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人活着最大的谜应该是时间。一个很小的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曾经统治过这个世界,就是瑞士。计时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在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是由瑞士这个小国家生产的。以至于手表这么精密的机械在很多年里成为一种艺术,也成为一种巨大的工业。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关于时间记录器的工业。
我们通常怎么感知时间的存在呢?现在大家都有表,从表盘上时针的移动可以感知时间。试想假如我们没有计时器,真正要感知时间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在一间没有窗的黑屋子里.很多人就会在时间上糊涂。当然会有智者一开始就怕会失去时间概念,于是不停地在墙上做刻度。但是前提是他必须知道天黑了又亮了,一次日出日落他便记录一天。如果连窗子都没有,人怎么感知时间呢?可以摸心跳,还有通过自己进食、排泄来感知时间,因为人有自己的生物钟。
时间终究是一个巨大的谜。我记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被“地球人都知道”的时候,就有人有一个设想:一个人在光速的飞船里在宇宙旅行很多年,再回地球的时候他的后代都比他老很多了。他的时间没有过,而他后代的时间却一直在过。现在科学发达了,人又有了新的假想,比如把人冷冻起来是否就可以让他个人的时间停下来,若干年以后再把他解冻,让他复活。所有这些话题实际上说的都是时间。人不就是活一个时间吗?不管你的一生是多少年,也许短命的十几年,长命的百多年,活的都是一个时间。
人感知时间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方式也就是我最关心的现象——位移。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如果你在乎就会发现它有无穷的魅力。我刚才提到的,日出日落、脉搏跳动、进食排泄,这些过程我们看到的都是位移,从位移上才能真正感知时间。
谈这么些关于时间的话是因为接下来我想谈博尔赫斯一部举世公认的代表作《交叉小径的花园》。我想可以叫它博尔赫斯的花园。
关于这篇小说博尔赫斯有个非常简短的说明:
《交叉小径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
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在最后一段之前,对作案目的也
许有所察觉,但不一定理解。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博尔赫斯式的故事,线头很多很纷繁。很多批评家说博尔赫斯是用一种数学的方式写作,用词都尽可能精确。我不懂外语,不能读原文,所以我对博尔赫斯小说用词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译文的层面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余琛的中国人。博尔赫斯很多小说都这样,开始以读史的方式进入,他拿大量记录阿根廷、拉美、世界历史的典籍说话。这个小说也是这样,把《欧战史》上的一个段落拿出来。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英军和德军,事情发生在法国。博尔赫斯从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开始,引用了《欧战史》的一段原文,然后写:“下面这一段由余琛博士口述,经过他复核并且签名的声明,却给这个时间投上了一线值得怀疑的光芒。”接下来就都是余琛的证词。所以整个故事就是中国人余琛博士的说辞。
我不知道博尔赫斯写这个小说的时候对中国知道多少。据说他非常想来中国,很希望看看长城。据说他表示想看看长城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他的愿望是用手“看看”长城。《交叉小径的花园》写得很早,它是博尔赫斯早年影响世界的最著名的几篇小说中的一篇。
博尔赫斯于一八九九年出生,一九八六年去世,是个对没得诺贝尔奖一生都耿耿于怀的老人。他何必呢?那么多低能儿都得诺贝尔奖了,他得那奖还有什么意思啊?所以他完全可以不必在意没得诺贝尔奖。全世界都知道博尔赫斯对没得诺贝尔奖很郁闷。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