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的善良与软弱、爱妻的温暖和毁颜、旅伴的试探与暗慕、异国佳丽的眉目传情……一部裸情之书,带你走进作者生命中邂逅的每一个女性!
刘学颜编写的《爱无助》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无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学颜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慈母的善良与软弱、爱妻的温暖和毁颜、旅伴的试探与暗慕、异国佳丽的眉目传情……一部裸情之书,带你走进作者生命中邂逅的每一个女性! 刘学颜编写的《爱无助》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内容推荐 刘学颜编写的《爱无助》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爱无助》分为三部分,包括天堂的哭泣;流泪的火焰;遥远的爱情山;忏悔的嬉戏;伤逝的依恋;折茎的触须;现代男科医院;日出日落之间等数章内容。 目录 序 自序 第一部 第一章 天堂的哭泣 第二章 流泪的火焰 第三章 往事的角落 第四章 遥远的爱情山 第五章 无援的伤害 第六章 真诚的守望 第七章 与天使沉沦 第八章 消失的欲望船 第二部 第一章 忏悔的嬉戏 第二章 伤逝的依恋 第三章 孤寂的雪野 第四章 折茎的触须 第五章 遗存的孤本 第六章 现代男科医院 第七章 雪后的冷寂 第八章 日出日落之间 第九章 师生之间 第三部 大觉寺的白玉兰 爱的生命走上红地毯 后记 试读章节 天堂的概念对于我是依附在母亲的身上。如果说我承认它的存在,完完全全是因了母亲还活着,虽然她现在已经很衰老了,像她养护经年的那只蜷伏在暖气片下的老猫一般,时常坐在沙发上打着瞌睡,沉湎于被漫长时光压缩成经典回忆的一个残梦。当十分、八分钟后醒转来时,她便会梦呓一般说,我又梦见了你们的姥姥。对我们她从来都不说,梦见她自己的母亲。似乎母亲的情结,对任何自然人都会挽系到死神的降临。母亲像她的母亲——我死去的外祖母一样,不承认天堂而只认可地狱的存在。在我的记忆里,我没有听到母亲亲口说出这个梦幻的词汇,而地狱却常挂在她的嘴边,那时我家还住在乡下,母亲与左右街坊唠嗑,谈及某某人偷杀了耕牛,或者某某人躲藏青纱帐里拦截行人_其时,我的父亲正被借调到市里工作,每周六的夜晚要独自_人从小站步行回家,夏秋两季要穿越庄稼地狭窄的土道,可想而知母亲的担心与焦虑了。因此,每言及这些心生邪念的恶人,母亲总要重复她自己编排出的那句至理名言:他要下地狱遭大罪的。这是她说得最重的一句话儿,而且对施恶者还抱以怜悯的善良愿望。在她没有读及一行文字的想象里,地狱是一个恐怖而充满灾难性的地方,对任何人来说,都要经历裂肤撕肌的惨叫折磨,而且会痛不欲生。在母亲的善良里,罪人也是人。对此,我常常怪罪于母亲的糊涂,对她不分好人坏人的悲悯之心予以情感上的谴责。然而,母亲并不为此有些许的改变,她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如食草动物一样,性情温顺,伤害的只是果腹的草茎儿。 记忆中的年轻母亲,人长得瘦弱,用今天流行语形容是有着魔鬼的身材,但在那时的乡下是被视为不健康的病体。母亲生下弟弟后,在三年自然灾害里选择了绝育手术。父母以为面对蝗虫般的饥饿袭临,保存现有家庭的生存方式是拒绝再添人口。他们都生根在农家,也都有着饥饿的经历和体验,知道多一张嘴争食便意味着另一个人挨饿。家庭已经笼罩在饥饿的阴影里了,似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游动于四壁。母亲咬咬牙,决定牺牲自己,以拯救这个嗷嗷待哺的家庭。那年我五岁,面黄肌瘦,与八岁的哥哥、九岁的姐姐一起承受饥肠辘辘的煎熬,而且还要承受两岁弟弟躺在土炕上日夜啼哭的折磨。留在我幼年的最深刻记忆,是被束缚爬行自由的痛苦。