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的信》是德勒宁晃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给女儿的话和斗病生活记录,字里行间既有对疾病的恐惧与无助,更有对女儿的浓浓爱意。对于一个危重的病人来说,要写一本书,困难可想而知,而晃子坚持下来了,是女儿柚莉亚给了她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女儿的信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德勒宁晃子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给女儿的信》是德勒宁晃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给女儿的话和斗病生活记录,字里行间既有对疾病的恐惧与无助,更有对女儿的浓浓爱意。对于一个危重的病人来说,要写一本书,困难可想而知,而晃子坚持下来了,是女儿柚莉亚给了她力量。 内容推荐 《给女儿的信》由德勒宁晃子编著,李志红编译。 《给女儿的信》简介:对一名女性来说,和相爱的人结婚、怀孕、生子,应该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但病魔却无情地降落在年轻的晃子身上。刚刚得知怀孕的喜悦还未退去,而癌症此时来临。保大人还是保孩子?面对人生中最残酷的选择,晃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孩子。为了腹中胎儿能够健康成长,她暂时放弃了化疗和药物治疗,尽管大夫已经严肃认真地告诉她,病情的治疗已到了必须争分夺秒的时刻。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她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苦。 当晃子知道上帝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的时候,她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尤其是陪伴丈夫和女儿。晃子知道,在成长的任何阶段,女儿都是更需要母亲,没有母亲的呵护,女儿就不能更好地成长。于是,她开始动笔给女儿写信,告诉女儿作为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学会如何去面对困难。 目录 编者序:晃子和德勒宁的相遇与离别 写给女儿柚莉亚 关于德勒宁(也就是爸爸) 争嘴吵架 交朋友 孩提时光 关于学习 学校、老师 零花钱 关于做卫生 关于女孩子 时尚 减肥与饮食 生理、身材的变化 恋爱 关于SEX 音乐、书、电影 妈妈的斗病记 斗病日记I 斗病日记Ⅱ 后记 译者的话 编者后记 读者来信选编 试读章节 晃子和德勒宁的相遇与离别 田岛安江(本书日本版编辑) 晃子和德勒宁是通过英语相识的,越过“老外”这座围墙,克服了许多困难,培育了他们的爱情。之后两人结婚并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柚莉亚,但晃子的癌症无情地中断了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三口之家的生活。 晃子的成长史 晃子享年三十六岁。她出生于佐贺县唐津市。父母离婚后,她由母亲一手带大。 她的母亲回忆说:“只要给她一本书,她会很乖,一点儿不会烦人,而且身体很好,从不生病。真的是没怎么为这孩子操过心。” 母亲再婚后,晃子得到了继父的疼爱。后来母亲又生了一个与晃子相隔好几岁的妹妹,一家四口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幸福的时光。他们搬过好几次家,后定居在佐贺县一个春光明媚的平原地带,这是一个很幽静的住宅区,离著名的彩虹松原’很近。晃子就读于福冈的西南学院大学时,每天利用电车筑肥线往返于家和大学之间。每天穿过松原经由海岸这条路线让晃子非常开心。后来晃子用打工挣的钱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开始了独立生活。晃子是属于那种一旦决定就一往直前的性格。她独立性很强,不依靠朋友也不依靠父母,同时还是个很专心很痴情的人。 晃子在大学学的是国际文化。她希望有一天能周游世界,在海外生活。因此,英语很重要。她用打工赚的钱买了电脑,开始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为了练习听力,她坚持每天听英语广播节目。她的朋友们都认为晃子是一位“很认真的人,属于那种脚踏实地干事的类型”。 正因为英语,使她有机会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德勒宁。 俄罗斯人德勒宁 1967年11月,德勒宁出生于俄罗斯顿河河畔的罗斯托夫,莫斯科大学毕业后,服了一年兵役,之后到Rsu大学深造,1991年4月毕业后就职于一家IT公司。他除了拥有电脑程序员证书外,还拥有空军直升飞机的驾驶执照。 德勒宁在俄罗斯属于那种尖子中的尖子。他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和网络开发,是位优秀的电脑程序技术工作者。 1996年,二十九岁的德勒宁为了寻求新天地,只身南下日本。最开始德勒宁在东京,可生来好静的他不习惯喧闹的东京。于是经朋友介绍,他转调到福冈县小郡市的软件开发公司工作。德勒宁还有一个描绘了很久的蓝图,那就是一定找机会到美国进一步深造。 小郡市位于福冈县南,是一座安静的田园都市。