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在海洋上的最惨烈的战斗,本书致力于全面忠实地记录六十年前那段历史,并以此纪念在那次战争中所有为了人类的正义与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勇士。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太平洋战争中重要战役的具体作战故事,勾勒出了盟军由战争初期的全面败退,经过浴血奋战。最后夺得战场的主动权,开始战略大反攻的历史过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太平洋战争中的爪哇海战(1942年初)、珊瑚海海战(1942.5)、圣克鲁斯海空大战(1942.10)及莱特湾大海战(1944.10)等重要战役的具体作战故事,勾勒出了盟军由战争初期的全面败退,经过浴血奋战,最后夺得战场的主动权,开始战略大反攻的历史过程。
在1942年新年来临时,菲律宾的盟军军队对日军来说已经无足轻重,后者将攻略的下一步目标指向了荷属东印度。日本对这一地区储量丰富的石油、锡、镁、镍、铝土、橡胶、煤和粮食以及其他战略资源垂涎已久,一旦完成占领,这些资源将几乎可以满足其全部需要。同时,这一地区也是盟军所谓的“马来屏障”,即从北起马来半岛,南至新几内亚的一连串大型岛屿的组成部分。一旦日军占领了这一地区的一系列重要海峡,将获得侵入印度洋的入口,向西可威胁英属印度,向东则可进攻澳大利亚西海岸。
尽管盟军成功地判断出了这一动向,尽力向东印度地区和新加坡集中部队并于1942年1月15日建立了ABDA联合司令部。,试图协调四国在东南亚以及荷属东印度的防卫行动。但是自从1941年12月20日英属婆罗洲的达沃陷落以来,日军的入侵步伐并未减缓。这一方面是由于日军较盟军来说在兵力以及素质方面占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联军的四个成员同床异梦,各怀心思:美国打算反攻菲律宾,英国希望全力固守新加坡,荷兰指望守住荷属东印度,而澳大利亚则期望阻止日军可能实施的对该国的入侵。语言上的障碍更使得ABDA联合司令部显得非常低效,一位荷兰军官就曾记录说:“(司令部里)谁也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
远东的欧洲殖民者在各怀鬼胎,但日军却在马不停蹄地继续席卷而来。
1月11日,西里伯斯(celebes,现名苏拉威西)东北的万鸦老和科马陷落;次日,荷属婆罗洲的塔拉坎陷落。塔拉坎的陷落尤为灾难性,因为当地荷兰守军在撤退前并未破坏机场设施,将完好无损的机场留给了日军。日军航空兵随即进驻此地,很快就利用塔拉坎的机场夺取了附近地区的制空权。
1月21日,日军由塔拉坎出发,于24日在巴厘巴板登陆。幸运的是,这一次荷兰守军在撤退之前破坏了当地的石油设施。同日,另一支日军在肯达里登陆,夺取了当地的一个机场,并以此为基地将东爪哇划入了日军航空兵的攻击范围。2月9日,望加锡陷落,同日日军在苏门答腊的邦加岛登陆,16日占领了苏门答腊的重要港口巨港,这一次荷兰守军没有能及时复制他们在巴厘巴板的成功,日军在当地完整地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油田。2月10日,马辰陷落。至2月1 5日,被称为“拱卫南方资源宝库的两个看门人”之一的新加坡要塞,陷落日军手中。而另一个“看门人”——美国殖民地菲律宾虽然仍在抵抗,但驻菲律宾的美军已经被压缩至吕宋岛西南一隅的科雷吉多岛要塞,对阻挡日本帝国的大军肆虐南洋毫无意义。科雷吉多岛的抵抗只是单纯地拖延时间,对大局不会有任何影响,其结果也必然是破城投降。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