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情虫洞穿越时光的爱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大圣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我要做一期特别的节目

我软躺在沙发里,看着沈嘉在电视上谈笑风生,瞅一眼正在旁边打瞌睡的大哥,脑子里突然闪现一个奇妙的念头,便一骨碌爬起来。

我说:“大哥,我给你报名,你去上《玫瑰相亲》节目吧。”

大哥微睁开有点惺忪的双眼,像小时候一样开始瞪我:“滚,我丢不起这张老脸!你脑子进水了,怎么会想到这个歪主意?”

我知道大哥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孤独都在脸上写着呐,便开始循循善诱。我说:“大哥,现在流行帅大叔,越老越吃香,可不能埋没你这张老脸,你还是有机会能吃到嫩草的。”

“你就会贫。”大哥爱理不理的,小声嘀咕了一句。

我突然提高了嗓门说:“喂,老大,你不能就这样一辈子打光棍吧?年纪胡子都一大把了,再不‘脱单’,你以为你是周杰伦,还能找个男的玩‘双节棍’啊!”

我看他怒眼圆睁,没等他挥起拳头,就一溜烟跑了。妈的,我小时候被这王八蛋打怕了。

我没有死心,继续异想天开。

我想去找沈嘉,请他为大哥做一期特别的《玫瑰相亲》节目。

《玫瑰相亲》节目里面的那几位爷,我最喜欢沈嘉这小子,每次看到他油光锃亮的脑门,我都感觉那是智慧在熠熠发光。我这辈子佩服的人不多,沈嘉算一个。机智幽默,妙语连珠,这么大个腕还经常自黑自嘲,从不牛气哄哄地教训人,我觉得挺亲切,比家中那位亲哥还亲。遇到变态的男女嘉宾,我恨不得上去立马把他们拍死,沈嘉却仍然能绷得住,调侃中暗含冷嘲热讽,言语犀利而不刻薄,既让他人能下来台,也不失自己的风度。后来有个招财进宝的家伙倒也挺有味道,一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最喜欢看他坐在台上对全国人民打瞌睡的样子,一点也不装。可后来才知道那是吸毒的后果,活生生地被他给骗了,后来大嘴姐姐狠狠踢,一脚把他踢出电视台了吧。苦海无边,早日回头是岸吧。后来的嘉宾、主持们就不用说了,个个帅气如潘安,暖男胜过火焰山啊,你瞧台上那一帮色色的女嘉宾,一个个全花痴掉了哈。唉,我什么时候也能被花痴一回啊,哈哈。

至于柳雪那个漂亮的老娘们,嘿嘿,我不好意思说了,我发现大哥特迷恋她,只要电视上一有她的镜头,大哥眼睛就发直,就差没流口水了,这时我就在一旁吼吼。《玫瑰相亲》的舞台上不缺面容姣好的气质美女,也不缺身材火辣的性感女郎,花枝招展、搔首弄姿的女嘉宾更是屡见不鲜。我发现,大哥眼里只有柳雪,对别的美女一律视而不见。那天,有个大胸的女嘉宾上身穿得太性感,让男人一见就不免有幻想。我问大哥:“你有没有反应?”大哥问:“什么反应?”我对他下面指了指。他低头看了看,立马明白了,然后狠狠地骂了我一句:“你怎么这么庸俗!”

我庸俗吗?我想了想,好像有点,可我为什么会庸俗呢?这不是从小偷听偷看你谈恋爱落下的病根吗?

还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你和英子谈恋爱,谈恋爱就谈恋爱吧,还玩起了文艺范,明明你想人家英子了,却不去找她,拿笛子吹什么《九九艳阳天》,长长的笛音划破了村庄上方黑漆漆的夜空,清脆婉转的,确实好听。估计英子也知道你是在勾引她,故意迟迟不来。等你拉《二泉映月》的时候,英子听得凄凄惨惨戚戚的,再也按捺不住,就开始朝我们家跑。再等你换口琴吹奏《泉水叮咚响》的时候,我们家屋里屋外已经挤满了来听音乐的人,密密匝匝,还有几个孩子挤不进来,已经爬到墙头上。那时候农村没有文化生活,看一场露天电影,都要熬上个一年半载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乡亲们,听你吹拉弹唱,可能已是最高的精神享受了。这时候,英子从人群中斜着身子,挤到你的前面,含情脉脉地看你。大家就开始起哄:“英子,来一个!英子,来一个!”你和英子恬不知耻地对视着,重操起二胡,英子羞赧地开始唱:

