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目录

内务篇

女儿出嫁不可奢侈

寄银为二女奁资

嘱再来营省亲

因畏酷热应治之事多搁废

子侄须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奉母总以勤俭自惕

谈闺女成婚之地

如闺女在湘阴成婚日期不可改

要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

拟于十月奏请开缺

十三日续假一月将来请开各缺

告知各处存银及用途

对报销册不复部议感激万分

拟于正月灯节前后出京

京中虚文应酬近日更甚

接眷北来殊难定策

尔等回湘来直须多加考虑

眷口由舟北上或由陆路均可

今日宿容城明日可到省

眩晕已愈具折请假一月

眩晕症尚未大好

久旱不雨官民惶惶

拟再具折续假

预嘱身后事望二子不忮不求

初十日抵达天津

闻永定河决口之信弥深焦灼

天津案与洋人交涉事尚无头绪

求解楚善之艰危

谈家事及同乡诸事

国荃、甲三患病事

谢买寿材及问婶母病

告决不令九弟归家之由

孙妇已产一女

家无负累可喜

望家中附茶叶大布来京

九弟病愈拟送归家

对英赔款议和

报平安兼谈京中人事

每年必漆寿具

恭庆祖父母双寿

接弟外出读书旨在和睦兄弟

收到家中寄来诸物

托带闱墨等物收到否

请详告叔父病情

六弟在国子监考到取列一百三十名

意欲觅地改葬祖母

愿闻办祖母丧事情形

盼勿劳苦过甚

郭雨三欲以女妻次孙

买附近田亩事请酌办

禀带银回家等事

改建房舍应适合居住

思明年乞假归省

在京祭祖父

大人愿来京不胜欣喜

澄弟已出京归家

纪泽订婚尚待商酌

拟绕道返乡

已发谢湖北巡抚恩折

宜在家尽温清之职

克吉后望来帮办

后辈子侄宜教之以礼

三次书约九弟来建昌

宜和睦尽孝道

每得意时即有失意事

已折奏温弟殉节事

温弟遗骸经寻获

目下不宜起祠宇

温弟奉追赠为太常寺卿

请陈作梅至家看地

叔父丧礼以哀为主

治家有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诀

家事切不可趋于奢华

昨奉署两江总督之命

居家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季弟蒙追赠按察使

已写信澄弟决葬季弟于马公塘

季榇已于正月十八日抵长沙

季弟立祠等事拟会衔俱奏

沅弟攻克雨花台军事甚顺

寿州久未解围

初六日入主之事尽可照办

纪鸿母子及全家已平安到营

探知洪秀全誓于城破时自焚

欣悉家中妯娌子侄和睦

鲍春霆于初四日抵江西

拟于七月下旬回皖

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为主

沅弟奉召陛见拟复奏俟病愈后进芽

喜慰纪瑞侄得取县案首

拟于九月份将家眷送回乡

转告鼎三小病不轻服药

纪泽母子至弟署不宜久住

家中老幼不可轻服药

告养生五事及治家之道

到周口后将与弟共筹引退之法

内人之病已难挽回

家中奢靡人不敷出

内人竞能逃出命来合室平安

令章合才招湘勇东来

李申夫回籍后光景甚窘

修身篇

为试帖诗课及温习制艺

勉君子应立志

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告兄弟相处之道

读书宜专习字宜有恒

进德修业全由自主

事事应勤思善问

欣喜诸弟皆得中试

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已改长郡馆规模

得派为举人复试阅卷

办盗匪案须相机图之

须日夜巡守勿懈

望慎之又慎以克终为贵

殷望沅弟速来

目前敌势尚不足制

次青至今未回殊令骇异

子侄须教以谦勤

家中子侄当谨守家训

再嘱诸子弟谨守家训

目下不可言战勉守待机

询巢县敌果有投诚意否

望沅弟来援上海

望速来营忘身报国

望兼程来营筹商一切

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询金陵援敌近况

