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北大讲包容之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叶舟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潇洒自由的人,都是“出得来”的人;快乐富足的人,都是“容得下”的人;成功圆满的人,都是“懂平稳”的人。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这种修养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是过人的目光与胸怀;是对于人性的深度理解,是对于利益的整体把握,是对于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于共存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包容是一种整体观念,是一种高瞻远瞩。试想一个成熟的人,怎会在一个耍无赖的小孩面前耍无赖?试想一个君子,在小人的伎俩面前怎会与之计较?

内容推荐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近百年来为何培养出如此多支撑中国命运的顶级人才,我们许多朋友经常在一起争论,最后得出一个基本统一的结论,即都离不开各自的校魂——包容心。

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冲击,许多人说,中华民族会在这一次机遇中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强大,要靠什么来做保障呢?当然,还得凭包容之道。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失去了包容之魂,那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成为富强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

目录

 5.包容者能理解他人的自私

 6.包容者能接受他人的脾气

 7.包容者能减少与人的冲突

六、修做事:包容造就成功人生

 1.包容者接受同事的建议

 2.包容者接受前人的智慧

 3.包容者能忍受一切苦难

 4.包容者能接受他人批评

 5.包容者能与人友好协作

 6.包容者总能够笑口常开

 7.包容者能正确对待失败

七、修管理:包容造就卓越人生

 1.包容者允许广开言路

 2.包容者善于理解差异

 3.包容者善于认同差异

 4.包容者善于创造差异

 5.包容者最讲究人情味

 6.包容者最拥有凝聚力

 7.包容者管理而非管制

八、修财富:包容造就无忧人生

 1.包容者的和气是财

 2.包容者的入缘是财

 3.包容者的吃亏是福

 4.包容者不斤斤计较

 5.包容者生意能长久

 6.包容者的机遇太多

 7.包容者能小事糊涂

九、修戒律:包容造就利他人生

 1.包容绝对不是纵容

 2.包容绝对不是包庇

 3.包容不是放任自流

 4.包容不是委曲求全

 5.包容不是没有限度

 6.包容决不容忍的人

 7.包容最能感染他人

十、修天道:包容造就开放人生

 1.包容是强盛的需要

 2.包容是发展的需要

 3.包容是和谐的需要

 4.包容是平等的需要

 5.包容是自由的需要

 6.包容是创造的需要

 7.包容是差异的需要

十一、修心灵:包容造就慈爱人生

 1.包容造就王者的风范

 2.包容是超迈者的风范

 3.包容是成熟者的风范

 4.包容是远见者的风范

 5.包容是彻悟者的风范

 6.包容是幸福者的风范

 7.包容是慈爱者的风范

十二、修级别:包容造就境界人生

 1.第一级能包容子女

 2.第二级能包容亲人

 3.第三级能包容朋友

 4.第四级能包容同事

 5.第五级能包容生人

 6.第六级能包容异者

 7.第七级能包容仇人

试读章节

1.包容者烦恼看得开

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感觉自己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烦恼,有太多的痛苦,根本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呢?为什么有些人尽管身处逆境,却整天乐呵呵呢?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呢?说到底是一个人的心胸问题,具体说,就是有的人缺少包容心。

包容别人,就是解脱自己,就是不自我折磨,不自寻烦恼,不自怨自艾。要知道烦恼都是自找的。菜不好,你可以做得好吃点;衣不好,你可以洗得干净点;住不好,你可以摆得整洁点。尽可能过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常言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一生之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要面对,那么,我们不得不找一种方法来化解这些问题。许多人都找到了这种方法,它就是尽可能地去包容他人,尽可能地学会看开。

一百年前你是谁?一百年后我又在哪里?一切皆空。人生又何必太计较、太认真。一天,神对一个名人说:你的车子、房子等所有的财产都是我给你的,今天我要全部取回。既然神意不可违,那个名人只好交还了所有的财产,成了两手空空的穷人。几天后,神又来讲:你的妻子、孩子、朋友也是我给你的,我也要收回。无奈,名人只能从命,变得孤苦伶仃。又过了几天,神再次到来,说:你的身体、血液、骨髓也是我给你的,我也要取回去。名人诧异地问:“那什么才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呢?”

神答道:有一样东西是别人永远都无法取走的,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那就是你生命中曾经爱过、恨过的人和经历过的所有事。而这些,才是真正永久属于你的幸福。

人的一生经历苦难并非坏事,而是一笔财富,当我们面对天下的桃李,那不就是我们的幸福吗?既然人生是由无数个烦恼串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会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看开一些呢?

包容者烦恼看得开,“看得开”是一个超越个人“小我”而投入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我”之中的通达大度,是“知足更励前,知止以不止”的拼搏进取,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安之若素,水波不兴——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正显示了一个人包容万事万物的胸襟和大智大勇。

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样祥和。

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有一句话:“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这比较直观地讲出了活好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角度。

在生活中经常不快乐的人,一种是思想比较狭隘,这种人,一件小事往往看得很大,很严重;另一种是思想比较敏感,明明是在说别人,他却认为是在影射他,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心里不痛快;还有一种是思想悲观,一事当前,总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困难中看不到希望,在胜利时又时时担心出问题。“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种人,该快乐时快乐不起来,而有了事情就更是沮丧、悲哀了。  著名作家张贤亮写过一篇《心安即福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回忆了自己18岁从北京携老母弱妹来到宁夏,后来年过不惑而孑然一身,为省一角钱而步行十五公里去乘车的经历。是的,世事万物即在心,心安了,人也乐了。心不安,即使锦衣玉食、华屋豪车,同样不会快乐。约翰·奈斯比特说:“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求平衡起来。”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人了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可沈从文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散发着荷花的芬芳,把多雨泥泞的咸宁描述成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

“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由此可见,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天堂与地狱,就在你心中。

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世界上只有三样东西是真的,上帝、人类的愚蠢和笑声。前两项是我们无法了解的,所以,必须对第三项下点工夫。”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古人讲“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不过这品尝需要勇气!

