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俗地讲就是过去发生的故事。历史有三种:一种是物质的历史,包括古董、文物、建筑和遗迹;第二种是文字的历史,就是历代史学家写下的史书;还有一种历史留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口口相传,绵延不绝。
盘古、大禹、姜子牙……通过阅读《上下五千年智慧新解(经典珍藏修订版)》(编者韦明辉),你会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来借鉴且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下五千年智慧新解(经典珍藏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韦明辉 |
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通俗地讲就是过去发生的故事。历史有三种:一种是物质的历史,包括古董、文物、建筑和遗迹;第二种是文字的历史,就是历代史学家写下的史书;还有一种历史留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口口相传,绵延不绝。 盘古、大禹、姜子牙……通过阅读《上下五千年智慧新解(经典珍藏修订版)》(编者韦明辉),你会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来借鉴且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内容推荐 历史车轮碾压所留下的车辙是一种民族精神和魂魄的凝聚。 翻开《上下五千年智慧新解(经典珍藏修订版)》(编者韦明辉),你能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字里行间,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以一一呈现,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 通过阅读《上下五千年智慧新解(经典珍藏修订版)》,你会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来借鉴且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目录 前言 序章 诸神舞蹈 辟混沌盘古开天地 娲皇氏造人补天裂 追旭日夸父化邓林 创文明伏羲画八卦 燧人氏钻木取火种 有巢氏构木建民居 尝百草神农教稼穑 战蚩尤黄帝定天下 舞千戚刑天战黄帝 雨粟鬼哭仓颉造字 千古圣王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过家不入 后羿寒浞篡夺夏政 第一章 悠悠太古 论进化祖先遍中华 仰韶文化煅烧彩陶 探长江中华有多源 玉龙共舞华夏升腾 第二章 华夏洪基 伐夏桀成汤建商朝 辅商汤伊尹放太甲 盘庚迁都殷商中兴 姜子牙直钩钓文王 荒淫无道商纣亡国 兵败牧野纣王自焚 握发吐哺周公理政 无戏言桐叶封唐弟 南巡落水昭王不返 国人暴动周召共和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第三章 纵横分合天下乱 尊王攘夷齐桓称霸 风雨莫逆管鲍之交 困沙漠老马逞识途 战长勺曹刿败齐兵 虚仁假义宋襄取败 假途灭虢唇亡齿寒 秦穆公羊皮易贤能 晋文公流亡十九年 烧绵山介子推抱树 退避三舍城濮交兵 弦高犒师秦晋失和 一鸣惊人庄王问鼎 救孤儿舍身存赵氏 晏子使楚灵王自辱 伍子胥白头过昭关 孙武子兵法十三篇 卧薪尝胆勾践雪耻 急流勇退范蠡致富 至圣孔子周游列国 骑青牛老子出函谷 论兼爱墨子破云梯 智氏灭族三家分晋 破迷信西门豹治邺 神医扁鹊治病救人 商鞅改革立木建信 围魏救赵孙庞斗智 读书刺股苏秦合纵 逞口才张仪布连横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逍遥万物庄周梦蝶 孟母三迁培育亚圣 卓绝一世屈子沉江 鸡鸣狗盗孟尝脱险 狡兔三窟冯谖市义 千金买骨燕昭求贤 蔺相如完璧归赵国 负荆请罪廉蔺交好 火牛阵田单复齐国 范雎定计远交近攻 李太守筑堰治岷江 赵括谈兵白起坑卒 脱颖而出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虎符救赵 奇货可居吕相弄权 十二岁甘罗为丞相 谏逐客李斯立秦政 易水悲歌荆轲刺秦 第四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始皇统一建帝国 焚书坑儒鲁壁藏书 张良行刺误中副车 沙丘篡诏指鹿为马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取而代之项梁反秦 破釜沉舟鏖战巨鹿 斩白蛇刘邦方起首 约法三章 定鼎关中 鸿门宴项羽掩杀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萧相国月下追韩信 楚汉相争霸王自刎 白登解围胡汉和亲 流氓皇帝衣锦还乡 汉初三杰萧规曹随 吕后篡权周勃夺印 缇萦救父文景之治 细柳营周亚夫治军 张释之秉公谏文帝 晁错削藩七国变乱 飞将军李广难封侯 独尊儒术汉武雄风 凤求凰卓文君私奔 使西域张骞通丝路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论盐铁桑弘羊理财 尽忠守节苏武牧羊 司马迁发奋著史记 拥昭立宣霍光辅政 雁落青冢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绿林起义光武中兴 脚加帝腹子陵却官 强项令虎威治洛阳 伏波将军马革裹尸 明帝梦佛白马驮经 投笔从戎班超报国 外戚宦官祸乱朝廷 蔡伦造纸文明远播 五经无双解字说文 科圣张衡观天测地 忍死望门党锢之祸 苍天已死黄巾起义 美人计吕布刺董卓 医圣张仲景论伤寒 第五章 英雄与隐士 战官渡曹操平北方 孙氏兄弟虎踞江东 三顾茅庐卧龙出山 火烧赤壁鼎立三国 弹胡笳蔡文姬归汉 焚青囊华佗蒙冤杀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煮豆燃萁曹丕篡汉. 