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荒原狼(学生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德)赫尔曼·黑塞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荒原狼》是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写照,是一个有着高尚灵魂的人面对这冷漠、残酷的现代社会发出的呐喊。主人公哈里·哈勒的内心不但住着一个人,还住着一只狼,狼性和人性在他体内不断地斗争,令他痛苦不堪,也令他与俗世的芸芸众生隔离开来。他是一个怪物,没有朋友,没有家,妻子也离他而去。他只能在追寻自我的路上独自前行。不被人理解,与世人没有任何联系,融入不了这个社会,直到他遇到了赫尔米娜,一个奇妙的、充满魅力的女人。从此,他的生活全变了……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1899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未获得公众承认;1904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后来,他辞去工作,专事写作,先后完成《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主要长篇小说有《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戏》(1943)等。其中《荒原狼》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出版者序 哈里·哈勒的手稿 序言 本书记载的是一个男人留给我们的经历,根据他常用 的称谓,我们称他为“荒原狼”。这份手稿是否需要出版 者序还有待商榷。不过,我觉得有必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 稍稍加上几页,记录一下我记忆中的那个他。我对他知之 甚少。确实,他的出身和他过去的经历,我都一无所知。 但仅仅是他的性格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引发了 我的共鸣。 几年前,那时荒原狼快五十了。一天,他来找我姑妈 ,询问有没有带家具的房间出租。当时,他租下了顶层的 阁楼和阁楼旁边的小卧室。几天后,他带着两个行李箱和 一大箱子书来了,和我们一起住了九到十个月的样子。他 独来独往,过着安静的生活。不过,因为我们俩的卧室紧 挨在一起,所以有好几次,我们在楼梯上或是走廊里偶遇 ,若非如此,我们对彼此来说肯定都还是陌生人。他实在 是不善交际。确实,他太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了,我还从没 见过这么不喜欢社交的人昵。事实上,如他所说,他的的 确确就像一只在荒原上游荡的狼,一种陌生、野性、害羞 ——非常害羞的生物,像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当然了, 由于秉性和命运,他的生活到底漂荡在多么深刻的孤独之 中,而他又是多么自然地把这种孤独当作自己的宿命,我 是在读了他留下的自述后,才对此有所了解。然而,早在 那些记录之前,因为我们有限的几次谈话和偶遇,我与他 渐渐熟悉起来。我发现,他自述中描绘的形象,与我们同 他接触时留给我的那个更加苍白、不那么完整的形象,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 荒原狼第一次进入我们的房子,成为我姑妈的房客时 ,碰巧我也在那儿。他是中午来的。当时桌子上的剩饭剩 菜还没有清理干净,离我回办公室上班还有半个小时。初 次见面他给我留下的那种古怪矛盾的印象,令我至今难以 忘怀。他刚按响门铃就穿过玻璃门走了进来,我姑妈在昏 暗的门厅里问他想要干什么。可是,荒原狼既没有对这个 问题做出回答,也没有自报家门,而是先拾起他那剪着漂 亮短发的平头脑袋,神经质地四处嗅来嗅去。 “噢,这里的味道真好闻。”他边说边笑了起来,我 姑妈也笑了。不过在我看来,他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荒谬 极了,没给我留下好印象。 “啊,对了,”他说话了,“我来是想看看您要出租 的那间房子。” 我们三人一起上楼,到了顶楼,我才得以好好打量他 。他虽然不是个大块头,但行为举止很有大个子男人的风 范。他穿着一件时尚、舒适的冬大衣,衣着虽随意,但很 大方得体,胡子刮得很干净,剪得短短的平头上夹杂着一 缕一缕的灰发。我起初很不喜欢他走路的样子。他步伐中 那种疲倦和不确定的感觉与他锐利、深刻的轮廓及嗓音都 不相称。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欠佳,长途跋涉更 是让他身心疲惫。