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一直有个意识,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 要干好。 ——褚时健 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褚厂长 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精神,是一种在前 进中遇到困难,并从困难中重新站起来的精神。 ——王石 一个人跌倒再爬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从至高处落 到最低谷,还能走得更远,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在褚老身上,似乎有一种“超能量”,这种能量,来 自他做人、做事的高标准与严要求。也正是这种超能 量,使他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冯仑 一个真的英雄总是在无法想象的困境中、在不可 思议的时点上崛起!褚时健因这几个橙子,拉开了与 这个时代所有优秀企业家的距离,使自己不仅成为一 个不倒的商业传奇,而且成为一个不朽的励志英雄! ——龚曙光 我吃过他的橙子,这么大年龄才开始创业又做得 这么好,确实给我们这些人非常大的激励。 ——王健林
后记 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这本书像褚橙一样成为一颗 秋天的果实,即将送到千万读者的面前。我们不禁回想起 两年前,第一次知道褚橙时的心理激荡,第一次品尝褚橙 时清爽酸甜的滋味,真是让人回味。 后来褚橙火了,大量媒体报道让褚橙和褚时健被更多 人所了解。褚时健74岁再创业,种出了风味独特、深受广 大消费者喜爱的橙子。有人把褚橙称为“励志橙”,他们 说,从褚橙中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 褚时健先生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也是中 国最具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他用17年的时间将默默无 闻的玉溪卷烟厂缔造成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大 型集团企业,累计实现税利991亿元,成为地方财政支柱, 可谓成绩斐然。遗憾的是,90年代后期,他因经济问题身 陷囹圄,成为当时轰动的事件。 我们编辑出版这部作品,看重的并不是那些已经尘埃 落定的过往,那些褚时健曾经犯过的错误已成定案,只是 这位倔强的老人一生跌宕的一个段落;我们更加看重的, 是他在人生跌入谷底之后的再次精彩。毕竟,除了昔日经 历的种种,在褚时健身上还有更值得传承下去的东西,例 如精神,或者信念。 先燕云和张赋宇两位老师写的这部传记,通过大量、 长期对传主的贴身采访,用客观的文字,详尽地记述了褚 时健先生八十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可读性较强。从书中亦 可以读出褚时健先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或许能对当 下为明天而奋斗的青年人有所启发。 愿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目录 推荐序一 我为何崇敬褚时健 王石 推荐序二 一个互联网的橙子 喻华峰 序 我一生所追求的 褚时健 前言 见证风雨二十年 先燕云 上篇 1928-1979:燃情年代 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 第二章 能不忆昆明 第三章 燃情年代 第四章 山中岁月 中篇 1979-1995:巅峰时刻 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 第六章 等待变化的日子 第七章 1982年——褚时健元年 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 第九章 “第一车间”革命(上) 第十章 “第一车间”革命(下) 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内部裂变 第十二章 “红塔山”的崛起 第十三章 “亚洲烟王”的巅峰之路——关索坝大改造 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 第十五章 步入巅峰的人 下篇 1995-:峥嵘岁月 第十六章 “烟王”陨落(上) 第十七章 “烟王”陨落(下) 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 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 第二十章 停不下来的脚步 褚时健说 编辑后记