火烧连营白帝托孤 七擒七纵平定南蛮 出祁山星陨五丈原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司马代魏路人皆知 会山阳竹林隐七贤 后主刘禅乐不思蜀 断铁索西晋灭东吴 石王斗富甚于天灾 皇帝白痴八王作乱 除三害周处效死节 聚流民李氏建成汉 刘渊反晋永嘉之乱 东晋偏安衣冠南渡 重书生石勒建霸业 闻鸡起舞祖逖北伐 搬砖限酒陶侃奋发 序兰亭书圣王羲之 顾恺之三绝绘丹青 流芳遗臭桓温北伐 旁若无人王猛扪虱 一意孤行苻坚攻晋 东山再起谢安教子 草木皆兵淝水大捷 陶渊明歌唱田园诗 金戈铁马刘裕开国 走为上策檀公量沙 为黎民贾公修要术 祖冲之割圆得密率 郦道元游历注水经 孝文帝迁都行汉化 论神灭范缜不信佛 梁武帝舍身当和尚 反复无常侯景叛乱 测字皇帝桀纣不如 陈后主演唱亡国音 第六章 盛世存危亡 遵律例赵绰谏隋文 巧工匠建造安济桥 开运河炀帝施暴政 反隋朝李密聚瓦岗 杨广殒命李渊建唐 李世民兵变玄武门 以人为镜魏征直谏 天可汗平定东突厥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唐三藏天竺取真经 治贞观太宗论载覆 孙思邈修撰千金方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日月当空女皇则天 初唐四杰文采飞扬 请君入瓮酷吏横行 狄仁杰桃李满天下 明皇任贤开元盛世 空前绝后吴带当风 测子午一行定历法 六犯风涛鉴真东渡 口蜜腹剑祸乱朝纲 安史之乱盛唐衰落 杨贵妃命丧马嵬坡 困孤城张巡守睢阳 李太白斗酒诗百篇 留诗史杜甫得圣名 郭子仪单骑退吐蕃 品佳茗陆羽作茶经 颜筋柳骨文采风流 颠张醉素狂草齐名 段秀实挥笏击逆贼 永贞革新徒劳无功 柳河东八记抒胸臆 李元直雪夜袭蔡州 韩昌黎文坛领风骚 白乐天弹唱琵琶行 甘露之变宦官夺权 牛李党争甚于贼寇 带金甲黄巢入长安 一叛再叛朱温灭唐 镔铁契丹创建辽国 李天下逸豫可亡身 石敬瑭甘做儿皇帝 行王道周世宗遗恨 不倒翁冯道事六帝 海龙王谨慎保吴越 兵变陈桥黄袍加身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御戎车萧太后掌辽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 李后主填词亡南唐 斧声烛影千古之谜 杨家将忠心报国家 盟澶渊北宋渐积弱 孤山林逋梅妻鹤子 浅斟低唱柳永填词 令秃发元昊建西夏 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元夕宴狄青夺昆仑 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宋文之首醉翁欧阳 拗相公王安石变法 如坐春风程门立雪 梦溪园沈括著笔谈 布衣毕异活字印刷 苏东坡聪明误一生 第七章 兵戎扰攘三百年 司马光勤学撰通鉴 米元章 拜石传美谈 贼首蔡京饿死潭州 完颜氏灭辽建金国 绘盛景清明上河图 漆园誓师方腊起义 李伯纪誓死守京城 靖康之变二帝被掳 漱玉词才别是一家 老将宗泽三呼渡河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岳武穆蒙冤风波亭 朱熹谈天理灭人欲 战采石书生勇退敌 陆放翁遗恨示儿诗 诛叛贼稼轩志难酬 蟋蟀宰相昏庸误国 文天祥丹心照汗青 潮海无情压山终宋 第八章 大漠孤烟直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常春真人弘道撼民 美髯名相耶律楚材 钓鱼城下上帝折鞭 忽必烈建元重一统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黄道婆纺棉乌泥泾 九儒十丐元曲四家 挑黄河红巾天下反 定三策朱元璋兴师 陈友谅兵败鄱阳湖 第九章 哀荣遍野 朱洪武除刺杀功臣 靖难役兴兵夺皇位 朱棣残杀建文臣子 解学士修永乐大典 三保太监七下西洋 况太守治理苏州府 土木之变英宗蒙尘 保卫北京于谦蒙冤 合知行阳明创心学 逞风流江南四才子 扬椒山铁骨弹奸相 李时珍学医著本草 戚继光练兵扫倭寇 海青天抬棺谏皇帝 说书讲史三言二拍 张居正改革行鞭法 汤显祖四梦玉茗堂 布衣王爷苦研乐律 西儒利君传播福音 徐光启译几何原本 将军葛成痛打税吏 离经叛道卓吾无求 四路军兵败萨尔浒 木匠皇帝操斧弄斤 魏忠贤迫害东林党 徐霞客游记好河山 守宁远袁崇焕大捷 皇太极反间明君臣 训促织卢象舁殉国 李闯王造反灭明朝 张献忠七杀屠黎民 崇祯皇帝自尽煤山 吴三桂冲冠为红颜 史可法血战扬州城 柳如是大义劝夫君 夏完淳少年英雄胆 第十章 日落长河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孙之獬挑拨剃发令 李定国象军抗清廷 郑成功驱敌复台湾 年幼主智擒跋扈臣 康熙帝弭平三藩乱 陈天一治水成河伯 卫国土收复雅克萨 征漠北三战噶尔丹 八大山人哭哭笑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蒲松龄聊斋说鬼狐 清王朝大兴文字狱 改土归流雍正勤政 郑板桥难得一糊涂 土尔扈特东归祖国 四库全书不焚而禁 曹雪芹泣血梦红楼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 天下第一贪官和珅 英国使万里通外交 林则徐禁烟销鸦片 坚船利炮敲开国门 魏默深开眼看世界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洋强盗火烧圆明园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师夷长技洋务兴起 积义愤火烧望海楼 留学生赴美学技艺 左宗棠平叛复新疆 冯子材筑墙败法军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丧权辱国马关条约 戈戌变法咸与维新 六君子血溅菜市口 泽天演严复论存亡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 义和团扶清灭洋寇 张状元实业报国家 马前卒鼓吹革命军 黄兴策动长沙起义 詹天佑筑京张铁路 秋雨悲歌鉴湖女侠 革命领袖“国父”孙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炮响肇造共和 不自量袁世凯窃国 新的序章 凤凰涅槃 试读章节 他回到了家乡,教给人们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类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他的勇气和智慧折服,一致推举他为氏族首领,并称他为燧人氏,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做“虫”。