二战期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康黎的女士在庆祝盟军在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收到了国际部的一份电报,她的侄儿——她最爱的一个人死在战场上了。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决定放弃工作,远离家乡,把自己永远藏在孤独和眼泪之中。P1-3

序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近百年来为何培养出如此多支撑中国命运的顶级人才,我们许多朋友经常在一起争论,最后得出一个基本统一的结论,即都离不开各自的校魂——包容心。

北大的“兼容并包”最直接地展示了北大文化的包容性。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截物”,其中“厚德载物”更是体现了包容的博大胸襟。

当年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堂校长之后,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任教授与讲师。他聘请教员只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潮、派别。因此,他既聘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也请筹安会的刘师培、复辟派的辜鸿铭;既聘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请反对白话文的黄侃;既聘“只手打孔家店”的吴虞,也请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当时,北大的群星灿烂、声名鹊起,靠的不正是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之策么?

为什么北大、清华都会选择“包容”这两个字作为学校的校魂呢?

因为,中国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形成,都是因为这“包容”二字造就。换句话说,中华文明实质上就是包容的文明。离开包容就不可能有中华文明。所以说,不只是北大、清华以包容为魂,其实,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都是“包容”二字造就。

一个国家失去包容,则必将亡国;一个民族失去包容,则必将被外族同化;一个企业若失去包容,则必将寿命有限;一个人若失去包容,则必将无朋无友,孤苦一生!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来看,儒家文化已渗透到每个人的血脉之中,而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仁”就需要包容。如今市面上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如《中庸之道》《忍经》《糊涂学》《菜根谭》等,都是在从不同角度解释包容之道。如果你还没有吃透“包容”二字,那就还算不得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凡是在中国能成就一番伟业的人,第一品质一定是包容心。

道家老子称赞“上德若谷”。夫“谷”者,虚也虚者,能容也。比喻人的胸怀像山谷那样宽广,形容人十分宽容。即所谓“心若空谷”也。包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毫无疑问,包容是修炼心性的重要内容。

佛家更是包容的倡导者。许多人认为禅的行为不亚于缩头乌龟或鸵鸟策略,把头藏起来,天下就太平了。禅的境界实际上并非逃避,而是包容、宽恕与超越。用包容和原谅取代埋怨、责怪和忌恨,宽恕包容别人,不为鸡毛蒜皮之小事而自寻烦恼。

有容乃大,容则事易。不原谅别人,就会满腹怨气、怒气、恨气,心里难受,身体受累,甚至生病,简直是自讨苦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原谅他人,就可以舍弃怨气、怒气、恨气,只当没有这件事,没这个人一样。

处世之道,即应变之术,人有大度才能成大器,若不能容下几句恶言,偏执一端之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理达则和通,乱气不烦于胸中,故不气。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能够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他人对自己的损害或损失不计较或不追究,说明这个人具有包容的人格和品德。如果一个人,在受到污辱时,能够镇定不惊;面对“曲”、“枉”时,能够泰然处之,那么这个人也就做到了包容。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这种修养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是过人的目光与胸怀;是对于人性的深度理解,是对于利益的整体把握,是对于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于共存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包容是一种整体观念,是一种高瞻远瞩。试想一个成熟的人,怎会在一个耍无赖的小孩面前耍无赖?试想一个君子,在小人的伎俩面前怎会与之计较?

总之,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失去了包容之魂,那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成为富强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  许多人,误以为包容只是一种心态,其实,这只是对包容的肤浅认识。其实,任何完美的文化,完善的文化,成熟的文化,都不只是一个观念,它一定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个人、团队、国家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更为具体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行为方式及做人成事的方式。

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冲击,许多人说,中华民族会在这一次机遇中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强大,要靠什么来做保障呢?当然,还得凭包容之道。

文化,简单地说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关于东方的做人文化,一块是关于西方的做事文化。东方文化重做人,西方文化重做事。正是因为做人和做事才能成就真正的完整的人生,所以,今天,中国人要想成功卓越,那就看谁能真正将“包容”二字继续发扬光大。

最后奉上我的感谢:在本书中我要感谢圣严法师、净慧法师,李放、罗贵云、赵菊春老师,周国平教授,赵广忠、德金、陈平老师等人,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没有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帮助,本套丛书是不可能出版的,我也不可能有快速的进步!

叶舟 序于北大资源东楼

书评(媒体评论)

包容是一切智慧之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圆满人生必修课,步入事业新境界。不学习人文学科,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的人,就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的人。

——北大校长许智宏警示

心,是纠缠你一生的痛;心,也就成就你一切的根!

——心灵导师叶舟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