盛时宜作衰时想

须常存避名之念

能死于金陵不失为志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

为文宜从简当二字着力

无形之功不宜形诸奏牍

弟谢恩折写定交来弁带还

凡事当存谨慎俭朴之见

克城之迟早仍有天定

以俭字相勖则可久矣

吾兄弟须时持勤俭二字

由奢返俭难

遣散之勇饷暂补一半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以昔日拼命之意用力于奏议文章

身体平安惟目光日坏

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

教子篇

读《汉书》须通小学

读书写字之法

读书须求心得

治经学赋习字法

宜研究天文之学

读经宜常阅校勘记

宜先看胡刻《文选》

学文宜分类手抄

看经不可无恒

辨别《尚书》之正伪

望抄《原才》等稿寄营

饭后数千步乃养生要诀

释文中雄奇之道

写字宜常摹柳帖

安庆若克复大局必有转机

此间军事幸能化险为夷

长大后不可涉历兵问

《说文》中原有逸字

宜努力看读写作

上海靠洋人助守无恙

函慰奔走烦劳

勉处事行之有恒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贺纪鸿儿幸取县首

汉人词章皆精小学训诂

教诫袁婿

戒勿沾富贵习气

钻研古义望读顾江等六家之书

盼来此一叙以纾忧郁

诗文雄奇须立意脱俗

劝妹妹耐劳忍气

言孝以保身为重

学文须手抄熟读

《闻人赋》圈批发还

须得老成者同伴

李臣典初二日死亡

蒙恩封侯沅叔封伯

诫勉力去傲惰二弊

望查三藩平回诸役各封几人

李秀成口供明日付回

李秀成供词可限三日刻成

拟明日登舟回皖

奉旨诸路将帅督抚免造册报销

告以赴芜湖行程

择交是第一要事

江西讼案折已脱稿

广东厘金拟请八月底停止

近日至焦山镇江等处游览

告此间大水并询近况

询沅叔病此时痊愈否

古来文人均在气势上痛下工夫

阅书须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

已令郑兴仪由临淮回金陵

速寄《书经稗疏》等书以便刊刻

奉谕旨晋驻许州

养生必须少烦恼

宜常读《庭训格言》及《聪训斋语》

省览《聪训斋语》有益进德养生

捻匪将窜至湖北

鸿儿每十日须写一禀

水师章程十二月出奏

纪鸿过安庆时不可轻赴周口

最虑捻匪窜过运河

鸿儿不可冒昧来营

鸿瑞两人宜专攻八股试帖

学祖父夜夜洗脚不轻服药

读史须作史论咏史诗

纪鸿病宜在眠食上调养

读古文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

拟于正月初旬起程进京

纪鸿病日内转危为安

望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纪鸿痘症大致极为平顺

此间久不下雨人心惶惶

鸿儿既到省城自当进场应试

《曹集铨评》可发金陵书局刊刻

李相创机器局为中国自强之本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凡事总须谦谨

今早忽眩晕服药后勉强起坐

在京考荫须于写作二字用心

日内目眩头晕心胆俱裂

洋人如再要挟惟守死持之

医言脾脉甚坏竟日困卧

眼蒙不能治事甚以为苦

日内病情如故胃口不开

天津教案目下实难交卷

左目日蒙势难保全

拟具疏恭辞新任两江总督

两腿酸软仍未愈

目病日剧即至金陵履任亦难支持

天津教案拟于二十三日奏结

天津教案结案

脚肿未愈余尚轻健

圣上赏六十生辰之物已颁到

每日须静坐养神发愤用功

昼夜应酬脚似更肿

养生之法在洗脚散步静坐等

尔等应在五十以前将书看毕

十五日抵清江身体痊愈

望致力于好学养生二事

大考翰詹事

详禀大考情况

诸弟总以看书为主

已转补翰林院侍读

十四日新进士复试

希诸弟来京一游

身上热毒至今未好

热毒拟以清凉药退之

禀四弟教纪泽读书

请勿以儿得差为望

雄九去世余癣疾已愈

纪泽须多写信来

