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权力的智慧(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宗承灏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宗承灏编著的《权力的智慧(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为历史类图书。作者以娴熟的笔触,从中国历史的现实出发,游刃有余地深入剖析中国历史上的权力阶层的真实生存状态,犀利而富有智慧。为读者解读中国社会开辟了一方新的视野,搭建了一个立体多元的架构,形成了一套别开生面的叙述模式;给我们呈现了不断角力、持续更新的社会进化论。本书聚焦中国历史几千年以来权力较量的典型案例,以及附着其上的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且完整呈现了中国历史的生存竞争和博弈规律,读后令人茅塞顿开,酣畅淋漓。

内容推荐

宗承灏编著的《权力的智慧(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用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以丰富多样、真实鲜活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梳理了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揭示了众多的历史性规律;论述了这些规律的由来、内容及作用方式,进而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在于现实的趋利避害。

同时探讨了不同朝代权力博弈的利害逻辑、各阶层的角力手段、官家权力结构的制衡策略等主题,连贯起来就拼接为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生存智慧。

作者文字犀利,鞭辟入里,体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力求让读者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洞穿历史的内核,看清历史的本质与真相!揭开层层迷雾,剖解人性的幽暗与光辉!

目录

再序

序言

定律一:历史的血统论

 李斯的风险系数

 刘邦的“穿孔游戏”

 富人的愤怒理由

 乱王侯将相真有种

 三国的权力流氓化

 “杀熟”是历史转型的死结

 酷吏的伤害边界

 士大夫的理想主义情结

定律二:历史的差序格局

 吼家天下的“关门游戏”

 清者的“稀缺资源假定”

 有毒的“清流”

 仫非黑非白的区域

 慨天子脚下的幸福生活

定律三:历史的非常规路径

 朱元璋的“旁入公门”

 海瑞的遮羞布

 大清的生存脐带

 沈万三的富贵论

 慨宦官的突围路径

试读章节

这时候的李斯连舞台上的一个配角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文书,在楚国上蔡郡做看守粮仓的差事,温饱之余偶尔会思淫欲,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无聊时算计别人,也被人算计着。

李斯最大的爱好就是牵着自家养的那条见了他直摇尾巴的大黄狗,带着他那两个年幼的儿子,出上蔡东门,到野外追逐狡兔。

上蔡郡在楚国的地图上不过是鸟屎般大小的一个点,一座小城却因为一个人而闻名史册。李斯生于斯,长于斯,并一直认为他的人生轨迹将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死于斯,葬于斯。外面的世界,对此时的他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概念。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房子虽然不大,足够居住;薪俸虽然不高,尚算无忧。如果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农人,这种生活就是人间天堂。可他是李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书。

人的命运在那样一个大时代背景里是没有稳定性的,一次偶然的小事件就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人说,李斯的命运改变与一只老鼠的出现有关,并且据此推理,一只老鼠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这只老鼠藏身于李斯居住的宿舍旁边的厕所,每天趁没人时跑出来享用茅坑的粪便。厕所里人来人往,还经常有野狗来抢食。老鼠作为弱者,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人一脚踩死或被狗一口咬死。厕中鼠为了填饱肚子,每天提心吊胆,一边食用粪便,一边留意人与狗的行踪,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四下逃窜。

这个厕所,李斯每天都要去好几次,李斯注意到了这只老鼠。李斯望着它,它也用两只小眼睛回望李斯,眼神里流露着惊恐不安。那副丢魂落魄的样子,李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又一天,李斯因事到官府的仓库里去,见仓库里也有老鼠。此处的老鼠与厕中鼠有着巨大的反差,仓中鼠坐在高高的粮堆上面,粮食多得吃不完,也没有闲杂人员和野狗来打扰它们。个个吃得身体滚圆,毛色光滑,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同样是鼠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老鼠的命运让李斯悟出了许多人生真谛。

厕中鼠活得畏畏缩缩,窝窝囊囊,要进不进,要退不退,吃着臭不可当的粪便,还要担心被人扑杀,被野狗撕咬……

仓中鼠却可以生活在如山的粟米之中,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只只吃得脑满肠肥,嬉戏着在米堆中快乐地交配,不必担心有人扑杀,更不会有过路的野狗窜出来撕咬。

两相比较,李斯不由得感慨万分,喊出了他在这方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句台词:“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与鼠的境遇是如此相似,每个人的能力生来是相差不大的。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够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如果位高权重,自然尊贵优雅,如果地位卑下,被人呼来喝去,最起码的人格尊严也会丧失。

两种鼠的命运让李斯明白了一个道理——“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李斯开始反省自己所走过的人生路。他那本来如荒原般死寂了二十多年的内心世界,一股熊熊的野火正以燎原之势燃烧。他无法忍受自己如厕中鼠的命运,他要趁着年轻,努力做一只富贵傍身、高高在上的仓中鼠,去实现一个人的人生终极目标。

他再也无法安于现状,名利那头怪兽已经在他的体内掀开獠牙,咆哮着发出号令。很多年后,他或许会感谢那两只同种不同命的老鼠,小小的老鼠成了自己的人生导师,在自己最迷茫的时刻,给自己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于是,李斯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离开偏僻贫瘠的上蔡郡,到可以让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地方去。

