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学新诠/孔子研究院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宋志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从数十年公开发表有关儒学研究论文中精选出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儒学通论、传统儒学、儒释道关系、儒学转向、狭义新儒家和广义新儒家六大部分,勾勒出作者围绕儒学的诠释和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作者问学明道的心路历程。不仅从宏观上阐发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儒学的平民化走向,考察和梳理了从孔子一直到清代的儒学发展脉络,包括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价值追求,而且从儒、释、道关系,诠释三者的互补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国学的构成,从儒学的兴盛与衰落、崇仰与批判,把握儒学转向和现代儒学的时代发展,进而从狭义新儒家和广义新儒家论来介绍和论述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分别对狭义新儒家唐君毅和牟宗三、广义新儒家冯友兰和贺麟进行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
宋志明,男,1947年生于辽宁省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哲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熊十力评传》、《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中国传统哲学通论》、《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国学十八讲》、《中国古代哲学发微》等30余部,发表论文250余篇。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八届高校名师奖,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委员、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有社会兼职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目录
总序
代自序:岱老与我的治儒学之路
儒学通论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儒学的内在性与东亚价值观的共识
论儒学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
略论儒家德治思想的普适意义
自由理念与儒学的冲突与会通
儒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儒学的前天、昨天与今天
时代呼唤平民化的儒学
传统儒学
孔学钩玄
孟学与安身立命之道
论荀子礼学的规范诉求
许衡与元代的文化认同
论清代儒学的再整理
儒释道关系
论儒学与宗教的异同
儒道价值观比较研究
儒道互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论国学的含义与构成
儒学转向
论孙学与儒学之关联
从批孔到释孔的转折
从唯物史观看孔学——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论孔学
论现代新儒学思潮
论儒学的现代走向
论现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论儒学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
现代新儒学与民主法制建设
儒学与工具理性的培育
狭义新儒家
论狭义新儒家的发展脉络
德性儒学的成就、困境与走向
唐君毅的价值观
牟宗三的存有论
广义新儒家
新理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
从“照着讲”到“接着讲”——论冯学研究的转型
冯友兰文化三说
论新理学的形上维度
贺麟对新儒者的定位
从阳明学到新心学的思想轨迹——论贺麟知行观的新开展
序言
岱老与我的治儒学之路
我是1975年认识张岱年
先生的。1974年,我在吉
林碳素厂当工人时,由于文
笔还可以,被工厂宣传科遴
选为“工人理论队伍”的成员
。那一年,吉林大学哲学系
选择炭素厂做教学基地,实
行“开门办学”。我以“工人
阶级”的身份,有幸参与他
们的办学过程。我先是在炭
素厂同哲学系师生开展“批
判《三字经》”活动,后来
竟然从“体力劳动者”变成“
脑力劳动者”。脱离了工人
岗位,到吉林大学参加了“
法家著作注释”编写组,参
与《荀子选注》编纂工作。
编写组有几十人之多,几个
人负责一篇,大家分头去做
提要、注释、今译。于省吾
、金景芳担任顾问。《荀子
选注》脱稿后,我又参加吉
林大学哲学系与吉林炭素厂
共同组成的《中国哲学史》
编写组,还荣幸地被聘为“
工农兵讲师”。我在吉林大
学招待所住了一年多的时间
,特许到图书馆书库中随便
翻阅书籍,借阅亦不限量,
真可以说是待为上宾。《中
国哲学史》初稿脱稿后,印
了若干册,准备到全国各地
征求学者的意见,以便进一
步修改。第一站就是北京大
学哲学系。1975年夏天,
我随同编写组到北京大学,
参加在冯友兰先生家中召开
的书稿座谈会。在这次座谈
会上,我第一次见到张先生
。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癯,
穿着朴素,说话语速较慢。
他对我们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
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开始,我
便同张先生有了书信往来。
我致信张先生,表示有意报
考他指导的研究生,张先生
回信表示支持。那一年报考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
专业的考生很多,据说有
300人左右。只有15人收到
复试通知,我也在其中。我
平生第一次“进京赶考”,兴
冲冲地赶到北京大学哲学系
接受复试。复试考生被校方
安排在一间大教室中住宿,
没有床,几十人睡在地铺上
。尽管条件比较差,可是考
生们都极其亢奋,没有人会
在乎这些。复试分两次进行
。上午笔试统一进行,哲学
系无论何种专业的考生,题
目都是一个:“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写短文
1500字,闭卷当堂完成”。
下午口试,分专业进行。主
持中国哲学史专业口试的有
张岱年、朱伯崑、楼宇烈、
邓艾民等几位先生。在复试
时,我第二次面见张先生。
复试结束后,我返回吉林市
。好久没有音讯,我预感到
事情有些不妙,遂忍不住写
信给张先生,问讯结果。张
先生回信说:“你的成绩合
格,名次为后,故没有录取
。”得此消息,我十分沮丧
。可沉下心来想想,有那么
多优秀的考生,尚且名额有
限,怎么可能录取我这个没
有大学学历的高中生呢?于
是也就释然了。后来得知,
张先生当时还试图把我推荐
给北京急于用人的文化部门
,可惜没有成功。
1983年,我终于实现了
到北京读书的夙愿,考取了
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批博士研
究生。全校共有5人,经济
系2人,哲学系3人。我的导
师是石峻先生。到北京后,
我有了更多向张先生当面请
教的机会。张先生同石先生
是至交好友,往来颇多。张
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
长,石先生是副会长,我担
任学会的秘书。在两位老先
生的家里,在学会的工作会
议上,在学术研讨会上,我
多次见到过张先生,多次交
谈过。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
,张先生似乎总是一身陈旧
泛白的灰色的中山装;石先
生似乎总是一身陈旧泛白的
蓝色的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初,我提
出“现代新儒家”的概念,博
士论文选题是《现代新儒家
研究》,以梁漱溟、冯友兰
、熊十力、贺麟为研究对象
。张先生起初不同意“现代
新儒家”的提法,担心由此
会引发批判老一辈学者的风
气。我向张先生汇报了自己
选题的思路。我解释说:我
将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几位老
先生的学术思想,整理出五
四以来现代新儒家思潮演化
的头绪,客观地展现老一辈
学者的思想架构,公正地评
判他们的学术特色、理论贡
献和思想局限。听了我的解
释后,张先生表示:如果是
这样的话,“现代新儒家”应
该是个合适的选题。我的博
士论文脱稿后,请了13位先
生做评阅人,其中有张先生
。那时论文评阅书不许答辩
申请人看,所以我至今仍不
知道张先生的具体意见。我
的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后,张
先生将其纳入他担任主编的
“历史与文化”丛书,拟由山
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此看
来,他对我的博士论文还是
比较满意的。由于出版社的
原因,这套丛书未能出版。
我毕业后一直留在中国
人民大学任教,继续以儒学
为自己研究的重点。我的博
士论文《现代新儒家研究》
199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出版,后来又陆续出版
了“国学大师丛书”中的《熊
十力评传》(江西百花洲文
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张
先生为丛书作“总序”)、《
中华儒学源流》(北京京华
出版社1994年出版)、《
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天
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冯友兰学术思想评传
》(与梅良勇合著,北京图
书馆出版社1999年出版)
、《批孔和释孔——儒学的
现代走向》(与刘成有合著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