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的行猎线索,串起二十五篇自成起讫的故事,如一曲曲独立的乐章,奏响在俄罗斯广袤深沉的土地上:夜气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气中饱合苦艾的新鲜苦味和荞麦甘香,桦树笔直金黄,白色尖顶教堂,小屋里闪着燃烧柴火的红光,门后传出带着睡意的人声…… 《猎人笔记》不仅描绘出一幅充溢油画质感的俄罗斯风情画卷,展示大自然的深邃与伟大的安息,永久的和解同无穷的生命;同时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屠格涅夫,老练甚至超然,用不多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刻画出俄国独特而敦厚的世情民风,为读者打开极为辽阔的视野,同时使人感到深久的感动与悲哀。 目录 霍里和卡利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老板娘 莓泉 县城的大夫 我的邻里拉季洛夫 独院地主奥夫夏尼科夫 利戈夫村 别任草地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总管 办事处 孤狼 两地主 列别江 塔季雅娜·鲍里索夫娜和她的侄儿 死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叶夫 幽会 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切尔托普哈诺夫和涅多皮尤斯金 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 枯萎了的女人 车轱辘响 树林和草原 序言 伊·谢·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是十九世 纪俄国杰出作家。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 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 篇小说、特写、戏剧、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各种体 裁的作品,并撰写了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回忆录、文学 书简等等,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 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国 人民的喜爱,如今已成了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 现实主义力作,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 置。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其第一篇特 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俄国《现代人》杂志一 八四七年第一期。后面的绝大部分篇章也都是陆续发表于 同一杂志。直至一八五二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二十一篇 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 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一八八○年, 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 》(一八七二)、《车轱辘响》(一八七四)、《枯萎了 的女人》(一八七四),共计二十五篇,这便成了作者生 前最后的定本。今天我们所据以译出的就是这样的定本。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 程度的发展,俄国农村中农奴制的存在已成了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因此,农奴制的改革问题便被提上 了日程,成了当时社会最关注的迫切问题。 屠格涅夫出身于奥廖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 就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他自幼目睹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 ,早就产生了对农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上大学后,又 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定决心要与农奴制度作不倦的 斗争。一八四三年他结识了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别林 斯基的思想影响下,他更坚定了与农奴制作斗争的决心。 《猎人笔记》就是他以反农奴制为中心思想的第一部 重要作品,在这里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提供了自己的新题材 ,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所以《猎人笔记》一出版,便引起 举世瞩目,其影响所至远远超过了文艺界而扩及于整个社 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它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它的思想内 容立刻激起沙皇政府及统治阶级的惊恐和愤怒。当时沙皇 政府中那位颇具政治嗅觉的教育大臣很快便嗅出了书中的 反农奴制气息,他向尼古拉一世报告说:此书的大部分篇 章都“带有侮辱地主的绝对倾向”,说书中的地主“不是 被表现得滑稽可笑,就是常常被弄得极不体面而有损于他 们名誉的样子。”随后不久,屠格涅夫便受到了沙皇政府 的迫害,被遣返故里监管一年。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此 书则受到普遍的欢迎。作家有一次在一个小车站上遇到两 位不相识的青年农民,当他们得知他就是《猎人笔记》的 作者时,便脱帽向他致敬。其中一位还以“俄罗斯大众的 名义”向他表示“敬意和感谢”。进步的文艺界人士更给 予此书以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别林斯基,当此书的第一篇 特写《霍里和卡利内奇》刚发表时,便立即给了作者以极 大的鼓励。别林斯基写信对作家说:你大概还不清楚自己 的作品具有何等的价值,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形式, 你走上了出色的道路,你的前程远大。著名作家赫尔岑也 称赞此书是一部“反农奴制的控诉书”。 这部作品反农奴制的思想倾向明显地表现在对作为农 奴制社会基础的地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上,表现在对农民 命运的深切同情上,表现在对农民的才能和精神世界的热 情赞美上。 