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马古道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韩)尹荣洙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茶马古道》这本书可能是因为改编自国外的纪录片的缘故,其视角独特性和思路的延展性都不同于之前的同类书籍,它介绍了完整的茶马古道,摆脱了地域、历史、政治和主观倾向的种种羁绊,在时空中展现出它本来的宏伟气度。高原民族在物质贫乏的生活中依然精神富足,他们不卑不亢地依赖着自然、对抗着自然,在寒风中诵经高歌,余音绕着风马旗直上雪山之巅。读这本书,不可仅仅浮光掠影在山水之间,而要看到编著者尹荣洙在天、地、人之上的立意。

内容推荐

在尹荣洙编著的《茶马古道》这本书里,茶马古道不再仅仅局限于人们传统概念中的一条茶与马的交换之路,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了这条从云南的香格里拉到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再延伸到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古老道路——蜿蜒于悬崖深谷里,盘转于雪山奔流中,千年不变。我们会看到围绕这条道路顽强生存的民族和他们鲜为人知的生活方式,虔诚的灵魂与壮丽的景色令身心浮躁的现代人感概与敬畏,仿若置身时空的错觉,这是一条生命之路也更是道通往天堂的圣途。

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KBS高清纪录片《亚洲印象·茶马古道》以最高、最险、最美的路——茶马古道为对象,对这条中国川滇地区的茶和西藏马以物易物之路、比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年的文明贸易之路进行了世界最早的全面实地考察和摄影。该纪录片获得2009年第69届皮博迪奖、2009年ABUTV纪录片大奖、2010年广播通信委员会广播大奖、第36届韩国广播大奖。

与之相对应的中文版图书则将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故事与最震撼人心的美景呈现于读者眼前。

目录

序 茶马古道,走在最高、最险、最美的路上

中文版序 茶马古道:“交换”中的价值与神性

第一部 陆地上最高的路

 茶马古道,通往天上的路

两条泾渭分明的路

被江水挡住去路的马帮

茶马古道的主角,马锅头和马夫

茶马古道的另一个主角,骡子

 神赐之叶,茶叶

当中国人遇到了茶

茶与佛教的结合

茶客的故乡,四川

普洱茶的海洋,云南

普洱茶的制作,生茶与熟茶

四川和云南寸步不让的发源地之争

 茶,越过雪山走进西藏

酥油茶飘香的黎明

文成公主的陪嫁

西藏人爱上了茶

 茶,改变了西藏的命运

以茶换马

西藏的马

茶和马,千年的缘分

香格里拉的僧侣

茶马古道的两面性

第二部 陆地上最远的路

 女人的国度,盐村

50年来的第一个异乡人

西藏的明珠,盐

围绕盐展开的激烈争夺史

桃花盐

充满女人泪水的田,盐田

盐田女的结婚典礼

加达村的节日,拉贡寺法会

盐井村的假婚礼

 羌塘高原的明珠,盐湖

往西,再往西

神赐予的礼物,扎布耶茶卡

高原的流浪者,西藏的卓克巴人

高原的一天

驻足于盐湖湖畔

 食盐的终点

陆地上最高的集市

最后的蛮荒之地,尼泊尔的德尔帕

永恒的隐遁之所,萨尔当

大长征的开始

走在鸟路鼠道上

迎风起舞的风马旗

一袋食盐,五袋玉米

第三部 陆地上最矮的路

 参拜佛祖的路

西藏的象征,大昭寺

佛教与西藏

终于见到了佛祖

西藏佛经的故乡,德格

西藏的英雄们

五个朝圣者

路上的每一天

车轮和五体投地

朝圣者一家

寸土必争的五体投地

终于站在了那里

 神秘的佛教之国,古格

通往羌塘高原的路

冈底斯圣山

古格遗址的发现

古格王国的秘密

另一座古格王国遗址,皮央东嘎

乌云笼罩的古格王国

要王国,还是要百姓

湮灭在历史中的古格王国

试读章节

被江水挡住去路的马帮

一队人停住了脚步。瞬间,叮叮当当响个不停的马铃声、马夫赶马的吆喝声全都停了下来,吆喝住马匹的马夫站在了山头上。马夫们看着山下的情景,都陷入了沉默。山下突然冒出了一条河,这是远处雪山的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河流,雨季过后在此汇成了一条洪流。打着漩涡的湍急洪流咆哮着挡在这队人的前面。听到急流声的马匹开始焦躁不安了起来。眼前这条河流的宽度在五十米以上。这队人正面临着此次旅程中最关键的时刻。

