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文画天下地理传奇”系列丛书集中体现了传承中华文明精华的意图。本套丛书信息量大,在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中,总揽了国学精粹、社科立志、政治军事、科学技术、人文历史、山川风物、百业众艺等方面内容,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名牌效应”重铸生命,注入现代人的世界视野、理性判断和科学情怀,拓展出更高、更远的新境界。丛书版式新颖,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大量或直观或蕴籍的图片让人耳目一新,使它成为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的“通用语言”和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知识层次的差异而带来的传播壁垒,突破了知识精英的狭小范围,赋予大众传播以“大众化”、“普及化”的意义。
万象文画编写组编著的《世界最有魅力101个浪漫城市》为该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世界最有魅力101个浪漫城市。
万象文画编写组编著的《世界最有魅力101个浪漫城市》主要介绍了美丽的春城昆明、浪漫的花都巴黎、伟大的音乐之城维也纳、域外的冰雕城札幌、四季无雨的旱城利马、令人神往的大学城牛津、以海风闻名的风城惠灵顿、奥运会的发源地雅典、南亚的微笑之都曼谷、现代的花园城市新加坡等101个世界最有魅力的浪漫城市。《世界最有魅力101个浪漫城市》版式新颖,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大量或直观或蕴籍的图片让您耳目一新。
格拉茨——最浪漫的休闲之地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2003年欧洲文化之都的格拉茨,是奥地利第二大都市,也是施泰尔斯塔特州的首府,以其东南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成为一个理想的休闲城市。美丽绵长的穆尔河穿城流过,将格拉茨分隔为新、老两个城区,老城区充满浪漫风情的钟楼古堡、典雅美观的文艺复兴庭院与新城区狂放前卫的时尚建筑共同投映在穆尔河的怀抱中,互相映衬,和谐唯美。
格拉茨一词来源自于斯拉夫语,意为小城堡,格一拉茨也正是由城堡山上的一座堡垒发展而来的。因为居于奥匈帝国东南边防要塞,格拉茨自古就经常被土耳其帝国入侵,战乱频繁,客观上也使格拉茨成为克罗地亚、土耳其、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直到今天,格拉茨的居民还可以讲地道的意大利等多国语言。也因此,这里留下了许多战争时期的文物建筑和遗迹,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兵器博物馆、城堡山上的堡垒遗迹、描绘战争的壁画浮雕等。
格拉茨历史悠久,在奥地利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格拉茨自1379年起便成为哈布斯王朝的首府,斐德烈三世在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后,于1452年宣布格拉茨为其帝国之都,成为当时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可是后来费迪南得二世迁都维也纳,格拉茨便风光不再,更因饱尝战火而逐渐衰落。直到19世纪中后期,这里成为奥地利东南边境的互市地带和贸易集散地,人口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格拉茨又重新成为一座热闹繁华的大都市。
灿烂多姿的历史进程赋予格拉茨许多瑰丽的人文艺术珍宝;格拉茨的象征——大钟塔、辉煌的巴洛克式宫殿埃根博格城堡、以及并称为“格拉茨的王冠”的费迪南得二世陵墓、格拉茨大学、大教堂、神学院、自由广场中心城堡等。众多的古迹也使格拉茨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和2003年欧洲文化之都。
格拉茨居民以老城区的历史遗迹为荣,也深以新城区前卫大胆的时尚建筑为傲。坐落在穆尔河上的钢铁彩贝——穆尔岛、被诸多教堂庭院包围的前卫经典——格拉茨现代美术馆,都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被称作“友善的外星人”、“蓝色巨鲸”的现代美术馆,与周围的红顶尖塔、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更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格拉茨也得有“巨鲸出没的城市”之称。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与现代歌舞并存,古典音乐和爵士表演同台,传统文明与现代经典的交相辉映已经渗透到格拉茨的每一个角落。现代的格拉茨就是这样一座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城市。
景点:城堡山、大钟塔、费迪南德二世陵墓、现代美术馆、格拉茨歌剧院、军械库、穆尔岛、城市公园、埃根博格城堡。
因斯布鲁克——阿尔卑斯的灵魂
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因河。奥地利的高山,就跟她的音乐一样,是世界知名的。蒂洛尔州则是阿尔卑斯山的心脏。无论是在因斯布鲁克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因斯布鲁克气候宜人,是国际旅游的胜地。
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在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在此举办。全球最大的慈善组织SOS儿童村总部即位于因斯布鲁克。如今,因斯布鲁克是一座大学城,也是主教所在地。她的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
