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列举的数贪官均为近年来全国著名腐败大案的主犯,其中多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的目的并非纯粹地揭露案情,而是力图从深层次剖析这些腐败分子的肮脏心理。因此,“贪魂”是本书刻画和剖析的重点。也许对于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系统开展反腐败斗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惊天大案曝贪魂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陈维伟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列举的数贪官均为近年来全国著名腐败大案的主犯,其中多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的目的并非纯粹地揭露案情,而是力图从深层次剖析这些腐败分子的肮脏心理。因此,“贪魂”是本书刻画和剖析的重点。也许对于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系统开展反腐败斗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内容推荐 反腐败斗争最后也是最强大的一个堡垒。恐怕就是“潜规则”。这场反腐败的“源头”之战。必然深刻触动所有奉行“密经”的贪官以及某些在“潜规则”中活得“风调雨顺”的既得利益者的特殊利益。而且必然引发党内政治体制以及党内外政治互动机制在某种程度上的重构。通过本书案例,敲响反腐警钟,杜绝“贪魂”附身。 目录 序言 贪财经 以权谋私利互换讲交易 拉帮求共荣抱团好营私 官帽可买卖重财不重才 身边傍大款致富有捷径 上司贪在前下属学样板 一人戴桂冠鸡犬也升天 猎色经 权贵福自来美女也投怀 风流桃花运尽显是身份 明知有陷阱偏在淫道行 官场来周旋女子胜于男 只图今朝乐哪管法与德 一朝权在手看中谁是谁 弄权经 一切均我赐唯吾乃独尊 风光不靠才全仗有后台 顺我康庄道逆我倒霉桥 官大压过法容己不容他 不喜人规劝讳疾又忌医 举报别碰我虎腚摸不得 造假经 权力未到手贪心深处藏 当面露道貌暗下显魔心 实话常碰壁谎言总通行 虚张造声势全为谋升迁 制度墙上挂对策心中留 假戏需真唱至死不吐实 后记 试读章节 从云南走出去上大学,再返回云南当省长,又在云南坠入了深渊——这就是李嘉廷的人生轨迹。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指控,李嘉廷单独或伙同其子李勃收受他人贿赂的犯罪事实,均发生在1994年初到2000年7月他担任云南省领导期间。而有心人对李嘉廷的犯罪事实进行了一番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李嘉廷为他人所办的事中,绝大多数都属于利用其直接分管范围的职权,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李嘉廷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交易工具。 1994年9月,李嘉廷出访美国。云南省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葛建辉给在美国定居的弟弟葛景辉打电话,让他好好接待李嘉廷,为自己的发展做铺垫。葛景辉到李嘉廷在华盛顿居住的酒店去探望,送给李嘉廷2000美元。此后,葛建辉陪同李嘉廷到北京长富宫酒店看望回国的葛景辉,葛景辉又送给李嘉廷1万美元。1998年2月,经李嘉廷提议,葛建辉调任云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 昆明建华企业集团董事长舒建与李嘉廷的关系是又一例证。1995年元月的一天晚上,舒建为了以后得到李嘉廷的关照,在李嘉廷家里送给他1万美元。1995年2月,舒建随李嘉廷到泰国参加投资洽谈会,在曼谷又送给李嘉廷5000美元。同年6、7月间,舒建三次找李嘉廷请求帮助建华集团贷款。李嘉廷则利用与省人民银行负责人到酒楼吃饭的机会,特意说:“小舒的企业流动资金不够,给协调协调。”有李嘉廷的关照,建华集团于是从交行昆明分行贷款2500万元,从昆明城市信用联社贷款2000万元。作为回报,1996年春节与1999年春节前,舒建分两次送给李嘉廷2万美元。 也就在1996年春节前,昆明伟事达公司总经理王伟带着5万元人民币到李嘉廷家,当着李嘉廷的面交给其爱人王骁。同年5月,伟事达公司投资参与昆明柏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昆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金碧路拓宽改造拆迁安置工程。工程完工后,因柏联公司未付土地金,金碧路拆迁指挥部拒绝支付建房款。经李嘉廷出面,金碧路拆迁指挥部支付柏联公司建房款共计人民币4000万元,王伟从中分得650万元。为感谢李嘉廷,王伟又于1999年春节前到李家送给其人民币10万元、美元1万元。 1996年初,李嘉廷出面协调变更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请他出面的是云南人和实业集团公司总裁和丽伟。人和集团公司所属人和药业有限公司参与云南省卫生发展总公司资产重组,省卫生发展总公司在申请办理变更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时,未获有关部门批准。李嘉廷协调解决后,和丽伟在云南省驻北京办事处送给李嘉廷6万元人民币。 中纪委公布的李嘉廷的主要违纪事实中,第一条是收受邹某某等9人贿赂,共折合人民币119万元。这个邹某某便是昆明佳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丽佳。2000年7月,李嘉廷出访返经香港,邹丽佳送给李嘉廷5000美元、3万港币。此前的1996年红塔集团有意购买邹丽佳名下的佳华广场B座,后双方发生了矛盾,李嘉廷从中协调得以解决。 P3-4 序言 当代“贪官”,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的败类。多少年来,被揭露出来的“贪官”,大多被判刑直至枪毙;但“贪魂”不死,至今仍污染我们的政治环境。 流行于社会、践行于官场的“潜规则”就是“贪魂”演化的见不得阳光的暗昧之物。