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
分类
作者 吕兵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吕兵主编的这本《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收集了武汉市文学院专业作家池莉、刘醍龙、张执浩等人在2013年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优秀作品,展示了武汉文学院作家一个年度的收获。这些作家属于武汉,也属于全国,小说和诗歌都具有全国性的影响,获得过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国内重要奖项。

内容推荐

《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集中展现了近期武汉作家深入生活,沉潜思考,努力反映时代变革与人民心声的创作成果。收录在这个集子中的作品,大都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传承着楚文化自屈原以来,代代作家执著追寻的那种直面现实、直抵底层社会和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平视的姿态描写基层、底层的老百姓生活,走着亲近现实的“平民化”创作之路。

《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由吕兵主编。

目录

序/陈汉桥

阿毛卷

诗歌17首

田园

吹往故乡的风

空巢

流水

流年

往,返

将失明

来自饺子馆与书房的观察报告

比较学

被子

以风筝探测高远的天空

今日的宝通禅寺

抒怀

不及物

完美

童年和谐园

回故乡

田天卷

清江在歌唱(散文)

武汉有个土家湾(报告文学)

池莉卷

碎思拾零一束

武汉的过年

想起那回回武大

《石头书》自序

老房子的意义

在不可触及处闪光

有效地爱

收获两个字

吉庆街简记

是嫖客与爱情吗

为《立》序

梨子的滋味

金黄色的鱼与英雄路短泪满襟

十年藏外谈

看球随笔二则

李修文卷

火烧海棠树

看苹果的下午

郎对花,姐对花

羞于说话之时

张执浩卷

诗歌16首

雨夹雪

北斗

春风过境

小意思

像苹果

好雨

写给惊雷

夏日一幕

正午的素描

蛾眉豆

雨后

落日笔记

生日诗

萤火虫研究

塔松

彩虹出现的时候

随笔三则

所有的诗都是情诗

没有我不肯坐的火车

为了高高的小山丘

林白卷

诗歌

过程

武汉(6首)

乡村修女

致家人

三个人

山东宁阳

致女友(5首)

铷鹏喜卷

大别山写意

徐世立卷

一个孩子的战争(节选)

董宏猷卷

亚洲的黎明

白璧斋书话(三则)

迎着太阳唱起歌

美丽而恢弘的“张力大厦”

宏猷序跋选(三则)

试读章节

武汉的过年

好久,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句话,又流传好久好久,变成了经典,这是鲁迅小说《祝福》的第一句: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说话问近百年过去了,星月斗转,沧桑巨变,现在我们年底满目都是圣诞节的华彩,圣诞歌声和焰火晚会如此响亮耀眼是满世界的光辉。现在新年的焰火晚会已经计算机智能控制,可以不管时间推移都在人世间周而复始显示一个“1”。然而,在武汉,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在三镇的民间深处,在大自然玄妙无声的节气转换里,却还是鲁迅那句话没有变,旧历的年底根本还是真正的年底。

武汉的过年,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总是从冬至这一天,徐徐,徐徐,徐徐地拉开帷幕。今年的冬至日,有点特别,被染上了惊悚色彩,是人类传言中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号,清晨热气腾腾早点铺子,旁边就是报摊,当日早报的头版大字,都是庆幸世界末日的传言没有成真。然而,武汉人醉心于趁热搅拌并大口吞下热干面,眼角睃一下报屁股就是了。武汉人真不是那么关心什么世界末日。武汉人更关心的,是这一天到冬至了。冬至这一天非常非常重要。这一天是农历的冬至日,龙年的十一月初九。当太阳在城市升起来以后,就有勤快人,率先挂出腊肉腊鱼来了。腌制得红彤彤的腊肉腊鱼,新鲜挂出来,在太阳底下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是这样有感染力。转眼间,干家万户都在挂晒腊肉腊鱼。再一转眼,大江南北,汉阳、汉口、武昌三镇,这个上千万人口的巨大城市,便布满了腊肉腊鱼。就算冬至这一天没有晒腊肉腊鱼的,也必定被惊醒,大约总是要赶早去买一点大鱼大肉回来,赶紧腌制。一年不曾动用的大沙缸、大瓦盆、大煨汤铫子,都一一地找寻了出来。主妇们脱掉棉衣,高高撸起毛衣的袖子,食盐和花椒,成把成把地抓得大气和潇洒,大鱼大肉,一条条,码足了盐,紧紧实实压在一起。七八天以后,咱家也有腌制得红彤彤的腊肉腊鱼,挂晒出来了,心里高兴咱家还是赶上了腊月的太阳腊月的风。在武汉,腊月的太阳腊月的风,就是金贵,就是好得没法说,就是香,晒什么香透什么,要你辜负不得它。

