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史家亮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序 言

导 论

一、研究目的及关键词阐释

二、关于中庸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述评

(一)中庸及“中”的内涵

(二)中庸的应用

(三)中庸的方法论性质

(四)中庸所蕴涵的社会和谐思想的研究

(五)中庸对和谐社会建设方法论意义的探讨

(六)中庸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的薄弱环节

三、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四、研究路径及相应研究方法

五、内容体系框架及各章要点

第一章 论“中”——将“中”作为中论的立足点

一、“中”的本义

(一)“中”字探源

(二)“中”的基础含义

二、“中”观念的理论形态演进

(一)“允执厥中”——作为政治性范畴的“中”

(二)“作稽中德”——作为伦理性范畴的“中”

(三)“天下大本”——作为本体性范畴的“中”

三、儒学中庸的执中、和中、权中思想

(一)执两用中——处理事物两端之间关系的执中方法

(二)和而不同——处理多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和中方法

(三)过犹不及、时中权变——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权中方法

四、非偶然的一致:“中”观念的其他反映形式

(一)“中”观念在道家、佛家及古希腊思想中的反映

(二)人类“中”的思想方法形成的原因探略

第二章 “中论”的内涵及运用——用相关唯物辩证法框架论中与用中

一、中论的提出及论证思路

二、中论内涵之一:中同(统)理念

(一)“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相通性

(二)“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的差异性

(三)中同(统)理念的基本含义

(四)提出中同(统)理念的意义

三、中论内涵之二:中合理念

(一)“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相通性

(二)“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差异性

(三)中合理念的基本含义

(四)提出中合理念的意义

四、中论内涵之三:中度理念

(一)“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相通性

(二)“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差异性

(三)中度理念的基本含义

(四)提出中度理念的意义

五、对中论三理念生成的整体透视(图示)

(一)中论三理念生成路线图

(二)中论内涵的整体分析和界定

六、运用中论的原则要求

七、中论运用的价值标准——和谐

(一)价值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

(二)和谐的价值标准含义

(三)将和谐作为“中论”价值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第三章 中论提出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传统中庸思想现代转型的理论诉求

(一)弥补传统中庸思想缺失的理论需要

(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历史启示

二、当代人类和中国发展的方法论需求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人类发展困境的方法论求解

(二)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方法论需求

三、主体与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一)中论是主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二)中论是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四、中论提出的意义

(一)传统中庸思想实现了现代转型

(二)唯物辩证法自身内涵得到了丰富

(三)当代中国和世界和谐发展有了理想的方法论

第四章 中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方法论

一、和谐发展与中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

(一)化解人类时代困境的发展理念应该是和谐发展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以和谐发展理念处理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

(三)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需要珍视中论的价值

二、中论与和谐发展: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思考

(一)失“中”与我国社会的曲折发展

(二)持“中”与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中论的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

(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中论的彰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

第五章 用中论以达人的自我和谐

一、人的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

(一)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现实的、和谐的个人

(二)当代国人的自我矛盾和冲突

二、“中论”在实现人的自我和谐中的作用

(一)倡导优雅生存,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二)培养和谐人格,促进自我精神和谐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自我发展和谐

第六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他人之和

一、个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一)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三)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缺失

二、中论在实现人际和谐中的作用

(一)执“我”与“他”两端,处理人际关系

(二)综合运用德育和法制的力量,协调人际关系

(三)个人遵循人际关系的序级性,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第七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社会之和——基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

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保障

(一)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人与社会辩证的统一关系

(二)我国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基于阶层分化的视角

二、运用中论促进阶层间的和谐

(一)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完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

(三)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

第八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自然之和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音”

(四)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因素

(五)中论的偏离: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诸观念的思维方法缺失

二、运用中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运用中论,倡导和谐自然观

(二)运用中论,倡导科学生态价值观

(三)运用中论,倡导科学发展观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推荐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由史家亮所著,《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立足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背景,着眼于中庸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对中庸的具体运用加以新的思考,提出了以中同(统)、中合、中度为基本理念的中论范畴,进而从人的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维度,探讨中论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编辑推荐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由史家亮所著,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体现在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中论范畴。这一思考和归纳是新颖的,是需要创新勇气的。因为,一方面,中国哲学史对“中”的理论研究各有各的看法,这增加了当代对这一思想理解和把握的难度。另一方面,中庸自身相对成熟的思想体系以及习惯思维的影响,使人们很难去仔细考量中庸的现代性转化问题。而即使是认识到中庸现代性转化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如何实现转化及转化为什么,都是比较难以继续做下去的问题。从该书的详细论证来看,面对这样一个难题,该书的研究和论证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这一研究成果及思路,对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中国哲学史相关理论和范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