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亚当·斯密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伊安·罗斯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传》(作者伊安·罗斯)是当代仅见的对亚当·斯密生平与其著作的全面以及权威的著述。

内容推荐

亚当·斯密,18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传》是当代仅见的对亚当·斯密生平与其著作的全面以及权威的著述。《亚当·斯密传》揭示了亚当·斯密作为学者、政策建议者和海关官员的罕见史实,及其与18世纪著名人物的交往和相互影响。

《亚当·斯密传》作者伊安·罗斯尤其挖掘了斯密思想与当代的联系,为斯密思想在当代的复苏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目录

中译版序言

第二版前言

引言

1. 科卡尔迪

2. 童年

3. 格拉斯哥

4. 永远难忘的哈奇森

5. 牛津大学

6. 值得尊敬的听众

7. 哲学(科学)史和法学史讲义

8. 格拉斯哥大学的召唤

9. 教师

10. 著书立说的学者和管理者

11 .《道德情操论》的创作

12 .《道德情操论》相关评论

13 . 相伴游学导师

14 . 过渡阶段

15 . 国民财富研究者

16. 北美殖民地危机和《国富论》

17. 太棒了!亲爱的斯密先生

18. 与行将辞世之人的对话

19. 定居爱丁堡

20. 理论经济学家就任海关专员

21. 文学研究

22. 艰难而困顿的时代

23. 为立法者留下的遗产

24. 风烛残年

25.“巨大转变”(人生大限)

索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结果,老斯密更有理由为自己在科卡尔迪的海关职位感到忧虑了。老斯密真正的收入,区别于他作为海关审计员的薪水,取决于海关贸易量的多少。高级海关官员通过向应缴税的货物发放“海关通行证”和“货物准行单”等证书来收取非官方的费用。不仅科卡尔迪的贸易量下降了,而且海关对这些贸易征税的做法也受到了抵制。1708年,担任收税员的约翰·布鲁斯抱怨说“我们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经常遭遇到巨大的敌意与反对”。当时老斯密绝大多数的朋友们都住在爱丁堡,这或许让他对离开爱丁堡感到痛苦。而乍一看,要整日与法夫郡的商人们为伍,似乎也并不那么吸引人,更别提法夫郡的地主们了。在谚语中,法夫郡的地主们被刻画成拥有“锯齿状的土地、一大堆的债务、一个鸽棚、一个法律托辞”的那么一些人,而在讥讽作品中,他们的形象是“愚蠢并总是醉醺醺的……明智不足,贪婪有余”。

然而,幸存下来的两份老斯密的遗嘱和账本,以及有着1723年遗孀玛格丽特·道格拉斯背面签字的家庭财产清单,都证明有亲属同他一起在科卡尔迪海关工作,在那里他也结交了新的朋友,经济上成功兴旺,并在那里舒适地安了家。而1720年他与斯特拉森德利庄园的道格拉斯家族的联姻,则表明了他已为法夫郡富裕的地主家庭所接受。老斯密刚当海关审计员时的年薪是30英镑,而到1722年就增加到了40英镑。而另一位也叫亚当·斯密的亲戚,他担任的是科卡尔迪海关和阿洛(Alloa)盐税的收税员(每个职位的年薪都是30英镑)。1754年时他曾说,他收税员职位的“年收入超过200英镑”。这就意味着收费和奖金等收入,会让收税员和审计员的薪水增加一倍还要多。1717年,老斯密自己也说他的职位大概值100英镑一年。这一数目再加上作为军事监察官的津贴(如果付的话),政府每年会给他236英镑17先令6便士。老斯密当然还得用这些收入来支付他雇员的工资,但是每年各种津贴和奖金还是可以给他带来大概275英镑的收入。在他所处的时代,这笔钱有着相当的购买力,几乎与苏格兰最高民事法庭法官的年薪300英镑相当。而且,斯密能够通过出借钱来获取利息,1722年的一则事务声明显示,老斯密在那一年获取的债券利息为137英镑19先令5士便士。总而言之,作为海关审计员的斯密,相对于他那时的年纪而言,已经拥有了相当可观的可供他支配的收入以及财产,这样即使他逝世后,他的遗孀和继承人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