母亲因了劳动,分不开身心,将尚不会走路的我拴系在室内的窗框上,我向着炕沿爬去,我不懂得逾越过炕沿有多么可怕,我只想找到那个用乳房用胸脯关爱我的人,绑住腰部的绳子阻止了我的寻找。于是,我嚎哭起来,以这种柔弱无力的方式抗议自由的失去。我早已丧失了四岁以前的全部记忆,唯存这一个场景:面南的窗户,朝北的土炕,一根束腰的绑腿带,而且我还能鲜明地}乙出它的颜色:土黄。当我对年老的母亲转述这般记忆时,母亲很是惊讶我的叙说,弄不明白一个两岁的孩子何以会有这样的印象?她说我那时很警敏,就像一只竖着耳朵的小兔子,她在室内厨房做活时,我很安静不哭不闹,但一旦她走出室外,哪怕是悄没声地移动脚步,我都会捕捉到她的消失,而且哭闹起来,母亲说鬼知道你那小小的心,为何敏锐得竞像猫与耗子的胡须?我想这一定是我的天性被束缚的缘故。 幼年另一桩记忆的烙印是饥饿。有很多作家写出了自己深陷于饥饿之中的真实体验,它不仅仅毁灭了生存的本能,而且还彻底摧垮了人性的善良与应有的尊严。周同宾的《饥饿中的事情》,就如实记录了挣扎在死亡线上“人心比铁还硬,人情比纸还薄”的冷酷,他这样揭示三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悲剧:“旷日持久的饥饿中,人的善心、爱心、同情心、侧隐心统统消失殆尽。”只有伟大而质朴的母爱,是这饿殍遍地的一束温暖的阳光。母亲用一双小脚,三四个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窝窝头支撑走一二百里的往返路程,给读书中的儿子送来了积攒下的一兜红薯……读至这里,我饥饿感中的母爱又从被欢乐淹没的记忆里浮现出来。五岁的唯一烙印,是我们吃着窝窝头,而母亲捧着大碗喝着糠与野菜混煮的苦汤儿。饥荒刚刚背转身走开,母亲深恐它再度临门,于是便在父亲的陪伴下去了市里。记得,那是一个早春的天气,草根还没有睁开眼睛,田野一片荒凉。门前的那棵被剥光了树皮的老榆树,兀立在天空里,铁枝上落满饥饿的寒鸦。在姐姐的带领下,我们摇摆着打晃的身体,目送着母亲又瘦又小的背影儿,渐渐被上涌的地平线吞没。我号啕大哭起来,以为再也见不到被刀子拉开肚腹的母亲。从出生到现在,我还是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母亲。 等待是很漫长的,似乎那一年的春天进行得极其滞缓。赢弱的老牛、跄毛跄刺的瘦马在田间犁地,播种者无力地敲打着木耧,踩格子的人摆晃着几乎被风吹倒的影子,在踩踏着一长垄漫长延伸的希望。我们终于等来了母亲的回归,像燕子一般扑进她的怀抱,父亲呵斥着我们不要碰伤了母亲。这一次大手术,再加上营养跟不上去,母亲似乎再也没有健壮起来。她的牺牲永远写在那道伤口的肚皮上。我曾看见这条伤痕,是那个饥饿岁月的一个见证。当我懂事的时候,与那些农家的孩子疯耍于田野,在反目成仇时,我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们童言无忌般地对母亲的伤害:你妈被劁了。生性如兔子一般的我,此刻凶狠得会像一头疯牛,猛扑上去将其顶翻在地,然后撕抱着滚落进泥沟里,满身污浊地淌着眼泪走回家。哥哥为此比我承付着更大的代价,他被那个侮辱母亲且比他强壮许多的半大孩子捅了一刀,险些丢掉了性命。P4-6 序言 从茫茫的大干世界聚焦在一个生命的源点上——心灵,我这种爱无助的意识或者说思想,萌生于四大佛教圣地之_的九华山。我没有潜心研究过佛教的经义,因而无从置喙佛家思想有无此哲学的命题,我想出家人基于行善的本性要求,与爱无助应该有着人性的血缘关联。就像地下水线一样,无不孕于广博襟抱的大地之中,涌动而出的为我们命名清泉,而人工掘引的则被称作井水。 自打呱呱落地后,我便于耳濡目染中受到父母无宗教意识的熏陶,或许他们质朴的宗教观念便是心存的善字,夫妻间拥有着这样的一个自然天性的佛,从不伤蝼蚁命而总是受到别人的伤害。他们一生很平凡,小心翼翼地行路,安分知乐地过日子,渴望着与人友善,—旦受到伤害的攻击,他们选择的方式很近似于自然界里的软体贝类,将一颗痛楚而流泪的心灵,躲藏进自我封闭的孤独壳里,任其霸性十足的伤人者自鸣得意;另一种方式,他们像警敏的动物一样,面对着咄咄逼人的进攻,而采取了逃离,从_个地方迁徙到另—地方,这般地藏来躲去,他们还是无从完全避开人类自己的伤害:邻居、朋友乃至亲人的有心或无意地伤害。