一生与名利无关

汤一介:儒者的光芒

杜维明:奥运让文明对话

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杨绛:这个时代惦记的隐士

马识途:一书写了40年

金庸:另一支笔写时评

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莫言:高粱红了

周有光:110岁的热血青年

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

杨宪益:翻译了整个中国

许渊冲:岁月困不住的人生

李文俊:“经典名著被遗忘了”

任溶溶:改变了中国的儿童文学

夏志清:学界“顽童”

柏杨:硬骨头文人

黄永玉:五重身份

李可染:画笔背后的辛酸

吴冠中:两个心愿都完成了

赵无极:作品一年卖出2.4亿

张仃:美术大师“背后的坚强梯队”

吴清源:一生一世一棋局

陈祖德:一位真正的弈者

尔宝瑞:天天和伟人面对面

钱学森:感天动地

朱光亚:生活中做事严谨像做物理实验

李小文:但愿老死文论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顾毓琇:曾和邓小平畅谈科教兴国

屠呦呦:非常诺奖之路

袁隆平:一粒种子造福世界

李振声:不愿做科学界的英雄

钱永健:爱玩危险游戏的诺奖获得者

高锟:诺贝尔奖是金婚礼物

丁肇中:就是要一直找到宇宙的边缘

欧阳自远:“嫦娥之父”

闵恩泽:大科学家的小日子

华罗庚:一生悲欢离合

谷超豪:杨振宁称赞他站在高山之巅

师昌绪:“好管闲事”的科学家

郑哲敏:爆炸传奇

李爱珍:“科学不能今天栽树明天摘果”

胡秀英:会走路的植物百科全书

茅以升:心中有另一座桥

王梦恕: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

梁从诫:梁启超之孙的“苦行僧”生活

吴良镛:诗意的居住为何这么难

陈志华:乡土建筑就是一部史书

试读章节

“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季羡林,说他是国学大师,可是他在国学上到底做了什么工作,却没多少人知道。这是件极其悲哀的事情。”姜教授正在为季先生撰写生平事迹,作为同是研究印度文化的学者,他很详细地介绍了季先生毕生的学术成就,而这些一直被我们忽略和漠视。“季先生的学术成果比较全的是在《季羡林文集》24卷本中,从来没有哪个媒体提过他24卷本的东西。”

季先生首先是一位古文字学家。他通晓十多种文字,大部分都是古代语言,而且是已经死亡、只以古文献的形式存在的语言,如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半摩揭陀语等。季先生这方面的造诣之高在国际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印度学方面,季先生是奠基者又是建设者。他在研究印度语言的同时,还透过语言研究文学、宗教和历史的问题。他翻译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印度最著名的两大史诗。

在中国,目前西方中心论仍很得势。作为一个东方学家,季先生却一直在倡导东方文学跟东方文化的研究。在季先生眼里,东方的文学、文化和文明绝不次于西方,甚至高于西方。

季先生又是一位佛教学家。他从语言的变化来研究佛教史,这些是从佛教到佛教,从古汉语到英语研究不出来的。季先生还是东西交流史的专家。以前我们认为,中印文化的影响是单向的,只是印度文化影响中国文化,最明显的就是佛教。而季先生研究中印两国交往的《糖史》《丝绸史》,打破了定式,他认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绝不是单向的。在《糖史》中,他考证出红糖的制造是印度的发明,中国把它引进过来,并在红糖的基础上制出了白糖,又传回印度。

此外,他是翻译家,他是作家,也是思想家。

姜景奎历数了季先生的学术成就,却并不赞成称季先生为“国学大师”。他说:“他只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他应该被称道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学识和治学的态度。可是被提得最少的,却恰恰是这部分。”

“这个时代,只能产生专家,不能产生大家了。”姜景奎说,“不过,大厦倾倒,地基永固。有了季先生给我们打下的地基,我们可以继续盖楼。”

季羡林曾居住的朗润园正是莲叶田田的时候。十五年前,季羡林把几枚洪湖的莲子敲开,投入楼前的湖水中,三年后,它们开花,便有了著名的《清塘荷韵》。又十二年后,荷花依旧寂寞地对影而落,如同一切喧嚣背后的冷清。“季先生的学问是寂寞的。”姜景奎说。

生活中像慈父,治学时是严师

姜景奎记得他人学时候看到的季羡林——一位普通的北大老师,总是拎着个包,穿着风衣去上课。课后,他也只是执着地坐着冷板凳,研究他的学问。尽管后来季羡林名气日增,但他对待学生,生活中像慈父,治学时是严师,从无改变。

季羡林去世后,许多赶来吊唁的弟子回忆起与恩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每每哽咽难言。北大教授张保胜师从季羡林时,季羡林的叔母还在世,季羡林就常常邀请学生到家里吃叔母做的拿手菜“山东醋卤酱菜”。张保胜对当年的美味记忆犹新:“炖了以后,他拿两大饭盒给我扣在一起,叫我带回家吃,每年如此,有什么好吃的他给你留着。”

张保胜说,季老生活中对学生关爱有加,但是如果学生交了一篇让他不满意的文章,那他就会毫不客气地退回去:“他平时非常客气,到这时候就直接说,你重做,不用改了。”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8: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