天涯呀海角

觅呀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人群散了,你和英子却不散,你们躲进小房间里。你不知道,这个时候,我经常躲在窗下偷听你们谈情说爱,不一会儿,我就听到了你们噼里啪啦地亲嘴声,然后是你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英子的娇吟声、床板的嘎吱声。原来谈恋爱也是一首好听的音乐,似懂非懂的我,那时候经常在窗户下面浮想联翩,然后跑去和还没有走远的大人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你和英子如何谈恋爱。大人们听得起劲,用手拍着我的后脑勺,说:“这孩子有性欲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性欲是何物,受到表扬的我很有成就感,于是开始像盼着过年一样,盼着你和英子的下一个恋爱,盼着再次拥有性欲。

后来长大点我才知道,性欲这家伙竟他妈是个庸俗的东西!你说我庸俗,这都是你打小把我熏陶坏的,你能怪我吗?

可我觉得你就是太不庸俗,才光棍至今。

P1-3

书评(媒体评论)

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这部作品中,读出自己的青春和成长,读出眼前的或者刚刚逝去的那个时代。这样的作品应该献给青春,献给生命,献给经过各种挣扎、从乡野走进城市的每一个,献给很多人尚不时回望的那些岁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森

自己写小说,却被作为人物写进了他人的小说里。在大圣作品中,我依然是拿手术刀的法医,只是他的爱情故事写的那么美,为什么不给我也配一个漂亮的女猪脚呢?其实大圣的笔也是一把刀,他的文笔那么细腻生动,在一段段好看的爱情故事背后,他都运笔如刀,剖问历史:是谁扼杀了大哥的爱情?剖问现实:在功利的年代,爱情去哪了?

——畅销书作家法医秦明

后记

后记:谈谈爱情,还是谈点什么

都说中文系毕业的人都有作家梦,我的这个梦好像更早一些,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不记得从哪里读到过一篇小说,我立刻被吸引了。

当时只是觉得这种叫作小说的文章看起来挺好玩,还没有想过有一天也会写小说。真正想写,是到了上中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开始有课外书读,有杂志和报纸看,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高中生龙新华的小说《柳眉儿落了》,是写学生早恋的。当时喜欢得不得了,以至于三十年后的今天,还记忆犹新。我的小时候,基本上还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阶段,也就基本上从读这篇小说时候起,才知道人世间除了温饱问题,还有爱情这事儿。

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于爱情还比较单纯,从我的父辈到哥哥姐姐,他们在劳动中大都经人介绍相识,彼此喜欢就在一起了,我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大家彼此身份、地位和经济状况都没有太大差距的原因,爱情中很少夹杂有物质的因素,虽然穷一些、苦一些,但是婚后可以一起奋斗,幸福地在一起生活。当时没有裸婚这个概念,但基本上大家都是裸婚。有个缝纫机、自行车什么的,已经算是大家电了。

那个时候的爱情虽然很纯粹,但旧的思想和势力却总是束缚和阻碍爱情的发展,相爱的人也并非都能走到一起。“人艰不拆”这个词语,是网络时代才有的,当时的人们还做不到。我看到、听到、遇到过很多都是本身很纯粹、美好的爱情,却被周围环境所左右、所破坏、所扼杀。正常的人性被压抑,真爱没有生存空间。我清楚地记得,大哥第一次和邻村一个姑娘自由恋爱时,他们一起去看露天电影,当他们肩并肩、手位手靠在一起的时候,整个村庄都传遍了,村里的老人都来向我父母告状,仿佛他们干了多么大逆不道的事。在周围势力的干扰阻碍下,大哥的这一段恋情最终无果而终。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物质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在人们本可以享受纯粹而美好的爱情时,爱情却一点点地在变质,功利和物质的因素掺杂进爱情中,挤压爱的空间,仿佛是在一夜之间,爱情在物质、地位、前途和利益面前,突然变得十分脆弱,变得不堪一击,几乎成了伤痕累累的代名词。你已经看不清,这世间是否还有纯粹意义上的爱情。当微博上粉丝排队在王思聪的后面喊“老公操我”的时候,当相亲节目中穷光蛋上台一片灭灯,高富帅出来美女互撕、争相爆灯的时候,当那个电商大佬夸他的“奶茶妹妹”是个“单纯”孩子,大家一片“嘘”声的时候,你还能分得清、看得清,这个世界上还有真爱吗?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何处安放美好的爱情?