这支商队被称为马帮。马帮就是用马运载粮食、松茸、食盐、草药等货物去各地区做生意的商队,一般在春季或秋季出发。春季马帮从察瓦龙出发,途经怒江,直通察隅或是沿印缅国境直通雅兹峰(音译)和朱罗拉(音译)。春季马帮会采掘贵重的冬虫夏草和贝母等药材,靠贩药赚钱。赚来的钱则会用于购买所需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此外,春季马帮还贩卖换来的粮食、食盐、日常用品和衣物,或是用这些物品交换牦牛乳。

每到藏历八月,马帮会带着采集到的松茸外出经商,这就是秋季马帮。松茸极易变质,马帮去大城市经商时总是带上腌好的松茸,以此交换粮食和日常用品。八月还是核桃成熟的季节。核桃成熟之际就是马帮外出经商之时。虽然不知这种习俗起源于何时,但从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起,他们就已经这么做了。按时上路已成了他们的本能。这种用马运载货物、成群结队外出经商的商队就被称为马帮。

马帮的规模千差万别。既有一家人或同村人结成的小马帮,也有拥有一两百匹马的大马帮。明清时期,经茶马古道往来于云南和拉萨的马帮大多是百匹马以上的大马帮。小马帮的行程较短,他们大多从自己居住的村子出发,前往四五天行程之外的地区经商。被江水挡住去路的这支马帮是一支由同村人组成的小马帮。

马夫们暂时停住了脚步,观察水势准备渡河。河上没有桥,他们靠什么渡河呢?商队和载着货物的五十多匹马怎样才能安全地抵达对岸呢?

马夫们先卸下了马背上的货物。打着漩涡的急流上横悬着一条绳索。绳索挂在两个山头之间,正好构成一个下坡。三四名马夫系好安全带后,将被称为“瓦塔”的溜板挂在绳索上。瓦塔是一种用包着牛皮的带槽木环制成的溜板。把溜板挂到绳子上,人就可以顺势渡河了。马帮是利用两个山头的高度差,靠溜板渡河的。这种横跨河面的绳索被称为“溜索”。过去,人们曾使用藤制绳索。用箭将藤绳射到对岸后就是一条溜索。辛亥革命后,开始使用铁制溜索。

三四名马夫靠溜索依次滑到了对岸。人可以靠溜板和溜索渡河,可马该怎么办呢?马帮有自己的一套老办法。那就是将整匹马都挂在溜索上。具体的做法是将绳索绑在马鞍的四角使马匹保持平衡后,再将绑住马鞍的绳索挂到溜板上。马也开始溜索渡河了。从远处看,耷拉着四肢、吓破了胆子的马匹渡河的景象就好像马飞行在空中一样。马的体重也是个问题,因为还没等马完全抵达对岸,溜索就会因马的体重而下垂,挂在溜索上的马也会因此摇摆不定。这时先过河的马夫就会在溜索上拴一条小绳,将小绳往后拉。这样一来,溜索就能重新绷直了,马也就能安全地渡河了。

第一匹马渡河时,剩下的马匹会乱成一团。在目睹了第一匹马渡河的险象后,为避免被人挂在溜索上,剩下的马匹会四处逃窜。不过不用担心,经验丰富的马夫会一一抓住、绑好马匹,并用溜索送它们渡河。马匹平安无事地渡河后,剩下的货物和马夫也都平安地过了河。

河是马帮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狭窄陡峭的路和积雪湿滑的路虽然很险,但都不如挡住去路的河水。一旦被河水挡住去路,那是相当棘手的。从三四十年前的照片看,那时的渡河方法比现在更危险。那时的人是在身上绑上充气羊皮囊,靠充气羊皮囊的浮力渡河。马帮沿茶马古道从云南前往西藏时总会选择渡河次数最少的路线。因为翻越雪山比渡河要容易多了。