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燧人氏在部落里专门筑了个土台,时常站在台上为大家讲演。他告诉人们:饥饿的时候如何用火烧烤食物,寒冷的时候如何用火取暖,打猎的时候如何用火攻击猎物,遇见猛兽袭击时如何用火把它吓跑等等。 人工取火的发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有巢氏又称大巢氏,是传说中的帝王,活动于今天的安徽省中部一带,这里有个大湖,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巢湖。传说有巢氏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历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 远古的时候人类少而禽兽多,又缺乏有力的工具。人类居住在地面上,经常遭受猛兽的攻击,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有些部落开始向北迁徙。他们来到今天山西和陕西一带,受到狐狸、田鼠之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洞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但是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为此,爱民心切的有巢氏忧心忡忡,一直在寻找能够让人们安居的办法。 一天,有巢氏看见一群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而且你来我往,在树上的鸟窝中寻欢作乐,便顿开茅塞,突发奇想。他自言自语地说:“既然鸟儿能在树上搭巢安居,不为洪水侵害,我们人为什么不能在树上筑巢居住呢?” 于是他自己动手,选了几棵靠近的大树,用树干做支柱,用粗树枝做横梁和桁架,用茅草作顶棚,发明了巢居。这种构木为巢的方法获得了成功,不仅可以防范野兽的侵袭,还可以预防洪水侵害,人们从此不用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不过,这种树巢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经不起大风的吹刮。有的树巢被一阵大风吹落,有的被大风吹得支离破碎,有的因为树木被大风吹倒而倾倒。 后来,有巢氏又想出了伐木构巢的办法。他用粗大的树干做支柱,将木柱深埋在地下,又用大树干做支架,让它们互相连在一起,再用土石垒在四周,屋顶仍用茅草盖住,这样一来,既可防风防雨,又可防蛇虫蚁兽,还可遮蔽阳光,而且住得宽敞。他这构筑得到了百姓的赞赏,纷纷请他帮忙建造房屋。就这样,一座座房子开始在大江两岸建筑起来了。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 除了教人建筑房屋,有巢氏还教人取兽皮、羽毛来制造衣服,以保护身体。他还教导人们给死者穿上最好的衣服,然后再安葬。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其他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一致推选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尊称他为“巢皇”。有巢氏搬迁到北边的石楼山,命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居住在山洞里处理政务。 有巢氏是中华民族想象中的始祖,他的故事表明了中华先民与自然界不断斗争的伟大历程。 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的“炎”就是指古代的圣王炎帝。 传说炎帝的身体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而生了疾病也无法得到治疗。炎帝为此决心尝遍百草,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能治病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 上古的时候,人们过着原始游牧生活,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经常挨饿受冻。炎帝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实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 他不辞辛苦地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植物,终于在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为了使人们能够收获更多的谷物,炎帝还发明了未耜等农业工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尊炎帝为神农氏,后来,又把炎帝寻禾种禾的地方取名为“嘉禾”,就是今天湖南省郴州的嘉禾县。 炎帝走在今天湖北省西部的山区里,因为崖高壁陡,他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后人称这里为“神农架”。 自从人们跟随炎帝学会了农业耕作,生活就安定了,而且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高,逐渐有了剩余的产品。炎帝就教导人们在太阳到达正午的时候聚集在一个地方,互相交换多余的物品,这就是最早的市场。 话说炎帝在尝百草的过程中,有时一天会遇到七十种有毒的植物。有一次,他尝到一种草叶,立刻感觉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忽然闻到一种新鲜的香气,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绿油油的叶子冉冉落下。他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道苦涩,但是其中又有清香甘甜之味,而且吃下这种树叶后,就上上下下把脏腑擦洗得清清爽爽,像巡查似的,炎帝把它叫做“查”,就是现在的茶叶。