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
分类
作者 (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精雕细琢,事例更加生动有趣,论述更加准确到位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能够得到父母独特的爱!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法伯和玛兹丽施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态度和方法处理孩子之间对父母所给予爱与关注的竞争。

你是否曾与孩子们一起做过某些有助于改善他们之间关系的事情?你是否曾与孩子们一起做过某些令他们之间关系更趋恶化的事情?你是否记得父母曾经做过滋长你和兄弟姐妹之间产生敌意的事情?你是否记得父母曾经做过消除你和兄弟姐妹之间产生敌意的事情?

内容推荐

法伯和玛兹丽施向我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孩子持续出现惹人烦恼的冲突并非自然而然,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使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升级恶化,我们也可以让它减弱甚至消除;我们可以让暗流涌动的敌对情绪累积爆发,也可以让它们通过安全的方式表达发泄出来;我们可以让争斗加剧,也可以让合作变成可能。

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饱含幽默风趣、体贴理解与慈爱之心,通过一则则生动的事例与言之有理的分析,并配以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卡通插图,向父母和老师展示了引导孩子和平相处的多种方法和技巧,帮助父母和老师恰到好处地处理并转移孩子之间的争执。

目录

致谢

本书诞生记

一点说明

第1章 兄弟和姐妹——过去与现在

第2章 不要等到感觉不好的时候才行动

第3章 比较是件危险的事情

第4章 同等却意味着更少

第5章 兄弟姐妹的角色

第6章 孩子打架的问题

第7章 与过去讲和

新版编后记

Ⅰ.如何应付敌对的小家伙们

Ⅱ.小鬼当家

Ⅲ.更多增进兄弟姐妹间美好感觉的方法

结论

毕竟,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其他有益的补充读物

深入研究

试读章节

心底里,我总是暗自认为,子女争宠这档子事儿只会发生在其他人家的孩子当中。

在我脑海中的某一个地方,我一直自以为是地认为,我绝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去做些显然会让孩子们互生嫉妒的事情,这样就足以搞定孩子们之间的嫉妒问题。我绝对不会拿孩子作比较,绝对能做到不偏不向,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如果两个儿子知道他们享受的是同样的爱,他们可能会时不时地拌个嘴斗个气,有什么值得大吵大闹的呢?

然而,甭管什么原因,他们总能为斗争找到理由。

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钻被窝睡觉,他们好像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那就是为了让对方不痛快。

这情况简直把我难住了。对于他们之间那剧烈、野蛮、永无止息的斗争,我毫无办法。

是他们俩有什么问题?

还是我有什么问题?

直到我把自己的担忧与吉诺特博士家长辅导班中的其他成员分享时,我才开始放松。发现有如此之多的人和我有同样的遭遇,对我来说简直是不亦快哉。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出现谩骂闲扯、拳打脚踢、掐胳膊拧腿、惊声尖叫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个。每天在心情沉重、神经烦乱、感觉一切都不如意的情绪中四处奔波的,也并非只有我一人。

你可能会想。我们每个人也都扮演着兄弟姐妹的角色,也都是从年少时期摸爬滚打过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会出现些什么样的情况。尽管如此,小组当中的大部分家长在面对子女之间的敌对行为时,还是如我一般毫无准备。即便是多年以后的今日,我就座于此,举办我的第一期关于子女争宠问题研讨会时,我才意识到,情况几乎毫无改变。参会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述说,他们在面对自己的美好期待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悬殊差异时的沮丧绝望之情。

“我又生了个孩子,因为我想让克里斯蒂能有个妹妹陪她一起玩儿,做她永远的朋友。现在嘛,她有了妹妹,但是她恨她恨得牙痒痒。她最希望的就是‘把她给塞回去’。”

“我总是希望我的儿子们能够彼此忠诚。哪怕他们在家里打得不可开交,我还是坚信他们在外面会紧紧抱成团儿。当我发现,我的大儿子在汽车站居然和别人合伙欺负他的小弟弟的时候,我简直要昏死过去了。”

