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八达岭与长城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孟宪利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孟宪利著的《话说八达岭与长城》以“话说”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在每一节讲述一个或若干故事。本书将带读者系统地认识长城和展示长城,并且与八达岭历史的展开一次真切动人的“对话”,同时亦是带领着读者领略八达岭那厚重的历史、深邃的文化和中华儿女不朽的民族精神。

内容推荐

八达岭长城,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是居庸关的外口,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也是明代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自古便有“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的说法。《话说八达岭与长城》是作者孟宪利数十年来对八达岭长城研究成果的集萃,全书共十二章,从八达岭长城的军事防御和文化、八达岭古道上的运输工具、詹天佑与京张铁路、八达岭的传说、佛教艺术宝库云台等角度和层面详细介绍了八达岭及长城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目录

第一章 在八达岭感受长城

 一、长城——中华民族的精粹

 二、关城城小作用大

 三、“北门锁钥”镇北方

 四、九塞之一“居庸外镇”

 五、登长城让你震撼

 六、敌楼巧妙作用大

 七、探寻明长城最大敌楼

 八、长城巧用“好汉坡”

 九、万里长城与万国邮联

 十、八达岭长城夜景

第二章 千年关沟怀古

 一、千年兵城·岔道古城

 二、寻觅居庸古关城

 三、关沟昔日弹琴峡

 四、水关长城巧设防

 五、乾隆帝御题“居庸叠翠”

 六、关沟七十二景

 七、光绪年间曾修关沟古道

 八、不同时代的关沟南口

第三章 通信方式的演变

 一、烽火台传递军情信息

 二、绵延万里的长城烽火台

 三、快马和驿站传递信息

 四、民信局传递信息

 五、近代通信的萌芽——海关邮政

 六、大众信息时代

 七、现代通信方式

第四章 古道上的运输工具

 一、八达岭关沟古道

 二、骆驼队和老倌车队

 三、古道上的轿子

 四、温榆河水

 五、古道上的汽车拉力赛

 六、铁路改变了古道运输历史

 七、高速公路缩短了古道的距离

第五章 在遗存中寻古

 一、千古之谜古崖居

 二、柳沟凤凰古城

 三、军事重镇永宁古城

 四、关沟中的仙枕石

 五、青龙倒吸水

 六、千年古迹“五贵头”

 七、是杨五郎像吗

 八、“天险”二字留谜团

 九、关沟中的六郎影

 十、八达岭残长城

第六章 佛教艺术宝库

 一、精美的建筑——云台

 二、云台是做什么用的

 三、何人何时建造的过街塔

 四、元惠宗皇帝

 五、极具艺术价值的造像和浮雕

 六、浮雕中的六种文字

 七、云台中的西夏文字

 八、八思巴文字

 九、云台的壁刻经咒

第七章 发生在八达岭的故事

 一、他们把长城链接到西方

 二、他是拍摄长城第一人

 三、周恩来与外宾餐厅

 四、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五、八达岭的贵州纪念碑亭

 六、一张老明信片引发的故事

 七、一张长城邮票的故事

 八、长城——人类的新七大奇迹

 九、“长城小站”的人们

 十、中国长城博物馆

 十一、寻找八达岭北八楼

第八章 不能忘记的历史

 一、发生在八达岭西北的“土木之变”

 二、慈禧逃难过八达岭

 三、八国联军出入居庸关

 四、长城上的抗战故事

第九章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一、京张铁路的起止点

 二、分段施工攻坚克难

 三、靠智慧实现梦想

 四、巧设“人”字形铁路

 五、修建京张铁路时发生的故事

 六、詹天佑铜像和詹天佑墓

 七、新中国两代守护青龙桥车站的人

 八、京张铁路申办遗产行动

 九、詹天佑纪念馆

第十章 长城文化

 一、长城的军事防御和民族大一统

 二、长城防御上的民族精神

 三、长城体现的民族团结

 四、长城是文人墨客的圣地

 五、长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六、长城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