炎帝将它放进左边袋子里。还有一次,炎帝尝了朵蝴蝶样的淡红小花,甜津津的,香味扑鼻,就把它叫做甘草,放进了右边袋子里。以后每次中毒,炎帝都靠茶和甘草来解救。最后,他左边的袋子里花革根叶有四万七千种,右边有三十九万八千种。可是后来炎帝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没来得及解毒就去世了,为人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在历史传说中炎帝还削木为弓、制作陶器和五弦琴,是与农业、工业、商业、医药、文艺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圣贤,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祭祀。 与炎帝神农氏同时代的,还有一位首领,就是黄帝。黄帝姓公孙,因为在姬水边长大,又姓姬,号轩辕氏,是有熊国君少典的儿子。黄帝的母亲叫附宝,附宝的姐姐任姒也嫁给少典,生了炎帝,所以炎帝和黄帝其实是亲兄弟。 那时南方九黎族有个首领叫蚩尤,他生性残暴好战,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而且勇猛剽悍,生性善战。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并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常常凭借自己的强大力量,进攻别的部落。P7-9 序言 历史,通俗地讲就是过去发生的故事。历史有三种:一种是物质的历史,包括古董、文物、建筑和遗迹;第二种是文字的历史,就是历代史学家写下的史书;还有一种历史留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口口相传,绵延不绝。 中华民族有着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历史,从传说中的祖先炎黄二帝至今,已经悠悠五千年了。追溯历史,我们看到人类祖先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栉风沐雨,胼手胝足,不断与各种灾难作斗争,繁衍生息,顽强生存;追溯历史,我们听到因不堪忍受暴政而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呼声;追溯历史,我们了解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在思想、文化、科技、医学、建筑等方面创造的奇迹。正是有了一场又一场的血战,一项又一项的发明创造,一代又一代的前赴后继,才推动了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历史呢?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后辈不可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一无所有地去生活和创造,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意识到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千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已经会把死去的同伴安葬在自己栖息的洞穴里,就表明他们已经多少意识到自己现时的生存,同自己群体中以往死去的人的生存,有某种连续性。这大概就是人类历史意识的最初萌芽。后来,在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中,这种萌芽状态的历史意识就更明显。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的历史意识就通过历史记事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古代封建帝王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历史是爱国的源泉。” 俄国革命家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 先贤的警句不一而足。总之,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在历史的舞台上,同样的事情总是不断重演。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会使人受益无穷。 学习历史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五千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了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华历史的嬗变延续,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长链,处处可见其辉煌灿烂。我们应该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既然我们的先祖已经闯过了那么多艰难险阻,眼前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一个有理想的人,必须要学习历史。然而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浩繁而宏大,历史典籍、史学著作汗牛充栋。仅仅是官方修订的“二十五史”,就足足可以摆满一整面墙壁。不少历史学家皓首穷经,也不过研究了其中一两个问题。 为了能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我们从中撷选出三百余篇历史故事,按照历史顺序,把五千年的历史连缀起来,进行客观描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广搜博采,去粗取精,深人浅出,雅俗共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