“我也是和兄弟们一起长大的,我知道男孩子们总会打打闹闹,不管怎样,我想女孩子们总还能友好相处吧。但我家的三个姑娘可不是这样。最糟糕的是,她们记忆力超强,绝对不会忘掉上礼拜、上个月、去年‘她这么对我来着’。她们从来不会原谅对方。”

“我是独生子女,因此我认为格里高利的降生对于达拉来说是件大好事。我可真是太天真了,居然会认为他们自然而然就能进入友好相处的状态。他们的确处得还行——直到格里高利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我不断地告诉自己:‘随着他们渐渐长大,情况会越来越好的。’如果说确实发生了些变化的话,那就是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现在,格里高利6岁了,达拉9岁。只要格里高利有什么,那么达拉绝对得要过来。达拉有什么,格里高利也一定要抢过来。他们俩之间必须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否则就是一阵乱踢乱打。并且他们俩总是追着问我:‘干嘛你非得要他啊?“你为什么非得要她啊?“为什么不能只有我一个孩子?…

“我曾打算通过在孩子们之间保持适当年龄差的做法来避免子女争宠问题。我的嫂子告诉我,应该让他们的年龄尽量靠近,这样他们就会像小狗狗一样一起玩耍。于是我照办了,结果却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打斗。后来我读到一本书,书中说孩子们之间完美的年龄差应该是3岁一个梯级,于是我也照办,结果就是老大联合老二一起欺负老三。我又等了四年生了老小,现在他们全都对我哭哭咧咧的。几个小的抱怨老大‘小气又专横’,老大又控诉小的们从来不听他的。简直是没辙了。”

“过去,我从来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担心子女争宠问题,因为我的子女小的时候,我没遇到任何问题。现在,他们都十几岁了,却开始找补过去的旧时光了。只要他俩凑在一起,不出一分钟,保准火花四溅,血雨腥风。”

在聆听大家的苦恼之时,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他们感到如此惊奇?难道他们忘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了吗?为什么他们不能回想一下自己当年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呢?看看我自己,情况又如何呢?在带大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为什么我与兄弟姐妹间的体验没有为我带来多少帮助呢?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家中年纪最小。哥哥和姐姐跟我年龄相差很大。我还真是从来没有看到过两个男孩子共同成长的局面究竟是何等状况。”P3-5

序言

本书诞生记

在撰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麻烦。关于子女争执的章节篇幅好像失去了控制.有点儿刹不住车。那时候,我们就此话题才开展到一半的地步,但是长度已经超过了100页。我们拼命地想把篇幅压缩得简短一些、紧凑一些、精细一些——竭尽全力让这一部分能够与整本书的结构比例相匹配。但是,我们删减的内容越多,我们的心情也就越郁闷。

渐渐地,我们把道理弄明白了。为了能够给予手足争宠这一课题足够公平的待遇,我们不得不就这一专题进行专门的著述。当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一切也就明朗化了。我们需要在《如何说……》系列图书当中就处理孩子争端这一话题提供足够的内容,让父母们在面对最最棘手的问题时都能够轻松解决。在我们的“孩子相处图书”当中,我们可以就此展开——讲述一下自己当初在面对打斗不休的孩子们时遇到的种种挫折;描述我们从已故的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那里学到的极富启发性的道理,过去,我们也曾是他旗下父母小组中的一员;将自己从家庭、阅读以及相互之间的不断探讨中所领悟到的见解与他人共同分享;将我们创办并且一直坚持举办的子女争宠研讨班中参与父母所经历的各种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

此外,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演讲这个独特的机会,我们了解到各地的家长们对于争宠问题的感受与看法。很快就发现,我们手头这个话题真是炙手可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旦提到“子女争宠”这样的字眼,紧随而来的就是父母们强烈的反应。

“他们打个不停,闹得我简直想撞墙。”

“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开的头。反正要不他们互相弄死对方,要么就是我把他们掐死。”

“单独面对每个孩子的时候,我和他们处得相当好,但要是他们俩凑到一块儿,我简直一个小崽子也忍受不了。”

