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4中国杂文年选/花城年选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国华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14花城年选”由何建明、谢有顺、洪治纲、李晓虹、李小雨、卢翎、王幅明、陈惠琼、朱航满、王泉根、王国华等诸多名家编选,为您的海量阅读择优助力。丛书囊括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散文诗、儿童文学等10种年度精选图书。这本《2014中国杂文年选/花城年选系列》由王国华编选,为该系列之一。

内容推荐

杂文具有论辩性、讽刺、幽默、战斗性,文采精致,且短小精悍。

这本由王国华编选的《2014中国杂文年选/花城年选系列》选辑了本年度刊载于全国各报刊的杂文共一百多篇。论题广泛,有的是时下热门话题,有的是多年老话题,与当今为大众所注重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国计民生的事情有着密切关系,充满现实关切。不少文章有作者的独到见解。臧否人物,议论时事,启蒙去魅,读之有益。

目录

王国华 反复地说——序言

安立志 《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安宁 饭馆秀

安宁 落户

毕舸 “2.7亿建3亿拆”源于“收支”两条线

毕星星 一定要有一个广场吗

陈仓 “造反派脾气”的精神病毒

陈吉 吹牛的艺术

陈全忠 善待一只鸟

陈四益 忽然想到——画钟馗

陈雄 刘邦的足浴

陈雄 下药太猛

傅国涌 “永远不要期望平步青云”

符号 且说“戾气”

高伟 英年早逝

高伟 才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郭兴文 地产商就是穷人

郭兴文 把拍苍蝇拍子交给群众

黄波 “反孔老英雄”不是新文化的光荣

黄亚明 西门庆不吃工作餐

黄亚明 卖房需问亲邻

晋东南 潜规则的危害甚于无规则

晋东南 阳谷知县的治理水平

李劲 如何才能真正告别药儿园

李劲 问世间,转基因为何物?

李晓 多少人与你的生活有关

李兴濂 “俗不可耐”种种

林永芳 谁拿走了我们的钥匙

林永芳 马车不懂皇上的心

林永芳 顶级科学家不该只是“名义上富”

梁晓声 我的科学观——给《同舟共进》编辑的一封信

廖保平 公共讨论要有谦卑和敬畏的底线

刘诚龙 帝制牙齿下的民主舌头

刘齐 感谢天津高考作文出题人

刘兴雨 从王实味想到卡廷案件

刘兴雨 憎恨的事为何自己还干

刘玉秋 童心都去哪儿了

刘占青 李鸿章为什么要撒谎

刘正权 六畜考核

刘武俊 为官员的“雅好”拉起警戒线

柳五 重建我们的家风

鲁先圣 想起五世而斩的断语

马浩 说“讳”

彭友茂 小偷的良知

彭友茂 “第六人”

青丝 排队心理

青丝 审判明星

阮直 时间面前能人人平等吗

阮直 不可拿政策忽悠百姓

孙贵颂 妖怪的“宝物”是什么?

孙贵颂 都想做个小和尚

孙贵颂 德国总理与中国县委书记

唐小林 欧阳修战胜“压力”

王百会 学声驴叫也超然

王大庆 修鞋的张老头儿找不到了

王大庆 调研员,到哪里去调研?

王国华 广场舞噪音等于酒驾

王国华 我喜欢刘备

王晖 漫话《关公战秦琼》

王晖 由“金汁”生发的灾祸

王乾荣 九生一死

王琼丽 不敢跟农村人比吃的

王世虎 都是“啃老族”

王爽 钱

王涂鸦 我只是一个复述者

王元涛 钱不太多能不能活得理直气壮

魏剑美 关于嫖妓这码事

吴营洲 “启蒙”与“知耻”

夏昕 人生何处不两难

徐勤 感受细节

徐迅雷 要学习,不要天价培训

徐迅雷 把颠倒了的教育颠倒回来

徐迅雷 藏富于民,当为国策

许家祥 “实年”与“官年”

许石林 秘书,官场上的人精儿

许石林 古人家风重美德

鄢烈山 不可宽恕行贿的“共犯”

鄢烈山 从“广场舞”看“时代病”

鄢烈山 以飞机上吸烟事件为镜

游宇明 不妨多一点忠厚

游宇明 权力的谦卑

游宇明 大学应是安静的

晏建怀 古代的名人品评

杨福成 讲原则

叶匡政 “文革”,更需要公共政治层面的反思

尹宗国 中国式报复

余毛毛 江河瘦弱

余毛毛 盖章帝

乐朋 “世界老大”,咱做过么?

