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勇编著的《中国风景名胜区边界》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界研究为题,从边界议题人手,深入探讨中国国家公园现存的问题,包括一些条条块块、多部门重复划设多种景区的问题。指出有待中央最高政策引导的项目改善既存的问题,也暗示超部门的高层决策是加快脚步、追上国际标杆的必要办法。他在书中展示了强烈的、热爱中华大地母亲的情节。从最灿烂的国家风景遗产起头,扩及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各类国家级景区。作者也提出了国家公园体系的概念,建议制度化地让专业化管理机构和实力财政支持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王连勇编著的《中国风景名胜区边界》内容介绍: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在地图上无法找到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界。
针对这一独特的“中国现象”,作者发现在全国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零散组合类多达76处,其中包括40处群星组合型风景名胜区,此外还有跨界类风景名胜区68处。复杂的资源结构和空间布局给日常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年度面积统计数据也因此出现了巨大波动。
在表象深层,居民和旅游人口形成双重压力,中美间的国际对比形象地折射出中国“旅游人多”和“游憩地少”的尖锐矛盾。于是,第二种“中国现象”——多元化国家级公园体制应运而生,一方面缓解了游憩用地供应之不足,另一方面又给边界的稳定性和法律效力带来冲击。
《中国风景名胜区边界》是一本风景区规划研究类书籍。
序一
序二
序三
绪论
一、从边界模糊现象到基本理论假设
二、前人的研究支撑
三、风景名胜区边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1 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对边界生成的约束机制
保护区空间布局和景源空间组织理论
风景名胜区边界形状结构分类
自然与人文景观空间约束机制解构
资源环境管理的政区约束思考
2 政区边界对风景名胜区边界的制衡机理
政区与公园边界相关理论研究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跨临界属性分类
政区边界制衡机理剖析
寻找理解弹性边界稳定性与法律效力的突破口
3 面积统计对边界动态演替的数理折射
公园面积与公园边界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风景名胜区面积统计数据分类
面积数据对风景名胜区边界动态演替折射程度解析
从地面分析过渡到人口因素分析的必要性
4 人口压力对边界消长的社会驱动
自然荒野中的人地关系研究
国家公园边界人口压力的多维比较
人口压力对风景名胜区边界消长的驱动机制
多维度思考游憩领域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5 多元化公园对边界生成的群体约束
国家公园新概念的理论与实践
多园群体约束的时空域差报告
边界交互关系案例浅析
多园群体约束的职能机理解读
尽早创建规范化的中华国家公园体系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假设验证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 风景名胜区边界图件
附录二 各类专业数据计算表
附录三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赏景区地名一览
附录四 英文目录(TableofContents)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