也许没有人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也无意做这样的努力。渺小如尘埃的我,行走在天地间,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安安静静地平淡生活,很向往着像村上春树那样,在吃吃米饭、乘乘地铁、逛逛旧书店之外,再写写普通人爱读的爱情故事,写写这个时代和社会。我希望自己在有个现实世界的同时,还有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爱情应该算是精神世界的东西吧,古人说“饱暖思淫欲”,说明淫欲是建立在饱暖的基础上的,爱情应该是比淫欲更高级的需求吧?为什么我们在已经没有饱暖问题的时代,却失去了纯粹而美好的爱情呢?

于是,我有了写这篇小说的想法和冲动。

写作的过程是辛苦的。白天我有正经工作要做,工作中我是个勤奋的人,只有晚上和周末不加班的时候,我才有时间静下来写作。这个时候的写作是自由的,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地发挥想象,用心编写大哥磕磕碰碰、步步惊心的爱情故事。

在故事写完之后,我还要在这里碎碎念,完全是因为当过几年语文老师落下的坏毛病,在每篇文章的最后,还要拼命总结点什么。大哥在爱情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肯定执着,我希望通过他对爱的坚守,传递出这样的正能量:爱情始终存在,请相信爱情,若爱请深爱。

这样的画蛇添足,也不怕读者朋友会烦。

这篇小说能够完成,得感谢我所经历的那些人和事。有人说,每个作家的第一本书,几乎都与他的经历有关,我虽不是作家,也未能例外,是阅历和生活给了我创作的源泉。说这话也同时想表达,希望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把书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与现实挂钩,不要对号入座,所有的故事都是虚构,没有影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这就如同我写的是大哥,可又不是真实生活中的大哥,生活中的大哥一直生活得很幸福。我们都应该相信一个事实:没有哪个人的感情和生活会像这本书里的大哥那样复杂、坎坷和悲催,这么塑造,只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而已。同样的,我也是杂取那些过往,纪念我们走过的童年和青春,纪念我们共同经历的那年那月,向新的时代致敬,祈祷爱情和生活更加美好。

感谢常森教授抬爱作序,他那么忙,做那么高深的学问,还来读我的书,给我以支持和鼓励。感谢法医秦明的热情推荐,感谢美女编辑汪爱武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最后感谢读我书的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快餐、碎片化的时代,你们能放下手机,抽出时间,读我的书,有点感动。如果一不小心你对本书也有了同感,甚或是某个情节也感动到了你,那我就已经感到万分欣慰了。

大圣

2016年1月5日

目录

序:回望的忧伤

序篇 寻找主持人

 1.我要做一期特别的节目

 2.机会来自法医秦明和张佳一

 3.终于见到你

第一段感情 经历文艺青年的初恋

 1.青梅竹马

 2.下一个月圆时,你能回来吗

 3.俺生是许友梅的人,死是许友梅的鬼

 4.那天的太阳很晃眼,刺得我眼睛生疼

 5.她一定带着大哥的爱情到了天堂里

 6.我和沈嘉谈创意

第二段感情 经历那一场青涩纯美的爱恋

 1.第一次相亲

 2.初见祁红

 3.还记得那首《四月的纪念》吗

 4.祁红清澈明亮的眼神让他渐渐忘却了伤痛

 5.他们把对彼此的好感和美好的情愫深藏在心底

 6.我希望永恒的是我们的爱恋

 7.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8.对话沈嘉——他竟然对祁红的下落感兴趣

第三段感情 经历有性无爱

 1.恍惚间有一抹光亮突然射进了自己的心里

 2.过去不知道什么叫作爱,现在不知道什么叫做爱

 3.冷血胡的眼睛是明亮的,像沉沉夜幕中的星星

 4.我不是开玩笑,我真的喜欢你

 5.冷血胡的双眸,竟如河水一般生动和流盼

 6.对于突如其来闯进自己身体里的这个女人,大哥惊魂未定

 7.整个大院里都荡漾着她撩人的笑声

 8.对话沈嘉——乡土爱情与都市爱情

第四段感情 经历大哥的匆匆那年

 1.摽有梅与夏清

 2.薄薄的衣衫已经挡不住他们“肌肤之亲”