乐朋 慈禧的袜子与吴永的顶子

曾纪鑫 盖棺论定亦不迟

曾颖 该不该告诉孩子们世界的真相?

张爱国 我没有抄袭

张桂辉 谁使囚犯成“大爷”

张桂辉 “贫困”的胜利

张丽钧 藏不住的价值观

张鸣 不懂规矩,不能成好马

赵健雄 李君旭:一个因造谣而被铭记的人

照日格图 速溶年代

郑连根 大师的犹豫与贪官的嚣张

郑连根 文明要讲风度,而不是比拳头

钟二毛 武大郎、香江与小贩

朱铁志 迟到的忏悔胜过刻意的沉默

朱兆龙 君子正其衣冠

朱兆龙 且将追思作纸钱

试读章节

《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安立志

《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也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宣言书,“《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笔者却以为,《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水浒传》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但小说并非史书,当然不好说北宋是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因此,本文只以小说为蓝本,而不管作者所指到底是“汉朝君”还是“晋朝臣”。

《水浒传》问世以来,批评者不乏其人。明代批评家余象斗在评林本《题水浒传叙》中,对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过如下描述:“宋德衰微,乾纲不揽,官箴失措,下民咨咨,山谷嗷嗷……”同代另一位批评家李卓吾则指出:“宋室不兢,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在他们看来,北宋末期虽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执政集团绝不是一个清廉政府。小说中的徽宗政权集中了政治腐败、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狱政腐败、社会腐败于一体,外表光鲜的宋朝花花世界,已呈现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特征。

一日政治腐败,浮夸伪饰。《水浒传》并非北宋末年的全景图,由于梁山人物的活动背景置于宣和年间,势必涉及当时的皇朝政治。杨志去东京跑官,路经梁山,与林冲有过一番拼杀,他在叙述自身经历时说,他曾任东京殿司府制使,“道君(宋徽宗)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杨志的一段话竟然提到徽宗皇帝的两大“政绩”,一是“万岁山”,一是“花石纲”。“万岁山”是一实体工程,“花石纲”是一物流系统,后者主要保证前者的原材料。

如同所有的专制政权一样,刚吃了几天饱饭,获得几天喘息,统治者马上就以为进入了太平盛世,下意识地产生了英明领导、事业辉煌的虚幻与浮夸。“万岁山”就是宋徽宗倾举国之力打造的一个巨大“盆景”。此山坐落在开封之艮位(东北方),为了保障这项重点工程,朝廷在苏州专门设置应奉局,专事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经由水路运往京城。这些船队,十船一组,称作一“纲”,此即“花石纲”之由来。一位生于两宋之交的文人张溟写道:“灵璧太湖诸石,二浙奇竹异花,登莱文石,湖湘文竹,四川佳果异木之属”(《艮岳记》),都成为搜求强夺之目标。侵扰范围之广,远不止于东南江浙一带。为保障花石纲的运输,事关国家民生的漕运被排挤,漕船和商船被强行征用。建成后的万岁山果然不凡,身为才子的宋徽宗如此盛赞万岁山美景:“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又兼胜绝。”可惜好景不长,这项历时六载,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竣工不久,即遇金兵进犯。刚刚继位的钦宗皇帝,在金兵围城的危机关头,命取苑中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并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笼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饷卫士。至都城被攻陷,居民皆避难于寿山、万岁山之间。

