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雍正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冯尔康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雍正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施行特务统治的残忍的暴君,又是有着重大事迹的帝王。《雍正传》作者冯尔康在检阅了有关他的大部分资料之后,认为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因而觉得过往的评论不够中肯,诬罔较多。因此在本书中,作者力求通过雍正史的研讨,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说明它的状况和特点,探索中国封建社会进程中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律,还原雍正帝的历史面貌。

内容推荐

这本《雍正传》是目前国内仅见的一本雍正评传,全面系统地对清朝的雍正帝的生平政绩作了评述,试图通过雍正史的研究,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历史。作者冯尔康认为,雍正帝敢于“振数百年颓风”,革旧除蔽,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应该肯定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并为过往对雍正帝不够中肯的评论和诬罔作了辨析,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储位斗争的胜利者

 第一节 侍从康熙巡幸四方

 第二节 八面玲珑,初试锋芒

 第三节 夺取储位的全面计划和活动

 第四节 康熙之死和胤禛的嗣位

 第五节 简论康熙朝的储位斗争和胤禛的争位活动

第二章 “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继位前后社会矛盾概述

 第二节 “振数百年颓风”的革新思想

第三章 迭兴阿、塞、年、隆诸狱

 第一节 分化瓦解允禊、允褪集团

 第二节 年羹尧、隆科多与雍正初政

 第三节 允禊集团收拾净尽

第四章 改革赋役,整顿吏治

 第一节 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

 第二节 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第三节 士民一体当差

 第四节 实行益贫损富利国的丁归田粮制度

 第五节 汇追与首隐

 第六节 钱法与铜禁

第五章 实行重农抑末的政策

 第一节 种种重农措施及其弊病

 第二节 严禁开矿和滇铜的生产

第六章 围绕士人的矛盾和政治斗争

 第一节 李绂与田文镜互参案,打击“科甲朋党”

 第二节 曾静投书案与吕留良文字狱

 第三节 文字之祸的蔓延

第七章 军机处的创建和奏折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台省合一”和观风整俗使的设置

 第二节 奏折制度与政令的推行

 笫三节 设立军机处与皇帝综理庶务

 第四节 改定律令

 第五节 升府州和更定地方官缺

第八章 改革旗务和处理满汉矛盾

 第一节 下五旗私属关系的终结

 第二节 试图解决八旗生计问题

 第三节 满汉关系的调处

第九章 西南改土归流与西北两路用兵

 第一节 经营青海和西藏

 第二节 批准鄂尔泰的建议与改土归流的实行

 第三节 调度乖方,西北两路用兵的失败

第十章 惴惴于民间的反抗运动

 第一节 推行保甲和宗族制度

 第二节 更定服色婚丧仪制

 第三节 “教化”种种

 第四节 除豁贱民

 第五节 残暴镇压民众运动

第十一章 对外关系与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 迁两洋人于澳门和开闽粤洋禁

 第二节 签订恰克图条约

第十二章 文化思想与政策

 第一节 向孔子顶礼膜拜和教育方针

 第二节 讲求祥瑞

 第三节 崇佛、用佛的精神教主

第十三章 用人、待人和宠臣

 第一节 论才技而不限成例的方针

 第二节 宠臣允祥、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和李卫

第十四章 才识、性格与作风

 第一节 才能、学识和自信

 第二节 “朝乾夕惕”

 第三节 刚毅和急躁的性格

 第四节 著述

第十五章 生活、辞世与政治的延续

 第一节 家庭生活

 第二节 雍正之死

 第三节 秘密立储与乾隆嗣位

 第四节 乾隆初政及其与雍正政治的关系

 第五节 野史中的雍正

第十六章 总结:雍正和他的时代

 第一节 奋发有为的君主

 第二节 雍正时期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雍正在封建制衰落和满族发展时代发挥个人历史作用

 第四节 雍正的才能、性格对其政治的影响

 第五节结语的结语

附录

 (一) 雍正年表

 (二)康熙皇子表

 (三)雍正皇子表

 (四) 引用书目

后记

插图目录

 雍正青年时代画像(卷首)

 允礼所绘雍正像(卷首)

 雍正披戴西洋发式画像(卷首)

