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溢木编著的《正》是时代美德一字经系列之一,《正》诵经典名句,读模范故事,做有道德的人。
历经数千年传承融汇时代精神的美德,是中国人思想道德的灵魂,是构筑中国人时代精神的血脉,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正/时代美德一字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张溢木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溢木编著的《正》是时代美德一字经系列之一,《正》诵经典名句,读模范故事,做有道德的人。 历经数千年传承融汇时代精神的美德,是中国人思想道德的灵魂,是构筑中国人时代精神的血脉,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内容推荐 张溢木编著的《时代美德一字经:正》针对市场上缺少入情、入理、入心的道德教育读物,专门为广大未成年人精心打造。要改善社会的道德风气、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首先须有好的读物。《时代美德一字经:正》适应了这一社会需要。《时代美德一字经:正》力求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完美融合,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凸显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道德传统的历史延续性。在保证其通俗性、可读性的同时,保证有一定的创新性。 目录 第一辑 解析篇 一 “正”的字义及其历史演变 二 正德的要求J 三 如何实践正德 第二辑 菁华篇 第三辑 范例篇 1 第五伦的“私心” 2 张释之拒行帝旨 3 李世民做检讨 4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5 祖逖北伐 6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7 子产铸刑鼎 8 刘邦约法三章 9 狄仁杰秉公执法 10 典狱官自判死刑 11 为天下人着想的廉希宪 12 江郎才尽 13 贤士陈寰 14 肱股之臣 15 为虎作伥 16 亲近贤人 17 廖钦拒礼 18 梁上君子 19 瑚琏之器 20 周公盛德 21 通明相 22 不仁之人 23 阳虎落魄 24 折缨强楚 25 程婴救孤 26 大度韩琦 27 白袍点墨 28 严守纪律的邱少云 29 锅里出银元 30 面对推辞不掉的礼金 31 一个有良心的县委书记 32 决不缺课的雷锋 33 任何人都要遵守纪律和规定 34 形象重于生命 35 陈毅的《入城守则》 36 锦州苹果的故事 37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38 无知犯法进牢狱 39 不知为不知 40 有道而正 41 遵守诺言 42 熊猫烧香 43 商以正德 44 一桶粥的故事 45 生命日记 试读章节 二 正德的要求 马克思曾经说过:“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获得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存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①之所以说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是因为法纪不仅反映人民的意愿,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总结,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纪守法是遵从规律的表现,是聪明睿智的表现。逆法而动,违规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举动.恰恰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这种无视实践经验、无视客观规律的行为,绝不会带来什么好的后果,终究难逃客观规律的制裁。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并非无情。恰恰最为有情,因为它维护的是全社会的正常秩序,体现的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利益,所以私情再深,私谊再厚,也大不过公法。“正”作为中华美德的基础和底线,对其崇尚,是对社会法纪的维护,更是对人类生活秩序的保障。因此,作为维护社会法纪的正德,不仅要有守法之正,而且还要有正心和正身之正,要自觉地端正道德的动机、意识、意图和思想,以正心诚意来增益人所不能。其要求大致可以简单归纳为这样三个方面: 1直道而行 正德首先是正直之德。这种德不仅要求人们要正心诚意.立身方正,而且要求人们要沿着正确的方向“直道而行”。孔子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其含义就是为人要耿直、刚毅、充满正气。也就是说为人不见风使舵,要坚持原则。相传,孔子在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孔子世家》)这是老子看到孔子不仅看问题很深刻,而且讲话很尖锐,容易得罪一些权贵。从而给自己带来危险。老子这个善意的提醒,并不是劝孔子委曲求全、八面玲珑,而是在对孔子赞赏的同时,提醒他要避其锋芒。在孔子的迟疑困惑面前,老子还是主张与其迟疑困惑,不如直道而行。“直道而行”并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考虑,一直往前冲,也不是主张人们太过尖锐与苛责、而是要求人们要善良,要富有同情心,要乐于助人,更要待人真诚、宽厚。“纷纷万事,直道而行”。生活中琐事太多,诱惑太多;人生中往往会处在事多、路多的境地,但是,一旦选择了既定的目标和正确的道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2公私分明 正生公,公生明,公明才能服大众。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讲的是为政者必须身正行正,否则难以服众。因为领导所处的位置特殊,肩负的责任重大,因而群众既要观其言,又要观其行。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群众怎么会信任你呢?在社会上经常会听到这样_句很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而在社会上,要想成为好人,必须公私分明。也就是要把公家和私人的情况分得很清楚。人往往具备两种属性:个体的人,具备自然属性;群体的人,具备社会属性。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个体的自然属性的需求,但更不能泯灭社会属性对群体的人的要求。任何一个“公私分明”的人,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人品、人性,才能走正道;任何一个“公私分明”的社会,才会避免造成人与人之间对立、冲突、动荡不安的祸患,才能使社会走上正轨。公私分明,不仅要求不能拿原则换人情,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而且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更进一步地说是不贪不占,更不能只想着谋私利。任何时候,“私”过重都会造成人的贪心和欲望的无限膨胀。“私”的迷雾所腐蚀出的无底黑洞,不仅会使人贪得无厌.而且会扰乱社会的和谐安宁,使社会无法实现安定、和谐、有序,更无文明社会可言。因此,“公私适度、公私有度”的要求在今天仍然是“正”德下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要求。俗话说:“私不去则公道之”。公私分明,就能在社会中形成公平正义的正气,从而坚决抵制不坚持原则、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歪风邪气。P8-11 序言 “美德”是什么?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埋头傻干而不计报酬多少,与人交往而甘愿事事吃亏,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时时奉献。这种想法,让我们想到了热带丛林中的狐狸和狼。这种所谓的智慧.也不过是丛林之中狐狸和狼的智慧。这种对美德的看法.也不过是没有任何感恩之心的“小人”的内心独白。对狐狸和狼来说。甚至对只图利益的“小人”来说,美德确实什么都不是。但是,我们到底是要把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建设成一个美好的人类世界。还是要把它变成一个热带丛林?丛林之中,没有谁永远都是强者.即使老虎狮子也不例外。当那些信奉丛林规则的“智者”成为“更智者”爪下的一块肉时。他的智慧在哪里?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因为沾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再了。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妙的智慧。真正的名家应该是淡泊名利、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人。 在有美德的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同时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俗语也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 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入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强于孤军作战。人之所以能够胜过万物,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够合作起来。 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自己的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经提出过“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的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真正成为每一个人的操守,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的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的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这就是真正的“惠而不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