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姗姗来迟的“米老鼠”
“这一切都是由一只老鼠开始的。”这是华特·迪士尼先生的一句名言。
浦东迪士尼的蓝图,也是由这只米老鼠起源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动画片就曾在上海、北京等地亮相。当时的中国,人们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连自己的生计都成问题,但在一些大都市里,电影却成了奢侈品,是一种高档的舶来品。然而,迪士尼动画片还是影响有限,但毕竟成为最早的“洋快餐”。后来的几十年,它便销声匿迹了。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百废待兴,迪士尼动画片卷土重来。1984年,《米老鼠和唐老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第一部在央视引起巨大反响的外国动画片。可以看作是迪士尼在中国的再次试水,在迪士尼那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下,随之而来的是迪士尼的卡通形象和衍生产品涌向市场,不知道有多少少年儿童成了迪士尼动画片的忠实粉丝。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尽管当时的人均消费水平和购买力还处于低水平。但巨大的人口数量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迪士尼的决策者不会熟视无睹。
于是,迪士尼在1999年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约,决定建造香港迪士尼。人们便看出迪士尼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长远的目标是中国内地那充满商机的巨大市场。香港迪士尼无疑是它的“跳板”和“窗口”。说是跳板,这里可便捷地进入内地;说是窗口,可以让内地游客来香港迪士尼体验一番,也可从中分析出内地市场的需求。
天有不测风云,2l世纪初,迪士尼的老对手—一美国环球乐园捷足先登,把脚先伸进了上海,同上海外高桥集团和锦江集团协商成立公司,商议兴建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中方内部简称“HQ项目”。地址选在上海浦东的三林地区靠江边的地块,那时那里还是一片棚屋简房区域。经过浦东新区建设局和三林镇的多年努力,终于提前将上千户居民动拆迁完成,腾出一大片空地。谁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HQ”项目在公布了合作消息后,迟迟不见开工。最后无疾而终。那块地的一部分,后来被调整规划,建造了今天的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为举办世界游泳锦标赛觅到了一块宝地。这是后话。
2001年迪士尼公司的总裁拜访了中国时任总理。显然,迪士尼加快了中国战略的实施步伐。
2002年是最令人头晕目眩的时刻,“HQ”退出,迪土尼却又签署了在上海建园的无约束力意向书。一时风云突变,尤其是香港一些媒体对此狂轰滥炸式的报道,更让人琢磨不透。
当时,正好浦东新区政府在香港尖沙咀的洲际酒店举办为期三天的“浦东(香港)房地产交易会”。临出发前,有关部门还通报了上海某官员在回答有关上海迪土尼项目时出错受到批评的情况,要求在境外遇到类似情况时要谨慎从事。
在香港新闻发布会上,几十家香港媒体长枪短炮,积聚采访,政府官员勉为其难。有记者问当时的浦东新区建设局局长:“听说,浦东要建造迪士尼,不知道这一消息是否属实?”面对这一提问,局长既不能和盘托出,又不能简单了事说不知道,这是个两难选择。这位局长只得委婉地回答道:“我作为建设局局长,目前还没有接到有关办理工程开工的申请!”在场者哈哈大笑,他就是不能直截了当。于是第二天的香港某报发了一篇记者稿件,标题就叫“浦东迪士尼项目扑朔迷离,浦东政府高官大打太极拳。”
迪士尼项目被称为“布宜诺项目”,开始了中国内地的艰难谈判之路。
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牵头下,浦东新区政府出面主谈,由规划、土地、商务、经贸、建设、交通、环保、绿化、水务以及陆家嘴集团和申通地铁等方方面面官员、专家组成的强大的谈判团队,历经多年,风风雨雨,一个字一个字地谈合同协议书。中美双方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
2005年,网上传出一幅相关漫画——《上海,我来啦》。说是有关上海要建迪士尼度假区的消息,称将会于2008年兴建一个称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主题乐园,并于2012年兴建完成。但香港国际主题公园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却向传媒表示,暂没有计划建设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P1-4
希望在明天
这本《迪士尼·浦东梦》,是我的第十二本作品集。
这些年,我在致力于旅游散文创作之中,结识了两位朋友。我走的是文学之路,而他们是在创业之路上探索前行,但我们殊途同归,都是对自己人生、对理想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
第一位朋友叫林鑫,上海浦公建设工程检测公司及浦公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当家人,他是用“数据”为上海的建筑节能提供支撑。浦公节能公司成立于2011年,该公司是上海浦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虽然成立不到四年,但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瞄准节能环保科技的市场,力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勇当节能的排头兵。他们主要提供智慧城市、绿色建筑、低碳园区等领域的全面能源优化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包括能耗监管、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能源审计和咨询评估、节能智能一体化工程等,是专注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源管理专家。被行家誉为国内领先的“朝阳产业排头兵”。
面对这一新兴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公司主动对接市场,在浦东新区节能办的领导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全力配合的模式,摸索并创建了浦东新区国家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平台,于2013年10月15日顺利完成项目验收,成为上海市同行业中第一个通过专家验收的平台。建成后的区平台在系统架构、数据展示、数据容量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均位于全市前列,实现的功能包括采集并存储全区范围内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建的能耗数据;对能耗数据的采集、统计、存储、处理、分析、展示和发布;将各建筑的分类分项能耗汇总数据实时上传至市级能耗监测平台等功能。在此,分享他的梦。同时,感谢他为本书的鼎力相助。
第二位叫陈世华,是上海振海投资管理公司的老总,他对文化和旅游颇有自己的主见。深聊之后,方才知道:陈总的大老板,便是我的原卢湾区的一位老领导。无巧不成书,这些人脉因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拉近了陈总与本书的距离。
我们谈昨天,谈今天,谈这谈那,最终我们言归正传:明天!