他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微笑(当时这种 笑容也让我觉得不舒服)仔细地察看楼梯、墙壁、窗户和 楼梯间那些高高的、古老的橱柜。看样子,他很喜欢这一 切,同时,又觉得这些很可笑。总之,他的言行举止给人 一种印象:他来自异世界,或者是另一块大陆。他觉得这 里的一切都很迷人,同时还透着点古怪。我必须承认他是 一个有礼貌,甚至可以称得上很友好的人。关于租房条款 、早餐以及其他事项,他立刻就同意了,没有提出任何反 对意见。但是他整个人,总透着一股子……容我想想…… 外来的、不为人所喜的充满敌意的味儿。他租下了顶楼的 房间和卧室,他认真而又亲切地听取关于供暖、供水、服 务以及房客注意事项等琐事。他对每一项都表示同意,甚 至立刻就预付了一笔款项。然而,他似乎又置身事外,觉 得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一切都很滑稽,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 儿。看来,租一间房子,用德语与他人聊天,这一切对他 来说是一种很古怪但又非常新奇的经历,尽管他内心深处 想的是与此完全无关的别的事情。这里所写的或多或少都 是我的第一印象,如果没有其他小细节修正或改变这个印 象,那么他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无疑是不好的。 不过我一开始就喜欢上了他的长桕,虽然这长相也带 着外国味儿。这张脸没有经过任何修饰,或许还透着悲伤 ,但这是一张警觉、睿智、有极强的个人特色且非常聪明 的脸。然后,让我对他的印象进一步改观的是他礼貌友善 的举止,尽管这似乎让他有点痛苦,但是他的行为完全没 有傲慢自大的意思,相反,里面透着动人的、恳求的味儿 。我后来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但在当时,这一切又让 我立刻就对他产生了一点儿好感。 还没把房子看完,甚至连租房协议都还没签订,我的 午休时间就结束了,我得回去上班了。我走了,留下他与 我姑妈待在一起。晚上我下班回家,姑妈告诉我他租下了 房子,一两天后就会搬过来。 …… 这些手稿的背后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真实生活做支撑 ,不过,这些真实生活并不是在试图伪装或掩饰这种遍布 于我们时代的疾病,而是在试着以实际的案例来表现这种 病症。确切地说,其内容是一次穿越地狱的旅程,一次穿 越这世间混乱的时而可怖、时而勇敢的旅程。其中的灵魂 居住在黑暗里,它决心一边与混乱作战,一边横穿地狱忍 受一切痛苦的折磨,并奉陪到底。 我回忆起了和哈勒的一些对话,这些对话就是解读这 份手稿内涵的钥匙。在我们谈到所谓的中世纪的种种残暴 现象时,他曾这样对我说:“这些残暴行为实际上并不残 酷。中世纪的人会厌恶我们今天所有的生活方式,他们会 认为这些比恐怖、野蛮更让人难以忍受。每个时代、每种 文化、每项传统和习俗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的缺点 和长处,有美也有丑,但它们都认为接受某些痛苦是理所 当然的,都耐心地容忍着某些恶习。只有在两个时代、两 种文化和信仰交替的那个时期,人类的生活才会真正变成 苦难,变成地狱。如果一个古典时代的人却必须生活在中 世纪,那他就会痛苦得窒息,正如一个野蛮人生活在我们 的文明时代一样,也会窒息而死。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时期 ,整整一代人陷入两种时代交替、两种生活更迭之中,结 果就是这一代人在这个时代中完全无法理解自己,没有标 准,没有安全感,没有简单的道德默从感。当然,不是每 个人都能同样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天资使然,比方说尼 采,早在30年前就不得不忍受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痛苦。 当时,他只能独自经历痛苦,且不被人理解,今天,有数 以千计的人正在承受这种痛苦。” 在阅读这些记录时,我常常会想起这些话语。哈勒就 是那种夹在两种时代中间的人,超然于任何安全感和简单 的道德默从感。他属于那种注定要生活在人类命运浪潮中 的人,而且,他将其升华为一种自我折磨,一个只属于自 己的地狱,并认真地加以体验。 对我来说,这份手稿中包含着一些对我们有意义的事 情,能给我们启发,鉴于此,我决定出版它们。至于其他 ,我既不赞同也不谴责,就让每一位读者依照自己的良心 去判断吧! 导语 本书通过对个人精神疾病的讲述,展示出现代社会中人性遭到分裂的恶果。无家可归的哈勒,像一只狼一样被无情追猎,被精神疾病折磨。