精彩页 大开眼界的美国之行 在左天觉的安排下,褚时健带着一行人前往美国。他们的目的就是看美国如何种植烟叶,如何加工香烟,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出在全世界都受欢迎、售价高达五美元一包的“万宝路”。 褚时健等人一共在美国考察了四个星期,从美国东部历史悠久的烟草种植基地弗吉尼亚州到总部设在纽约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再到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他带领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地学习美国烟叶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从选种、栽种、施肥,到最后的采摘,都记得非常认真。有疑问的地方,美国人都会耐心而诚实地告诉他们,或者,他们会请教左天觉。 褚时健发现,美国每户烟农都有一本指导他们怎么种植的小册子,如果谁家不按这本小册子的指导进行种植,谁家的烟就没有人要。他想,这就是科学种田的标本了,什么时候中国的烟农也这样就好了。 褚时健说:“去美国一看,看到美国烟叶,我们总算搞清楚了什么才叫成熟。人家在田里的烟叶确实养得成熟多了。如果不去美国看看,虽然从左天觉那里也能了解不少,但心里还是感觉不踏实,而看过之后,踏实了、有谱气了。我说这个我们做得到嘛,种稀点儿,肥料按规矩来,成熟度养够,这个我们有办法嘛,所以,照着人家那样来,心里有谱气了,胆量也就来啦。” 美国之行让褚时健大开眼界,也备感兴奋。他羡慕美国的市场经济,企业用钱什么都能在市场上买得到,烟叶、束丝、盘纸、铝箔等,都不需要国家来调拨和控制。褚时健骨子里流淌的,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血液。他看到市场自由给了美国无穷的机会,也给美国带来了财富。美国的富庶比他之前想象得要强得多,普通人家也有很漂亮的房子,并铺着华贵的地毯,而他们又是如此好客。在一家农场,农场主人招待他们,并耐心地询问他们的需求,农场女主人的优雅与真诚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技改三大难题 到欧洲和美国考察过后,褚时健已经完全掌握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药方”,他越来越自信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找到机会来实施他的想法。他决心双管齐下,两面突破。但是,设备引进的难题有三个: 一是外汇。中国是一个外汇严格受管制的国家,任何企业都没有持有外汇的资格,而且,这个时候的玉溪卷烟厂也没有创收外汇,所以,外汇需要求助政府,而这个时候政府的外汇也是非常紧缺的。云南省每年的外汇收入,主要由土特产、矿产出口创得,大约每年1000万美元左右,但全省的外汇支出这么多,因而,实际上云南省也不能解决褚时健面临的外汇问题。 二是外汇指标。即使你能想办法搞到外汇,但计委有使用外汇的指标,没有这个指标,有外汇也花不出去。 三是设备引进更新需要上级部门的批准。玉溪卷烟厂的设备引进,不仅需要云南省轻工厅、云南省计委,还需要云南省政府来批准。 解决这三个问题往往是身心俱疲的公关大战,大多数企业都望而却步了。不过,像褚时健这么坚忍的人,即使再多几个难题,他也会执着地解决。 签“军令状" 从欧洲回来后,褚时健就一边琢磨一边等待。这个机会终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来临了。 1984年下半年,他得到通知,参加云南省计委、轻工厅等几个厅局关于使用外汇进行技改的会议。原来,国家为了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对技改资金实行大额外汇贷款。凡有外汇偿还能力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外汇贷款来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 褚时健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他和玉溪卷烟厂的领导班子开会,决定申请1000万美元额度的贷款,这样就能够引进一条德国的制丝生产线,再加几台英国的卷接机。当他带着总工程师李振国从玉溪赶到昆明后,发现竟然还有外汇贷款额度没人敢要。于是,他临时决定把申请的额度从1000万美元增加到2300万美元,所有没人敢要的额度他全部揽了下来。这让现场所有人都大为吃惊,包括主持会议的副省长朱奎。 省计委的领导直接问他:“老褚,你要这么大的额度,赔得起吗?怎么赔?”褚时健寸步不让:“再批千把万美元,我也敢要。”引进IviK9一S的经验和在欧洲的考察,让他信心十足。 但玉溪卷烟厂的申请还是被压了下来,谁也不敢给他们批这么大数额的外汇贷款。 一起去申请贷款的还有昆明卷烟厂的领导,有趣的是,他们相互提醒对方,褚时健建议对方多申请一点儿,机会难得;而对方却善意地提醒褚时健,这么大金额的贷款,风险太高,如果还不了要负责任的,建议褚时健少要点儿。最后,这家烟厂要到800万美元的时候就不敢再往上要了。这个时候,玉溪卷烟厂已经完成了对昆明卷烟厂的全面超越。 外汇贷款的报告搁浅让褚时健有点儿沮丧,但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失望的人,也不会轻易放弃。甚至在云南省计委已经游说得口干舌燥时,他依然不肯放弃。看来,只有从更上层入手了,他几乎是在朱奎去参加另一个会议的路上堵住了他,力陈自己的理由,尤其是引进设备后会产生的经济效益。终于,非常敏感的朱奎被褚时健打动了,他同意临时召开一个短会来解决问题。 这个 导语 褚时健的成功和企业家精神,是否可以复制? 褚时健一生从事过四种职业,为什么种种都能成功? 褚时健为什么不愿从政而去从商? 褚时健如何将“红塔”扭亏为盈,成为国家税利第一大户? 