平安渡河后,马帮重新排好了队。不多久,马帮又遇到了另一个陷阱。这是一条草木茂盛、鲜花盛开、表面看似平缓的草原上的路。一路走来都很顺利的商队突然发生了一个小骚动——走在前面的马突然陷进泥潭里了。几天前下的雨让这条平时干燥的路一下子变成了沼泽。原以为这只是个浅泥潭,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一开始只是马蹄陷进了泥潭,可没想到,突然间马的四肢全都陷了进去,一点儿也动弹不得。力大的马虽然能挣脱出来,可力小的马就只能束手无策地困在里面了,更何况这匹马还载着货物。看来,这匹马无论如何也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摆脱沼泽了。马夫们也都很紧张。几个马夫把货物从陷人沼泽的马匹背上卸下后,便摩拳擦掌地准备救马了。有的人拉马头,有的人拉马尾,可这却使马夫的脚也陷人了沼泽。救马可不像想的那般容易。马和人在沼泽里困了三十多分钟后,马夫才好不容易把马拉了上来。这时的人和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一队人歇了半天后,才重新上路。陷入沼泽的马让他们耽误了不少行程。要是认为对慢吞吞的马帮来说时间和行程没有意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关系到一个重要的变数——露营地。

行商的马帮在天黑时要露营。但露营可不是天一黑随便挑个地方就成的。选择露营地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草地——营地周围必须有草地可以喂马。一行人开始加快脚步。他们很幸运地及时赶到了营地。他们会先卸下马背上的货物,开始放牧。整天载货行路的马这时才得到了解放。但这时,马帮也可能遇到问题。在马帮的这群马中,有的已经非常识路了,它们知道周围哪儿还有更好的草地。这些经验丰富的家伙有时会背着马夫偷偷地越过山头去找更肥美的草地。马夫早上起来,会“嘿!嘿!”地吆喝着召唤马匹。

无论马夫怎么数,马仍对不上数——出现紧急状况了。就算只少一匹马,马帮也不会出发。马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命。马夫们着急地四处寻马,按马蹄印判断它们的去处。还好马夫在海拔4500米的山对面找到了马。这十多匹马竟越过了海拔5000多米的卓玛拉山。为了寻马,马夫们在普通人喘气都困难的山路上多方奔走。他们根据马蹄印判别马的去处,能轻而易举地追踪到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远处的马群。如果可以检测,他们的视力恐怕都在3.0(小数记法)以上。这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P9-15

序言

茶马古道,走在最高、最险、最英的路上

茶马古道。

这是一条用中国川滇地区的茶交换西藏马的贸易之路,一条比丝绸之路早200年的文明贸易之路……

当我接到策划《亚洲印象系列》纪录片并将其打人世界市场的任务时,首先就被“茶马古道”这四个字和与其相关的说明吸引住了。我和制片人申载国、徐容河立即做出了拍摄《茶马古道》的决定。

两个月后,我们越过中国云南省北部的白马雪山,对西藏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一切都是雪白的。分不清眼前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也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绝壁。在被大雪困在车中的三个小时里,我们从未想到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会遇到此种危险的境况。

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看不到一棵树。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黄褐色或赤褐色山脊上若隐若现的草地和岩石。风过之后,高原一片寂静。打破这寂静的只有万年雪山的冰川破裂声。这里居然生活着人类,这些人开辟出了一条路,一条生存之路。这条路就是从中国云南、四川出发,经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通往尼泊尔和印度的5000公里的茶马古道。

6集高清纪录片《茶马古道》讲述了世界最高高原上的人类的生活。走路或骑马去他们的居住地需要越过许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路上最少要花7天、最多要花20天时间。这期间,我们穿越了寂寞广袤的青藏高原,穿越了陡峭的峡谷和雪山,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和朝圣者并肩同行,也曾在专业登山家极少到访的11月越过了大雪纷飞的喜马拉雅山脉。

在这条路上,我们被拥有远古阳光、大风和天空的大自然的伟大生命力所折服,体验了人类生存的临界点。它带给我们的强烈感受完全不同于普通的风景。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对越过生命临界线的商队和花一年时间五体投地前往拉萨朝圣的朝圣者都有了些许理解。我们认为西藏人实施水葬和天葬的生活方式并不野蛮,而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宝贵的人类遗产。

现在西藏地区已开通了青藏铁路,西藏人的圣地拉萨也日益现代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茶马古道上的老传统正在逐渐消失,文明化进程正在急速前进。到处都是开路的爆破声,到处都在建桥修路。也许这部纪录片就是茶马古道最后的影像了吧。用摄影机将今后两三年内或许会荡然无存的传统生活方式留存下来,是一种极有意义的记录人类遗产的工作。我们最担心的是能否如实记录这些人的生活、是否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生活、说明太过简洁是否会令观众无法理解画面的内容。

