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乾隆皇帝,今天可真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了。这多半应归功于现代传媒的播扬,当然乾隆本人所具有的传奇色彩和迷人魅力也是不可否认的,其中自然有他的扑朔迷离的家世。乾隆生得离奇,时至今日,他究竟诞生在哪里,是京城雍和宫,还是承德避暑山庄?恐怕很难说得清。乾隆的生母是谁,是满洲人钮祜禄氏,还是热河行宫宫女汉人李金桂?也是一桩聚讼纷纭的疑案。乾隆是不是雍正用“掉包”计从海宁陈阁老家偷换的孩子?如果这个传闻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乾隆不仅生母成问题,而且连生父也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
本书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以严谨的考证和通俗生动的纪实手法,描述了乾隆一生中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展示其思想、个性、感情、品味,再现波澜壮阔、雄才大略的人生历程,进而通过深入挖掘内心世界,把一个真实的乾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书依据正史,抉取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一生的典型事迹,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举凡乾隆帝成长轶事、登基称帝、巩固政权、平叛安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等事迹,全部囊括其中。本书采用人物小传的方式,除乾隆帝外,还介绍了与乾隆帝有关的近四十位人物,包括兄弟子侄、皇后妃嫔、近幸列侯、文臣武将、能臣状元、叛臣敌首等,并作了分类,厘清了传主与乾隆帝的关系。本书为读者了解乾隆帝、了解清朝历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乾隆帝弘历
乾隆帝弘历(1711~1799),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姓爱新觉罗。公元1735~1795年在位。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执政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昌瑞山)。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乾隆帝”,庙号“高宗”,因其年号为“乾隆”,故史称“乾隆帝”。乾隆帝是清朝版图奠基人,现代全体中国人认同的中国版图是在乾隆时奠定的。他励精图治,使大清王朝达到全盛,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兼备的杰出帝王。
一、生母之谜顺利继位
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弘历诞生在雍和宫。因他长得大头大耳,鼻梁高耸,身材修长,故深得他的爷爷康熙帝的钟爱。康熙帝特令他留在宫中和两个亲王一起读书,让当时著名文士梁诗正为他们授课。弘历生性聪明,过目不忘,康熙帝对他越发喜欢。
每到秋天,康熙帝都要到位于河北承德附近的猎场去打猎,称为“木兰秋狝”。这片猎场原是蒙古人的地盘,后献给康熙帝做猎场。蒙古语称“哨鹿”为木兰,所以康熙帝秋天去打猎就称为“木兰秋弥”。自弘历六七岁时开始,康熙帝每次木兰秋弥都要带上他。有一次,康熙帝命侍卫射熊,侍卫刚上马,那只熊就立了起来。弘历在马上泰然自若,毫无惧色。康熙帝与侍卫合力将熊击毙。回到帐中,康熙帝指着弘历对皇太妃说:“这个孩儿命很贵重,他的福气将来肯定会超过我。”
弘历十二岁那年,有一天,康熙帝到雍和宫用饭,指名要见一见弘历的生母。弘历的生母进来后,康熙帝连声说:“有福之人,有福之人!”弘历即位后每忆及此事,就似乎觉得康熙帝当时就意识到他可以担当大任,康熙帝要见他的生母就是要看一看她的福相。
根据《清实录》等官方书籍档案的记载,弘历的父亲是雍亲王也即后来的雍正帝胤稹,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尤其是清亡之后的一段时间,野史、文人评述和民间传说,都认为弘历并非雍正帝妃的儿子,而是汉官陈阁老陈世倌的儿子。
陈世倌是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亲王家常有来往。有一年,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在同一天生下了孩子,雍亲王让陈阁老家把夫人生的男孩抱进王府看看。陈家把男孩送去,当天王府把孩子送出来,陈阁老回到家中一看,自己原来的那个男孩已经变成了女孩,陈阁老知道事关身家性命,不敢声张。那个抱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弘历。弘历即位为帝以后,知道了真相,便六下江南,探望亲生父母,并且六次南巡之时,有四次住在陈阁老家的安澜园,以便和父母相聚。
这个传说虽然广为流行,但是毕竟不是事实。皇宫中后妃的生子诸事管理是很严格的。生下后即要由太监亲验,是男是女,先口头上奏,然后再专折上奏,以备命名。一个多月后再将女孩换成男孩,即使普通农家亦难掩人耳目,何况是在皇宫中,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清代人好传宫中秘事,一些文人再加以渲染,越发有声有色,以致今人还拍成电影。实际上都纯属编造,不足为据,这个传说至少有四个无法解答的疑问。
疑问之一,陈世倌曾不止一次地遭到乾隆帝谴责和处罚。陈世倌为人廉洁纯笃,每在皇帝面前谈及民间水旱疾苦,必反复陈述,甚至流泪泣诉,乾隆帝深受感动,说:“陈世倌又来为百姓哭矣。”雍正五年陈世倌以督修水利工程迟误被革职,在家闲居八九年,弘历即位后委任其为左副都御史,后历任仓场侍郎、户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乾隆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升迁不谓不快,但一旦有违上意,则予严惩。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云南巡抚图尔炳阿疏参赵州知州樊广德亏空。按照定例,巡抚参劾属员,应由总督审拟,而内阁却错误地拟为由巡抚审拟。乾隆发现其误,即予痛斥,命将大学士陈世倌、史贻直交部严查议奏。部议应革职。乾隆帝降旨批示说:陈世倌自补授大学士以来,无参赞之能,多卑琐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著照部议革职。随即他又就陈世倌的“卑琐之节”加以具体化,下谕说:“朕前谓陈世倌多卑琐之节,并非泛论。例如,陈系浙江人,乃伊因与孔府有交往,便于山东兖州私置田产,冀分其余润,此岂大臣所为?”谕命山东巡抚,不准陈世倌居住兖州。按常理说,既为人之子,岂能骂父亲“多卑琐之节”,而且具体引例为证,还谕命革其官职不准住居兖州。自诩以孝治天下的乾隆帝,怎能如此斥责亲生父亲,还要罢其官职?
疑问之二,所谓乾隆南巡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四次皆住陈家,可是,陈世倌自乾隆十六年蒙恩复官以后,乾隆二十二年便以老病奏准解任养老。当年二月陛辞,还未成行,于四月病故。而乾隆帝于乾隆十六年一下江南,乾隆二十二年再下江南,都没有到海宁。从第三次南巡起,到六下江南,才来到海宁,视察海塘工程,并住在陈世倌家的隅园,这时陈已故去。乾隆帝之住陈府,并将隅园赐名为安澜园,显然是为了修建海塘,防御海潮侵袭。
疑问之三,雍亲王如果要抱养别人之子为己子,并且是抱养汉人之子,这严重违反了满汉不能过继的法令,更是混淆天潢贵胄的大罪,一旦被争夺皇位的政敌发现,雍亲王便会削爵下狱,永世不能翻身。心思缜密疑心特重的雍亲王,他会行此冒天下大不韪之事吗?
疑问之四,退一万步说,雍亲王即使胆比天大,敢于做出这等危险万分的事,可是,有这个必要吗?除非他是断子绝孙,并且不能生育,要不然,他绝对不会这样行事的。可是,雍亲王并非断子绝孙之人,此时他才三十四岁,已有了三个王子,虽然其中两个王子早殇,但第三个王子弘时已经八岁,并且弘历生下之日,还有一个已经怀孕五个月的王妃,在这样的条件下,雍亲王怎会抱养汉人之子为自己的儿子呢?可见,弘历是陈阁老之子的传说,是无法成立的,不是事实。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