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的作者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解放前主要从事写作、编辑、教学以及收集古籍与文献的工作,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幻境/民国美文典藏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郑振铎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幻境》的作者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解放前主要从事写作、编辑、教学以及收集古籍与文献的工作,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 内容推荐 《幻境》是“民国美文典藏文库”系列丛书之一部。书中收录了郑振铎不同时期的散文,包括《迂缓与麻木》《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向光明走去》《月亮之话》《蝉与纺织娘》等。作品记录了作者对生活、人生的经历和思考,带领读者重温了民国大家在爱情、教育、生活琐事上思考感悟,体会了一个时代神韵与文学之美。 目录 迂缓与麻木 街血洗去后 六月一日 猫 向光明走去 三死 月夜之话 蝉与纺织娘 苦鸦子 宴之趣 蝴蝶的文学 离别 海燕 回过头去 阿拉伯人 黄昏的观前街 访笺杂记 记黄小泉先生 北平 幻境 永在的温情 云冈 暮影笼罩了一切 鹈鹕与鱼 最后一课 烧书记 我的邻居们 售书记 从“轧”米到“踏”米 秋夜吟 为正义与人道而呼吁 悼夏丐尊先生 悼许地山先生 忆六逸先生 哭佩弦 唯一的听众 试读章节 迂缓与麻木 自上海大残杀案发生后,我们益可看出我们中国民族的做事是如何地迂缓迟钝,头脑是如何地麻木不灵。我揣想,如此的空前大残杀案一发生,南京路以及各街各路的商店总应该立刻有极严重的表示。然而竞不然!此事发生时,我不知其情形如何;然而当发生后二小时,我到了南京路,却还不见有一丝一毫的大雷雨扫荡后的征象。直到了先施公司之西,行人才渐渐地拥挤,多半伫立而偶语。至于商店呢,一若无事然,仍旧大开着门欢迎顾客。只有当枪弹之冲的七八家商店关上了店门。我不明白,我们民族的举动为什么如此地迂缓迟钝!也许是大家故示镇定,正在商议对付方法罢?! 夜间,我再到外面做第二次的观察。一路上毫无什么可注意的现象。各酒楼上,弦歌之声,依然鼎沸。各商店灯火辉煌,人人在欢笑,在嘲谑。我在自疑,上海不是很大的地方,交通也不算不方便,电话、电车、汽车、马车、人力车,全都有,为什么这样重大的消息传播得如此的迂慢?我不敢相信又不能不相信:“上海难道竟是一个至治之邦,‘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么?”又到了南京路,各商店仍旧是大开着门欢迎顾客,灯光如白昼的明亮,人众憧憧地进出。依然的,什么大雷雨扫荡的痕迹也没有,什么特异的悲悼的表示也没有!直行至老闸捕房口,才觉得二三丈长的这一段路,灯火是较平常暗淡些,闭了的商店门也未全开。英捕与印捕,乘了高头大马,闯上行人道,用皮鞭驱打行人。被打的人在东西逃避。一个青年,穿着长衫的,被驱而避于一家商店的檐下,英捕还在驱他。他只是微笑地躲避着皮鞭,什么反抗的表示也没有。这给我以至死不忘的印象。我血沸了,我双拳握得紧紧的。他如来驱我呀,……皮鞭如打在我身上呀!……但亏得英捕印捕并不来驱逐我。当时如有什么军器在手,我必先动手打死了这些无人道的野兽再说! 再走过去,景象一如平日,又是什么大雷雨扫荡的痕迹也没有。我又在自疑:为什么我们还没有什么严重的悲悼的表示呢!?难道商界领袖竟没有在商议这事么?难道在商议而尚未确定办法么?“迟钝,迟钝!”我暗暗地自叫着。回转身,到西藏路,望见宁波同乡会门口有黑压压的一大堆人。我吃了一惊:“又发生了什么事?也许商界在这里会议?群众在这里候大消息的宣布?”匆匆地走近,“失望”立刻抓住了我的心,我的热泪立刻聚挤在眼眶中了。原来是一个什么“南大附中平民学校游艺会”正在那里开会!我自己愤骂道:“还开什么游艺会!还不立刻停止么!” 唉,我失望,什么也使我失望!第二天是星期日,我又出去观察一次,还是什么悲悼的表示也没有,“迟钝呀!麻木呀!!” 我又在自叫着。下午是某人为他的父母在徐园做双寿,有程艳秋的堂会。我不能不去拜寿,一半因为大家都出去了,什么朋友也找不到,正好趁空到徐园去,一半也要借此探听些消息。但我揣想,堂会是一定没有了,客一定不多,也许“双寿”竞至于改期举行。到了徐园门口,又使我明白我的揣想是完全错了。什么都依旧进行。厅上黑压压地坐着许多骄贵的绅士们、艳装的太太们,都在等候着看戏。招呼了几个熟人,谈起了昨天的大残杀,他们也附和着说道:“不应该,不应该!”然而显然的,他们的脸上、眼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悲愤(也许我的观察错了,请他们原谅)!大家说完了话,又静静地等候着看戏。我没有听见再有什么人说起一句关于这个大残杀案的话。“麻木、淡漠、冷酷?!为什么?”我任怎样也揣想不出。 约有四十小时是在如此的平安而镇定中度过去。到了第三天早晨,商店才不复照例开门。听说还是学生们包围强迫的结果。事后,商会的副会长想登报声明,这次议决罢市是被迫的,亏得被较明白的人劝阻住了。 “唉!迂缓、麻木、冷酷!为什么?”我任怎样也揣想不出。 六·二十六追记 发表于1925年7月5日《文学周报》第180期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