我们三个风格迥异,但配合默契的制片人在纪录片拍摄前达成了“让影像说话”的共识。“尽量减少画外音,用影像说话”的制片方针使纪录片很难承载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为此,我们在纪录片播放期间,还出版了兼具见闻录和史书特色的《茶马古道》一书。该作品收录了丰富的照片资料,更详尽、更有深度地介绍了节目中难以言尽的茶马古道知识。

欧洲和亚洲的许多电视台在纪录片在韩国播出前就签订了购买合同,实现了韩国纪录片史上的首次预售。在此谨向为纪录片播出和图书出版提供帮助的各位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向为本片提供韩国纪录片史上最大规模的制作费赞助和制作企划的KBS郑渊珠社长、李元君副社长、南成宇本部长、金明哲本部长,负责《亚洲印象系列》策划工作的李圭焕组长,负责制作组安全并为此片拍摄提供积极援助的吴镇山组长,在背后默默支持、使三位制片人能全身心投入制作工作的总制作金茂官,为节目提供宝贵建议的赵仁硕前辈,以充满灵动的配乐提升节目品位的作曲家梁邦彦,欣然为节目题词的圣公会大学硕座教授申英福,在百忙中抽时间为节目配音的老演员崔佛岩,负责资料调查的金承贞,艺术指导胡润柱,用补色提高影像鲜明度的金贤洙,使音响更富层次感的1625工作室的韩仁裴导演及相关工作人员,负责节目宣传的记者安玄基,负责海外销售的李晓英组长及KBS媒体出口事业部的全体同仁,为出版优秀的图书作品付出心血的Wisdomhouse出版社,以节目脚本和资料为基础进行再创作的作家尹荣洙致以诚挚的谢意。没有你们的帮助,本书就难以问世。

向克服高山反应和各种危险、全身心投入影像和音乐制作工作的摄影导演禹成珠、白鸿宗、刘在光、金京浩、孙炯植、任承春、吴宰相和录音师金判中、李浩英、赵大炯、金京寿、金南准致以诚挚的谢意。向与摄制组同甘共苦、为节目先放下自己工作的策划人仁炳国,经双重、三重翻译协助我们顺利结束采访的金圣天、李春子和在喜马拉雅山为我们做向导的登山家刘东勋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还要感谢与我们一同参与《茶马古道》策划、实地考察和现场拍摄的大真大学教授洪喜。洪教授在实地考察时费尽千辛万苦帮我们找到了马帮和朝圣者,不惜冒着和马一起掉人万丈深渊的生命危险,在雪山和狂风肆虐的高原上度过了自己的安息年。在此,向洪教授致以特别的谢意。

最后还要向与我们一起同甘共苦、向观众展现自己生活的马帮、朝圣者、牦牛商队和盐田女表示无限的谢意。

制片人任世衡

谨代表制作组同仁致词

二〇〇七年晚夏

书评(媒体评论)

当我第一次从影像中看到茶马古道的风光时,它带给我的敬畏和感叹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令人目眩的峡谷、常年积雪的山峰、无边无际的草原、不知起点和终点的长江……那里的人们不知从何时起开辟了这条路。他们在这条路上行走、生活。对他们来说,茶马古道就是生活的全部。当看到马帮、朝圣者、商队和盐田女的生活时,他们伟大的生活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部纪录片的每一章均凝聚着制作者的思考和辛劳。恰到好处的影像和坦率的故事完美地再现了茶马古道上人们的生活。能通过图书再次领略茶马古道的风采,我感到非常高兴。书中增加了许多纪录片中未播出的内容,一定能给读者带来“和茶马古道最后一个马帮一同在漫长旅途中流浪”的感动。

——崔佛岩

由韩国KBS“亚洲印象”制作组拍摄的六集纪录片《茶马古道》以“视觉民族志”(visual ethnography)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各种“交换”并借此生存的人群。与之相应的中文版图书则将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故事与最震撼人心的美景呈现于读者眼前。茶马古道使得人们与他们交换的“物”紧紧相连在一起,而非现代性生产所造成的人与物的疏离。且让这本书引领读者们随着马帮一同踏上这条地球表面上最高、最险、最美的路。或许阅读完此书后,读者们会掩卷沉思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人与物的关系。

——肖坤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