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教育贵修身(熊春锦演讲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熊春锦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中华道德根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脉络,并列举了以《易经》为主脉的伏羲易道文化、以《黄帝四经》为主脉的黄帝法道文化、以老子《德道经》为承传和发展了的德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道德根文化的总源流,提出了“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道德是人类的良师”、“道德文化是国学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灵根;老子文化在2500年以来,以及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等独到论断;并从国学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层层细致入微地剖析,有力地论证了道德文化作为我们国家民族灵魂的深远影响力;又从汉字文化的历史演化,剖析了道德根文化的丢失过程,并指出了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复兴的前景,唯在于社会的全民道德教育,在于自觉地尊道贵德,以德修身,这是国家民族文明昌盛的前途所在,是人类幸福康宁的必由之路。

内容推荐

本书阐述了一个自古至今人类永恒的主题--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道是人类的最终归宿。道德不仅是每个人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礼德是维护德性滑坡的最后防线,仁义礼是德治的三柱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修养道德、诵读经典、实践修身,我们就能够健康发展,社会就能够和谐稳定。以老子《德道经》为核心的经典诵读的系统理念和方法是道德文化教育珍贵的内求学习实践方法,是增强慧智性的金钥匙,“修之身”、“贵修身”是灵性升华的捷径,也是接近道德、实践道德和成就道德的桥梁。

目录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道是人类的良师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道德根文化

前苏联体制的糟粕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及启发

中国道德文化内求教育法

 一、道德教育学体系是中华文化主体

 二、中国道德文化教育迥异于西方文化教育模式

 三、“经典诵读”和“讲经说法”是道德文化教育珍贵的内求学习实践方法

  (一)经典诵读

1、经典教育要抓住精神教化的标本兼治

2、经典教育推广工作要善导社会近利性需求归德”

3、警惕现代经典释读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流毒

4、“守德持正”是经典教育必需恪守的原则

  (二)讲经说法

1、“讲经说法”是东西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分水岭

2、中国内求教育法丢失的历史轨迹

  (三)什么是“讲经”

  (四)什么是“说法”

论五德之礼

 一、《德道经》首章是人类品质变化、社会历史发展的预言

 二、德治社会和人心的三柱石是仁德、义德、礼德

 三、礼德是维护德性滑坡的最后防线

 四、全面认识国学精华中的礼,治心为上

 五、民族礼德的历史兴衰与现状危机

 六、民族复兴,必须高度重视德道文化复兴、礼仪文明复苏

德道修身与艺术生命

 一、中国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

 二、中国美学审美象意的把握是直觉、灵感和慧识

 三、中国传统艺术观就是道德观

 四、艺术审美观的“五用”理论

 五、中西美学思维模式最大区别是“留白”与、“悟空”

 六、中国传统美术以“有无”和“虚实”表达“道德”内涵本质

 七、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就是“道”、“德”

 八、经典诵读是培养和提升艺术创造灵感、直觉和慧识的科学渠道

 九、经典诵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教育方法

 十、明德居道是艺术成就的基础前提

《德道经》的名和相

圣心慈悲

众妙之门

开悟心灵(一)

开悟心灵(二)

心灵相印情才真

论人际关系

清明时节话清明

道解德释,以德进道

寻回精神“养料”之源泉

德修心身“万木逢春”

孝道是凝国聚家之本

礼德是救援心灵的火炬

坚守道德标准,创建和谐社会

让道义为无序内耗“解套”

美德是智慧之母

百舸争流德者胜

以道德“节度”托举生态文明

以道德为血脉的亲情乡谊

情是义的母体

道德释真情,包容显魅力

大融合的感召力是和平崛起的能源

诚信是“安全坐标”

互利是优化“资源”的前提

合作是共生共赢必备的“生态系统”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首届世界《道德经》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大德:

首先感谢大家光临本次首届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热忱欢迎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所有朋友和大德。

《老子》是人类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东方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部中华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思想深植于华夏子孙的灵魂之中,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真理的认识要比现代人深刻得多,他们纵观阴阳,’玄览隐显,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认识自然,掌握自然,顺应自然,是生命的真正主人。《老子》瑰集了远古祖先们对自然大道本质的真知灼见,并且老子亲身实践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性命圆成,回归自然。他站在自然的高度,所撰写的《老子》也就自然地成为人类道德论的鼻祖,老子的思想和精神,引领着我们复兴道德、回归德道。

道德,既是精神性的也同样是物质性的。这种物质特性,由于它超越人类的物理认识论的观念,暂时还不能被智观所认识和掌握,只有在慧观中才能产生真知;这种玄观的物质特性,不因我们智识的否认而消失,始终与人类形影不离,滋养着万物众生。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曾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段话所揭示的就是人类生命的真谛,道光德能就是生命的源动力,德性物质在体内的流动,才使生命体中的性体系统生存并具有活力。