二日吏治腐败,任人唯亲。按说,对于皇权专制政体,任人唯亲原本算不了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国家都是赵家的私产,即使是朝廷命官,也不过是赵宋朝廷的管家或私役。其实,即便朝廷为一姓之“家天下”,也不希望江山社稷在本届政府手中关门歇业,不仅有着“二世三世、万世延续”的远大理想,既得利益集团也怕失去养尊处优的种种优惠与途径。然而,从古至今的道理,开国君主,励精图治,比较自律;后世子孙,坐吃山空,不懂珍惜。在这个阶段,皇上用人不再是为了国祚永续、皇权永固,往往安排一些驯服听话、奉迎媚上的“圈子”或“裙带”。

北宋时期的府州,大抵相当于今天的地、市。在小说中,许多地市一级的干部,大都是中央领导的亲眷或家族。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是徽宗皇帝慕容爱妃之兄,江州知府蔡得章是当朝太师蔡京之子,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则是蔡京的乘龙快婿。那位只知姓贺不知其名的蔡京门人,也被委任为华卅I太守。高廉因系高俅的叔伯兄弟而做了高唐州知府,程万里因曾在童贯府中当门馆先生而成为东平府太守。北宋末年,欲在官场谋个一官半职,有亲友者投亲友,有裙带者攀裙带,无亲可投、无裙可攀者,就只有“买官”了。

P1-2

序言

反复地说

——序言

王国华

曾经有一个很偏执的想法:真正的文明社会根本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杂文”,人人有发言权,有发声平台,有什么诉求都可以不被过滤、大大方方地讲出来,用不着以杂文的形式拐弯抹角地讲。我曾跟朋友们说,未来杂文这种文体一定会消失,它将以政论、文艺评论、体育评论、经济评论等更专业、更精细化、指向更明确的面目呈现。但后来一想,也不一定。含蓄或者隐晦,或许能让文字更美,让艺术更美,让世界色彩更丰富,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体现方式,应有一席之地。

当年杂文(我称其为“传统杂文”)勃兴,鲁迅、陈西滢、梁实秋、冯乃超等一班人打笔战,其中断章取义、攻其一点、刻意扭曲乃至人身攻击都是少不了的。基本都是先有了大方向的立场,各自站队,然后就某一个题目挑起话头,越战越深入,也越战越偏离主题,最后只得不了了之,并没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在论战过程中,大家起码还都没有偏离常识,总有一个框架和底线,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地瞎编一个数字,然后以此为论据得出一个慷慨激昂的结论;更不敢凭想象捏造一个反自然规律的论据,以此攻击那些落魄的“乏走狗”。那些前辈,立场各异,但他们还能维持一个“人之为人”的尊严。他们的“攻其一点”,虽然各自刻薄,但也都能获得相当的读者支持。邓丽君初在大陆风行时是靡靡之音,现在则成了怀旧经典;传统杂文的始作俑者们当初多尖酸刻薄,现在简直就是谦谦君子——为何?这都是比较出来的。有比较才知道当初的“好”。

你应该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杂文,传达的都是一些基本常识。韩寒曾经很无力地认为现在的写作其实就是“重复启蒙”、“向一群已经知道1+1=2的人反复地宣扬1+1=2”,看的还是那些人,不看的永远都不会看。我却认为,反复地说,总有意义,除了愿听和不愿听的人,还有一些刚长出耳朵的人来,说,就比不说好。尤其大潮汹涌之时,各式“奇才”早已突破一些基本伦理,信口雌黄,人类底线倒退,这时候多说便是积德。

约稿和整理书稿时,一直计划将全书分为几个小辑,如“直言”、“关怀”、“梦想”、“意趣”等,但最后阶段,觉得还是按作者的姓氏拼音字母排序为好。太主观的分类,让整本书貌似有条理,但如果我们作为读者,谁在乎这种分类呢?这类以短文为主的书,最好“风吹哪页读哪页”,在不确定性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本书稿件增删数次,向约了稿而未被选入的朋友们致歉。

感谢各位杂文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感谢花城出版社给我这次机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