前些年,陈世华在当时的南汇区投资市政项目,而且采用的是BT的方式,即由他的公司与有关部门签订BT协议,其负责投融资,建设,并按合同移交完工。
那次,在大川公路项目中,遇到了“钉子户”,一家企业漫天要价,说自己的鱼塘养殖的都是甲鱼,评估价才几十万,却狮子大开口要1000多万。怎么办?动拆迁工程举步维艰,动迁公司无能为力。陈总找来手下商议:这工程耽搁着,自己公司的BT项目不能及时开工,而且地方政府盼惠民工程不能推进,严重影响到工程的竣工交付。他们决定,尽自己的一份力,配合政府部门一起做“钉子户”的工作。
陈总带着手下,风尘仆仆赶到现场,慕名来到“钉子户”的办公室,先是一番唇枪舌剑,陈总得理不让,随之又接受对方的“比武”挑战,幸亏手下没有失分,让对方刮目相看。接着,又一番酒量、比拼,他说,最后喝的那酒,是什么味道也早不知道了。就是这样又文又武,左右开弓,总算将动拆迁的协议书谈下来了。
望着这位戴着眼镜的斯斯文文的老总,看不出他的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谁会想到这样一位有点身价的老总,不耻下问,深入第一线去同“钉子户”交朋友,他是这样来做具体工作的,真叫人刮目相看。况且,动拆迁的责任单位并非他们BT公司,他是看着工程被耽搁而着急,进而冲到了第一线。难怪,熟悉他的人都暗暗地佩服他的敬业精神。
这些年,陈总为了联系BT项目,都是亲力亲为去东跑西颠。赤日炎炎的三伏天,他大汗淋漓,拿着报告要当面去同有关人员解释情况,便去机关等开门,等候着有关人员来上班。有时,人家在会场里忙着,他便耐心地守候在办公室门前,几个小时,眼光始终不离,站得腰酸背痛,口干心慌,仍锲而不舍,正是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和态度,使一些原先不太了解他的人,逐步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评价,称赞:陈总是个想做事能做事踏踏实实做好事的人!
而今,他的眼光聚焦在城市市政项目上,他说:“只要改革开放不停步,希望就在明天!”
因为,陈总是个想干好事、能干成事的人,所以,他一直乐呵呵的,格外开朗,非常阳光。他一直坚信:搞投资的人,不要指望不切实际的一夜暴富。随着党的十八大对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开放政策,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总会大有商机的。只要心明眼亮合法守规,脚踏实地沉得住气,对自己有信心,希望就在明天!这就是他的梦!
