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赵奎英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系首部把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的系统研究的专著。它首先对语言与生态的内在关系进行揭示,对生态文学、文化研究兴起的语境进行梳理,对生态语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进行发掘,确立起该研究的内在理据;然后对生态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与范式、最新动向与趋势进行梳理考察,对生态语言学的理论观念和批评方法进行探讨和阐释;继而在与其他语言理论的比较辨析中,阐明生态语言学的语言观念对于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的意义,生态语言学的批评方法对于当今生态文学、文化批评的方法论启示;最后把生态语言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具体的生态文学、文化批评实践之中,力图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双重层面上推进当今的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和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同时,本书对生态语言学概念的拓展,对深层生态语言观的阐释,对名词化层次的区分,以及生态语言学“元批评”概念的提出,也都将推进生态语言学研究。 作者简介 赵奎英,1969年生,山东定陶人,山东大学文学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生态语言学协会理事,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诗学与语言学协会”(PALA)中国方面联系人等。已出版学术专著《混沌的秩序》、《中西语言诗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主编《语言学与诗学译丛》,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奖”等十余项奖励。独立承担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l项,并作为主要专家参与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编写。 目录 导论 语言时代与生态文明 上编 生态语言学观念与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 第一章 生态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生态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式 第三节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动向与趋势 第四节 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 第二章 生态语言学观念与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 第一节 “语言时代”的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 第二节 当前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困境 第三节 生态语言学观念对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 第三章 生态语言哲学对生态文学、文化研究语言理论基础建构的意义 第一节 从“生态语言学”到“生态语言哲学”的拓展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生态语言哲学 第三节 艾布拉姆的生态语言哲学 下编 生态语言学批评与生态文学、文化批评的方法与实践研究 第四章 生态语言系统批评与文学、文化文本中的名词化 第一节 关于“名词化”的论争 第二节 “名词化”生成探源 第三节 诗歌语言中的“名词句”和“原始名词化” 第五章 生态话语批评与非文学性环境话语修辞 第一节 生态话语批评与生态话语修辞批评 第二节 从生态话语批评看环境话语中的隐喻建构 第三节 从生态话语批评看环境话语中的“抹除”修辞 第四节 生态话语批评与环境话语中的“粉饰”修辞 第六章 生态语言学“元批评”与“生态”“环境”之辨 第一节 生态文学、美学研究中的“生态”与“环境”之辨 第二节 “生态”“环境”之辨与生态语言学“元批评” 第三节 “生态”“环境”之辨对于生态理论话语与生态观念确立的意义 第七章 生态语言学批评与生态文学、文化批评实践 第一节 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第二节 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当代欧美动物电影 第三节 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新华字典》里的动物词汇解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赵奎英教授的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与生 态文学、生态理论研究”的 结项成果就要出版了,嘱我 作序。该成果三十余万字, 历经数年完成,结项鉴定成 绩为优秀。这应该是我国生 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研究领 域的最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成 果。它以其跨学科性、创新 性、前沿性以及研究的深入 性而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本成果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始终围绕生态语言与生态 文学及生态美学的关系论述 ,而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语 言学。这其实是对生态文学 与生态美学的新拓展。赵奎 英将之说成是一种跨学科性 ,其实从新的时代发展来说 ,这种“跨学科性”正是时代 发展之使然也。也是这种学 科的跨越与交叉,给各种学 科以新的生命,并催生了学 科的新发展,这也是近日引 起普遍关注的所谓“新文科” 。赵奎英的成果正是一种典 型的“新文科”,是生态文学 与生态美学的新发展与新成 果。本来生态美学就具有跨 学科的性质,当然,这种跨 学科绝非生态学与美学的简 单相加,而是交相融合和生 发,从而使得美学产生一系 列新的内涵与范畴,并在很 大程度上改造与刷新了美学 学科。正是从这样的视角, 我想也可以将赵奎英的成果 称为生态语言文学、文化研 究或生态语言学美学。本书 给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注入了许多新质。 赵奎英教授的语言学文 学研究始于她硕士研究生期 间的20世纪90年代生态语 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 研究初期,一直到她博士生 期间及以后,可以说持续了 近二十年的时光,她当时就 提出了语言的“可逆性”“语 言未成态”等新的概念。21 世纪初期,赵奎英开始关注 生态语言学,早在2007年 ,就在《中国美学年鉴》发 表《生态语言学的生态诗学 、美学意义》一文。2011 年的海峡两岸生态批评会议 ,她提交的论文也是关于生 态语言学的,其新颖而别开 生面的分析,引起了一些学 者的注意。2011年,赵奎 英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访学, 研修内容之一便是生态语言 学,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注入 了新的活力。此后,赵奎英 接连完成了两个相关项目的 研究,在教育部青年项目基 础上完成的《生态语言观与 生态诗学、美学的语言哲学 基础建构》一书,已于 201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为国家项目的结项 成果,是赵奎英生态语言学 研究的新成果,也是其在生 态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 除了跨学科性之外,赵 奎英还进一步从语言哲学的 高度审视生态语言学与文学 的关系,并进而在生态语言 学的批评实践方面做了自己 卓有成效的努力,对于生态 小说、《新华字典》等文学 、文化现象进行了生态语言 学的解读。赵奎英教授的研 究具有系统性与深入性,其 解读不仅包含西方元素,而 且包含中国的元素,并且具 有一些方法论的启示作用。 我可以就我所了解的“生态 与环境之辩”为例加以说明 。赵奎英从世界的视角,从 西方与中国学术界的动向, 并从更加全面的立场阐释了 这场论辩的价值意义与评价 。我作为参与者之一,深受 启发。同时,本成果在资料 的运用上做到了全面而深入 ,并且引入了许多新的外文 资料,使得成果研究既具有 前沿性、创新性,也具有更 强的学术说服力。 赵奎英教授在我这里完 成了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习 ,均以优异成绩毕业。近三 十年来,我目睹了赵奎英由 青年学生成长为成熟学者的 过程,本成果进一步证明了 这一点。我期待她更新的成 果与更大的学术贡献。 曾繁仁 2019.10.3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