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阎连科、李洱……文学豫军如何“中原突破”?在媒体制造的“河南人”现象背后,中原文化的真实究竟为何剖析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深层危机?
《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精)》对20世纪河南文学的发展做了全面梳理,并对师陀、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李洱等河南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分别论述。书后附作者梁鸿与阎连科关于河南文学的精彩对谈。
上篇:史论
序 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
绪论 “外省”视角下的地域文学研究
第一章 断裂与背离:河南新文学的发生
一、彗星划过天空
二、文化的断层
三、背离与挣扎
四、中庸与激进
第二章 从“外省”到“中心的边缘”: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河南文学
一、历史的转折与河南文学的“亮点”
二、从“外省”到“中心的边缘”
三、文学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
第三章 新时期的“中原突破”
一、新时期“外省文化界”的文化位置
二、“文学豫军”的“中原突破”
三、“中原突破”的意义
四、“中原突破”的缺陷
第四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外省文化空间与河南文学
一、全球化与文学的民族性
二、“河南人”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深层危机
第五章 “外省”的必然与无奈
下篇:作家论
第六章 师陀:“果园城”文化的“变”与“不变”
一、异乡和故乡
二、荒原之中的诗意
三、故乡情感和故乡意象
第七章 刘震云:“平民”立场的两难与民间生存世界
一、“故乡”的两极意义
二、“吵架”美学与“平民立场”的两难
三、民间的生存特性
四、闹剧冲动与语言的暴动
五、姥娘去了
第八章 周大新:冲出“圆形盆地”
一、“圆”与“不圆”
二、“围猎”与“被围”
三、“窥视者”的身份质疑与小保安之死
四、善恶辩证法
第九章 阎连科:“耙耧山脉”的隐喻与象征
一、《日光流年》:“乡土中国”象征诗学的转换与超越
二、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
三、庆典、神话、暴力及其他
第十章 李洱:新的小说诗学的建构
一、百科全书式叙事
二、“共时性”存在结构
三、日常生活诗学空间
附录 对话:“中原突破”的陷阱
河南作家:集体的困境
李准:一位缺少余音的歌唱家
张一弓:与时俱进的“时代的记录员”
乔典运:农民哲学家的局限性
张宇:聪明给智慧挖下陷阱
李佩甫:在泥和水中挣扎
田中禾:才华与热情的浪费
刘震云:求变的狂呼与两难
刘庆邦:单腿踏步的舞蹈
河南年轻作家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