褚时健因何“折翼”滇南,又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大变故? 褚时健如何与褚橙结缘,又如何开始了“第二次登顶”? 在先燕云、张赋宇著的《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中,将为您一一揭晓。 序言 我为何崇敬褚时健 王石 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 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所以,我每次来 不能说是看望他,应该说,每次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取 经的。他一年创造300亿元税利的时候,万科的经营规模才 30亿元,差距非常大;我们去年才缴了300亿元的税,而褚 厂长在二十年前就达到这个数字了,那还是二十年前的300 亿元。 所以,在褚厂长面前,我只是前来学习的后辈,他一 直给我非常强烈的内心触动。 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哀牢山。我见到他的时候,老人 家戴着一顶破草帽,衣服的圆领还是破的,比现在穿得还 旧。那时他正和一个人讨价还价。那个人帮他修水泵,开 价80元,褚厂长说:“最多给你60元。”他俩就围绕着80 元还是60元讨价还价。想想看,他曾经是多么叱咤风云的 人物啊! 之后我们开始聊天,我很好奇地问他:“您前后做的 事情差别太大了,我相信您能搞成,但有一点不明白:既 然种橙子,为什么不引进国际上很好的橙苗,而是从湖南 引进种苗呢?” 他就给我讲道理,说衷牢山的土壤怎么样、气候怎么 样,说:“我一定能种过他们。”之后大谈挂果之后是什 么情况,又说这种橙子怎么怎么好。我就问他挂果要多长 时间,他说要六年。我当时一盘算,六年之后他就80多岁 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创业,大谈80多岁以后的场面,这 是一种什么精神啊! 而我对自己晚年的安排,和他的境界完全不一样。所 以,我发自内心地佩服他。在和褚厂长接触的过程中,你 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能在当年把企业搞得那么成功,绝不 是因为政策、特许经营,或者偶然。 那次之后,我们经常通电话。十年后,大家都看到了 ,褚橙已经很有名了。 通常来说,我和褚厂长会被当作同一时代的企业家。 我们都创过业。我于1983年到深圳,1984年创建万科,这 些我记得很清楚。创业时,我在万科办公室的地板上写了 两行字,第一句引用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话,“不要问社 会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社会做什么”;第二句是 巴顿将军讲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 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 反弹力”。 巴顿将军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非常欣赏这句话。我 到深圳以后,有低谷,有反弹,有很多曲折,但再怎么也 不像褚厂长那么曲折,所以,我那一次非常感慨:褚厂长 已经70多岁了,还在展望六年之后的漫山遍野,所以用巴 顿将军的话来衡量褚厂长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时,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哀牢山上冰糖橙》 。但那篇文章不是写给别人的,而是在谈我自己的感受。 之后很多企业家因为这篇文章知道了褚厂长的现状,都想 到这个地方来看看,包括柳传志先生,去年他专门到这里 拜访了褚厂长。可以说,褚厂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 家的一种精神,一种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并从困难中重新 站起来的精神。 这次来,我不仅仅是吸收营养,还想让更多的中小企 业家能够系统地了解他,我还希望能够有商学院做关于他 的研究。 因为褚厂长把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 而且这种成功是可示范、可借鉴、可学习的。他就在这里 ,他就在做,做得很辉煌,他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
内容推荐 先燕云、张赋宇著的《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是禇时健唯一授权、正版传记!他将濒临破产的云南红塔山打造成亚洲第一烟草企业;在经历了牢狱之难与人生巨变,在75岁时,借钱再创业,开辟近万亩橙园,打造褚橙品牌,耄耋之年成为亿万富翁;他是商业领袖,其思想与精神,激励着王石、柳传志、潘石屹等众多现代中国的商业领袖们,他是禇时健——企业家中的翘楚、企业治理的领航人、国企改革的先驱、财富的播种者与创业者的领路人!本书将首次公开褚时健86年的跌宕人生故事、披露其企业家管理之精髓和大智大慧、与背后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