望来助我

洪弟在家可留心学习

子侄辈读书宜加约束

季弟得谥靖毅二字

奏请沅弟开缺不知谕允否

家中子弟力戒傲惰

当乱世处大位殆人生之不幸

养性篇

勉行事以有恒为要

对宗族姻党宜敬爱之

告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近服补肝之品

劝四弟须勤劳早起

请堂上亲长常吃补品

不敢过分用心

劝宜不露圭角

危疑之际愈当澄心定虑

言凶德有二端

愿共鉴戒二弊

宜平心静气幸勿焦灼

迩来精神日衰

老营仍扎宿松

交人带回字帖等物

望澄弟戒酒早起勤洗脚

心无愧悔可生可死

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习字须先摹欧字

}初五信满纸骄矜悖谬

谈戒骄戒傲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

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

写字可用油纸摹帖

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

治身应以不药二字为药

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治事之外须有豁达冲塥气象

在积劳二字上着力

有福不可享尽

牢记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

望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

弟之退志兄应成全

肝病太久不可轻服大黄

皮肤病可不必服药

愿常诵《常棣》《小宛》

沅弟医病宜以不用心为良方

占星变当为儆省

以后调度文书以少为好

心病还须自心医

总以保养身体为第一着

交友篇

近日可移营进逼桐城

谢弟友爱关切之情

函告挽胡林翼联

唐鹤九所寄挽联极佳

弟贺万寿折业已代写

少荃于十七日到金陵

请即为纪泽订婚

盼急来瑞州

盼以后勿常出门

拟日内赴瑞州军营

民宜爱而刁民不必爱

性拙不善联络地方官

弟之职分以战守为第一义

弟可请以己功转封温甫

洋酋来会当以人礼待之

洋酋来会将窥其意旨关说

给外人之拜帖文牍已阅

望询明敌情见复

再嘱极盛之后格外小心

望以信函慰多隆阿

待李世忠辈应宽严并济

沅弟已准开缺回籍调理

于初三日将督篆交与少荃

处世篇

谈诸友进修情形

述立志之重要

遵父命不作归计

情愿人占我便宜

拟聘罗研生教子侄

训练兵勇必须常讲常辨

携归书籍望妥慎清理

袁漱六弃世

j宁国危急不能往救

拟分别进攻庐州及宁国

咨请湖北协解火药五万

粮弹均切望量人为出

拟于二月上半月赴金陵

曾香海不宜主东皋讲习

青阳危在旦夕殊难保全

南坡翁即将赴金陵

以后送礼不宜过厚

两主考将离金陵酬费从厚

已与少荃订约决不回江督之任

淮军入鄂请殷勤款接

春霆之病恐无生理

境颇顺而心不适

问候母亲及叔父病

思归家省亲

大员之家望无涉公庭

行事宜谨慎

请勿过劳粗重事宜雇工为之

兄弟间当爱之以德

述在围较射情形

拟迎父母叔父来京奉养

赛中堂放粤西办兵事

拟办社仓以惠地方

述军中不顺事端

两次请罪奉谕尚止革职而已

要有勤俭人家气象

拟三路赴常德进剿

勉安分忍气

勉澄弟勿与闻外间事

居家以勤劳为要

表明无置私田之理

贺其子订婚

愧对江西绅士

治军之道以能战为要

有用之物不宜抛散

望询温弟败况

又派专人去寻温弟遗蜕

乱世起屋不可太闳丽

温弟忠骸二月可到家

弟太辛苦须常服补药

以浮家泛宅事相商

心中常存爱民一念

以勤与爱民回报君亲

工事筑妥足御援敌

主辱臣死分所当然

戒子侄勿习于骄奢逸

戒傲惰乃保家之道

怀桐将有大战宜预筹之

枞阳坝工未成不必焦灼

日内疮痒甚诸事废搁

夷船图利可数百千饵之

望在省城雇一种菜之工

舅母弃世宜亲往吊唁

大行皇帝上月十七升遐

希庵暂署湖北巡抚

查明白湖可通巢湖否

兄弟四人同日俱蒙皇恩

沅弟将膺封疆重寄

