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郭志刚//王丰//蔡泳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序 

第一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主要研究方向、重点难点及基本研究思路

(一)主要研究方向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思路

 三 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 

第二章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相应的研究状况

 一 人口年龄结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二)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概要统计

(三)近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结果

(四)近年来老龄统计结果上的不一致

 二 人口的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

(一)1990年以后出生水平存在较大争议

(二)人口调查数据反映的生育率下降

(三)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问题上的认识迷茫

 三 人口的死亡水平与存活水平

 四 人口城镇化进程及其人口学影响

 五 小结

第三章 对低生育率的研究与讨论

 一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新思路

 二 低生育水平的分类

 三 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

 四 当前人口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五 关于低生育率问题的讨论

(一)生育转变的下限在哪里

(二)全球低生育率人口在哪里

(三)中国未来人口长期发展以什么生育率为好

(四)长期持续过低生育率会有什么样的人口后果

(五)如何兼顾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压力

(六)不应将适度人口的学术观点误解为当然的远期人口目标

 六 小结

第四章 对以往若干出生漏报及生育率估计的评论

 一 人口研究中思想方法问题的共性

 二 依据以往公布出生统计做间接估计不过是重申当年的调整假设

 三 用妇女平均子女数当作总和生育率估计是一种错误

 四 某调查证明小普查严重漏报是因统计口径不可比

 五 用回归方法从平均孩次估计总和生育率的内在缺陷

(一)该研究中回归方程本身的统计问题

(二)该研究应用回归估计当前生育率时的问题

(三)在总和生育率上加进度效应就不再是时期总和生育率估计

 六 追踪“五普”低龄队列人数来证明出生漏报的方法缺陷

 七 小结

第五章 对根据教育统计数据估计生育水平的探讨

 一 研究背景

 二 小学入学年龄和学龄儿童的年龄分布

 三 小学入学率的问题

 四 教育统计数据可靠性的问题

 五 用在校小学生人数估计199l一2000年的生育水平

 六 小结

第六章 2006年计生调查的“生育率反弹”是因为样本严重有偏

 一 2006年计生调查的前前后后

 二 对此次调查结果的疑问

 三 不同来源的生育率比较

 四 2006年计生调查的方法及简要讨论

 五 该调查的生育反弹主要反映在最近两年的孩生育堆积上

 六 该调查的样本严重有偏 

 七 该调查生育率的偏差幅度及其矫正结果 

 八 小结 

第七章 妇女生育子女数与独生子女状况的队列分析 

 一 妇女终身子女数变化反映生育水平不断降低 

 二 中国现有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变化趋势 

 三 终身独生子女的统计口径 

 四 年龄别的届时独生子女比例 

 五 2005年全国终身独生子女的数量估计

 六 小结 

第八章 人口流动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 

 一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二 研究的数据与方法 

 三 2005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

 四 2010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

 五 小结 

第九章 我国大都市和城镇的常佳人口年龄和户籍一流动状况 

 一 2005年时的上海人口状况

 二 2010年时的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人口状况

 三 全国城乡人口的变化与当前状况 

 四 小结 

第十章 生育率预测和中国人口的未来 

 一 联合国人口预测对中国人口形势的调整 

 二 贝叶斯生育率预测模型 

 三 生育率变化决定中国人口未来 

 四 人口预测对人口决策的作用:是以数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第十一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要分析与年龄别数据估算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六普”主要结果的简要解读

 三 根据“六普”公布的单岁人口金字塔估计相应性别年龄别人口数 

 四 根据“六普”公布的性别年龄别人数对上述人口估计数的检验 

第十二章 根据“六普”结果模拟预测以往20年及未来的

 人口进程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 对人口进程模拟预测的基础数据 

 三 人口模拟预测采用的生育模型 

 四 关于人口模拟各项参数的说明 

(一)预期寿命参数

(二)年龄别存活模式 

(三)人口城镇化参数

(四)全国人口性别年龄别的城镇化净转移率 

(五)有关出生性别比参数及简要说明 

(六)递进生育率参数

(七、递进生育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人口模拟预测方法 

(二)根据“六普”人口金字塔推计模拟预测的靶标

(三)实际操作的简要报告 

 六 预模拟结果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的对比

(一)2000年人口数及年龄结构比例

(二)对2000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

(三)对2005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

(四)对少儿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预测结果的评估 

 七 模拟发现1990年以来生育率受城镇化进程和推迟生育的影响很大 

 八 小结 

第十三章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模拟结果与其他来源统计的比较与分析 

(一)前些年高报了出生水平

(二)死亡水平略有高报

(三)高报了人口增长数 

(四)以往的人口预测低估了老龄化水平 

(五)其他年龄结构指标的问题 

(六)长期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很低 

 三 小结 

第十四章 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风险是过低生育率和过度的少子老龄化”

 一 重新认识人口形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预测屡屡失误

 三 未来人口决策必须重新认真研究 

 四 对未来人口发展的模拟预测研究 

 五 小结 

第十五章 低生育水平下我国人口惯性 

 一 研究背景 

 二 人口惯性测量方法 

(一)总人口惯性测量法 

(二)年龄别人口惯性测量法 

(三)模型稳定人口惯性测量法 

(四)小结与讨论

 三 中国人口惯性60年的变化

(一)全国总人口惯性

(二)分城乡总人口惯性

(三)年龄别人口惯性

 四 小结 

第十六章 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 

 一 改变世界的人口转变 

 二 认识低生育率

 三 中国面临的选择 

 四 小结

编辑推荐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

郭志刚、王丰、蔡泳编写的这本《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精)》是2013年选集,包括: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相应的研究状况;对以往若干出生漏报及生育率估计的评论等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指出, 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的新的历史时期, 必须与时俱进, 正确把握人口形势与走向, 适时推出新的人口对策。作者大量借鉴了国际学术前沿的新理论、新模型、新方法和新指标, 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实际人口数据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分析, 证明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多种抑制生育的重要因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