显然。这样的问题随处可见,且置身其中的人都感触颇多。就孩子们之间相处的问题,我们与父母们谈得越多,也就越体会到他们家庭中因为此类事件带来的紧张与压力有多么严重。两个孩子,会对父母的爱和关注进行竞争。此外,一个孩子还会对另一个孩子所取得的成绩而眼红嫉妒;每个孩子也都会因为兄弟姐妹享有的优先特权而忿忿不平,恨意横生;遇到挫折,他们不会找其他人抱怨,却只会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大肆发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各地的许多家庭中,子女关系饱含的情感激烈因素会日复一日地爆发,成为让人苦不堪言的大事件。

我们想知道,“关于子女争宠,有什么益处吗?当然,对父母来说.肯定不是件好事。那是不是有些东西可以有益于孩子呢?”

我们读到的所有内容都证明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争端实际上自有其目的所在。比如,他们希望通过斗争,确立自己高高在上可以支配对方的地位,而这样一来,这些孩子们就会变得更加强硬粗暴,更加叛逆不驯。通过每日不断地大打出手,他们提高了速度、练就了敏捷轻快的身手。通过唇枪舌战,他们知道了机智与伤害之间的差异。通过一起生活当中正常的激怒行为,他们学会了如何维护自己、保卫自己以及妥协让步。甚至有时候,因为对其他兄弟姐妹的特殊能力的嫉妒,他们还会受到激励,工作学习更加卖力刻苦,坚持不懈,并有所收获。

这算是子女争宠的最好结果,而最糟的结果——正如家长们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的那样——会给孩子一方或双方都带来严重的挫败感,甚至还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我们这本书关注的焦点是预防并修复任何一种伤害,因此,我们认为再次重新审视子女之间持续不断出现竞争局面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从何而起呢?这一领域的专家似乎一致认为,子女之间嫉妒之心的根源在于,每个孩子的内心中都深深渴望能够得到父母独一无二的爱。为什么他们强烈渴求的是父母只在乎他一个且给予他的是唯一的爱?原因在于,父亲和母亲——他们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源泉,提供了孩子们生存与成长发展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食物、住房、温暖、关爱、认可感、价值感与特殊性。正是父母如和煦阳光般的关爱与鼓励使一个孩子能够在竞争中成长起来,并慢慢地掌控自己所处的环境。

为什么其他兄弟姐妹的出现会给孩子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呢?因为他们对保证他享受幸福快乐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威胁。家庭中只不过多出一个或几个孩子,但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就意味着他们个人拥有的东西被迫减少了。他们与父母独处的时间少了,受到伤害或是失望沮丧的时候得到的关注少了,取得成就时获得的赞许少了。而最可怕的是,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爸爸妈妈把所有的爱、关心和热情都给了我的兄弟或姐妹.可能就意味着他们比我更棒。如果他们比我棒,那么肯定就意味着我不怎么样。如果我不怎么样的话,那我就遇到大麻烦了。”

怪不得孩子们总是为了争第一或是争最优而打得不可开交。怪不得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就为拥有更多或最多。要是能把一切的一切全都据为己有才是最好不过呢。妈妈只属于我一个人,爸爸也只属于我一个人,所有玩具都是我的,所有吃的都是我的,所有地方都是我的,这样才有安全感,才有保障。

家长们处理这个问题的困难程度简直难以想象!他们不得不找到法子,让每个孩子都确信他,她是安全的、特别的、是爸爸妈妈心爱的。他们需要帮助这些年纪小小的敌手们发现与人分享和共同合作所带来的回报;并且他们还必须采用某种方法奠定好基础,让这些时刻准备战斗的小家伙们终有一天能够将敌对的兄弟姐妹视作快乐和支持的源泉。

家长们是如何对付这项沉重的任务的呢?为了找出答案,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表。

你是否曾与孩子们一起做过某些有助于改善他们之间关系的事情?

你是否曾与孩子们一起做过某些令他们之间关系更趋恶化的事情?

你是否记得父母曾经做过滋长你和兄弟姐妹之间产生敌意的事情?