丹尼尔·笛福写于1724年左右的《苏格兰细述》,为科卡尔迪,这一既是斯密的出生地又是他父亲故去前所居住的城镇,所具有的吸引力和优势提供了证据。笛福承认他自己所支持的与英格兰的联合,使得大部分的东部海港“衰退和败落”,但是他注意到科卡尔迪比法夫郡海岸其他城镇“规模更大、人口更为稠密、建设得更好”。在他的描述中,小镇有一条自东向西的一英里长的主街构成,环抱着海岸。这条主要街道以及邻近的小街和小巷,在他看来干净而铺砌平整。笛福描绘的画面是科卡尔迪“为数不少的商人”用“几艘颇为不错的船只”将“各种种类的”谷物和亚麻运往了英格兰和荷兰,并带回了这里所需要的国外货品。他如此急切地想在科卡尔迪找到证据,表明这里的经济活动活跃繁荣,难道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联合过程中背后所发生的那些贿赂和欺诈时,良心上能好受一些吗?他还报道说他在邻近地区看到过煤矿,其中一个在镇的西端,离海岸非常近,以至于他担心会被潮水吞没。在东端他看到了一座造船厂,造船厂再过去就支着煮盐和制盐的大锅。

一位当时的瑞典商业间谍亨里克·卡尔梅特记录说1719—1720年间科卡尔迪有五口盐锅运转着。当时在法夫郡和福斯河对岸,制盐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其利润来源于用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苏格兰,人们用盐腌制鱼和牛肉,尤其是为了度过漫长的冬季,并用盐给作为主食的燕麦调味。法夫郡的盐商们比英格兰东北部和柴郡(cheshire)的同行们纳更低的税赋,尽管后者的产品质量更好。这一税收保护措施在1823年宣告结束,当时亚当·斯密所倡导的自由贸易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彻底取消了英联邦的所有盐税,而一个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市场使得法夫郡的制盐业走向了衰亡”’。

然而,18世纪20年代的科卡尔迪似乎确实采取了一些成功的措施,满足了苏格兰及其海外对用盐的需求。笛福将这一城镇与附近的迪萨特市(Dysart)做了一个对比,发现迪萨特市的制盐业已经“完全衰败了”,尽管在那里他确实看到了“制钉子和金属制品工人”所进行的生产活动…。确实,这类行业连同这一区的铁匠、木匠和石匠等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法夫郡沿岸运煤船和制盐锅需求的刺激。其开矿业、制造业、手工业和贸易活动的结果之一,就是通过城市发展将各社区联系在一起。这是现代工业国家海滨城市很典型的发展模式,就像美国东海岸由卫星城镇组成的集合城市一样。在《罗布·罗伊》(Rob Roy)一书中,沃尔特·斯科特借安德鲁-菲尔思菲斯之口从这一角度生动地描绘了1715年的法夫郡,注意到了科卡尔迪作为一个“古老城镇”的卓尔不群,其建筑沿着陡坡山脚加高了的海滩一字铺开。

科卡尔迪当时的市政厅建筑并未能幸存至今,人们在那里上缴市场税收(费用),存放镇上使用的度量衡以及档案和用于城镇防卫的武器,召开镇议会和市法院会议。但是,在印威基辛(Inverkeithing)、西威姆斯(West,Wemyss)和迪萨特沿岸还是能看到一些带有1714年左右由建筑家威廉·亚当所引入的独特建筑,这些建筑带着露天楼梯和极具特色的红色“荷兰式的平面砖”。现在的法夫郡民俗博物馆(位于17世纪楚帕尔(Cupar)附近色列斯(ceres)的称量处),以及具有中世纪安斯特拉瑟(Anstruther)建筑特色的渔业博物馆,都能最有效地让人联想到那已逝去的法夫郡乡村的渔业活动及其手工艺,这些都是年幼的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背景。P37-39