天德养神,地谷养形,更进一步深刻地阐发了这一生命原理。这也就是说,道的德能。以炁的物质方式,营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系统,也就是灵魂系统;而地上的五谷。所滋养的是我们的形体。也就是肉身。老子曾经深刻地指出,对于一般人、普通人而言,“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这也就是说,天上的五种德性的不可见不可观的炁,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这五种道的德性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支撑着体内众生——灵魂系统的工作。我们体内的众生,就是依赖于这五种德性的能量,才能正常地在体内担负起生命活力的各项工作。离开这些五德能量的“炁”的滋养,我们性命两大系统中的性体系统,也就无法正常地在体内工作_生命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也就难以维持。道所产生的五种德性能量,对常人而言只能从鼻孔经过呼吸系统引入体内。但是对道德修养实践者而言,如果将命体上的穴位门窗都打开炼开,也就能充分地增强五德之炁进入体内的途径,能够更多地吸收天德之炁进入体内,给体内的众生传输补充能量,使它们处于富营养状态。现代人由于离道失德日久年深,无法观察到道德能量对性命中性体系统的生理作用,将道德观念虚化,不能认识道德的能量和营养作用,片面追求可见的物质享受,认假作真,本末倒置,只知以物养命,盲目追逐“有之以为利”而不知以德养性,忽视甚至忘却性命的真主人,造成“性”与“命”和谐统一的阴阳失衡,因而疾病丛生,疑难杂症蜂起,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整个世界灾难重重。人们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私心欲望没有扼制地膨胀扩张,使体内的道德能量日趋下降,私欲利己的个性张扬,阴我心神毫无道德制约。人们只知命不识性,人心的道德观已经下滑到信德不存的最后底线。心灵道德的沙漠化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这是人类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地球上的五味,是指的五谷,麦、黍、稷、稻、豆等五谷,泛指一切有形有象物质的营养,酸苦甘辛咸之味。这些有形的五谷营养成份,通过口进入消化系统,滋养着我们的形体,营养着我们的肉身这个看得见的命体系统。各类五谷和一切有形可供食用的有形物质中,虽然也含有一定含量的炁,但是它们只能转化成命体的营气、卫气供给形体肉身使用,并不能直接给性体(灵魂)系统提供能量。人们生命中的性体系统,只能从宇宙大道的德性能量场中获得营养补充。如果人们不能大量从宇宙中获得道光德能进入体内补充,就会耗干体内先天的元精、元炁,因为仅靠鼻的吸入,远远不能满足体内性体系统新陈代谢的需求。天德养神,地谷养形,这是自然对人类生命中性命两大系统的基本法则,只有遵循这一自然基本法则,修养道德,用道光德能滋养我们的灵魂,人类才会达到真正的健康,民族才会真正强盛,社会才能进入真正的长治久安。

道,无形无相,无为无名,清虚自然,化生长养万物,“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老子《德道经》第五十四章“无不为”)。道运用无穷的德性能量,昭示她的慈悲和特性,百姓日用而不知,犹如鱼儿在水中而不知水,不知水对它生存的意义。天德的能量弥纶于宇宙空间之内,万物形体之中。宇宙空间中的道光德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增不减。老子《德道经》中说:“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这也就是阐明道德能量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和因果关系,道光德能虽然无处不在,但却必须“同气相求”,只有我们本身具有道德的特性,心身之内具有道德,才能与其发生谐振,通过一种自然的和谐的“同频共振”而接收到道光德能进入心身之中。我们自身的德性修持具备之时,道即用德能的五德之气饲(食)之于我们。仁德修持好者,即能获得阳木之气;礼德修持完善者,即能获得阳火之气;信德修持真一者,即能获得阳土之气;义德修持上佳者,即能获得阳金之气;智德修持诚实者,即能获得阳水之气。五德全部都修持到淳厚无杂者,也就与道同体复归于道。

在人体之内。阳五行就是五德能量,五德能量的强弱多少,决定着五脏六腑三焦内众生的营养状态。缺失过多,必然离道越远,“道亦失之”而不能主持脏腑的正常工作,出现疾病和灾咎。人类要想真正的健康,必须要高度重视性体系统(灵魂)的健康,道德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只有德性的健全,才能实现生命的真正健康,社会的健康发展。

P1-3

序言

本书以大量篇章集中论述了一个自古至今人类最大的、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道德教育贵修身。

书中提出的“道德教育贵修身”这个命题,不仅是对社会应当重视道德教育的呼唤,同时也指出了道德教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模式,而其内含实质重在“贵修身”。贵修身就是真实地实践老子所说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离开在自己的心身内实践道德,从日常点滴中修行道德,那么“贵修身”就是一句空话,“道德教育”也就会空流形式。