因斯布鲁克年平均降雨量为875毫米,平均温度为10.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平均日照时间为1,835小时。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首府,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意为“因河”上的桥。它北临德国,南临意大利,西面通往瑞士,东面通往首都维也纳,地处布雷根茨一维也纳东西向谷地及经布伦纳山口南北要道,这是一个位于中欧十字路口的城市。1363年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支旁系管辖;在1420~1665年间这里一直是皇帝的居住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在位期间因斯布鲁克成为欧洲艺术和文化的中心。巴伐利亚对这片土地垂涎三尺,尽管蒂罗尔州在1809年的解放战争中进行了成功的抵御,因斯布鲁克仍然落入了巴伐利亚人之手;直至1814年维也纳会议期间,因斯布鲁克才重新回到奥地利的怀抱,成为蒂罗尔州的首府。
黄金屋顶
是因斯布鲁克的标志建筑。建于1500年,以前这座建筑曾是公爵的府第。其出名之处是建筑物突出的阳台上装饰华丽的金色屋顶,整个墙面及阳台雕梁画栋装饰非常讲究。
圣雅可布大教堂
圣雅可布大教堂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717年~1724年,大教堂内圣坛边悬挂着克拉纳赫的著名画作《圣母玛利亚施舍》的画像。天花板上的湿壁画和石膏花饰出自阿萨姆兄弟之手。教堂的塔楼中悬挂着因斯布鲁克的和平组钟。马克西米利安三世大公爵的墓碑是由卡斯帕·格拉斯于1620年制作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大教堂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进行修复,于1993年重新开放。
宫廷教堂
宫廷教堂与维也纳霍夫堡宫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斐迪南一世的统治下于1553~1556年间修建。该教堂有三个大殿,其中最主要的是有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墓穴的大殿;在皇帝大理石石棺的周围矗立着28尊比真人还大的铜像,这些是马克西米利安的祖先和后代。
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
著名的水晶制品制造商施华洛世奇Swarovsk公司于1995年在城市郊区的总部建了这座多媒体声光的水晶世界。在水晶世界可以欣赏到水晶世界独特的韵味。
P108-111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单地说,就是考察客观世界以研究其规律性的变化;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儒者的思想,未免有拔高人文之嫌。但其“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与华夏文明几乎同时形成的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大都已经衰落甚至灰飞烟灭,唯有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磨难而依然长盛不衰。力量来自何处?主要是靠自身积累的深厚人文底蕴,支撑了五千年来这片物质上并不丰裕的“天下”。
面对席卷全球的知识经济浪潮,有识之士都以无比强烈的文化责任感,思考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如何传承、转化与激发其现代生命力的问题。尤其是当今世界,借助锐意进取的高科技手段,全球信息化交往频繁,流通迅速,文化多元的魅力正在穿透国界,成为一个民族参与全球对话、竞争、创造的“身份证”。可以这样说,一个失去文化“身份证”的民族,是不可能在波澜壮阔的全球化竞争中挺起高傲而坚实的脊梁的。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的、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需要建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本套系列丛书——“万象文画”的出版问世无疑是一个适时的、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它的策划、设计和构思,集中体现了传承中华文明精华的意图。本套丛书信息量大,在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中,总揽了国学精粹、社科立志、政治军事、科学技术、人文历史、山川风物、百业众艺等方面内容,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名牌效应”重铸生命,注入现代人的世界视野、理性判断和科学情怀,拓展出更高、更远的新境界。丛书版式新颖,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大量或直观或蕴籍的图片让人耳目一新,使它成为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的“通用语言”和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知识层次的差异而带来的传播壁垒,突破了知识精英的狭小范围,赋予大众传播以“大众化”、“普及化”的意义。果能如此,则读者幸甚,文化幸甚!这也正是“万象文画”编著者的初衷。可以预见的是,当来自各个阶层的读者凭着他们异常活跃的好奇心和记忆力,饶有兴味地沉浸于“万象文画”所构筑的精美图文之中,对之逐章咏哦,出乎口,入乎心,寻解析疑,沉移默化的时候,这部书将成为他们具有深邃的历史感和世界视境的文化“底色工程”。