宜专派多人在外探信

言将兵之法

宜强作达观保惜身体

事机不顺总须尽力为之

蒙赏赐须专折谢恩

送葬大事不敢草率

身后哀荣季弟可称全备

望笃守恐惧和平四字

花未全开月未圆乃惜福之道

宜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告克金陵后先奏折式

望弟持一稳字不求速全

时存盛名难副成功难居之意

惟胸次浩大乃是真正受用

总以恪守星冈公之绳墨为要

不必占天下第一美名

同意少荃会攻乃识量过人处

弟办事极有条理军民远近诚服

弟劳苦太久切勿过于焦虑

拟在金陵犒宴后仍回安庆

望弟办好三件事

于小事千万不可怄气

弟告病之折今日出奏

准于初一日登舟来金陵

初七日必抵金陵

若不作官必可副弟之望

平世辞荣避位是安身良策

当此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

眼蒙更剧作事全无兴致

大局日坏引退未尝非福

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用人篇

周李战败尚非大挫

奏折奉准单衔奏事

湘勇善战

望代招水勇哨官

诸弟不宜练团带勇

应听中丞及左季调度

军到吉安宜驻扎不动

应专注陆路不必兼筹水师

介曾纪仁投营

奉旨赴浙办理军务

克吉后请来吴会晤

吉安克复希即来浙中相助

次青守玉山当优保之

将回驻弋阳

即日由云际关人闽

望即日驰至建昌一会

特派李承典往迎

派哨官等赴抚州迎接

凯章等由杉关入闽

得悉温弟阵亡至痛

洪弟外出事尚须筹维

}日内尚无温弟确耗

团练事望澄弟尽力为之

『望绘寄江楚扎营图

{派凯章率军回援桑梓

以人才太少未果入蜀

湘勇柔脆实难北征

昨冒雨赶至祁门

军中新手多须常密察

办马队不惜重本

到祁门后一切平安

闻莫善徵酷贪望查明

即日先从水师办起

广德州内敌已肃清

凯章等已到祁门

奏留骆秉章驻湖南

敌围徽州情事危急

次青至今尚无下落

次青大败闻已出城

决不撤安庆之围

希庵论事稳妥可与多商

夷务和议已成

明日去黟县察看岭防

鲍张两军日内均未开仗

延师当请严而有恒者

已请左鲍等军添兵

天下虽乱法律不可全废

新勇能打悍敌为慰

众议安庆守壕之法甚善

东征应照我之札办事

鲍军初九初十日大胜

安庆将克须持坚静二字

李秀成现不知“窜”何处

各军均赴援安庆

若无得力统将分兵极难

鲍军渡江后缓急可自主

鲍军初三午后渡河完毕

已催鲍军速进以解弟危

已飞函催鲍援安庆

看地势审敌势宜独往

诸酋不和即官军之利

弛围否所关极大望速决

建德失守霆军须回南岸

决计调鲍军南渡进剿

将复润帅信抄去一阅

鲍营扎集贤关不他调

嘱厚庵速调韦营攻池州

鲍军南调怀桐支得住否

观人论事宜博采众论

将鲍军交胡林翼调度

鲍在北岸南岸望速决之

决计不调鲍军回顾

批准鲍军便中攻宿黄

须持坚守不战之计

静以待敌不宜急躁图功

进兵金陵由弟审势行之

坚守不攻与余意相合

询援敌昨日动静如何

拟派舫仙带人助弟守壕

中秋前必须稳守

抚建等处望鲍援甚切

祝贺克复安庆

克复漕镇后军事调度

告近来军事调遣情形

彭玉麟今日抵皖

望代谋保上海之法

石达天自广西窜出

令程吴等守三河庐江

徽州日内被围紧急

芜繁等处已在掌握之说难信

马队营制望且姑仍之

吟保等营能否迎战

敌究竟在何处

克广德东坝后之军事部署

金陵似有可克之机

多帅营逃兵极多

告知与父母官相处之道

可挑选七八千人力战一次

决调程军至金陵助守

目下以坚守不出为最妥

营中病卒虽多军心尚固

审力较审机审势尤贵

危急时惟有专靠自己

望于敌退后趁势追击

霆军似有小挫

望察悉可靠诸将详告

行止须视鲍军为权衡

退守否请自行作主

皖北大局不致决裂

虑祁门不保影响皖局

惟以鲍军与祁门为虑

释萧毛进无为一路之缘由

鲍营军心涣散逃亡相继

目前不愿多立新营

鲍军士气较前稍壮

告知陈栋九营之处置

泾县被围春霆带队往剿

已檄春霆回救景德

望即调回三营四营以固金陵

余当力阻春霆移救江西

祁门无来信可危之至