武汉的冬至日,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时刻:骤然间,水寒了,江冷了,鱼虾肌肉结实了,岸草黄了,枫叶红了,芦苇樱子白得镀银了,在秋季盛开的桂花,把那最后一缕甜腻香氛,结成籽杼了,而无数棵香樟,纷纷落旧叶吐新芽,发出一股股樟木香,腊梅开始现蕾打苞——是有多少馨香的植物,在冬至日里,就会焕发多少孤傲冷香。更奇妙的是,正这个时节,经由西伯利亚一路穿越的北风,到达武汉来。从唐古拉山自上而下的长江,千里携带着冰雪的江风,到达武汉了,因此阳光由于空气的冷冽变得格外清澈明丽,想想在这样的空气交融中,该发生着怎样妙不可言的气息变化,又熏香了武汉多少人家的腊肉腊鱼和雪里蕻萝卜干。旧历的年底,为开启新的春天,是有多么郑重,多么丰硕。

大自然在武汉的过年里,是如此善解人意。今年冬至后的第五天,农历十一月十四号,忽地就来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雨雪也不过于缠绵淋漓,两三天,大雪初霁,太阳一出,金晃晃的,干爽爽的,腊肉腊鱼就硬是格外被一种大气磅礴所熏蒸,所透彻,透彻入骨。然后,这样的腊鱼腊肉,仅仅只是上笼蒸个五六分钟,拿手撕一小块尝尝,人就香得要晕倒。性急的武汉人,迫不及待开吃了。腊肉腊鱼的双烧、合蒸、腊肉炒菜薹、腊肉炒泥蒿、腊肉炒香干、腊肉焖莲藕、腊肉炖芋头、等等等等,凡此种种,都饱含腊月异香,无比馥郁与浓烈,飘荡在整个城市的空中,高楼大厦连广宇也丝毫挡不住,一时间馋嘴了多少人,又勾起多少人乡愁。乡愁何尝不就是一种味道呢?

乡愁正是味道。乡愁是过年的味道。武汉正是一个特别讲味道的城市。

过了冬至,天气愈发寒冷起来,零下五六度到零下九、十度,每年腊月间的三九四九,总该有几天。冰碴子踩得咯吱响。腮帮子冻得发红。人们穿羽绒和皮草,超短裙和长筒靴——美丽冻人——这是年轻女孩子的性命。腊梅偏是要迎雪怒放的,清新脱俗的花香,却也渗透进腊月大红大绿大喧大闹的大吃大喝里头。于是武汉的腊月,便香得与众不同,不可名状。你唯有在这个城市沉下来,踏踏实实过过日子,你才可能明白一二。

人们一边吃着腊肉腊鱼,一边就着手准备更为波澜壮阔的年货。年货各各都开始制作:绿豆豆豉,年糕糍粑,糯米汤圆,桂花米酒;炒坊开了,锅灶日夜不休,当年收的新鲜花生,板栗,瓜子,黄豆蚕豆,炒米,纷纷登场;油锅开了,麻糖,馓子,虾片,现做先吃。走在大街上,冷不防会踩碎一粒蹦出炒锅的花生,花生的香便从脚底下往上猛一阵地窜。

过年的节奏开始加快,几天就是一个好日子:腊八节,过小年,腊月二十八,家家都会发——这里的“发”,指的是自家总要油炸一点肉丸子鱼块之类的,是为大年三十的团年饭备好半成品的菜。再是时代不同了,再是遍地餐馆,再是超市供应大量半成品,再怎么说出去吃饭方便,真正武汉人,还是要自己准备各式各样的腊货菜蔬半成品肉丸鱼糕。家里总是要堆满,厨房总是要丰盛,糖果瓜子花生水果总是要迎头摆出来,吃不吃得完,不去想的,只想过年就是图个年年有余丰收吉祥,没有,仿佛就不算过年。就这样,大年三十到了,除夕夜到了,合家欢聚,酒瓶打开,酒杯斟满,会不会喝酒,那倒是其次,有时候形式就是必须的。夜深了,时刻到了,鞭炮点燃——过年了!只听见满城的人家都在为这辞旧迎新的一刻,齐齐鼓舞欢庆,齐齐地换上新装,新簇簇的衣装显得有点傻,人人都傻笑笑,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最宽容最好脾气的一天。只为这一天,旧历的年底,可不根本才是真正的年底。

年一过,春一开,风也温软起来,太阳也毛剌剌起来,身也燥热起来。剩余的过年菜,立刻就变得很难吃掉。气味不对了,馊得快。高高的苍空忽然传来隆隆雷声,不久春雨沙沙,瞬间桃红柳绿,武汉又是一番新天地了。

