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季羡林著的《神奇的丝瓜(学生读本)/名家名篇》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视野和审美素养。本书收录了《海棠花》《五色梅》《清华颂》等名篇,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一枝花,一场雨,一场出游……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奇的丝瓜(学生读本)/名家名篇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季羡林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阅读季羡林著的《神奇的丝瓜(学生读本)/名家名篇》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视野和审美素养。本书收录了《海棠花》《五色梅》《清华颂》等名篇,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一枝花,一场雨,一场出游……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内容推荐 季羡林著的《神奇的丝瓜(学生读本)/名家名篇》第一部分“写人”,描述了先生写自己与家人、老师、朋友交往的文章,从中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真实自我,以及对亲人的怀念、对师友的真挚之情;第二部分“记事”,收录季羡林先生或亲身经历的事,讲述季羡林先生对于生活对的观察和体会。第三部分“游记”,收录季羡林先生行万里路,在游览、访学过程中的所的所见、所闻、所感。 目录 希望在你们身上(代序) 神奇的丝瓜 听雨(二) 海棠花 洛阳牡丹 五色梅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访绍兴鲁迅故居 观天池 观秦兵马俑 火车上观日出 清华颂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黎明前的北京 留学热 道路终于找到了 山中逸趣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 回到祖国的怀抱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表的喜剧 重返哥廷根 我写我 我的童年 我的中学时代 去故国 时间 寂寞 两个乞丐 忆章用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怀念母亲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Wala 试读章节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竞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〇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P1-3) 序言 希望在你们身上(代序)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年轻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不必“倚老卖老”,年轻人也不必“倚少卖少”。老年人当然先走,年轻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像我这样年届耄耋的老朽,当然已是“旧人”。我们可以说是已经交了棒,看你们年轻人奋勇向前了。但是我们虽无棒在手,也决不会停下不走,“坐以待毙”。我们仍然要焚膏继晷,献上自己的余力,跟中青年人同心协力,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 我说的这一番道理,几近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的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年轻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那么,我作为一个老人,要对你们说些什么座右铭呢?你们想要从我这里学些什么经验呢?我没有多少哲理,我也讨厌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我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几近老生常谈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明白易懂,用不着解释。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寸阴。朱子心目中的“学”,同我们的当然不会完全一样。这个道理也用不着多加解释,只要心里明白就行。至于爱惜光阴,更是易懂。然而真正能实行者,却不多见。 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 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1994年12月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