须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

告上游近日军事情况

六安被围已调鲍军往援

已调成武臣回顾武汉

欧阳凌云明日赴雨花台

闻沅霆两军多病深为焦虑

临淮危急已调兵往援

克印子山石垒后商复诸事

决计将鲍军抽赴南路

日以无将材无好官为忧

请杨鲍二公迅速渡江上行

筠仙即赴粤东署抚之任

沅弟军中士气甚壮

不可增募兵勇及水师

孝陵卫以北不必合围以促城敌内变

将少荃信等抄寄弟阅

朱劳浦之调遣请弟裁酌

余决计不赴金陵

用人极难全赖方寸权衡

金陵克后部曲不能全数遣散

江西敌破南丰吴子序殉难

望劝春霆速派劲旅回顾东坝

婺源失守鲍军务以东坝句容为重

决计请少荃来金陵

请少荃来金陵咨函送弟自决

又接窑谕催少荃会剿

请飞调王可升移防浦口

望慎毋轻撤高淳之兵

王可升军似可移驻浦口

少荃似始终不欲来攻金陵

听王率六万人投诚

告知交卸江督篆至湖北剿敌

鲍军八干人在金口登岸不听号令

刘霞仙仍任陕抚

今冬必将水师章程出奏

圣意欲多调淮勇北卫畿辅

募勇多少由弟自酌

告近日刘松山等人员行期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弟可函邀春霆赴省一会

以后不必再行添勇

愿开各缺而以散员留营

拟具疏复陈以散员留营

此后必须加意选兵练将

敌情难审故调度迟缓

今年英军攻占乍浦

告升翰林院待讲

以诚待人伪亦能诚

望克吉后速来营

不悉温弟等确否冲出重围

枞阳河口堵塞已批准

厘金已八成解弟管

朝廷于东南事眷念极重

决计坚守不出浪战最好

抄寄南岸军情条议

询左军二十七日开仗否

敌有日旺之势

广信之敌内犯已围建昌

鲍军先剿景镇以解余之困

徽州当可坚守

弟妇仙逝望达观节哀

火药一项仍盼撙节

极念士卒守壕之苦

季弟榇二十日发引登舟

日内池州等地警报纷至

请改武职改京卿皆不便着笔

饷项奇缺不宜作添兵之计

李世忠部不可盘踞二浦

余所虑不在缓厘在无实效

理财篇

随南翁理事足增识力

为事因专而精

宜以书常致次青

日内可买舟东下

纪寿侄交吏部引见

沅弟将率部赴景镇

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商祁休黟三县守撤事

切戒用人滥用财侈之习

迁屋及送银物诸事

盘查国库短银事

托人带银物至家

陈持盈保泰之道

为堂上请封章事已得诏旨

手示杜门谢客深为庆幸

禀五十两银钱之用法

拟每年寄银家用

思置义田以赡贫民

示车辆各物安排事

已到家拜母灵

办理军务常动辄招尤

读经书须速点速读

子侄辈宜以敬恕教之

寄银二百两回家

寄银贺岳母寿

感谢为泽儿等办喜事

作官要无官气而有条理

解银济各营之眉急

东征局米银钱竞未解来

多军如需钱当先解眉急

此间无银可协多军

十日内可解万金来此

今派船送万金至安庆

望细查解米从何处登岸

望打听衡州一带谷价

必设法助以银米子药

拟以三万银解弟处

犒赏万金由弟酌分各部

明日可凑齐万金专解质堂

将所需洋物械弹解往

解银三万先济鲍萧二军

若不力堵邻私淮盐将无售处

欲盐务兴旺须争还上游销路

解去火药望力求节省

解银七万以示抚尉

湖南十万金俟提到即送弟处

银钱子药不缺惟米粮不足

饷源大绌仍须再办捐输

望放心治军不必挂念饷事

江西厘金户部议准一半

近因饷项支绌群敌纷窜为忧

为政篇

奉谕赴蜀剿敌

景德镇相持如常

拟八月带各营人蜀

谕旨催赴四川

谕允吾军会剿皖省

已拔营至黄梅

赴太湖围城尚未定局

杭城已于三日克复

函商南渡事宜

预筹救安庆九江之计

为湖北江西危局忧灼

望询老国宗称谓等

告江南江北敌情

函告皇太后垂帘听政

上海必须设法保全

是否株守金陵再行筹议

望专重南岸军事

苗沛霖复叛皇上震怒

广德未克日内必有大变

务望安闲泰定竞此全功

弟勤劳报国其后必大

得悉于十六日克复金陵

捻军有劲骑万余飘忽难制

敌窜山东后蹂躏曹州各县

济宁至临淮一带大水

捻军尚在运河西岸

捻军西路犯宜阳东路攻运河

升授内阁学士

寄回圣赐袍褂

得派武会试正总裁等