序言

这本传记的传主是一位十分独特的人,未出生就失去了父亲,幼儿时曾经被吉卜赛人拐走,幸得叔父奋力解救,得以生还。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与寡母相依为命,侍母至孝,终身未娶。他体弱多病,一直以为自己活不到老,但直到67岁那年才逝去,这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远远高出了大多数人的寿命。

他虽然就读于著名的牛津大学,但内心厌恶这所学校,一生中不止一次指责这所学校的老师散漫渎职、不务正业、误人子弟。在与人交流时,他常常心不在焉、灵魂出窍,但一上讲台却变身为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良师,为学生喜爱和尊敬。

他在学术上十分顺利,不到三十岁就被任命为大学的正教授,36岁出版了为他赢得巨大声望的第一部著作。这部作品的一个特殊读者,仰慕作者的道德文章,聘任他作为自己儿子的家庭教师。他毅然辞去大学教授的职位,陪伴自己的学生游历欧洲大陆数年后,还乡隐居,专心著述。在53岁那年,出版了第二部影响更大的作品。53岁之前,他只被人看做是一个哲学家,而53岁以后则只被人看做是经济学家。而其实,他的作品主题涉及天文学、语言学、修辞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方面。

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享尽荣华富贵,被推举为自己就读的那所大学的名誉校长,并得到了薪资极高而无甚责务的海关专员职位。

他一生痛恨学术剽窃者,而自己死后也曾被诬为剽窃者。他极度在意自己的文名,一生中把仅有的两部公开出版作品反复修订,直到死前三个月,自己无力再改。死前,嘱咐朋友和学生当着自己的面把大量自己不满意的手稿付之一炬。

死后的两百多年里,关于他在学术上的核心观点到底是什么,人们的争论从未停息,直到今天,很多人还被这个问题折磨得很苦恼。

他虽然是英国人,却支持美国摆脱英国殖民制度的独立战争,他刨设的理论体系为美国的制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据,被人当作美国文明的缔造者之一。

在逝世217年以后的2007年4月13日,他的侧面素描头像被印在20英镑的钞票上在全国流通。

这个人就是亚当·斯密,一个活在18世纪的苏格兰人。

除了幼儿时期那次有惊无险的被劫持,他本人的生命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经历。在法国旅行期间曾经与几位淑女有过算是暧昧的交往,在他身上似乎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引人人胜、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也不像与他同时代的著名词典学家塞缪尔‘约翰逊那样,被追随者包斯威尔记录下一言一行。他不爱旅行,也不爱通信,一生中与他人的信件来往不过是百余通。除了思考和阅读,以及在很小范围里结交朋友,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斯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慵懒的人。要为这样一个比较单纯的学者做传,不太容易,而要写出一部让普通读者也有兴趣阅读的传记,就更加困难。

尽管如此,斯密死后,关于他的传记则并不少。死后不到三年,他的学生斯图尔特就写了一本题为Ⅸ亚当·斯密的生平与著作》的小册子,在很长时间里,这本薄薄的小书几乎可以说是除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以外人们了解斯密的唯一管道。在十九世纪,曾经出现过至少三部关于斯密的传记作品,法莱尔的《亚当‘斯密》(1887)、赫德恩的《亚当·斯密生平》(1887)以及约翰.雷的《亚当‘斯密传》(1893)。到了20世纪,又有几部传记问世,其中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是斯科特的《学生与教授时期的斯密》(1937)以及拉法埃尔的《亚当.斯密》(198s)以及于1995年出版的这部罗斯的《亚当·斯密传》的第一版。进入21世纪之后,关于亚当。斯密的传记作品仍然在出现,詹姆斯.布坎出版了《真实的亚当。斯密》(2005),盖文·肯尼迪出版了《亚当.斯密》(2007)。