 雍正手书谕年奠尧论与准噶尔谈判事(卷首)

 雍正手书谕宠幸督抚密荐通晓医术的道士(卷首)

 雍正泰陵明楼(卷首)

试读章节

诸皇子的营求储位,雍亲王胤禛毫不让人,但他的表现方式多少与众不同。

胤扔第二次出事,储贰的事牵动着胤稹的每一根神经,他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进行着有纲领有计划的经营。他的方针、策略见于属人戴铎于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写给他的书启。戴铎写道:

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奴才虽一言而死,亦可少报知遇于万一也。谨据奴才之见,为我主子陈之:

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昔者东宫未事之秋,侧目者有云:“此人为君,皇族无噍类矣!”此虽草野之谚,未必不受此二语之大害也。奈何以一时之小忿而忘终身之大害乎?

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贤声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论谁得而逾之。

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闻也。

本门之人,受主子隆恩相待,自难报答,寻事出力者甚多。兴言及此,奴才亦觉自愧。不知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益必有一损,受利受益者未必以为恩,受害受损者则以为怨矣。古人云: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须之为利乎!

至于本门之人,岂无一二才智之士,但玉在椟中,珠沉海底,即有微长,何由表现。顷者奉主子金谕,许令本门人借银捐纳,仰见主子提拔人才之至意。恳求主子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仰籍天颜,愈当奋勉,虽未必人人得效,而或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臂也。

以上数条,万祈主子采纳。奴才身受深思,日夜焚祝。我主子宿根深重,学问渊宏,何事不知,何事不彻,岂容奴才犬马之人刍荛之见。奴才今奉差往湖广,来往似需岁月。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学素俱,高人万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势难中立之秋,悔无及矣。

胤禛阅后,写了如下批语:

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况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图之举乎?至于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全不在此,无祸无福,至终保任。汝但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语言,切不可动,慎之,慎之。

戴铎的建言,首先分析政治形势,明确奋斗目标。深知胤扔再黜储位未定之时,诸皇子争夺激烈,谁活动有力,谁就有可能夺标,所以这时是“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因此一定要参加角逐,争取不世之荣。方针确定了,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戴铎提出的是:一要生方设法,取得康熙的宠爱。二要以废太子凌虐昆季为戒,妥善处理好弟兄关系。三要加意联络百官,尤其是康熙亲信重臣,对地位较低的近侍和汉人官僚也不要放过,用他们为自己造舆论,把胤禊所有的好名声夺过来,对皇帝考虑继承人施以影响,以利对胤禛的选择。四要大力培植雍邸人才,为建立江山的基干;放他们出门,谋求朝内外的要职,为夺取江山奠定基础。戴铎的书信,向胤稹全面提出争取储位的纲领、策略和措施。胤禛的批语是半真半假。他认识到戴铎对形势分析的精当,争位的策略、方法较为完善和巧妙,完全可以接受和实践,而且在戴铎建议以前,已经帮助门下外出做官,扩大势力和影响,加紧了争位活动,现观戴铎的全面规划,当然喜之不胜,奖为“金石”之言,乐于采纳了。至于“与我分中无用”,做皇帝是“大苦之事”,实是欺人之谈。他当皇帝后多次重述这类话,什么“朕向无希望大位之心”,“朕在藩邸时坦易光明,不树私恩小惠,与满汉臣工素无交往,有欲往来门下者严加拒绝”。谎言不必管它,戴铎的书启,表明胤稹集团在太子复废之后,制定了争夺储贰的切实可行的全面计划,余下的问题在于实践了。P44-47

序言

序言

雍正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施行特务统治的残忍的暴君,又是有着重大事迹的帝王。作者在检阅了有关他的大部分资料之后,认为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因而觉得过往的评论不够中肯,诬罔较多,想为他有所辨白,这是写作本书的第一个目的。第二,作好历史人物的评论,要避免概念化的毛病,“千人一面”,则不是成功的研究。对历史人物所特有的东西,如他具有怎样的秉赋,有什么样的信念,爱憎如何,性格又是怎样的,要作必要的考察,否则难于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雍正具有鲜明个性,而且充分表现出来了,对他的研究可以很好地阐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笔者就是想作这方面的尝试。第三,历史人物的个人意志来源于他所在社会的现实,并在那种情况下对社会发生影响,因而要想了解它的产生和作用,就不能离开诞育它的特定的社会条件,恩格斯要求人们重视个人“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要注意“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把个人放到时代社会中考察,既可以阐明个人的历史地位,还可以揭示那个社会的发展状况。这就是从一个人看一个时代,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目的之一,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笔者奢想,通过雍正史的研讨,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说明它的状况和特点,探索中国封建社会进程中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律。