 3.夏清,我喜欢你

 4.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

 5.夏清笑成了夏日里的一朵荷花

 6.身体和灵魂在狂风暴雨的夜晚交融在一起

 7.天赐良机

 8.走了为什么不说一声

 9.月亮很圆,却如冷水般彻骨冰凉

 10.对话沈嘉——毕业那年说分手

第五段感情 经历那一场风花雪月

 1.再次相亲

 2.他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

 3.佳人有约

 4.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

 5.你还有多少古灵精怪

 6.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7.你给了我最浪漫最铭心刻骨的爱恋

 8.对话沈嘉——关于老式文青

第六段感情 经历唯 一一段婚史

 1.婚礼上的他显出几分落寞和孤单

 2.假如婚姻中没有爱情

 3.声音是那般的熟悉,难道是他吗

 4.他已经感觉不出留在她身体里还有什么快乐

 5.他迷路了

 6.当爱已成往事

 7.对话沈嘉——该给大哥怎样一个结局

第七段感情 经历光棍太久会被杀掉的

 1.真的发生了命案

 2.案件果然与一个女人有关

 3.初到深圳

 4.新的生活

 5.初识白莎莎

 6.暖男献身

 7.流产与破产

 8.他就这么去了天堂

 9.对话沈嘉——关于喜剧与悲剧

尾声 缘来是你

后记:谈谈爱情,还是谈点什么

序言

序:回望的忧伤

自知不适合为这部小说作序,领命之后,迟迟未动。岁末年初,一大堆博士、硕士论文需要评审,之后是参与一系列的答辩,再后,我开始在忐忑中拜读它。必须承认,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小说核心人物叫许友梅,核心事件是他一场场的爱与被爱。在这部小说中,几乎每一场爱情故事都被作者叙述得荡气回肠,作者讲故事的能力令人惊叹。对广大受众来说,最富有诱惑力的也许正是或凄冷哀婉,或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而作者似乎又不仅仅在说故事,在每一段爱情故事背后,我们仿佛又能看到作者回望历史的忧伤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作者写的是爱情,但又不仅仅是爱情。

许友梅是小说中极鲜明的形象,是整个悲喜剧的核心。他生于乡村、长于乡村,能吃苦,好学习,聪明又勤奋。只要他愿意,无论在乡政府还是在省计生委,他都能“混个人模狗样”。他也许很普通,可绝对不平庸。他对爱的追逐未能超脱美色的诱惑力,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至上主义者甚至唯情主义者。他理想的爱情臻于纯粹,有气质,有意境,然而纯美的理想一次又一次被沉重的现实击碎。他何其幸运,一次次得到爱;他何其不幸,一次次感受爱的哀痛。他是一个追梦者,却一次次经历梦碎。面对现实的巨大压力,他能够不放弃持守,尽管有些表达显得有点儿优柔寡断。他正派、善良、乐于助人、不屈服于恶势力,却屡受冤屈。当初在家乡时,他被当成杀害周麻子的凶手而遭逮捕,关了三四年。最后在深圳创业期间,他又为同乡大头和川子贩卖毒品所累,被羁押三月,公司被查封了,账户也被冻结了。在家乡农村时,他为情所困,曾投水而为死神拒绝。在深圳,他感情、事业、整个人生的理想均归于破灭,一生刻骨的追求竟如此幻灭!这个热衷于做“暖男”的男人,竟这样撕扯着读者的心肺。而英子,兰兰,祁红,胡玉玫,沈洁漪,吴小曼,白莎莎……出现在这部小说中的每一位女性,许友梅经历过又失去或舍弃了的每一位女性,都各不相同,或如兰,或如蕙,或如清风,或如朗月,或竟如山鬼狐仙,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她们的所作所为、气质、性情乃至芬芳,都有极高的辨识度。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能不为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而惊讶。

不过,这部小说并不满足于叙述这些形象的感情纠葛。其人其事所关联的家乡农村,县城的荆涂师范,双河乡政府,由计生工作串联起来的双河乡以及江州六合区城乡接合部,省城的滨江大学,省计生委,深圳城乡接合部的城中村等,都是被那一特定时代塑型的“小社会”。作者无意于过多地刻画环境,他更喜欢径直将读者带入小说之外的实存。更重要的则是,他以特定的人物和事件,极清晰、极有力地凸显着那个并不遥远的时代。其中基层计生工作以及由此激发的社会冲突,得到了空前的,可能最富有深度和力度的表现。作品讲述的有一些现实可能你并不陌生,但大量的现实则可能在你想象之外。