小时候,我快乐于父母的搬家,它的动荡给我带来了探索陌生环境的新奇。父母因了寻求生活在淳朴人群间的心理,他们往往将生儿育女的窠巢筑在乡村或小镇,他们以为这样偏僻之地的生活是安静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人与人彼此亲如兄弟姐妹。然而,他们找到了善良与淳朴,但也触及了它们的反面:愚昧与自私,乃至反目成仇。关于儿时的乡下,留存在我记忆里的是饥饿的乡—队,对寓居在他们土地上的吃供应粮户(我父亲转换的工作地方大多是农村、小镇中的卫生部门)心怀着一种排斥心理,对母亲带领我们到收割后的田野去拣粮,个别的农妇便采取说三道四的仇视情绪。虽然这并非善良的主流,但一些伤害却往往是记忆深刻的,如同我们自己的身体残留下的任何伤痕一样,当时虽是小小的划裂,却会长久记忆犹新。 或许是父母的这种无意识的躲藏或逃离,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我的生命里,使我在承继他们做善良、做本分人的衣钵同时,自然就学会了_一种懦弱的生存方式,警敏而善于规避,仿生着自然界弱小的生物,用美丽的伪装来掩蔽、迷幻外界的残害,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我往往逃离在自己的一颗心里,如同被夹伤爪子的—只旷野里的雪兔,躲藏在黑暗的洞穴里,用自己的舌头舐伤疗痛。 我的童年——十四岁以前,是在山地的乡村度过的。我和农家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成为田野里四季的玩伴儿。我们蒙昧无知,喜爱大自然的四季景色变幻,同时也因了单调乏味的生活,而去残害身边的小生物。大雪封山的季节,我们用弹弓或者筛子底下的谷物来捕杀麻雀;夏日里则去青草漫生的野地、池塘畔,戏捉青蛙,而且还喜欢围坐在土道上,让俘虏的青蛙成了被虐杀的游戏对象。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童谣:“蛤蟆蛤蟆气鼓,气到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杀猪宰羊,气得蛤蟆哭一场。”青蛙往往就在我们稚声奶气的拍喊中,无处逃逸而气鼓了肚腹,终致命悬游丝,因了弱小生命的无力反抗,我们还漫漶不清的善恶心理,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便鸟兽般散去了。我不知道现在乡村的孩子是否还在唱着这首蒙昧的古老童谣,是否还在以弱小的生物来继续做着残忍的生命游戏?! 我的乡村童年,还被培养成了传统惯性的仇视,对看到的蛇一概乱棒齐下、乱石纷掷,将其打砸成血肉模糊不说,还要施以剥皮示众。当我后来坐在舒适的影院里,看到日本影片《望乡》中一群日本兵哄围着朝被f电1门兽性糟蹋完的女人身上撒尿时,我想到了那些无助逃离的青蛙;而《红高梁》影片里那位中国人被日本人用刺刀逼着,去亲手剥离同胞的血淋淋的皮时,我几近呕吐地复现出那些土道上裸露着白皙肉体的死蛇来。这样的残害,在我的身上不会重演,我也不希望再看到,在僻远的山村,在世界的一些隐秘角落,人类对自然的杀戮、对同类的伤害还在继续上演着兽性的残暴。阻止现代文明悲剧的发生、上演,是呼唤人性的复归,是平等博爱而道远的重任。尽管,个体的爱对此是无助的,但大多数的爱相挽结,这力量的纤绳就会变得粗壮,而且坚不可摧,韧不可折。这是我的一个小人物的爱心与祈盼罢了,因为我也正在受着一些身体不流血的情感伤害,我祈求于谁呢止帝是不存在的,但人类之手绘制出的那幅伊甸园却是一个真实:亚当与夏娃至于谁以肋骨创造出另一生命,都将包容着爱与伤害的永恒主题。我是亚当的变种,因而生存着便为夏娃的后人所爱,也所伤害。这或许就是我身为一个男人的宿命吧,爱红颜电人,也伤害着柔弱的女性。这有如我童年的一个再现,爱及自然界里的一些生物,也伤害了_一些无助的生命。我想用文字再现出来,以传达我的思想,向自然,也向着“蛇与禁果”并存的人类。 