为了把这些设想表述出来,采取这样一些写作方法:

较多采摘历史资料,加以排比胪列,用资料表现雍正和他的时代。根据资料,笔者作简要的分析。这种评论也许是不确切的,甚而是错误的,但读者若能通过那些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笔者就感到欣慰了。本书为较多容纳材料,可能做的不恰当,让大段引文,使篇幅繁冗;还有一些考证,令人读之如同嚼蜡。凡属缺陷,应当改正,而致此之由,则在于想用资料说话。

本书不仅包括主人公雍正的历史资料和叙述,还包含他生平事迹以外的、他那个时期的制度、事件、人物的材料和叙述,换句话说是以他为中心,凡和他的活动有联系的事物,尽可能地给予说明,以期达到透过雍正观察他的时代的目的。

对雍正的思想,才能、性格、作风,企图有所揭示,惟是做的非常不够。

写人物传记,要考虑人的自然法则,即青少年、中年、老年的不同时期,还要考虑某个特定人物的历史特点。具体到雍正,皇子时代四十五年,做皇帝十三年,他所接触和处理的事务是多方面的,可以和应该描绘的,不象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等那样单纯,要把他的复杂的历史面貌表现出来,就要将他生命演进与生平事迹两方面结合起来,划分他的历史阶段,认清他的主要事迹,作有秩序的、分类的叙述。因此将雍正史分为两大阶段,五大部分,十六个方面进行交待,即第一章,皇子时代的雍正,是他的前半生的历史,也是雍正史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本书第二至十一章,是雍正即位后的重要政治活动,也即雍正朝的重大政事;第三部分,为本书的第十二至十四章,他的为人、作风;第四部分,第十五章,他的死亡和遗政;第五部分,最后一章(第十六章),总结他的一生和时代,提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本书名称,若以写作的内容来定,可以叫做《雍正及其时代》;若从本书夹叙夹议的写法,也可取名《雍正评传》;或者还可拟用其他的名字。为名实相副,为从简、从俗,取了现在的书名——《雍正传》。

后记

我研究雍正问题,是受先师郑毅生(天挺)先生的影响。他对雍正及其时代的历史非常重视,也给予较高的评价。一九六一年他讲《明清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分期》问题,列举一八四○年以前明清史上发生的十四件大事,其中有摊丁入亩的实行和军机处的设立,即属于雍正朝的有两件事。后在所著《清史简述》一书中,讲清朝历史上有八件大事,属于雍正时代的也是两件,一是与前相同的摊丁入亩,再一则为驱逐天主教士于澳门。在一三六八年至一八四○年的近五百年中,雍正朝只占十三年,却有两三件不平凡的事情,可见这个时代的重要,也可见毅生师对它的重视。毅生师认为雍正和康熙、乾隆“是三个好皇帝”,雍正在十三年中,“每天看的奏折有多少且不说,只是泡批的公文就印行了《上谕内阁》一百五十九卷,《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都是他亲手批的,没有印行的还有很多。他对自己的职务毫不懈怠,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能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毅生师的观点给我很大影响,所以我多年来就对雍正问题感到兴趣。然而促使我进行这项写作的,则是吕一方同志。今天稿子写成,我以崇敬的心情回忆毅生师给我指引的学术道路,并对一方同志的热情鼓励表示我的谢忱。在本书定稿过程中,张作耀和萧远强同志给予的帮助,私心非常感激。

在这个不成熟的小书行将与读者见面之时,著者的心情又是万分不安的:雍正和他的时代的历史,我那里把它说清楚了!我想以后把它改得好一点,这当然要自己努力,另外要靠同行和读者的帮助,我殷切地期待着同志们的指教。

冯尔康

一九八四年中秋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