在揭露和批判地主阶级方面,俄国“自然派”文学奠 基者、杰出作家果戈理已率先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在《 死魂灵》中已成功地刻画了从玛尼洛夫到普柳什金等系列 的典型的地主形象。屠格涅夫继承并发展了果戈理的现实 主义文学传统,在《猎人笔记》中以不同于前者的风格, 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新旧地主的画像。 沙皇政府中那位教育大臣所说的这部作品把地主不是 表现得“滑稽可笑”,就是被弄得“极不体面”。从表面 粗粗看来,所写的似乎就是如此而已。当你细细地品味书 中的内容时,你就可发现,书中所写的地主不仅仅是“滑 稽可笑”,他们的行为也远不止是“极不体面”。在农奴 制的旧俄国,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剥 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地主必然会表 现出诸如残暴、狠毒、贪婪以及虚伪、愚蠢、空虚、无耻 等等卑劣的性格和行为。这些正是作家要揭露和批判的对 象。不过,作家在这本书中一般没有直接描写地主们凶残 狰狞的面孔,没有直接描写他们残酷迫害农民的张牙舞爪 的举动,没有直接描写他们最丑恶的表现。在不得不写的 地方,也显得特别的小心,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暗示和启发 ,让读者通过联想去认识他们卑劣的行为和品性。这固然 是为了使作品易于通过书刊审查,更主要的是这位作家对 自己的作品持有特殊的审美要求。 地主佩诺奇金是书中刻画得最出色的典型形象。此人 受过“良好”教育,颇有“文明 导语 中国社科院俄语文学专家张耳先生权威译本,畅销多年。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书中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作者还因此被放逐。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笔调的叙述,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怀歌曲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出来,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交响诗。 精彩页 霍里和卡利内奇 奥廖尔省人跟卡卢加省人有着气质上的明显差异,这也许会让那些从波尔霍夫县前来日兹德拉县的人大为吃惊。奥廖尔省的庄稼人个头不大,略显驼背,郁郁寡欢,老是愁眉不展。他们住的是窄小的白杨木屋,身服劳役,不事经商,饮食粗劣,穿的是树皮鞋;而卡卢加省的交田租的庄稼人可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住的是宽绰的松木房子,个子高高的,神情快活而胆大,脸孔白白净净,做奶油和柏油买卖,逢年过节便穿起长统靴。奥廖尔省的村庄(我们说的是奥廖尔省的东部)一般都坐落在耕地中间,在那种稀里糊涂变成了污水塘的溪谷边上。除了寥寥几棵随时供人派用场的爆竹柳以及三两棵瘦巴巴的白桦,方圆一俄里内不见树木。房子鳞次栉比,房顶铺的是烂麦秸……卡卢加省的村庄恰好相反,大部分都是林木四绕;房子的间距显得较为宽松,排列得也较为齐整,房顶是用木板盖的,大门锁得严严实实,后院的篱笆也不见东歪西倒,不往外倾斜,不会招那些过往的猪来登门做客……对于猎人来说,卡卢加省也比较称心。过上五年六载,奥廖尔省最后一批森林和茂密的灌木丛将会荡然无存,沼泽地亦将无处可寻;相反,在卡卢加省,几百俄里内林木连绵不绝,沼泽地也占几十俄里,依然有高雅的松鸡在此栖息,和善的大鹬也常常光临,忙忙碌碌的山鹑猛的腾空而起,令射手和猎犬又惊又喜。 我曾以猎人身份去过日兹德拉县,在那边野外遇到了卡卢加省的一位小地主,并跟他混得挺熟。他姓波卢特金,是个猎迷,所以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说实话,他还是有一些弱点的。比如说吧,凡是省里富裕人家的闺秀,他全求过婚,结果到处遭人拒绝,被逐出门外,因此,他常怀着一颗破碎的心向各个朋友和相识苦诉衷肠,可是照旧把自家果园出产的酸桃子和其他不熟的果子当做礼品奉赠给那些被追求的对象的高堂。他对趣闻非常津津乐道,叨咕个没完,尽管波卢特金先生认为自己说的多么情趣盎然,可惜从未赢得人家一笑。他叹赏阿基姆·纳希莫夫的文章和小说《平娜》。他说话结巴;将自家的狗美其名日“天文学家”。他把“可是”念成“可希”,他家里吃的是法式菜肴,据他家的厨子的理解,烹调这类菜肴的奥秘就在于把各种各样食物的原汁原味来个彻里彻外的改造:肉食一经这位巧手料理,其味便变得像鱼,鱼变得像蘑菇,而通心粉则煮出了火药味;可是放进汤里的胡萝卜又全成了菱形或梯形的玩艺儿。不过,撇开这些屈指可数的而又无伤大雅的缺点不谈,波卢特金,如同上边所说,算得上是个有头有脸的人。 我跟波卢特金相识的当天,他便邀我前去他家过夜。 “离我家大概有五俄里地,”他说,“步行去很远;我们先去霍里家吧。”(读者谅必会允许我不照他的口吃方式来转述吧。) “霍里是什么人?” “是我家的佃户……他家离这儿挺近的。” 于是我们便前去霍里家。在林子中间的一块经精心清理和整治过的空地上,耸立着霍里的独家宅院。院里有几间松木建造的房子,用篱笆圈在一起;正房前方有一敞棚,是由几根细柱子支撑起来的。我们步入院内。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年轻小伙,二十来岁,高高的个子,相貌堂堂。 “喂,费佳!霍里在家吗?”波卢特金先生问他。 “不在,他进城去了,”那小伙答道,一边微笑着,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吩咐备车吗?” “对,伙计,备车吧。还给我们拿些克瓦斯来。” 我们进了房子。由洁净的圆木组装的墙壁上没有挂一张苏兹达尔的画;房角处摆着一尊沉甸甸的裹着银服饰的圣像,圣像前燃着一盏神灯;有一张前不久被刮洗得干干净净的椴木桌子;在圆木间的隙缝里,在窗子的边框上,既无机灵的茶婆虫在那里游荡,也无疑虑重重的蟑螂在那里藏身。那个年轻小伙拿着一只盛满爽口的克瓦斯的大号白杯子,一大块小麦粉面包和放有十多根腌黄瓜的木盘快捷地出来了。他将这些食品在桌子上通通摆好,然后倚身门上,面露笑容,打量起我们来。我们还没来得及把这些小吃打扫光,台阶前已传来马车的响声。我们起身出来。驾车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一头鬈发,两腮绯红,他使大劲勒住了那匹肥实的花斑牡马。马车四边围着六个大个子的年轻人,他们彼此很相像,而且都像费佳。“全是霍里的孩子!”波卢特金说。“全是小霍里,”费佳接过话说,他也跟着我们来到台阶上,“还没有到齐呢:波塔普正在林子里,西多尔跟着老爸进城去了……要小心,瓦夏,”他转向驾车的孩子继续说,“尽量跟快点,送的是老爷呢。不过,到了高坡那儿可得留神,悠着点儿。别把车子搞坏了,不能惊扰老爷的肚皮!”旁的几个小霍里听了费佳这句有点越轨的逗趣话都轻轻地笑了。“把天文学家放上车!”波卢特金先生威严地喊了一声。费佳开心地把那只强露笑容的狗举了起来,放到马车底板上。瓦夏松一下缰绳。我们的马车轱辘便滚动了。“这是我们的办事处,”波卢特金忽然指着一所低矮的小平房对我说,“要不要去瞧瞧?”“好的。”“目前它已撤了,”他说,一边下了车,“不过还值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