序文结束前,我们回归到心灵探求的源点上——九华山。九华山是地藏王的道场。地藏是佛经中所言“释迦灭后至弥勒出现之间,现身六道、教度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的菩萨。认为他像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我一再言明,我受及父母的影响,意识里无存宗教的胎迹。如我在另—篇文中的诠释:我从来没有读过任何—本宗教的教义,心存的只言片语都来自其他书籍,我一生不皈依任何宗教门派,我的信仰是:我的豁达与宽容的人生理念便是佛的存在,我充满和平与人性的心灵,便是基督的再生。我只服从自然与生命的召唤,它们是主宰我进入天堂的上帝。因而,我来九华山,更多的是缘出自然而非佛教的因故。九华何其美?李太白的一首寺娓娓道尽:“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正值五月春光明媚,九华峰峦叠翠,溪流盈碧,松竹辉映,云白花红,蝶飞鸟幽。九华街粉墙黛瓦,飞檐翘脊。人与佛彼此互融,佛有人性,人生佛愿。居家卧听天籁梵音,暮鼓晨钟;出行则身为云雾缠裹,心浴檀香紫气。在九华,我如梦似幻,醉耽竹海,目揽天风,聆听鸟鸣与经声,神悟自然之妙美,佛教之深奥,至暮晚还迟迟不愿下山。 坐在客运站,我等待着通向芜湖的最后一班车。夕阳无力地散淡在明窗上,长椅寥落着三三两两的旅人。我有些疲倦,蒙咙起眼神儿,恍然沉入云雾漫漫的天国仙界,莲花纷然裂瓣儿,我的梦就团坐在银白的氤氲里渐渐飘升,远离大地与这地藏王主宰的神山。佛之天堂是一个慈爱的所在,它含藏着比大地丰蕴得多的无量善根种子,我们置身其间,心灵生长着的都将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善与爱。我们尽可赐予,像阳光与空气_样,无需自私地保留,以备储用。莲花吐放的馥香,环裹着我,缭绕在鼻翼下,犹如—只顽皮的小虫子痒醒了我。我倏然醒来,被眼前的景象震悚,这是一个猝不及防的意外。对面的长椅上,端然坐着一位年轻的尼姑。她素面朝天,秀眉如月,潞眼睛宛然清泉深潭,如若秀发生存,无疑会成为模特佳丽。她身着青灰的袈裟,圆口布鞋,打着青灰的绑腿,惹人注目的是她手拎着—顶斗笠,用以行路中的遮阳挡雨。她端坐我的对面,仪容端庄,白皙的面孔有如月光一般圣洁、冷寂。我难禁一颗世俗的心,无力挣扎地浴身在这清泉的美里,然而,深潭太寒彻了,像雪水砭骨透髓。我挣脱出一厢热血的情燃,悲哀随着这暮晚的降临而潜滋漫生了。 这个美艳的女孩儿,她的出家与皈依佛门,肯定是有着爱的伤害背景,或者她为之相爱的人儿死去了,或者是她死去了自己的一颗相爱的心,从此,绝望地剪去一头青丝,把心灵交付给佛祖的神坛。而她的天生丽质,也便会在时光的残忍里—点点被蚕食掉了。 我的心为其爱怜而哀伤,无奈复无助,在黯然神伤中别离了九华山,也从此萌誓不再前来。我终生信奉着这样一条出游的准则:这个地方我目睹了最美的一刻,便永生都去逃避着它,珍存生命的完美就不要再去伤及它了,就像一生中初恋一样,即便在死亡的前夕想起它也会刻骨铭心。而对伤及我情感的地方,我的选择是逃避的同义一逃离,既然我无从援助一颗受到伤害的心灵,那么这座自诩为佛家的圣山,对于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九华山,是我心灵隋感的一块伤痛。 如同大地一样,含藏着无量善根的种子,这是宗教的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位我萍水相逢的尼姑相信了它,终生都将麻醉在这个传说里,直至脸庞牵挂出岁月的蛛丝网。十余年过去了,九朵芙蓉峰不会再另生长出一朵,而我却从生死的思考里分蘖出这一思想:爱无助。 后记 《爱无助》写于2004年的初春,大部分篇章完稿在当年的腊月,之后便压进箱底,秘不示人。到了2007年仲夏,补写了两篇:《现代男科医院》、《雪后的冷寂》;又逾一载,再次补写了《日出日落之间》、《雁窝岛之晨》。按照原书的构想,尚余第三部延至今年完稿。