你是否记得父母曾经做过消除你和兄弟姐妹之间产生敌意的事情?

我们还提出一系列问题,了解他们在少年时期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相处情况、现在的相处之道,以及他们希望从书中读到哪些关于子女争宠的内容。

与此同时,我们还对一些人进行亲自采访。我们把自己与这些出身背景极其多元的男士、女士及孩童的对话进行录音,时长达到数百个小时,且采访对象的年龄跨度从3岁到88岁。

最后,我们把手中所有的新旧素材进行汇总,继而分出若干个小组,每组人员就子女争宠问题各自单独举办8次讲习班。在这些小组当中,有些家长从一开始就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有一些则心存疑虑(“嗯,行,但你可不知道我们家那几个孩子什么德性!”),还有一些人已到了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境地,病急乱投医.什么方法都准备尝试一下。他们所有人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在课堂中记笔记、提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并且把他们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中进行试验的成果带回来相互分享。

审视所有这些讲习班的经历以及我们多年来开展的工作,在落笔此书之前,我们坚定地认为,家长——其实可以使情况有所改变的。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升级恶化,也可以让它们减少消除。我们可以让暗流涌动的敌对情绪累积爆发,也可以让它们通过安全的方式表达发泄出来。我们可以让斗争加剧,也可以让合作变成可能。

我们的态度和言语有很强的力量。当子女间的战斗打响,我们不要再感到灰心沮丧、疯癫抓狂或是无奈无助。有了新技巧和新理念的武装,我们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后记

亲爱的读者们: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这本书在出版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爬升到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一时间,我们俩被推到了“亲情专家”的位置。每个人都想跟我们倾诉,我们书中的这个话题似乎在许多人生活中都占据着中心位置,以至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关于兄弟姐妹的想法拿来与我们分享。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无论青春年少,还是白发苍苍,他们在电台采访中给我们打来电话,在电视节目中向我们提出质疑,在演讲后把我们叫到一边继续交流,在研讨会中一吐心声,还有人用满纸心酸的长长信笺来向我们倾诉衷肠。甚至一些报纸杂志的记者,也在采访过程中穿插讲述一些他们自己兄弟姐妹之间的烦恼与忧虑。

我们不断倾听,也在不断学习。学无止境,一言难尽。当本书的编辑询问我俩是否考虑在本书十周年纪念之际,增添一些新的内容,我们当机立断,毫不迟疑。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我们希望,能给那些子女尚幼的家长们带来更多帮助,能给那些忙于工作而不能照看子女成长的家长们带来更多帮助,能给所有为了在子文间增进良好感受和尊重行为而寻找新方法的家长们带来更多帮助。

我们希望,《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的纪念版能给您的家庭带来一份和谐之音。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初期反馈

我们正在为《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这本书在各地展开宣传,现在是电台节目的听众来电时间,我们也又一次对兄弟姐妹能够给彼此生活打下极其深刻烙印这一理念有了全新、透彻的认识。由于电台节目具有匿名性,每个人都可以在不露面的情况下通过电话表达心声,因此人们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将自己心底最真的感受表露无遗。下面就是我们听到的一个范例:

“我决定不再生第二个孩子了,因为我亲眼见证了我姐姐因为我的出现而引发的种种表现。每天,家里进进出出的人们总是会不停地夸赞我多么的漂亮多么有天分,却总把姐姐晾在一旁,我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经历我姐姐曾经——现在依然——经历的这些感受。”

“我永远也没法跟我弟弟达成亲密无间,或许这是因为我们的成长经历造成的。我父亲是个足球教练,从我们降生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把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设置成竞争的格局,你必须把另一个孩子打败才成。我弟弟真可算得上全情投入,无法自拔。时至今日,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对我的问候语也绝不会是‘嗨,乔,你怎么样啊?’或是‘你好不好?’从他嘴里胃出的第一句话肯定是‘今天买了辆新车’诸如此类的话。他还是像过去那样保持‘抢先一步’、‘高我一等’的劲头。”