说明京察三项之内容

以未得江西试差为憾

皇太后丧已人内供办事

敬体父训应公而忘私

已兼署刑部右侍郎

堂上诰封已领到

皖南设粥厅救济饥民

谈选将及盐务利弊

凡邻盐人我淮引地面当取重税

弟于盐务写来专信随到随办

询顺斋一案是否中辍

定十三日奏请开缺

此间抗旱如故麦秋全坏

右眼失明身体衰弱

弓台军篇

扎营不宜离城太近

治军须脚踏实地

军中戒惰漫喧杂之象

宜速来助我

闽中敌势渐松

六合溧水失守

睾至湖口一会温弟

以有诸贤弟为荣

以夔府之行否相商

沅弟来时可带纪泽来

胡林翼援军获胜仗

近两日各路大捷

土城合围应即兴办

凯、霆两军援宁解围

询各营柴米可济否

建德羊栈捷后军事部署

建德等六城次第克复

今冬北岸主攻南岸主守

祁门黟县日内平安

唐桂生大胜扑祁门之敌

左鲍在鄱境尚未开仗

唐桂生剿敌大胜

挫敌鲍军亦有伤亡

建昌军情万分危急

鲍军暂不能赴援江北

安庆围师绝不可退

请嘱鲍军速剿景镇

即归祁门老营

将带千人出江滨

请千万坚守安庆

待李鲍二军往援必有转机

提示打仗要诀

月下不宜围城

请鲍成两军进扎高桥岭

沅弟现围菱湖敌垒

弟兵力嫌单请成营往助

建德敌屡为我创

望往鲍营察其军情

敌若来犯责竹庄等守之

询黄城尚有敌否

欲胡军扎石牌不动

初三日黟县失守

黟县于初五日克复

徽州敌逃避一空

凯章十四日收复徽州

以火蛋打击解上之敌必有效

慎以图之六月即可克安庆

望将外壕赶紧修好

告处置敌尸之方

既已带兵自以杀敌为志

此时以围攻安庆为要

善用兵者最审主客二字

坚持一月安庆可破

宜以全力坚守后壕

弟军仍须坚守章门

望专守一静字法

望与多公稳守一月

已调希军及鲍军回援

可专守大壕待敌

鲍军在丰城大获胜仗

拟赴安庆部署一切

拟赴安庆汤饼之会

安庆克复城敌诛戮殆尽

此刻只争盛家桥与无为二地

已饬解米粮子药至罗昌河

攻无为不能从裕溪口进

进兵宜稳不宜过急

皖南金柱关克复

告知攻克太平府

进兵金陵之部署

认沅弟进兵太速

令盛四送洋枪百杆

于极冲次冲处择人守之

金陵援敌尚无动作

宜了解地势处处严防

处绝地只有死中求生

援军将到望苦守两月

已令王程等营救援金陵

用兵员重气势二字

援兵将至惟望苦守

缩营蓄锐之策极佳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长壕内须号令归一

不能将劲旅常扎雨花台

再嘱危急时莫靠他人

谈兵器之购用

用兵最重变化不测四字

望能趁早退守芜湖金柱

退兵与否仍听自行作主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

弟处各营宜时加整饬

询野战时有几分把握否

东路八营速缩人中圈内

再申活兵呆兵之议

近日兵事如常

雨花台老营必须坚固

已拨六安两营助毛军

吾意军事尚以南岸为重

闻芜湖日内吃紧

皖南小淮窑等地敌退粮路大通

敌已过河扎垒并攻东梁山

闻徽州日内危急之至

石涧埠近日危急之至

函告上游军事部署情况

述对敌进剿意见不合之处

望纪泽带袁榆生速来

雨花台至金柱关一带须派兵巡哨

不筹一支活兵似非善计

方山下石垒尽可不攻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

寿城之围尚未能解

军威大振谋敌仍不可不慎

九袱洲于十五日夜克复

待至八月再行合围

此时宜以救援临淮为要着

合围缓急全由弟作主

家属来营后请朱金权来往

若非敌来扑营不必寻敌开仗

即令鲍军由南路进孝陵卫

古人用兵最贵变化不测

于李则主安慰于苗则主坚守

青阳大捷解围洵属天幸

劈山洋枪二者自足制敌

杉条大炮等二日内可起行

苏州于十月二十五克复

专意守营或亦制胜之法

溧水无恙失守乃为谣言

试读章节

托带闱墨等物收到否

四位老弟左右:

前黄仙垣归,托带四川闱墨四十部,共二包,无家信。顷欧阳小岑归,托带大皮箱一口,内银五百十两、衣服一单,单存箱内。又长包一个,内袍褂料及毡子诸物,亦有单存包内,有家信数行。外又寄霞仙信一件、书一包,共十套。不知仙垣、小岑二君到时,诸弟尚在省城否?

