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中华经典解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老子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编著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道德经》的魅力首先源于它的博大,短短的五千来字,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德经》又极具实用价值和包容性。无论是治国、治家、治学还是修身、处世、待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内容推荐

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

《道德经》,被称为“中国哲学第一书”,全文仅五千余字,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政治、军事、哲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政治、哲学、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态炎凉、人情世故深邃透彻的观察和思考。老子从当时社会动荡、人事纷争、生命无常的残酷环境中,经过高度的提炼和总结,逐渐形成了这一套有关人性修养、处世哲学、做事谋略、治国之道、治人之方的智慧之学。

《道德经》经典解读一书中,我们一边准确注译,一边引“经”据典精彩解读,相信你定会对老子的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目录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无形大道的智慧之光

 1.大道看“有无”

 2.大道看“祸福”

 3.大道看“坚柔”

 4.大道看“曲直”

 5.大道看“简繁”

 6.大道看“无为”

 7.大道看“动静”

 8.大道看“虚实”

 9.大道看“巧拙”

第二章 修身之道:谦谦君子的养成法则

 1.圣人都知道自己的无知

 2.自矜者不会长久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善下者为王

 5.不武不怒,不与人争

 6.内敛方能成名士

 7.取长补短天之道

 8.不视,不听,不搏

 9.时时提醒自己做个正直的人

 10.美善与邪恶相距多远

 11.“德”是修身养性的甘霖

第三章 养心之道:纯真、幸福是根本

 1.超然旷达,宠辱不惊

 2.道是简单的,快乐也是很简单的

 3.心“虚”是一种境界

 4.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5.像水一样保持自己纯真的本性

 6.静止的水才清

 7.欲心杂念使人心累

 8.知道“止”就没有那么累了

 9.得失都是“道”

 10.不要想得太多,太远

 11.无“患”即无忧

 12.无拘无束,给心灵一片广阔的天地

 13.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

第四章 处世之道:游刃有余地立足于世

 1.诚信不足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2.不要轻易许诺

 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4.不要固执地坚持己见

 5.示人以弱,将锋芒隐藏起来

 6.“道”无需言说

 7.刚柔并济,进退有道

 8.给别人留点空间

 9.神龙在天,不见首尾

 10.为人处事必须具备“大”的胸怀

第五章 待人之道:包容、善良是待人良方

 1.不要随意伤害人

 2.智者都明白成人达己的道理

 3.用平等之心看天下

 4.学会包容,终身不殆

 5.付出时不要想着回报

 6.君子须有仁慈之心

 7.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多少

 8.天道公平,作恶必受惩

 9.受到伤害不要急于报复

 10.待人接物要以“和”为本

 11.美善的言辞可以赢得尊重

 12.施予者得到的最多

第六章 谋事之道:踏实稳健,万事可成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万丈高楼平地起

 3.圣人更懂得如何去做正确的事

 4.天下事须做精、做细

 5.踮着脚是站不稳的

 6.不要被主观的感觉所束缚

 7.谨慎地开始,坚持到结束

 8.空杯子才能用来盛水

 9.处乱不惊,变弱为强

 10.不因艰险失去斗志

 11.勤而行之,可为“上士”

 12.正确地思考,小心地谋划

 13.做事的“大道”取法于自然

第七章 为上之道:管理其实很简单

 1.为上者要有不争无为之德

 2.善用人者,为之下

 3.要听得进忠告

 4.用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

 5.做领导的必须以身作则

 6.上有“为”,则民难治

 7.最简单的管理之道

 8.有权不可无威

 9.治大国若烹小鲜

 10.民众不需要太多繁琐的法令

 11.施政不可过于苛刻

 12.天道坦然而善谋

第八章 避祸之道:清醒、淡泊方可保全自身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功成而不可居

 3.功成身退也是不错的选择

 4.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5.鱼再得势也不能离开水

 6.当糊涂时则糊涂

 7.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8.不争则无祸害之忧

 9.用超然的心态看待眼前的荣华富贵

 10.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参考文献

附录:《道德经》全文

试读章节

居安思危才能守福避祸

商王帝辛的时候,雀在城边生了一只乌鸦,占卜的人说:“凡是小的生出大的东西,国家一定会吉祥如意,您的名望一定会增加一倍。”帝辛听后喜不自禁,以为从此自己就会受天佑护了,从此不再管理国家,为人残暴凶狠,结果导致了外族的侵扰,商国因而灭亡了。这就是逆道而行,由福转为祸患的例子。

《列子·说符篇》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户人家为人十分仁义,三代都是如此,待人真诚,常常做善事。有一天,他们家的黑牛生下一只白牛,别人就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征兆。”过了不久,那家人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而牛又生了一只白牛,过不多久,儿子的眼睛也瞎了。人们都觉得诧异,说这哪里是吉祥的征兆啊,明明就是恶兆啊。可是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年轻力壮的人都被征召去打仗,而这父子两人因为双目失明而免于征役。等到战争停止的时候,他们的盲病不治而愈了。这时候人们才懂得吉兆的含义。

明朝人杨慎所著的《韬晦术》中有一句名言:“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意思是说荣华利禄、高官显爵对于人的诱惑力很大,但是荣利场也是最难站稳脚根的。《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个人在成为大权在握的领导者之后,居安要思危,才能守福避祸。

唐朝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而立下大功,爵封汾阳王,任宰相,王府建在国都长安的亲仁里。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代宗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是心里有数的。他人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掘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比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的私事重要。

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干涉。

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王爷郭子仪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而郭子仪毫不在意自己被使唤来使唤去。

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就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只是大笑。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出入。儿子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激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的确明智,他能在自己位高权重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福祸相依的道理,善于规避灾祸,所以才能四朝为臣。如果他对于自己的高官厚禄感到自满,就难免会生出骄横之气,不能忍气,那么那些想和他作对的人也就有机可乘了。

所以说,不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也不论眼前的风景有多么迷人,都不应该忘记一件事,美丽的风景之后可能就是悬崖峭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规避可能会有的祸患。

P5-7

序言

《道德经》又名《老子》,在中国,但凡有点文化的人几乎都听说过这本书。那么,它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们先不要主观臆断,看看以下古今中外的名家评语就可略知一二。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玄宗说:《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宋太宗说:伯阳(老子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欧阳修说: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说:《老子》,救世之书也!

曾国藩说:老庄为体,儒墨为用。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林语堂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孔子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子对我的影响更甚。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日本著名学者卢川芳郎说:《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理论物理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汤川秀树说: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道德经》的魅力可见一斑。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道德经》的魅力首先源于它的博大,短短的五千来字,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德经》又极具实用价值和包容性。无论是治国、治家、治学还是修身、处世、待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一个“道”字贯穿了《道德经》的始终。那么究竟何为“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说,“道”是宇宙的根本,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所在。老子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道”的规律,要与宇宙、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共生共存。无论你做什么事,一旦违背了“道”,那就一定会遭到报应和惩罚,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道德经》的魅力还在于它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老子的辩证法综合了对立统一的观念,并加以发展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

《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态炎凉、人情世故深邃、透彻的观察和思考。社会动荡,人事纷争、生命无常,从当时残酷的现实中,老子经过高度的提炼和总结,逐渐形成了有关个人修养、处世哲学、做事谋略、治国之道、治人之方的智慧之学。

但是,和其他传世经典一样,《道德经》对于常人来说也存在“晦涩难懂”的问题,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就是“玄之又玄”。为了让《道德经》更通俗易懂、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积极地影响我们的人生,便有了这本《道德经全鉴》的问世。在书中,我们一边引“经”据典,一边借古明今,相信你会对老子的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