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同名博士论文的修改版,可以说凝聚了作者数年来研读分析哲学的点滴心得。本书内容包括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提出、历史上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三种诠释方案、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前史、现象学语言、现象学—唯心论、现象学语言批判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徐英瑾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同名博士论文的修改版,可以说凝聚了作者数年来研读分析哲学的点滴心得。本书内容包括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提出、历史上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三种诠释方案、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前史、现象学语言、现象学—唯心论、现象学语言批判等。 内容推荐 本书的讨论将聚焦于维氏哲学转型期中的这一短暂却又意义深远的“现象学阶段”。此项研究所依据的文献除了维氏正面表述其“现象学”立场的短篇论文《略论逻辑形式》以外,还将包括在国际上最新公布的维氏转型期文献汇编《维也纳版本》,尤其是该丛书的第十一卷《大打字稿》。通过对于这些材料的解读,作者将向读者展现维氏在“现象学建构”与“现象学批判”这两个名目下所先后展开的对于感觉予料表达式的研究路数。 目录 导论 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提出 §0.1 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的发现 §0.2 深入研究维氏“现象学”问题的文献学基础 §0.3 关于维氏“现象学”问题的研究现状 §0.4 对于本书选题的三点说明 §0.5 本书的研究目标与相应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上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三种诠释方案 §1.1 展开在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比较性解读(20世纪60~80年代) §1.2 现代经验论的“植人性”解读(20世纪80~90年代) §1.3 文献学式的解读(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第二章 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前史 §2.1 早年维氏对于“意向性”问题的处理 §2.2 上节补论:早年维氏之“唯我论”辨析 §2.3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与维氏日后发生“主观性转向”之可能性 第三章 “现象学语言”:对于感觉予料的直接描述 §3.1 1929年初维特根斯坦与经验论的短暂蜜月 §3.2 维氏是如何克服曾阻止他倒向经验论的理论障碍的? §3.3 “现象学语言—物理语言”区分之变种:“证实一假设”区分 §3.4 徘徊在感觉予料描述与语法综观之间的“现象学” 第四章 “现象学—唯心论”批判(上):现象的时—空形式可描述吗? §4.1 维氏开始批判其旧“现象学”观的时间考辨 §4.2 从时—空角度统论语言—现象关系 §4.3 从奥古斯丁在现象中对于“当下”之误用说起 §4.4 通过记忆而确定的现象之时间形式的绝对性 §4.5 补叙:关于现象时间—物理时间关系的三个论题 本章附录一 对于胡塞尔的时间论与维特根斯坦的时间论的比较 本章附录二 《大打字稿》对于“视觉空间”与“欧几里得空间”的区分” 本章附录三 戴维森与普特南的“身一心”问题观简介 第五章 “现象学一唯心论”批判(下):感觉予料必然属于“我”吗? §5.1 自我中心主义的四个隐蔽前设 §5.2 对于“我有疼”的语法结构的澄清 §5.3 对于前文论述的三点可能的质疑 §5.4 “现象学—唯心论—唯我论”批判小结 第六章 “现象学语言批判”之历史后果:“私人语言批判” §6.1 “私人语言批判”与“现象学语言批判” §6.2 重读《哲学研究》Ⅰ§258与§265 §6.3 “现象学语言批判”之深化:怀疑论批判 §6.4 重读《哲学研究》Ⅰ§293 §6.5 (尾声)对于六个“现象学之谜”的全面解答 全书附录一 《大打字稿》的目录结构与部分章节选译([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著,徐英瑾译) 全书附录二 维特根斯坦对于经验的现象学再现([意]罗撒丽娅·艾姬蒂著,徐英瑾译)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