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书系”编者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每个字从注释到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每次重印时都会将發现的错误更正,这样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图书才符合“精”、“准”、“全”。也正因为如此,这套经典才能在目前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受到读者的欢迎。
这本由任中敏编写的《元曲三百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是其中一册。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岂能继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已成为鼎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戏曲,散曲则是一种诗体。这里说的元曲指的是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套数又称散套、套曲。
散曲起源予金、元之际民问流行的“俗谣俚曲”,在艺术形式上较诗词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甚至增减字数等。其特征一言以蔽之,日:杂、散、俗、辣。大量运用口语,显得活泼新鲜,生动别致;大量运用叠词,摹声摹状,使之声容逼肖,情状如见。
《元盐三百首》由任中敏先生编选,后经卢前先生重订。其中收录的多属曲中上品,著名曲作家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人的名作均在其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正体现了元曲的魅力。
由任中敏编写的《元曲三百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为该书注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