古人尝云:“食色,性也。”这部小说的核心就是食与色,它涌动着丰厚的人性,有的邪恶,有的正常或正当,有的则熠熠生辉。比如小说写道:

大哥比英子大两岁,从大哥开始能下河游泳时,英子就跟在大哥的后面,坐在岸上看大哥脱得赤条条的,像一只小泥鳅在水中翻腾蹿跃。那时候,大哥还是不要脸的年龄,经常和小伙伴们比谁潜水时间长,比谁能浮在水面久。大哥不仅浮得久,还能得意地将头浸入水面下,全身只露小鸡鸡一个部位挺立在水面上,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每逢这时,英子就把手中抱着的大哥的衣服丢掉,双手捂着脸,嘴里喊着“羞羞羞”,然后偷偷地从指

缝中瞟水中的大哥。

这是少年时代隐约懵懂的爱与性,是成长中不可捉摸的探求的触须。小说又写道:

煤油灯发出幽弱的光,油烟把我们的鼻孔熏得乌黑。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吃晚饭,一盘雪菜,一锅玉米馍馍,一盆山芋干稀饭。因为山芋干在晾晒的过程中遇到了连阴雨,发了霉,等再晒干磨成面粉煮成稀饭的时候,喝起来就苦不堪言。……于是我们就抢着去吃雪菜,通过盐味来改善一下苦味。一盘雪菜自然是不够的,饭还没吃到一半,一盘菜已经被我们风卷残云了。大哥说,他定个规矩,以后他用筷子敲打一下盘子,大家才可以夹菜,盘子不响,不准夹菜。

人们对孩提时代的最深刻的记忆,往往都跟吃穿有关。发霉地瓜干煮成的稀饭的味道,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小说还写道:

村里有个习俗,下葬的时候,怕死去的人饿着,一般都会在下棺材前往刚挖的坑里扔大饼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大头、川子都会在棺材下到坑里之前,争先恐后地跳下去抢大饼子吃。……英子下葬的那天,我和大头、川子都去了,我们头上顶着一米多长的白布匹,布匹的下端已经拖到了地上,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白纸糊在麻秸上的丧棒子,抢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前面,去给英子送行。那天,我们没有一个孩子跳下坑去抢大饼子。英子走的时候已经多天没有吃过饱饭,没有人忍心再去跟英子抢吃的。

在那饥肠辘辘的年代,孩子们出于对一个美好生命的尊重和同情,克制了自己作为生物体的最原始的欲望。这种例子无须枚举。总之,作者在小说中写了形形色色正常或正当的人性,写了形形色色邪恶的人性,也写了形形色色闪光的人性。

所有这些人物、故事和环境,都源于作者丰富的感受和阅历。若关在书斋里面,小说中很多人物和事件、很多情节和细节都不可能想象出来。情色、出轨、网恋、赌博、贩毒以及吸毒,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今的历史层累,丰富厚重,多姿多彩。当然这还不只是阅历的问题,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独特理解、思考和认知。

此外令人惊讶的是,在语言层面上,这部小说融汇了粗粝的本色和精细的纯美。肯定有人觉得这类内容和语言俗不可耐,但这是生活的原生态,有时真实得让人羞于直视。广大社会的真实生活如同寒风中粗粝的皮肤,不是所有作家都有能力呈现这种特质的,因为他们没有接地气。小说用“小警老许”与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现实互动支起叙事框架,再由“小警老许”为主持人来书写许友梅一段段爱情悲欢。这一框架中不仅纳入了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而且大量吸收了网络流行语言,“渣男”“你丫”“哈皮”“逗比”“悲催”“贱男”“暖男”之类的流行语汇,俯拾皆是。这些均有助于读者直接切入当下的社会语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粗粝的一面呈现的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本色社会机体。

而小说的主体部分则凸显了作者唯美的追求。比如它写道:

四张桌子,来了七个同学,只剩大哥坐的第一排空一个位置,这个美妙的身影就落座于大哥旁边,一阵阵百合花般湿润的体香迅速蔓延开来……又写道:

大哥呆呆地杵着。二月的天气,草地的绿意还没有吐出,一片苍黄。……大哥想对着天空喊些什么,却发现天空仿佛在瞬间都化成了碎片,落入眼中,变成了热泪。

感伤而孤独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亚洲极善于写感觉的小说家之一。小说上述两个片段写影写香、写天空碎落,使我不禁想起了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最后写道,主人公岛村目睹叶子从失火的影院二楼坠落,驹子从岛村身边飞奔出去,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抱着叶子;“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这岂不正是天空碎落在大哥许友梅的眼中吗?我当然清楚,不能拿岛村类比许友梅,不能拿驹子、叶子类比这部小说中的英子、兰兰、祁红、胡玉玫、沈洁漪、吴小曼、白莎莎等一系列女性。可是为什么突然有前面那些联想呢?是因为那人性的探求和回望的忧伤吗?也许,还因为那基于细腻感觉的艺术的纯美?

跟很多有识之士一样,作家对这个时代的阅读风尚充满了担忧。他在小说中写道:

呵呵,十几亿人口怎么了?你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读书吗?在这个快餐碎片成为主流阅读的时代,已经没有人再关注文艺、关注纯文学的东西了……

我为了使自己成为主流,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我就得逗比和戏谑,三句不离下半身。

现在的年代,已经快没有文艺、只有碎片,没有爱情、只有肉欲了。

你说的确实是时代的现象,“短、平、快”的阅读习惯,正在消解着阅读的严肃意义,使读书彻底沦为一种娱乐化的消遣。  有些诗人和作家也在堕落,不再关注文艺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文艺完全沦为市场的奴隶。

的的确确,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的很多同胞已经不怎么读书。在日本东京的地铁上,有很多人读书。在美国麻州,开出或驶入哈佛广场的地铁上,有很多人读书。不管他们读的是哪种书,反正他们是在读书,这就行了。可在中国,即便是在北京,即便是在北大、清华乃至国家图书馆之间的地铁上,也很少有人在真的读书。与此同时,文艺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拘囿。我相信作家关注的不只是文艺或纯文学的问题,文艺或纯文学的问题也从来不只是文艺或纯文学的问题。也许这个社会陷入群体性的迷失已经太久了,“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两千多年前有哲人曾感慨:“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华》则溘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以一企踵惑,而所适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作者对于这个时代,显然是“有祈向”、有引导的。在这文学被极度边缘化的时代,我十分敬佩他的努力。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只有文学才真正属于每一个人;文学阅读作为一种修养,而不一定要去研究,那种境界就是美好的。

所以,在这个喧嚣的年代,你应该在可以摆脱俗务的闲暇中,寻一角安静,去阅读许友梅、英子、祁红、夏清、沈洁漪他们的故事。你会为这些人物和故事哭或者笑。你会从中读出自己的现在或者过去。是的,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这部作品中,读出自己的青春和成长,读出眼前的或者刚刚逝去的那个时代。

这样的作品应该献给青春,献给生命,献给乡野,献给经过各种挣扎、从乡野中走进城市的每一个,献给很多人尚不时回望的那些岁月。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故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书写者。我诚恳地以此期待“大圣作品”。

常森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推荐

大圣著的《爱情虫洞穿越时光的爱恋》讲述的是:我一心想把大哥的爱情故事写成电视剧版的《玫瑰相亲》,为大哥制作一期特别的节目,便找到了电视台相亲节目主持人。主持人开始时拒绝,但他很快被我道出的一段段磕磕碰碰、凄美哀婉、步步惊心、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我们边聊故事边调侃点评,谣言生猛泼辣,评述精辟犀利。我与主持人在嬉笑怒骂的对话中,对大哥一段段感情史进行了精彩剖析,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催人泪下。正当我们构思该给大哥安排怎样一个幸福完美的爱情结局时,情节却逆转而下,把所有人惊爆得目瞪口呆……

编辑推荐

大圣著的《爱情虫洞穿越时光的爱恋》是一部都市情感小说,作品通过一位年轻人的爱情经历,反映了当代人一定的思想观与爱情观。主人公小许的大哥是一位事业稍有所成的年轻人,但是他的爱情之路却走得磕磕碰碰,于是弟弟小许便联系电视台,以大哥的故事为蓝本制作一期特别节目来探讨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感情问题。节目获得成功,小许的大哥也如愿收获真正的爱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1: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