写于2013年1月21日

P38-40

序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武汉“2049”展现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蓝图。在宏伟的追梦进程中,武汉作家从来没有缺席,他们用饱蘸深情和激情的笔触,展示了武汉人民寻梦的理想,表现了武汉人民追梦的奋斗,描绘了武汉人民圆梦的喜悦;用充溢着地气和温度的作品,刻画最美人物、颂扬道德模范,讴歌人间真情、传递社会正能量;用扎实而坚韧的努力,创作出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佳作,生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艺术展现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奋力拼搏、梦想成真的感人故事。《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中的一篇篇精品力作,更是浸透了武汉作家日夜耕耘的汗水,凝聚着武汉作家智慧灵感的华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荆楚文化韵味,代表了2013年度武汉地区文学的新收获、新突破。武汉作家可以自豪地说,武汉文学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集中展现了近期武汉作家深入生活,沉潜思考,努力反映时代变革与人民心声的创作成果。收录在这个集子中的作品,大都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传承着楚文化自屈原以来,代代作家执著追寻的那种直面现实、直抵底层社会和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平视的姿态描写基层、底层的老百姓生活,走着亲近现实的“平民化”创作之路。他们在艺术形式上并不拒绝“新潮”、“前卫”,但他们从来也没有放弃用现实主义叙事路数,再现底层社会真实的坚守;他们执著于以客观见证的方式对待生活,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打开农村、打开城市,挖掘了底层人物身上的善与美,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让人颤栗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他们笔下的每个人物都非常浓重,非常感染人,具有大多数底层人的历史意义。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文学界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得到了广大老百姓接受和喜欢。

“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讲述“中国故事”,并非简单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所谓中国故事,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当然,我们可以讲述一个个人的故事,一个家族的故事;也可以讲述一个阶层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将个人、家族或阶层的故事讲述为“中国故事”。这需要作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以及创造中国新文化的自觉意识。因为我们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描述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与未来。

武汉地区文学创作,不管是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素来就有坚持平民化叙事取向,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并从中表现出某种普遍人生意义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武汉作家以其精确、细腻、生动的描写,使凡俗人生的主题得到升华,令读者咀嚼到或历史或社会或文化或人生的别样滋味。厚重的市民情结,深切的世俗关怀,亲和的民间立场,触及民生要义,在人间悲情中发现美与善,真实展现下层市民的生态与心态的写作趣旨,在武汉作家的叙事文本中得到了恒久的坚持。近年来,所谓“祛历史化”、“祛现实化”、“祛集体化”的现代主义腹语式的叙事潮流,始终未能动摇武汉作家“平民化”叙事的创作定力,武汉作家集体写出了“平民文学”的独特风采。

尤其感动的是,收录在《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中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平淡的叙述中蕴藏着一股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信仰,来自优美而质朴的语言,也来自作家对人性、对自然、对灵魂的无限关怀。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结构与敛约的叙事构建了一篇篇精致、蕴藉、深沉的文本,展示了生活与人性的复杂关联,不仅文化内涵丰富,更具有普遍的审美意义。武汉地域文化的风韵、谐趣、“汉”味,人情风习,民众的生活习惯、性格癖好等等,都使它们更具艺术的审美价值。他们有一种“历史感”,能够充分意识到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是怎么来的,要到哪里去,所以他们总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考察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衣食住行的变化,深刻地认识我们的时代,并在现实的变化中把握未来。

在这个流光溢色、追逐时尚的时代里,武汉作家仍然还保持着当年那一份朴素的心性,总是能够避开流淌于生活表面的泡沫,看取生活的真相,把民间底层人们的精神和灵魂真实地表现出来,别开生面地揭示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辉,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同时,他们还以浓烈的激情抒写了祖国的壮丽景观,深刻地写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写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灵史”;深刻感受本民族的和国家的历史变迁与现实风貌,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阐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抒发本民族的、家庭的和个人的多姿多彩的梦想。《春风过境·武汉文学院作家年度(2013)作品选》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在表现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和声中,我们的作家热情讴歌祖国和人民,颂扬人间真情,创作出了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动人华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置身其中的每个人也都经历了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武汉作家对这些变化更加敏感,这些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不少表现。在当下,尽管文学本身面临着被边缘化,被杂交、移植而变种,被消费、狎昵而轻薄的巨大生存危机。但是,只要武汉作家的根不离开人和人性这块土壤,用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眼睛,眺望人类历史地平线上的那一轮太阳,沐浴人性的光茫,并通过自己的笔墨转化为对生命、灵魂的永恒敬畏;只要武汉作家还是人类历史的参与者和书写者,只要武汉文学高扬文学超越性、深邃性的主题内涵,形成新的人文精神,坚持与时代思想的对话,关注现实、关注民间、关注社会最底层劳动者的生存与生态,那么,武汉文学就一定会在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之上,种植出绚丽的日月星光来。

(作者系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武汉市文联党组书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