“道德教育贵修身”,是一个千古之理,重之者国昌民兴,轻之者国衰民穷。

中华神州是道德根文化的发源地,是道德文明的故乡。早在远古三皇时期的道德治世时代,我们的祖先都是修之身者,都是先天大智慧者,那时的先民们人人都尊道贵德,自觉修身,将淳德持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本分,是一种发自本性的天然流露,因而个个都是心身性命与天地同心、与万物同体、与道德合真的大圣者。因而能与自然大道相融为一,对天地自然规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自五帝及夏商周以后,社会逐渐开始离道失德,德一朴散为五德,进入了以仁义礼治世时期,人体性命也随之逐渐丧失了先天功能,丢失了本性中的性慧部分,步入了后天主观智识为主的思维阶段,从而障碍了人自身与天地自然的沟通,导致了道德品格素质的下降,道光德能亏损。从此,人体与宇宙自然交流的渠道被阻塞,道光德能不能顺畅地进入体内滋养性命两大系统。历代圣人们慈悲为怀,看到后代子孙陷入到离道失德的痛苦深渊中,便著经立说,教导后世子孙们要从修养仁义礼智信这五德着手,补充已身所丧失的五德。当五德修持至品格升华,能量具足,回归到德一道○状态,道德的光明透发心身内外之时,不仅可以利益自身性命,德化福泽家人,而且还可以造福国家民族,福及天下众生。这正如老子在《德道经》第17章“善观”中所教导的:“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所以进行全民道德教育,不仅是每个人自身性命素质提高,健康长寿,家庭美满幸福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华道德文明,兴国家旺民族,造福天下众生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

老子以他的大智慧,仰观俯察,洞晓阴阳,纵观人类社会逐渐离道失德的变迁过程,为人们失德以后性命素质的急骤下降所造成的诸般痛苦而悲凄、而怜悯,才向后世子孙指明了“修之身,其德乃真”这条回归道德的幸福之路。

“道德教育贵修身”,既是本书之名,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其内涵深邃广远,博大精深,为我们阐明了道德教育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而“贵修身”是道德教育的灵魂,是通向道德复兴的捷径,也是修德证道的金钥匙。

道德教育决不是空洞的理念,更不是只作花瓶的点缀摆设,她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性命本源,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道德的品格性和能量性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虽然肉眼看不见、手触摸不到,但她却是一种有质无形,真实地、客观地广泛存在于天地人万物的生命体之中,她源自于宇宙核心,畜养着天地人万物的性命,决定、主宰着万事万物的兴衰成败。人类要想真实地得到道德的高能量物质,吮吸天父的德光和地母的精华物质,提升自己的性命素质,唯有尊道贵德,贵食母,贵修身,勤修身,经过修心修性修命,三位一体地同步修证,才能与天地父母同频共率,与众生万物同体,人们才能顺应天道,与自然合真,得到大自在、大解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之身”是一门最重实践的人体生命科学,它不是空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只懂些理论知识就能“论”出来的,而是要将内身国作为实验场,真实不虚地苦修实证,每日持之以恒,去阴增阳,去假存真,再造性命,经过道光德能的洗涤,进行真实地脱胎换骨的变化,逐步地得道、成道终而了道,依次由一个庶人修至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的境界,由五德返归德一,由德一复归于道○,归到人类的祖源道乡故土里。

“修之身”、“贵修身”这个人类最大的研究领域,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们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内证的实验场,而且有严格的检验指标,这决不是改良派愚儒们只说在嘴上的空泛理念,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掺不得半点虚假的实证科学。“贵修身”首先就要尊道贵德。天地人万物皆是道生德养,宇宙万物的生命都离不开道德的养育,离道失德,损德败道,那无疑将是自取绝路,是生命的自毁与终结,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人作为天地人“三才”之一,本应与天地同德,与日月齐明,但是因为人类的真我本性被太多的贪心欲望所凿丧,道德已经残缺不全,性命的质量严重缺损,故而难以与天地日月并列,只能艰难地生存在这个三维空间,饱尝着人类自己因损德而酿成的一杯杯苦酒而不能自醒。唯有贵修身而实践道德,才是人类摆脱愚昧,走出痛苦深渊,走上明明德的性慧之路,步入幸福吉祥的康庄大道。

熊先生在本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中华道德根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脉络,并列举了以《易经》为主脉的伏羲易道文化、以《黄帝四经》为主脉的黄帝法道文化、以老子《德道经》为承传和发展了的德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道德根文化的总源流,提出了“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道德是人类的良师”、“道德文化是国学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灵根;老子文化在2500年以来,以及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等独到论断;并从国学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层层细致入微地剖析,有力地论证了道德文化作为我们国家民族灵魂的深远影响力;又从汉字文化的历史演化,剖析了道德根文化的丢失过程,并指出了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复兴的前景,唯在于社会的全民道德教育,在于自觉地尊道贵德,以德修身,这是国家民族文明昌盛的前途所在,是人类幸福康宁的必由之路。