李斯从彼时彼刻起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要改变自己卑贱的命运,无论是雄心还是野心,总之他要出人头地。李斯辞掉了粮仓管理员的小吏职务,直奔兰陵而去,兰陵当时属于楚国。而李斯并不是奔着楚国国君而去,他是奔着楚国一个叫荀况的人去的。荀子,名况,伟大的思想家,原是赵国人,曾在齐国担任过祭酒职务,后来受到楚国春申君的赏识,做了兰陵县令。春申君被刺杀后,他从县令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一直居住在兰陵。

荀子融合了儒、法、墨、道、名、阴阳各家学说,是战国末期一位集各家学说之大成的学者。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梁启超也认为:“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李斯拜兰陵令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韩非是他的同门师弟。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斯后来所走的人生之路,完全背离了其授业恩师荀子当初对他的教诲,有离经叛道之嫌。苏轼说过:“苟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我们通常把荀子纳入儒家行列。荀子与孔孟虽然号称儒家“三圣”,但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孔孟相信人性本善,而荀子恰恰相反,相信人性本恶。荀子曾经借舜之口哀叹,人的性情啊,人的性情啊,太不美啦,还问它干什么呢?(《荀子。性恶》:“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这口气中透露出他对人性的失望与惋惜。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话题争论并无多少实质性的意义。不管本善还是本恶,都不妨碍我们没心没肺地过自己的日子。但是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思想家们而言,相信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意义就大不同了。尤其是那些能够有机会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君王,实现改造社会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决定了国家的政治走向,也同时决定了老百姓是活在哪一套制度里以及他们的幸福指数,比如商鞅。

信奉人性本善的思想家,他们大多注重道德的力量,主张人们通过内心反省,来自发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而那些相信人性本恶的思想家,则相信法律带来的效果,主张用国家机器强行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

苟子教给李斯的是帝王术,何谓帝王术?简单地说,它是一项辅佐与控制帝王的技术。在一个以讲究政治技术手段的时代,帝王术是一个政治家行走江湖的必杀技。相对于帝王术,道德仁爱、正义礼乐显得虚而不实,也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那些急于博取帝王欢心的政治家,他们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蹉跎在这上面。P2-4

序言

序言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那么延伸到中国历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历史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踩出了路。而想在“中国古代社会”这张无形的巨网里游刃有余,就必须抓住“生存之道”这个头绪。个人求生存的道路上有崇高的温暖的一面,也有卑劣的和冷酷的一面。而在适者生存的荒原上,唯有强者,才能赢得生存的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残酷铁律。

我始终认为历史不是孤立的现象,现象是会相通的,现象是会开口说话的。当时间成为历史的凶手,现象就会成为板上钉钉的呈堂证供,人所共知。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跳出历史去看历史,那么我们没有发言权,既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历史现象也就成了一个被活活憋死的哑巴。吴思先生总结出了一个官场“潜规则”的概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近年来,“潜规则”一词的使用频率大得出奇,大有被用滥之势。这也说明古代社会的确有一个不为人显见却又为人所默认的“潜”在的“场”,这个场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无意拿潜规则再来说事,只是在这里尝试着从古代社会的源头出发,去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形态。中国人讲究“百变不离其宗”,说到底文化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源代码,很多现象只是无关痛痒的瞎热闹。潜文化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特质,既然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那我们就绕不开古代文化中的潜意识形态。

之所以能坚持将这本书写下来,不是因为权力的空洞炫目,而是因为历史的言之凿凿。翻阅二十四史,我们会发现五千年中华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古代官场史,一部古代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的衙门不简单,对于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维持并延续着的大一统超稳定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在东汉后期,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精英荟萃的官场之上,精英们的聪明才智被大量运用于权力。从而使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被嫁接运用于统治争权术。权谋成为一种基因正以显形和潜形方式渗透到古代官场的权力文化中,并获得了生生不息的超强遗传能力。

这本书是我一直想写,但一直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没有拾笔。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决定把自己埋在一堆发黄的故纸堆里,也同时把这个世界的春暖花开关在了窗外。我决定尝试着去开启一段历史的文化苦旅,当我选择在稿纸上写下第一个字,而不是在电脑前敲下第一个字,是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历史需要一种原生态的书写,而不是闭着眼的电脑盲打。三十五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好的年华,对我而言也是开启一个男人话语时代的最佳时刻。除了书写和叙述,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没有谁能阻挡,我对书写的向往。作为一个书写者,我能想象得到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人捧起这本书和我交流。

最后我要感谢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是你们给了我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是你们为我的人生之路打开了另一扇门。我的父亲宗为正先生教我认识第一个汉字,让我学会感恩,识得忧患,更让我懂得人生需要一份坚守;我的妻子薛松女士,你包容了我所有的对与错;我的女儿宗雪彤小朋友,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我没有理由不爱你。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宗族为团体的乡土社会,这是“血统论”产生的温床;与血统相对应的是深入古代文官骨髓的政治理想,即所谓的道统。两者合并才能显示其应有的威力;一旦分离,权力系统则面临瘫痪的危机。——王立群(畅销作家、学者)

精英荟举的古代官场上,精英们的聪明才智被大量运用于仕途上,从而使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被嫁接运用于统治争权术。五千年中华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官场史、一部关系史。——岳南(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此书从古代官场出发,曲径通幽进入到历史的灰色地带,为人们解读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搭建了一个解释力更强的框架,并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通行规则的新话语模式。——余世存(著名学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