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推翻满清100周年,辛卯年中国最轰动的纪实体小说!
《绝杀1911》由戴欢所著,抛开了以往的说教历史,从最真实的细节入手,聚焦真正的关键人物一武昌起义的关键人物、焦点是李楚武、赵云武、李作栋、郑居正等几乎被历史遗忘的草根英雄。
《绝杀1911》由戴欢所著,1911年4月,广州起义,血溅督政府,黄花岗72烈士成为革命先行者。
此后,孙、黄的反清活动进入阶段性低潮。然而在武昌,却有几支不为孙、黄所赞同的力量正悄然开展推翻清王朝的绝杀行动。
李楚武、赵云武、郑居正等人在武汉的黑白两道各个阶层进行活动,逐渐壮大组织,为武昌起义打下实力基础。
《绝杀1911》和作者笔法细腻,语言老辣地道,写尽武汉风土人情、清廷官场黑暗、江湖味儿的兄弟情义,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群英会生演一场精彩的绝杀故事。
1910年11月13日,北京已是千里冰封,北风呼啸,而在赤道附近,透明的海水环绕着一个小岛,怒涛激荡,炸起一朵又一朵浪花。她叫槟榔屿,那里海水正蓝,阳光温暖。
在密林深处有一座白色的两层楼房。它是同盟会在马来西亚的秘密办事处,那里面聚集着一群风云人物,正密谋着铁马金戈的壮举。
由于半年多前,起义新军喋血广州市郊,使同盟会遭受重击,在座的领导人中间,脸上笼罩着浓烈的悲愤情绪。许多人一脸丧气的模样。唯有孙中山依然沉稳,他站起来,发问道:“今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
在座的人一脸忧色,叹息声此起彼落,彼此相视无言。
孙中山爽朗地大笑了,说道:“一次败战,何以如此气馁?我们以前的失败,差不多举世之人都骂我们,瞧不上我们,那时候比起今日,困难要大百倍。今天我们虽然四海穷困,而革命之风潮却已兴盛了,华侨的思想已开化了,同志们,从今而后,我忧虑的是我们没有计划,没有勇气。我们要鼓起勇气,乘此良机,再谋大举。”
孙中山的一番话,会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孙中山的话语突然变得凝重了:“现在各国列强尽力侵略我国,而满清朝廷又昏庸无能,如果我们不及早图谋行动,中国恐怕没几天就灭亡了。”会场一下安静了,大家的双眼都望着他,孙中山停顿了一下,坚定地说:“我决意破釜沉舟,誓不反顾,与满鞑子一搏生死。”人们欢呼了,孙中山接着说道:“我们同盟会久困奇穷,不能再等待。要尽倾我们党的人才、物力以赴之,无论如何险阻,破釜沉舟,成败利钝,实在此一举。”人们鼓掌了。孙中山大声喊道:“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出财。”人们从座位上跳起来,拳头在空中挥舞。
会议接受了孙中山的意见,决定筹集巨款,在广州再次发难。并决定起义仍以新军为主干,另择革命党人五百名充当选锋。占领广州后,由黄兴率一军出湖南,进击武汉,由赵声率一军出江西,进击南京,长江流域各省由谭人凤等率兵响应,会师南京,即行北伐。
突然远处传来了争吵和打斗声,黄兴等人跳起来,纷纷拔出了手枪,只有孙中山端坐不动,一位警戒人员冲了进来,大叫道:“英国佬来了!警察来了!”
一位碧眼红胡子的大个子警官,带着一队手持长枪的巡警走进来,他向端坐不动的孙中山说道:“孙中山,你妨碍地方治安,请尽快出境吧。”转身就出去了。孙中山神情凝重,叹息一声,说道:“东亚大陆之广大,南洋岛屿之众多,竟然没有一寸让我立足之地”。12月6日,孙中山离开槟榔屿,坐海船前去美洲筹款。
广州,将要响起1911起义的第一号风雷。
会后,谭人凤乘轮船赶往武汉,联络当地的革命者,响应广州起义。
谭人凤,自号石屏,湖南新化人。已年过五十,白头发,坚硬的白色胡须,在风中都不飘动。体格瘦劲,精神健旺,在同盟会中他年岁最大,大家都称他为长老。他36岁前在乡间当私塾老师,后加入反清复明的哥老会,被喽哕们推为龙头老大。又结识黄兴,加入华兴会,率领哥老会在宝庆起义,事败后,与黄兴一起亡命天涯,逃到日本,加入同盟会。他为人耿直,人称谭大侠,热心动手真刀真枪的实干,厌恶坐而论道的清谈。他对孙中山、黄兴都有意见,认为他俩实事干得不够。他神情威严,说起话来高亢急猛,大家对他都很敬畏。
谭人凤在江汉码头一下船,住进了汉口日租界的松遒旅馆,武汉当地革命党人郑居正、李楚武应邀前来见面。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