 七、长城是和平友谊的象征

 八、以“八达岭”命名的邮局

 九、全周影院静等你来

第十一章 古老的传说

 一、传说关沟是这么来的

 二、戚继光修长城有妙招

 三、元惠宗泪洒关沟路

 四、冯玉祥守卫居庸关的故事

 五、李自成没能破八达岭长城

 六、云台的传说故事

 七、温榆河畔的二郎爷坡

 八、传说中秦始皇是这样修长城的

第十二章  八达岭长城与外国元首

 一、外国元首登八达岭长城

 二、登临八达岭的第400位国家元首

 三、尼克松登八达岭长城的故事

 四、小布什八达岭上感慨万千

 五、卡尔扎伊情动八达岭

 六、叶利钦激情八达岭

 七、桑吉内蒂速描八达岭

 八、斯卡尔法罗诗咏八达岭

 九、奥巴马登长城

 十、八达岭长城,共同建造的“石碑”

试读章节

长城的不断建造、不断加固体现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大统一,虽然它的构筑目的是用于军事防御,但自始至终体现着民族大交流和互通有无的理念。比如长城的沿线在各个要道和民族交融地区都设有隘口,这些隘口以关城的形式建造,留有硕大的城门,非战时城门大开,供长城内外的民族和人民贸易往来相互交流。

就拿八达岭长城来说。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明代修建的砖石长城。其实,长城的历史远不止明代,从秦代开始,多个朝代都曾在此修筑长城,以前的长城是土长城,因时代不同而各有特点。这些长城有的被明长城覆盖,有的在八达岭周围,有的已不复存在。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在这里修建长城呢?是因为来往西北方向的甘肃、山西、陕西、张家口乃至俄罗斯以及西亚部分国家都要经过八达岭,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联系北方民族的重要通道。

中国的万里长城中,明代长城是最坚固的了。明代初期修建的长城十分简陋,不堪一击,起不到防御作用。后来明代朝廷从福建沿海把戚继光调来北方。戚继光后期前往北方蓟州(现在的北京),一方面抗击鞑靼,一方面在明代著名政治家张居正的支持下主持重建了长城。明长城真正大规模的修筑正是从明隆庆至万历年初由戚继光主持完成的。戚继光来到八达岭,在明初修建长城的基础上进行考察,认为旧长城的设计不科学也不合理,无法满足实际军事防御需要,因此上书朝廷:长城绵延2000多里,修建的时候如果有一处出现瑕疵,则全线崩溃。为此他提出建议,修建长城时,要在一定的距离和位置上加设敌楼和敌台,这样可以使长城更加坚同,还可加强防御,敌楼和敌台要构筑得比城墙更加高大才合理。敌台采用空心的,可以是两层,也可以是三层,这样敌楼里面可容纳100人左右,还可以储备粮草和军用物资。为集中精力建造,戚继光建议构筑中要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计划全线建造2000到3000座敌楼。他的上书被朝廷批准,自隆庆三年(1569年),大规模的长城修建工程正式开始。

在戚继光军事名著《练兵杂纪》中这样记载了长城上这种空心敌楼:长城上建造的空心敌楼,在位置上是选取人马容易通过的地方,以便把这些地方堵死,防止敌人通过。根据地形和具体情况可高矮不同,敌楼的面积大小也有所不同,敌楼间隔的距离也有所不同。两座敌楼之间都可以相互呼应,左右还可以互救。通过戚继光严格的监丁与努力,明长城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全线防御设施完备,坚固耐用。

八达岭一段的城墙和敌楼就地取材,敌楼的底部用2000多斤重的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部用城砖砌筑。凡是到过八达岭长城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八达岭长城是整个万里长城最坚固、最壮观的一段。整个明长城绵延万里连续不断,敌楼、城台、墙台和城墙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  P2-4

