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学所著的《检察改革论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注重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力求使本书的观点正确、问题分析透彻,意见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自序
第一章 检察改革概论
第一节 检察改革的内涵及意义
一、检察改革的界定
二、检察改革的分类
三、检察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 检察改革的目标设计
一、理论及实务界对检察改革目标的设计
二、确定检察改革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三、检察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第三节 检察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坚持依法有序原则
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
四、坚持遵循检察规律原则
五、坚持合理借鉴原则
六、坚持公开、参与原则
七、坚持渐进改革与激进改革相结合原则
第四节 检察改革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检察改革的观念问题
二、关于检察改革的主体问题
三、关于检察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
四、关于检察改革的基层试点问题
五、关于检察改革的舆论导向问题
第二章 我国检察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我国检察制度的沿革
一、清末检察制度的引进
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检察制度
三、革命根据地的检察制度
四、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
第二节 我国检察改革的历程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8—2002年)
二、系统推进阶段(2003—2007年)
三、深入推进阶段(2008—2012年)
四、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以来)
五、结论
第三节 我国检察改革展望
一、解决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问题
二、解决检察权的独立行使问题
三、解决检察权的优化配置问题
四、解决检察权的运行机制问题
五、解决检察官职业化问题
第四节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对检察机关的影响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基本含义
二、以审判为中心诉讼模式的价值分析
三、审判中心主义对域外国家检察机关的影响
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对我国检察机关的影响及应对
第三章 检察机关(检察官)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检察官角色定位之比较
一、从外国宪法规定看检察权的性质
二、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的定位
三、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官的定位
四、检察官角色定位之异同
第二节 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归属
一、关于检察权性质的学理讨论
二、检察权性质的历史审视
三、准确把握我国检察权的性质
第三节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吗
——《宪法》第129条评述
一、“法律监督机关”概念的由来
……
第四章 检查权独立运行及其保障措施
第五章 检查一体化及其限度
第六章 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为重点
第七章 检察官员额制与分类改革
第八章 深化检务公开
第九章 检察机关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 完善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主要研究成果索引(2001—2015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