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城市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在这个小郡市的公司他一待就是十一年。在此期间,命运安排他与晃子相遇、结婚。2004年德勒宁归化日本,成了一名日本国公民。 “作为一名有能力的电脑程序员,我拥有二十多年IT行业的工作经验,除了编电脑程序、开发软件,在硬件、电子工学、网络方面也知识丰富,颇有造诣。我的强项是具有IT综合工作能力,从最初的策划、设计、到综合运用,各个阶段都能独当一面。总之,只要有安静和禁烟的环境,本人会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 这是德勒宁调动工作时写的履历书,是在晃子的帮助下完成的。德勒宁的日语口语没有任何问题,可遇到文字就为难了。履历书、向行政机关的申请等书面资料都得劳驾晃子。 晃子和德勒宁的相遇 晃子和德勒宁从相识到确定关系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而交流手段是E—mail。 晃子高中时开始参加乐队活动,受到音乐影响对海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她自学英语会话,特别是对NHK(日本放送协会)的英语教学节目更是热心。很自然地,晃子开始交往能进行英语会话的朋友。 晃子当时在位于福冈市中央区天神的IT公司就职。公司的附近有一家国际交流中心。晃子利用中午用餐时间来到中心,在留言板上留了“募集会英语的朋友”的字条。P6-11 后记 和德勒宁晃子度过的日子 我最初和德勒宁晃子的相遇是在2007年的夏天。那时,晃子的癌症已到晚期,她和丈夫德勒宁、一岁的女儿柚莉亚生活在一起。为了能和最亲爱的家人尽可能的团聚,她开始了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痛苦的斗病生活。晃子的母亲全心全意地照料晃子,母亲的献身精神给了晃子一家三口以精神支撑。 可是,癌细胞一点一点地侵蚀着晃子的身体,当大夫告知癌已经转移到脑部时,晃子知道自己和柚莉亚相处的时间已所剩不多。她无数次在心中描绘着女儿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她决心把要对女儿说的话汇成一本书留给女儿。当然,她也一直默默地企盼着奇迹的发生。 边治疗边写书,比想象的困难得多,晃子却从没有放弃。抗癌治疗带来很多副作用,发烧、全身发冷、呕吐、没有食欲、痛苦不堪……止痛用的吗啡、抑制癌症药副作用的药物都有使神经麻痹的成分,特别是上午她会一直昏昏沉沉,晃子写稿和看校样都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我每次给她送校样时,她都会说:“我会努力的,什么时间交稿?” 我往来于医院和德勒宁家之间,和晃子探讨书的内容,书稿不知修改了多少遍。其间,有几次晃子几乎提不起笔,情况非常不好,她的妹妹尚子就采用了录音的办法。书的前半部收录了晃子写给女儿的信,后半部是她的斗病日记。晃子当初不希望把书做成单纯的斗病日记,可我劝她一定要加上这部分内容。我认为这本书应该记录晃子顽强的斗病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给女儿的留言。晃子是以怎样一种心情,在怎样一个状态下写这本书的,我希望能准确无误地转达给柚莉亚。 这本费尽心血的书终于于2007年秋天问世了。晃子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下去,留给她的时间越少,她对女儿的眷念之情就越强。 书出版不久就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读者的口碑也不.错,晃子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大量来信。晃子在书的最后一页写道:读了这本书,如果您方面的话,请给柚莉亚写信,我们将非常高兴。晃子对女儿柚莉亚的爱的故事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共鸣,柚莉亚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和礼物。 书出版两个月后的一天,晃子的母亲来电话,告知晃子倒下了。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她时而昏睡时而神志清醒,她恍如回到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样子很安详。过了新年,晃子的状态一直是时好时坏。 2月6日,在病房为晃子和柚莉亚开了一个小小的生日派对。我担心这次生日会成为晃子的最后,便问她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晃子说:“书能出版是她最高兴的事,希望能转告柚莉亚希望她能做姥姥和爸爸之间的桥梁。”这是晃子最为挂记的。晃子好像说尽了该说的话,后来她就陷入了昏迷之中。2月25日,她离开了我们,那是一个极其冷的夜晚,夜空寒气袭人,好像要下雪。 2012年4月柚莉亚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她和爸爸德勒宁依旧住在曾和妈妈晃子一起生活过的公寓里。“妈妈在天上哦!”柚莉亚已开始意识到妈妈真的不在自己身边了。我希望柚莉亚能早一天长大,能自己去读妈妈留给妯的书。 这次我非常高兴能有很多的中国读者读到这本书,因为母亲对女儿的爱是世界共通的。我代表离世了的晃子表示深深的感谢。 田岛安江 2011年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