序言

作为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八达岭长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并且列在首位。它每年接待中外游人560多万人次,目前已累计接待游人达1.6亿人次。八达岭长城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让笔者自豪的是,八达岭就在自己家乡——北京市延庆县,因此,笔者得以近距离地感触它的每一处细节,从小到大都在聆听前辈们讲述八达岭与长城,对其故事与传说耳熟能详。笔者所挚爱的集邮和收藏活动,也没离开过八达岭与长城这个充满魅力的主题。笔者曾以100年前的八达岭与长城老明信片编排了一部《八达岭——关沟的北口》五框图画明信片邮集,展示、弘扬八达岭和长城文化。逐渐地,那些长城的老故事、老明信片、老照片融会贯通,促使笔者产生了将其编撰成书的想法——一本讲述八达岭故事的书。

八达岭明长城的建造材料,如两千斤重的巨大花岗岩条石和大块的城砖,是依靠人的智慧和双手,运送到崇山峻岭之上的。人们在敬仰的同时,不禁要问:这些修建长城的人是谁?可以自豪地讲,这些人就是“给他们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的中国古代先民。

八达岭长城主要由城墙、敌楼和关城三大部分组成。长城上的敌楼多数是双层的,各具特色。敌楼的第一层巧妙使用砖拱券的合理受力方法,支撑第二层巨大的重量。这些敌楼已存世500多年,至今安然无恙。在长城的城墙上,外侧有垛口和射孔;内侧矮墙无垛口和射孔。城墙上有马道、排水道等,设计十分周全、细致。八达岭关城选在最关键的位置来建造,设东、西两道城门,东门称“居庸外镇”,西门称“北门锁钥”。关城由南北两道“U”形边墙围成,其面积只有5000多平方米。瓮城与城墙、敌楼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强大的防御体系,令后人无比惊叹!

居庸关位于关沟中部,其建成年代早于明长城。尤其是居庸关城内的云台,最早是一座过街塔,建干元代。云台的门洞内有1000多尊雕像,以佛雕像为众,彰显出浓郁、深厚的佛教文化。其中,以藏文、维文、梵文、八思巴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雕刻的《经咒》和《建塔功德记》,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佛教文化遗产。

以居庸关为中心的40里关沟,有历经千年的“燕京八景”、代代相传的“七十二景”。来到这里,行一步是历史,踏一脚是遗迹。当年,乾隆皇帝到关沟后,赞叹这里的美景,欣然御题“居庸叠翠”四字。

每一个踏上八达岭和长城的人,都会与它做一次特别的对话。千百年来,它无声地蜿蜒在中华沃土之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本书以“话说”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在每一节讲述一个或若干故事。全书的300多幅图片中,有85%是国内外1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的,百余年前关于八达岭、关沟和长城的老明信片、老照片。每一幅照片都是摄影者用心拍摄的光影经典,它们如同一部老电影,穿越时空,无声地展现着八达岭和长城的原始风貌,带领人们领略八达岭那厚重的历史、深邃的文化和中华儿女不朽的民族精神。

因时代不同,八达岭和长城文化被赋予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中华民族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长城都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历史的长河就像一座时空博物馆,八达岭和长城文化在其中不断地延伸,不断地丰富。

书中谈到的八达岭和长城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确切地讲,八达岭、长城、关沟、居庸关、云台、京张铁路、青龙桥等都在八达岭和长城文化的范畴之内,形式上也可外延至怀来的鸡鸣驿以及宣化、张家口、张库古道等。同时,在遥远而漫长的古代,八达岭长城是一座主要的隘口,在防御体系上与其他长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四海长城、居庸关长城、石峡关长城、张家口长城、慕田峪长城、古北口长城……

这本书的编撰过程,是系统地认识长城、展示长城的过程,是与八达岭历史的一次真切动人的“对话”。笔者相信,八达岭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会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永续的话题。今天的我们,应当通过这样的“对话”,来走近长城,感悟长城,热爱长城,保护长城,宣传长城。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经数年的努力,这部书终于付梓出版。八达岭长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若书中存在遗漏或不足之处,敬请业内人士、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