哈勒在与赫尔米娜、帕布洛、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两难,陷入了生命的绝境;最终他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书评(媒体评论)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 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 高尚的风格。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 上的德国。他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 爱心。 ——托马斯·曼 精彩页 哈里·哈勒的手稿 仅献给狂人 时光流逝,一天又过去了。我用我原始的、隐居的生活方式成功地消磨了这一天。工作一个小时或是两个小时后,我认真地读了几页老书。我的身体像老年人一样,疼痛了两个小时。吃药后,疼痛感顺从地消失了,我感到很开心。我躺在热气腾腾的浴缸里,一心一意地享受着这种宜人的温暖。那封写了不受欢迎字眼的通告,我看了三遍。我做了呼吸练习,但是今天有点懒,于是,顺理成章地省略了思考练习。我散了一个小时的步,看到了最可爱的羽毛状云彩,就像是铅笔在天空中画出来的一样。那真是赏心悦目。这感觉就和阅读旧书,或躺在温暖的浴缸里一样。但是,这并不是充满狂喜的一天,甚至谈不上是开心快乐的一天。它只是那些目子——已经降临到我的命运很长时间里的普通的一天:一个对生活不满的中年男人所拥有的有适当愉悦的、完全可以忍受和容忍的、不温不火的日子。这日子没有特别的痛苦、没有特殊的忧虑、没有实在的苦恼,也没有绝望。在这样的目子里,我只是平静地、客观地、无畏地思考下列问题:现在是否是效仿阿达贝尔特·斯蒂夫特的好时机——在刮脸时用剃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谁尝过另外一种日子的滋味,那是会因为痛风而恼怒的日子,那是会体味植根于眼球后部的头痛的目子,那样的头痛就好像是给眼睛和耳朵上的每一根神经都施了魔咒,从而让它们在折磨中得到残忍的欢愉;谁经历过灵魂幻灭、内心空虚绝望的日子,在那样的日子里,金钱这个吸血鬼会吸千这让人心烦意乱的地球,人类世界及所谓的文化会带着谎言、粗俗及美人儿那种恬不知耻的神采向你抛出奸笑,它会像催吐剂一样坚忍不拔地缠着你不放。当所有这一切不断汇集,在有病的自“我”中把我们弄得无法继续忍受——那些了解那种炼狱般痛苦目子的人,肯定会满足于当下这样岁月静好、喜乐参半的普通生活。他会心怀感恩地坐在暖炉旁;他会阅读晨报,心怀感恩地确定新的一天已经和平到来,没有爆发战争,没有建立新的政权,政治经济领域也没有爆出令人作呕的丑闻;他会心怀感恩地拿起尘封已久的七弦琴,奏出柔和适中的、带着适当愉悦,不,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欣喜的感恩节圣歌。这会让安静柔弱、略带迷糊、对事情不置可否的满意之神觉得乏味无聊。在这令人心满意足却又沉闷无聊的浓重氛围中,在这极受欢迎的无痛状态中,他们两个——总是点头、对事情不置可否的满意之神和一同点头、唱着含糊不清的赞美诗的庸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关于满足与无痛,还有许多可以说。因为在这尚可忍受的、唯命是从的日子里,痛苦与欢乐都悄无声息,只是细声低语、蹑手蹑脚地走过。但最糟糕的是,我难以忍受的正是这令人心满意足的日子。只需片刻,我的内心就会抑制不住地对它生出憎恨与厌恶。在绝望中,我只能逃走,逃到让我快乐的路途中,倘若快乐之路去不了,那就逃到痛苦的路途上。当我既不欢乐也不痛苦的时候,在这所谓的好的、过得去的日子里,呼吸一会儿冷淡无趣的空气,我那孩子般的心灵就会觉得很痛苦,我甚至会朝麻木的满意之神脸上扔去弹奏感恩节圣歌的破旧七弦琴,我情愿内心承受极其罪恶的灼烧般的痛苦,也不愿忍受这不冷不热的室温。对强烈感情与刺激的巨大渴望令我满心沸腾,这使我对无声无息、平庸刻板、四平八稳、枯燥乏味的生活满腔怒火。一种疯狂的冲动驱使我打碎什么东西,去砸商店,或者毁教堂,或是打自己撒气,或是惹怒大众,又或者去扯掉几个人人崇拜的偶像的假发,或送给叛逆的男学生几张去汉堡的火车票,满足他们期待已久的愿望,或者去抵抗一两个脑海中有既定规则的代表。因为我一直以来痛恨、厌恶和咒骂的首先就是这种心满意足、健康舒适,这种资产阶级悉心呵护的乐观主义,以及富饶的、欣欣向荣的庸俗生活。 随着目暮西沉,我就在这种情绪之中,结束了这尚可忍受、碌碌无为的一天。我并没有像一个病人那样结束这一天,被热水袋诱惑着舒舒服服地躺到床上,而是闲闷不乐地穿上鞋子,怀着对今天干完的那点工作的不满与厌恶,走出门,走过漆黑且雾气弥漫的街道,走到挂着“钢盔”招牌的酒吧,去喝一杯被人们称为“酒”的东西。 P22-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