兹安化梁菉庄同年(献廷)南还,又托带四川闱墨四十部,共一包。有一包系油纸封的,内装订闱墨二十部、彭王姑墓志铭一幅(内“业”误“叶”,“栗”误“僳”)、龙翰臣写散馆卷三开、自写白折一本(试笔写的,故大小不均)。又布包鹿胶一包重三斤。又乡试录题名录共一包,照收。并附大挑单一纸。

其进士题名录及散馆录,随后交折差带回,统俟后信详述。

兄国藩手草四月二十四日

请详告叔父病情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二十三日男发第七号信交折差,七月初一日发第八号交王仕四手,不知已收到否?

六月二十日接六弟五月十二日书,七月十六接四弟、九弟五月二十九日书,皆言忙迫之至。寥寥数语,字迹潦草,即县试案首前列皆不写出。同乡有同日接信者,即考古老先生皆已详载。同一折差也,各家发信迟十余日而从容,诸弟发信早十余日而忙迫,何也?且次次忙迫,无一次稍从容者,又何也?

男等在京大小平安,同乡诸家皆好。惟汤海秋于七月八日得病,初九未刻即逝。六月二十八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皆取。湖南今年考差,仅何子贞得差,余皆未放。惟陈岱云光景最苦。男因去年之病,反以不放为乐。王仕四已善为遣回。率五大约在粮船回,现尚未定。渠身体平安,二妹不必挂心。叔父之病,男累求详信直告,至今未得,实不放心。甲三读《尔雅》,每日二十余字,颇肯率教。

六弟今年正月信,欲从罗罗山处附课,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余俟续呈。

男谨禀七月二十日

六弟在国子监考到取列一百三十名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闰五月二十六日,男发家信第十一号,想已收到。邹芸陔出粤西差,男寄有高丽参半斤、鹿胶一斤,膏药三十个、眼药三包、张湘纹金顶一品。大约七月初可到省城,家中月半后可接到也。  六弟六月初一日在国子监考到,题“视其所以”,经题“闻善以相告也”二句。六弟取列一百三十名。二十五日录科,题“齐之以礼”,诗题“荷珠”得“珠”字,六弟亦取列百余名。两次皆二百余人人场。

男等身体皆平安,男妇及孙男女皆安泰。今年诰封轴数甚多,闻须八月始能办完发下。男于八月领到,即恳湖南新学院带至长沙。男另办祖父母寿屏一架,华山石刻陈抟所书寿字一个,新刻诰封卷一百本,共四件。皆交新学院带回,转交陈岱云家。求父亲大人于九月二十六、七赴省。邹云陔由广西归,过长沙不过十月初旬。渠有还男银八十两,面订交陈季牧手。父亲或面会云陔,或不去会他,即在陈宅接银亦可。十月下旬新学院即可到省。渠有关防,父亲万不可去拜他,但在陈家接诰轴可也。若新学院与男素不相识,则男另觅妥便寄回,亦在十月底可到省。最迟亦不过十一月初旬。父亲接到,带归县城,寄放相好人家或店内,至二十六日令九弟下县去接。二十八日夜,九弟宿贺家坳等处。二十九日祖母大人八十大寿,用吹手执事接诰封数里。接至家,于门外向北置一香案,案上竖圣旨牌位,将诰轴置于案上,祖父母率父母望北行三跪九叩首礼。

寿屏请萧史楼写。史楼现末得差,若八月不放学政,则渠必告假回籍,诰轴托渠带归亦可也。一切男自知裁酌。

兹寄回黄芽白菜籽一包,求查收。余俟续呈。

男谨禀七月初三日

意欲觅地改葬祖母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去年十二月十七发第二十号信并挽联一包,朱心泉诰命一轴,交徐玉山太守带交萧辛五处。想三月可到。又于二十日发第二十三号信交折弁,想二月可到。新正十五日,接到家中十一月十九所发信,敬悉大人之病已愈大半。不知近日得痊愈否?孙去信言须参用化痰之药,不知可从否?P24-25

序言

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上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人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日:‘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

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