这也是我的梦
退休了,时间属于自己了,我终于可以有整块时间来搞创作,再也不用像上班时期,只有休息天或者下班后,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挑灯夜战,累了索性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躺到天明。
2012年,当我请我的文学老师——上海资深编辑陈先法先生和知名报告文学作家陆幸生做介绍人,加入上海作家协会时,陈老师和陆幸生对我谆谆教诲道:要学习写写纪实体生活散文,让散文之笔接生活、接地气、接人心。
于是,我默默铭记着他们的这番叮嘱,开始了自己的纪实体散文创作的学步生涯。
我曾经作为浦东新区政府官员,多年参与浦东迪士尼项目的谈判,因为自己对文学的喜爱,在谈判中,不时对有关浦东迪士尼以及迪士尼的故事、文化、传统、历史加以关注,后来到美国奥兰多华特·迪士尼公司总部谈判时,通过对奥兰多迪士尼和洛杉矶迪士尼的考察,对迪士尼有了一种兴趣,为什么迪士尼如此受到各种文化背景的游客的喜欢?迪士尼究竟有什么好玩的?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盘旋着,随着对日本东京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的考察了解,并收集了众多的有关迪士尼的图书资料,潜心研究迪士尼文化,终于“入门”了。此后,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写了一连串有关迪士尼的散文,像《迪士尼里的中国馆》,这是有关中国馆最早的中文介绍文章。
近年来,我有志于将浦东迪士尼做个长篇纪实,2014年3月在参加上海作家协会创联室的“纪实文学选题座谈会”时,我向作协领导汇报了有关浦东迪士尼的选题,得到了支持,并被列入重点作品给予资助。这更加鼓舞和鞭策着我的创作,历经一年多,写出了五六万字。
然而,写浦东迪士尼,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曾经签约有关保密协议,所以对有关谈判内容实不可越雷池半步,这就使我失去许多可写的精彩内容和细节。纪实文学,缺少了精彩内容和细节,这简直就是缺少了“灵气”,也就是缺少了“看点”。
万万想不到的是,当我以为“为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总会受欢迎的,便向有关部门提出采访要求时,却被一口拒绝。看着这些曾经的谈判“同人”,他们问我:“你是政府官员,你以什么身份来采访?”我解释:“我是作家协会会员,我可以到作协去开来介绍信!”但还是被拒绝了。由此,失去了该部门的支持,我无法全景式地写浦东迪士尼,只好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来聚焦浦东迪士尼。
当然,也留下遗憾,因为人们就无法了解浦东迪士尼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浦东迪士尼前期的历史,恐怕将被锁进“历史保险箱”里。
就这样,我写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版本的《迪士尼浦东梦》。
我曾经是个北大荒的知青,九年的北大荒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也培养了我的写作能力,并成为我文学创作的生活富矿,使我终身受益,由此令我矢志不渝,笔耕不辍。
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天寒地冻,隹帐篷喝雪水啃干粮,但我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白手起家,自己开荒种地,自己伐木架桥,自己烧砖盖房,自己采石筑路。短短的几年里,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在亘古荒原上,开垦出几十万亩良田,为国。家贡献了上亿斤的商品粮。昔日北大荒,成了北大仓。
这一段兵团知青的生活,是刻骨铭心的,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终身受用。
我曾经聆听着黑龙江畔青龙河的潺潺流水,枕着稿纸,握着钢笔,做着一个个文学的梦……
作为退休之人,我依然延续着青龙河畔的文学之梦,希冀用散文之笔来点缀更美好的夕阳。尤其是对浦东迪士尼这个选题,我先后琢磨了六七年,一直在边积累边创作,已先后发表了20多篇小稿。当然,计划是写就目前第一本有关浦东迪士尼的纪实文学。
这就是我的梦。多亏得到文汇出版社社长桂国强老师和责任编辑张涛老师,还有一再提携我的陈先法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使之得以出版。
最后,要鸣谢我的原卢湾区老领导——上海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董事长王亚奇先生,还有上海长江联合置地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虎弟先生,上海为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林先生,上海住陆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卫国先生,上海普东房地产展示公司,上海浦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振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衷心感谢他们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对我文学创作的鼎力相助。
《迪士尼浦东梦》是关于浦东迪士尼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者叶永平曾参与浦东迪士尼项目的谈判,在谈判中,不时将有关浦东迪士尼以及迪士尼的故事、文化、传统、历史加以关注,后来作者又到世界各地迪士尼乐园及美国奥兰多华特迪士尼公司总部实地考察,收集了众多的有关迪士尼的图书资料,潜心研究迪士尼文化,并在书中畅想了2016年即将来园的中国上海浦东迪士尼乐园的种种可能。
叶永平所著的《迪士尼浦东梦》是第一部揭秘浦东迪士尼项目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
源于1928年,迪士尼因为米老鼠的创造而名扬天下,由此开创了迪士尼公司的未来,若干年后,米老鼠也开创了迪士尼在上海浦东的未来。
而今,上海迪士尼已经在浦东这片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展开了恢弘的蓝图。
迪士尼追寻着自己的“浦东梦”,终将美美地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