虽然按照世俗的偏好,亚当·斯密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传主,但居然还有若干种传记问世,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斯密在西方思想史上公认的重要地位。作为近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鼓吹者,他的自由放任主义可谓深入人心,而且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失去其重要的意义;二是因为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所具有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理解上的困难,增强了大家进一步了解他真实面貌的愿望。他的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基本的立论依据给后人造成了十分矛盾的印象,产生了大量的理解上的困难。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学派的那些作者们正是在这个方面对斯密进行质疑,而英国本土的学者则极力为斯密辩护。双方的笔仗虽然在斯密的讲课笔记被发现以后,平息下去,但悬念并未彻底消除。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斯密一生的两部主要作品之间存在着基本的理论冲突。围绕斯密所展开的论争也激发了后人关于斯密本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探究的欲望。

在迄今为止关于斯密的传记中,我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有三种,即斯图尔特(1794),雷(1895)和罗斯(1995)的。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三种传记的问世时间刚好间隔一个世纪。前两种皆已经有中译本,现在我们把罗斯的传记译介到中国,显然有其历史的意义。

斯图尔特是亚当·斯密的学生,是迄今为止的作者中唯一与斯密有长期交往的人。他的记载虽然简短,但是很多都是第一手的材料,可信度很高。作者虽然饱含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但语言朴素平实,记录一些重要的细节又颇为传神。问世以来,成为研究亚当·斯密的可靠史料。

约翰·雷的传记自出版以后一直被公认为是最详尽、最优秀的关于斯密的传记作品。关于这本传记的特点,陈岱孙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原书是对斯密生平的最详尽的全面叙述,但它较略于斯密的思想,尤其是他的学术思想发展的分析而详于他的生活、轶事、亲友关系、通信往来,甚至未必有确据的传闻的描写。前者,经常被遗憾地认为原书的缺点。而后者,在丰富的内容上益以流畅明细的行文,却是使原书成为引人人胜的读物的一个重要原因,约翰·雷不是把斯密单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来描写,而是企图以多少带有‘纯文学’意味的笔调来讲述一个已经去世一百年的历史名人的完整的一生的故事。”著名的思想史家雅各布-瓦伊纳虽然在很多方面质疑雷的这本传记,但他给出的评价依然是非常高的,“雷氏的《斯密传》详尽而全面,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而且在出版70年后,今天仍然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不仅因为其众多的优点而具有历史意义,甚至其缺点也使它具有历史意义。长期以来,它是人们研究亚当。斯密生平的主要事实来源,而且对许多人来说是唯一的事实来源。因此,在大多数对斯密感兴趣的人看来,该书的错误和遗漏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了‘不可更改的’规定。”事实上,在罗斯的这本更为详尽的传记问世之前,约翰·雷的《亚当·斯密传》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最优秀的传记。

以下我们着重说说罗斯的这部传记。

为了纪念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200周年,格拉斯哥大学发起了重新整理出版《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的项目,预计在1976到1983年间出齐全部的作品。罗斯的这部《亚当·斯密传》本来是作为格拉斯哥版Ⅸ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的中《通信集》的补卷来安排写作的。按照预定的计划,传记应该配合《亚当.斯密通信集》出版而同时出版。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传记直到通信集出版的十多年以后的1995年才问世。据罗斯自己解释,传记延迟问世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亚当·斯密的研究十分活跃,大量的新材料被发现,他的写作过程需要时时吸收、补充这些新材料,以及调整甚至修改已经写出的部分,故此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后出版的日期。

说罗斯的《亚当·斯密传》是迄今为止关于亚当·斯密生平和思想的最为详尽的传记这一点是毫不为过的。斯图尔特的传记信则信矣,但篇幅过于短小,几乎只能说是一个斯密生平和著述活动的概要,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斯密的读者而言,尤其是对于研究者而言,显然远不足用;约翰-雷的传记详则详矣,但只是从一名记者的视角出发来刻画亚当·斯密其人其事,作者的兴趣在于描述斯密的人生活动和逸闻趣事,而对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不甚了了,而且,还有不少史实上的错误,以至于贻误读者。相比之下,罗斯的这本传记力图在斯密的生活、生命情节叙述与思想理论解读两者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弥补了以往的传记所存在的缺陷,实现了品质上的历史超越。