有众多媒体列举如下—— 表现在政治观上:“情为人民币所系,权为人民币所用,利为人民币所谋”; 表现在权力观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中国官场的哥德巴赫猜想——权力除了用来谋私,谁还知道其另有其他用途?”; 表现在行政观上:“行政悖论一一群众利益都是天大的事儿,我个人利益也都是天大的事儿;世上只有一个‘天’,我自然不能舍近求远”,“老百姓是谁?”; 表现在价值观上:“人的权力是有限的,可为人民币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权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币服务之中去”; 表现在国家观上:“戴着红帽子,穿着‘绿’鞋子;当着中国官,想着美利坚”; 表现在法律观上:“判刑不要紧,只要票子真;‘死缓’我一个,幸福几代人”; 表现在人际观上:“对上司要溜着点儿,对同僚要防着点儿,对下属要虚着点儿,对老婆要瞒着点儿,对百姓要哄着点儿”; 表现在用人观上:“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不行也行”,“第一梯队是老婆孩子,第二梯队是姨子舅子,第三梯队是奴才狗才,第四梯队才轮到人才俊才”; 表现在升迁观上:“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只送不跑,水多油少;连跑带送,提拔重用”; 表现在生活观上:“原配基本不用,情人基本不定;养家基本靠贡,存款基本靠送”。 我们党内有没有受上述“潜规则”的侵害?答案是肯定的!中央党校党建部一位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当前,在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既有党章规定的正式制度存在,也有“潜规则”这样的非正式制度存在,这是一个客观现象。 这位教授将党内潜规则归类于“非正式制度”,这个归纳很到位,也很尖锐。从正面审视,我们给它一个“非”的结论,但在“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潜规则运营者那里,它似乎已经沉淀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党内的关系”,“实际左右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他们甚至认为,潜规则才是党内的“正式制度”!而党内的正式制度却被“潜规则”边缘化为“自欺欺人的政治摆设”。 种种“潜规则”形成的“非正式制度”,派生出一些令人见怪不怪的“常态”景观,这些景观赖以滋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对潜规则的“集体默认”,否则将被视为“政治上不成熟”的异类而被排挤出局,清廉的干部大都落魄为此类中人。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应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近年来,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党的健康发展、败坏领导干部作风的党内潜规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后记 此书列举的数贪官均为近年来全国著名腐败大案的主犯,其中多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作者的目的并非纯粹地揭露案情,而是力图从深层次剖析这些腐败分子的肮脏心理。因此,“贪魂”是本书刻画和剖析的重点。也许对于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系统开展反腐败斗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收笔之后,笔者又联想到一个问题:在有些地方,为什么贪官不“臭”,甚至不断有人去“效仿”之、“承继”之?也许是贪官的“官位”及其丰厚的“权益”具有一定的诱惑力。 其实,对于一个纯正的共产党员来说,“官位”算得了什么呢?除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责任,“官位”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唯有责任重千钧,“官位”又能称几两? 现实则不然。为了区区“官位”,打破脑袋者有之,陷害诬告者有之,行贿受贿者有之,出卖灵魂者亦有之。 呜呼! “官位”就那么重要吗? 君不见,有些可怜的人们,为了那一官半职,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活活“消得人憔悴”。 君不见,有些可怜的人们,为了那一官半职,苦心经营,诚惶诚恐,大气不敢出,小气不敢喘,唯唯诺诺,尊严贱售。 君不见,有些可怜的人们,为了那一官半职,神经兮兮,人格分裂:上级面前,如歌妓见嫖客,一笑百媚生;群众面前,似冰雪寒霜降,狗脸耷三尺。 呜呼! “官位”就那么重要吗? 还有那更可鄙者,为了那一官半职,不惜丢弃道德,甚至违法乱纪,行贿于上级,拉票于同事,栽赃于对手,蒙骗于群众,干尽跑官买官之能事。 还有那更可恨者,为了那一官半职,欺上瞒下,假造政绩,以次充好,祸国殃民。 还有那更可悲者,为了那一官半职,替腐败分子充当“炮灰”和“马前卒”,以犯罪为代价,获取所谓“领导信任”,结果是“反误了卿卿性命”。 呜呼! “官位”就那么重要吗?! “怜”过、“鄙”过、“恨”过、“悲”过之后,我们是否深思过:多少年来,“官位”为何被众官迷们所“青睐”并为其“竞折腰”? 现实地看,“官位”确实能够给一个人带来相应的经济待遇、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 有些人过分地热衷于“官位”,首先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无关系;同时,历史上遗留、社会上流行的“官本位”意识,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神扭曲而变态的“官迷”。 更进一步说,在某些腐败分子那里,“官位”还能给他们带来“超额利润”,甚至是“暴利”。因为在“黑幕官场”,“权力”是能够与“金钱”交换的。这就更促使极少部分人为“谋取官位”去铤而走险。 我们真的需要反思。 首先反思一下我们的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被某些人严重“蒸馏”了,只剩下“高耸云天”的空洞口号;从幼儿到成年,人们似乎很难系统地接受到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的道德教育;当教育与现实接轨时,不少人却从世俗的舆论中得到这样的结论——“要想出人头地,去官场淘金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