本书中还论述了“中国道德文化内求法”,认为这是道德教育体系的主体,内求法的实质就是“贵食母”(母即德“一”),通过“修之身”、“贵修身”,吸聚天德地气的能量养育性命。而内求法的核心就是“经典诵读”、“双可教育”以及“圣人之治”的科学方法论。经典诵读是复兴老子文化的捷径,这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与西方教育模式存在着根本性差别。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切不可被西方文化的局限性、片面性所迷惑而盲目崇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忘记了老祖宗留给我们民族的精华瑰宝。真正从民族的根文化源头吸取营养,这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希望。

当前人类正处在“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的愚智时期,不仅严重离道失德,而且连德一朴散后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德也丧失得残缺不全,因而人们被阴我私心长期蒙蔽着,认假作真,自欺欺人,抱着一个“私”字混世度日,还自以为这是追求人生的真谛,违背自然规律而不知,饱尝苦果而不觉,这都是忽视“贵修身”的必然!

人类要彻底摆脱厄运的唯一途径,那就是只有重道德、“贵修身”,而绝不只是为了这个肉身享受的需要,无限度地去追求身外之物的票子、房子、车子以及名誉地位和物质享受。而忽略了人体真正的主宰者——性体精神系统。“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形身”。离开道德精神的支撑,人体这个形身就如同行尸走肉,与动物无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道德根本,人活着如同死去,而且活得极其艰难困苦,坎坷人生,病灾祸殃不期而至,命运际遇也必然升降难测,这都是不能“贵修身”的恶果,都是自己造成的。

人类如何走出自己命运的羁绊,唯有尊道贵德,贵修其身,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熊先生在本书中,为人们指明了一条人生之旅“贵修身”的坦途,那就是书中“论五德之礼”中所指出的修好五德。本文重点阐释了礼德的内涵、机制及其对做人处世、修真证道的重要性,它是五归德一的捷径。

仁、义、礼德是德治社会和人心德性的三大柱石,从人类社会离道失德的下滑,发展到现在的愚智时代,人的私欲急骤膨胀,后天智识的小聪明极度张扬,导致了人类离先天慧性越来越远,德性品格越来越低,体内的道德能量极度贫乏,导致了人们的性命两大系统当前都处在道德营养极度饥饿状态中,这也是人类当前物质享受提高了,反而灾祸、疾病、瘟疫等苦难却急剧增加的根本原因。

礼德主心,在五德中礼德居中,心为身君,是一身之主,是性命的统帅,因而“贵修身”必须从礼德开始,这一论断为人们修之身,回归道德,摆脱厄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本书中还阐释了经典诵读的机理和方法。经典诵读是“道德教育”与“贵修身”的起点,是增强慧智性的金钥匙,是灵性升华的先导,也是接近道德、实践道德、成就道德的桥梁。经典诵读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以及她对再造人体生命的科学性,只有亲自实践了以老子《德道经》为核心的经典诵读以后,才能真正品到个中的滋味。

愿本书能为社会道德教育的普及而导航!引导读者都能“贵修身”,从而和谐天地人万物,造福社会,福被家庭,德慧每个人的心灵!

樵夫

2008年11月13日

后记

本书是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继对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进行了认真校注后而出版的《德道经》(校注)、《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道德复兴论修身》之后的又一力作。

熊先生一贯重视全民的国学教育,他为我们民族的道德文明复兴倾注了全力。他对道德教育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教中寓学,德养心性;学中寓教,道德复兴。”

“运用老子《德道经》这个万经之王,建设道德的心灵和开启慧心之窍;运用《周易》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开启慧智头脑,建立天人合一的理念;运用《大学》、《中庸》、《论语》培育儒者的品格与风骨,成为入世精英;运用《黄帝内经》医典之祖,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造就生命科学的人才。”

“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

熊春锦先生常年在中国和欧洲以及东南亚对中华道德根文化进行推广实践,对广大不同年龄段的海内外道德爱好者、实践者进行教学,并跟踪服务与调查,各类大量实例的反馈结果证明:“道德教育”是国家民族的命脉,“贵修身”是道德教育的灵魂。同时进一步验证了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显示了道德根文化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道德的慧智性与福惠性,将会被更多的实践者所证实,也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群受益。

愿与众多道德爱好者、研究者、实践者从本书中得到启迪,同心同德,互相探讨,为复兴中华道德根文化,为振兴中华文明,为我们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为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为道德心灵的觉醒,为人类的和谐幸福而共同努力!

樵夫

2008年11月1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