“我们家姐妹三个,并且年龄都很接近。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问妈妈:‘你最爱谁呀?’她的答案永远不变。她会说:‘你们每个人我都一样的爱。你们就像是我的三只小熊。’哎,让我告诉你们吧,这样的说法真是很让人伤心的。在我妈妈眼中,我毫无特别之处。抱着自己只是三只小熊中普通的一个的心态,迈出家门面对世界其实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我父亲希望他的每个孩子都能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他对我说,‘你很机灵。’对我那表现并不突出的弟弟说,‘你与人为善。’我把他的话当做自己的准则与信条。在社交场合中,我要么畏缩不前,或是对所有人根本避而不见。只是在最近,我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才开始渐渐明白,或许我父亲的话是错误的。毕竟,有很多人似乎都很喜欢我呢。”

“在读过你们的书之后,我开始思考,我弟弟的情况如何呢,我父亲的话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这些就是他中途辍学的原因,是否这才是他始终对我心怀怨恨的根源。想到这些.我真是沮丧万分。”

“我在思考,父亲为什么必须要给我们的能力加以定性.并且弄得这些能力都为我们各自独有、互相排斥?为什么他不说一家可以拥有不止一个机灵小孩?为什么他不鼓励我们说我们俩都很聪明都很会与人相处呢?这一切可能对我们意义无比重大啊。”

“我父母的做法跟你们书中推荐的所有做法都完全背道而驰。最近,我对我姐姐(她都41岁了,还是会因为我是·好孩子,而气得发疯)说:‘瞧瞧,别再让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们做的那些蠢事把咱们之间的关系一直破坏下去了。我爱你,我觉得你是一个出色的人,我真的这么认为。我需要你,希望你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

有这样一个家庭,家里的父亲最近每次开车出门的时候,都因为后座上孩子们不停地喊叫、吵闹而搞得心情无比烦躁。他向我们征求建议,如何才能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同时还让每个人都开心满意。大家的建议是:带上几本书,玩玩游戏,讲讲笑话,出个谜语,高声欢唱。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在家庭中渐渐让问题得到解决,减少父亲在行车中的压力。

在另外一个家庭里,养着6个孩子,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于是孩子们决定在某人过生日的当天帮助他/她做家务,以此作为彼此送出的生日礼物。

一位母亲最近写信给我们,讲述了她家举办第一次家庭会议的情形。她如此写道:

我希望会议能够乐趣多多,于是我给6岁和7岁的女儿分别写了一张邀请函:

家庭会议

地点:餐厅饭桌

时间:星期五晚上六点半  服装:休闲

我们需要你来参加!

从女儿那里得来的回复并不是很鼓舞人心。她们说,

“哦.我不打算参加。”“我们要谈些什么呀?”“会议是什

么?”“怎样才能穿得休闲?”“我打算在咱们的家庭会议上提出来。”

终于到了家庭会议这一天。父亲坚持要在起居室里召开这次会议,因为那里更舒服一些。我的开场话题是关于发生火灾时候的逃生路线。我们对所有需要准备的预防措施都展开了讨论。在那之后,我们又谈论了大家关心的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上学的日子里早上谁遛狗.还有周末租哪部电影回家来看。然后,又出现了片刻的沉默。我们7岁的女儿说:“你瞧,我觉得这一家子真不错。我很高兴是这里的一分子。”我们6岁的女儿也插嘴:“我也是。我喜欢咱们家。”

这样的情形搞得我眼眶湿湿的。像家庭会议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居然能产生如此惊人的效果!而这一切只花了15分钟的时间。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感到了一种无比的亲近。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富于人性化的书,有效解决父母眼中最棘手的糟糕问题。

——[美]本杰明·M.斯波克博士,《斯波克育儿经》作者

绝好的例子以及令人称奇的有效措施和技巧,减少甚至消除了孩子间的冲突,我无法不强烈推荐!

——[美]拿撒尼·布兰德,心理学家、教师、畅销书作者

一本非常精彩的书,它提供了一系列真实的事例和非常实用的技巧,帮助我们在兄弟姐妹间培育和谐相处的关系。

——《纽约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5: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