如是看来,此书前后历时七年之久,是我创作中最为漫长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倾注情感和心血最多的—本书。 近十年来,我的创作主攻方向:一是中国历史名人的生死;一是黑龙江的旅游与文化;再一个就是仅此一部的《爱无助》。要说它们占据我心中的分量,私下忖度,自然是手头上这部尚未列入出版计划的作品,虽然结集后不过18万字左右,但其所蕴含的思想与“胆识”绝非等同视之。溯其源头,应是受到外国作家——奥古斯丁、卢梭——两部《忏悔录》的影响,中国作家的两篇散文《角落》(张守仁)、《年轻时候》(郭风)也从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后来,在创作进程中予以开阔视野的作品尚有:捷克诗人赛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中国作家周晓枫的《你的身体像个仙境》和王春元的《忏悔无门》。上述作品,我都曾反复读过,而且感受颇深,无疑成为了催我思想意识解冻的蛰雷。在书中,我写了这些经典作品的弥珍价值,它们犹如文学殿堂里的璀璨珍珠,在独射着醒人眼目的光芒。我这样说,是就它们的“暴丑胆识”和忏悔意识。当然,我的这部书是很难望其项背的,只不过我在里面说了些隐藏在心底的话,谓其触及灵魂深处也未尝不可。总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说我个人隐秘情感真话的书。倘若把它视作我人生自传的一个微缩版本,也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因为在初定书名时,我曾想放置副题:我生命中的女人,后来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我怕被很多人视为“用身体来写作”或是流俗的男欢女爱之作。其实,这是—本在创作上很严肃的书,倘若要在其中寻觅“巫山云雨”之类的幻象和刺激,我还是奉劝诸君不要来读这些文字了,因为它带给你的将是一个大大的失望。我最终取消副题,也是怕担当欺骗窥私者的“骂名”。 这部书稿的所谓“秘不示人”,其实是无秘可示的,内里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无外乎我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儿,情感上的细波微澜,再说作为“夏娃”的另一半儿,又有准的生存与生活能离得开母亲、妻子以及一些或多或少的女性呢?只不过我把这些“彩色”的亲历如实地写出来罢了'正如书中所讲述的那样:我不想活成一个虚伪的人,也不想把应忏海于世的原罪用假话的彩绸包装起来,然后带往另一个骗取人们所怀念和溢美的世界。我既不打算伪装自己,也不打算作践自己,裸情的真实无疑是这本书的生命所在。倘若说,书中所述对某些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伤害,也是因了我的说真话儿。说真话儿,古今中外无不要承付一些代价的,或伤自己,或伤亲人,或伤旁姓。总之,不如说假话、说套嗑有市场,有人气。然而,此书尽管说了真话,但也只是关涉我的灵与肉,故而它不会引起什么轩然大波。我想,这应当是此书的一个完美结局——因为它所诠释的,是我们芸芸众生都将面对的生存课题:人生与爱情。 关于此书,或许有人会问:何以定名《爱无助》?对此,我只做这样一个解答:当我们最爱的一个人,譬如母亲吧,她为之诞生并养育了我们的成长,然而当我们懂得用爱来反哺她的时候,已经无力倒挽催其衰老、携其往生的时光,如是我们的伤痛就在于此:爱之永远都是无助的!这也是我的开篇《天堂的哭泣》本旨所在。 最后,我要说的是,因为这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也因此我将此书呈献给了我的母亲、妻子与女儿,并再一次满含生命的感激之情说:你们是我生命中的女人,赐予我以生命、爱情与希望! 2010.3.15子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