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为最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著名学者解析中华历史如何与现代读者对话,现代人如何走进历史深处
专家导言
战国史专家谈其对战国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
变法改革促进大发展的时代——战国
○○一 墨子智斗公输般
助楚攻宋,还是维持和平,二位宗师斗智斗勇
○○二 义士豫让
感智伯知遇之恩,义士豫让以死相报
○○三 西门豹治邺
权势者敛财无耻编造,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
○○四 魏文侯选相
人才立国,道德为基,李悝提出五项标准
○○五 田子方出语惊人
谦受益,满招损
○○六 白圭的经商策略
经商也有辩证法:“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七 一代名将吴起
别母杀妻为升官,吴起仕途艰难
○○八 吴起伏尸
权贵者可以杀我,但逃不脱死后的惩戒
○○九 聂政杀韩相
聂政舍身取义,聂荣为弟留名
○一○ 稷下学宫盛况
二千三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才高地
○一一 惠施多方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布衣卿相的千古佳话
○一二 申不害走后门
作风浮躁,学问浅薄,主持改革,贻害国民
○一三 论琴拜相
齐威王九年不鸣,贤邹忌借琴劝谏
○一四 齐威王纳谏
对镜整衣冠,齐国君臣悟出忠言难得
○一五 整顿吏治动真格
数字出政绩,只等升官;清廉遭恶谤,世道好还
○一六 淳于髡智谏齐威王
诙谐幽默,顺耳忠言
○一七 治国三术
秦孝公锐意改革,公孙鞅提出三个方案
○一八 立木为信
搬木悬重赏,公孙鞅做政治广告
○一九 诈俘公子印
出卖朋友,换取功名,商鞅一锤子搞定
○二○ 车裂之刑
严刑峻法伤人心,商鞅临终无人同情
○二一 画蛇添足
齐客卿陈轸以说故事退楚兵,技艺惊人
○二二 景鲤脱险
座上宾转眼成了阶下囚,楚使臣智慧自救
○二三 田忌赛马
原本十赌九输,顷刻间反败为胜
○二四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孙膑出奇策
○二五 马陵大捷
孙膑一战成名,魏齐强弱易势
○二六 邹忌陷害田忌
将相争斗,最终于国不利
○二七 齐貌辨报恩
靖郭君厚待齐貌辨,齐貌辨排难为恩人
○二八 “海大鱼”
田婴暴虐百姓,谏言超过三字处死刑
○二九 孟母三迁
孟母注重教育环境,为儿成才搬家三次
○三○ 秦齐争夺九鼎
秦王灭了周室,却只得到了八个鼎
○三一 缘木求鱼
孟子借物喻事,倡“王道”推恩以保四海
○三二 庄子的蝴蝶梦
物我齐一,寓理于事,先哲以大道教人
○三三 韩宣惠王受骗
秦攻韩,韩求楚,三方都想渔翁得利
○三四 献地阴谋
张仪无耻,楚王无智,贪婪促成了外交欺诈
○三五 张仪圆滑处世
楚怀王欲将张仪雪恨,提出用黔中之地作交换
○三六 屈原的悲壮历程
身为忠臣却生不逢时,自沉泪罗江以明心志
○三七 庄跻农民大起义
横行天下,聚党数千,百姓从来不可欺
○三八 公孙龙的诡辩术
“白马非马”的处世哲学
○三九 赤县神州
阴阳五行学派的大师,中国的代名词由他创始
○四○ 息壤之盟
秦武王派甘茂进攻韩国,借盟誓订下平等协议
○四一 武王举鼎
秦武王逞勇举神鼎,不料力竭命殒
○四二 信陵君请罪
缩高以死取义,人格力量使权贵低头
○四三 向胡人学习
战车、长袍不适应形势,赵武灵王决心向胡人学习
○四四 相国与宠妃
长相忠厚的相国司马喜原是个大奸人
○四五 秦穰侯专权
拥立有功,拓疆有劳,以权谋私也有名
○四六 沙丘之乱
赵武灵王,因处事不当,终被困辱而死
○四七 冯驩讨债
政坛凶险,忠仆给盂尝君预留退路
○四八 狡兔三窟
落难时分显妙计,冯驩让孟尝君东山再起
○四九 慕名求相
秦昭襄王钦佩孟尝君,提出同齐滑王换相
……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