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现代化在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马克思、柏格森、伽达默尔、鲍曼等都从理论层面上对现代性进行了大量反思。为了对现代性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通过分析现代的伦理道德、自然生态、科技文化等具体问题,全面反思现代性,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提供借鉴。本书基于完善现代性的宗旨,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境域中的伦理道德”“现代性境域中的科技文化”“现代性与中国”等四个方面对现代性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作者简介 吴先伍,安徽枞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点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哲学史》、《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安徽省图书奖、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现代性的反思 劳动的人文之维——马克思早期的现代性反思 现代性的批评与重构——柏格森哲学解读 从“独白”走向“对话”——伽达默尔对现代性的批评与超越 造园与屠杀——鲍曼论现代性的矛盾性 人的发现与隐没——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历史审察 现代的反思——作为一种视角的后现代 第二卷 现代性境域中的伦理道德 道德的历史转折与现代困境 伦理道德化的现代反思 文明与自然——现代性境域中的生态危机 园艺文化与自然破坏——鲍曼现代性反思的生态意义 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 第三卷 现代性境域中的科技文化 启蒙之后的启蒙——伽达默尔论科学的有限性 科学能创造一个没有问题的美好世界吗 技艺:科技与人文的交汇 超越善恶对立的两极——论科学的价值中立性 尼采的悲剧与学术的悲剧 学者的蜕变与学术的危机 第四卷 现代性与中国 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 现代追求的传统取向——柏格森哲学与梁漱溟文化观的建构 “理智不是干燥的光”——冯契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儒家伦理普世化的可能性追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