本书作者罗斯,1930年出生于苏格兰的邓迪,在圣安德鲁斯大学攻读英语言文学本科,后到牛津大学读研究生,以“詹姆斯六世治下苏格兰宫廷诗”一文获得硕士学位。后转到德克萨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题为“凯姆斯勋爵亨利霍姆的生平和著作”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该博士论文修改后于1972年以《凯姆斯勋爵与他所处时代的苏格兰》为书名公开出版。罗斯在德克萨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指导老师正是莫斯纳。毕业后,罗斯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任教,并于1973年成为正教授。他于1992年退休并一直担任名誉教授至今。除了协助莫斯纳编纂《亚当-斯密通信集》,撰写《亚当·斯密传》,罗斯的学术贡献还表现在他的另外两部重要作品之中,分别是《同时代对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反应》(1997年版)和《同时代对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反应》(1998年版)。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出版时间稍后于《亚当·斯密传》的第一版,但事实上,整个研究过程是彼此助益、相得益彰的。

罗斯本人是一名学院派的思想史学者,他协助老师莫斯纳编纂《亚当·斯密通信集》,在老师因身体原因退出编辑工作后,独立承担了编纂任务。正是在这个编纂工作中,让罗斯产生了撰写新的斯密传的念头。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启动传记撰写工作。

由于有了雷的《亚当·斯密传》以及雅各布·瓦伊纳纠错性的长篇评论,加上学术界研究斯密的兴趣回升,高水平研究作品不断问世,一方面使得撰写新的斯密传变得更加方便,但另一方面,读者特别是学术界对于史实的要求无疑提高了很多,这也带来了新的考验。罗斯不得不极为严谨慎重地对待大量关于亚当‘斯密的重要原始文献和研究文献,力争做到取舍合理。这部新的传记,在文采上似乎无法超越雷的作品,但我们却不能不对作者爬梳丰富史料的努力以及巨细无遗的考据功夫印象深刻。不仅如此,这部传记还为解决若干思想史上悬而未决的争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线索。在这个意义上说,罗斯的这部《亚当.斯密传》对一般读者而言固然重要,但对专业学者的帮助也许更大。

1995年,本书出版第一版,引起了热烈的评价。此后,罗斯根据这些评论以及新发现的文献史料对其进行了非常用心的修订,于2010年出版了新版。本书的中文本就是根据新版译出的。

110年前,严复以《原富》为题翻译出版了《国富论》,亚当-斯密这个人的名字开始进入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此后的大多数时间里,由于《国富论》的名气实在太大,亚当·斯密基本上被当做是近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为人熟知。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斯密主要是作为劳动价值论创始人之一才有某种历史价值。20世纪末以来,随着斯密的另外一部重要作品《道德情操论》被介绍到国内并且被广泛阅读,斯密才开始摆脱长期以来作为经济学家的单调形象,呈现出此前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尽管如此,与国际上亚当-斯密研究目益兴旺的状况以及业已形成的斯密形象认知格局相比,中国人关于斯密的认识仍然十分粗陋甚至有一些误解。我们将这部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新版《亚当·斯密传》译介到国内,希望有助于促进我们对斯密这位西方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是为序!

罗卫东于杭州启真湖畔

书评(媒体评论)

(斯密的)现代最权威的传记……

——《格拉斯哥先驱报》

罗斯教授在这本传记中,揭示了这位伟大人物及其著作广泛的智识之源,同时帮助我们回忆了斯密注重实践,谦虚、慷慨和仁慈的绅士形象,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经济学家》杂志

本书是20世纪仅见的对亚当·斯密生平与其著作的全面以及权威的著述。本书披露了亚当·斯密作为学者、政策建议者和海关官员的罕见史实,及其与18世纪著名人物的交往和相互影响。

——《自由人》杂志

从亚当·斯密那里开始,经济学才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罗斯的这本《亚当·斯密传》,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斯密传记。任何有志于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人,都应该多少了解一些亚当·斯密的思想和生平.相信认真读一遍这部传记之后,对经济学本身会有新的认知和感悟.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